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下最难忘的是故乡情,因为那里有自己的亲人和生命之根;天下最痛心的是亡国恨,因为一切都被剥夺,人变成无根的水上浮萍。看李煜略带夸张的表达:江山易主后,连故国的雕栏玉砌都痛得变色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我们不难体会这种心情。
历史上有许多亡国后不事贰主的忠臣名垂青史,也有两个亡国之君让人难忘:一个是“此处乐,不思蜀”的刘禅,一个是错投生在帝王家的词人李煜。蜀主刘禅亡国后自己都不觉得痛苦,我等当然不用替古人担忧。只有愚忠的姜维才会气急得“胆大如斗”,还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白忙活了一场,叫后世骚客发些“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叹息。
帝王生涯对李煜来说像一个凄美的梦。李煜不断地从中体验、回味,并编织出千古绝唱。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给予他的词以极高的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眼界大,首先是因为痛苦大。当一个人绝望于现实,自然会无可奈何地全力以赴去拓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圣人云:心死则神活。
一个生在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的亡国之君能有这样的体验,可以说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李煜独有的痛、伤、忆、悔,再加上父亲李璟“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那种名家风范的家学熏陶,使得李煜的情感体验卓尔不群。
如果说人生有百味,那么李煜自愿或不自愿地在四十二年的生命中,已经品尝了其中九十九种:十五年至尊的帝王生活的奢侈享乐、两年“违命侯”高级囚徒的绝望苦闷……且每味都是皇家的绝艺——作帝王时的温柔汤是南唐皇宫的厨子做的,最后催命的断肠汤是北宋皇宫的厨子奉宋太宗赵光义的圣旨做的,汤名叫“牵机药”。
可见,词至李煜而眼界大开,绝不是偶然的。一切杰出的文艺作品都有赖于作者个人天才的、独特的体验。李煜那种富贵的、屈辱的、出入冰里火里的生活,经其提炼升华成极其自然的绝美语言。我们看到的仅仅是水面的波纹和喷射出来的岩浆,而李煜体壳内的灵魂的徘徊挣扎,只有李煜自知。
天生的多情善感,否泰如天地的命运转换,使李煜数量有限的诗词在中国文学史的地面上投下了庞大的身影。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你是否觉得这句词写思念和离愁,比李白的“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更形象生动、缠绵美丽,更有生活情趣呢?而同样是写静与空,李煜的“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比起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是不是少了几分禅意的超脱,多了几分现实的忧伤和深情的关注呢?“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的描写,与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相比,是不是少了几分空灵,多了几分俗艳之气?与杜甫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相比,是不是少了几分朴素与深刻的寓意,多了几分富贵的脂粉气呢?
坦率地说,以上这些词句尚不能代表李煜的最高水平。李煜的词达到艺术的顶峰是在成了亡国之君作了俘虏后。情爱、富贵、江山,一切转眼成空,从帝王的天堂跌入囚徒的地狱,强烈的碰撞当然会使李煜的头脑进溅出灿烂的火花。
文章憎命达。语言的巨大感染力是需要苦行的,学者不可不察。一首《浪淘沙》,把千古诗词中的春怨、春愁、春思的境界提升了何止一个档次?个人的悲欢对比、天上人间的空间错落、春花秋月的时间跌宕、阑珊的春意与料峭的春寒,眼前的景色与凭栏远眺永远不可企及的远方的“无限江山”,苦苦的思念与不可能实现的现实,都只能眼睁睁地看它随春风而逝!
如此的情怀,岂一声叹息、几杯淡酒了得!所以李煜在《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的结尾处不像陆游那样来几句“错错错”、“莫莫莫”的悲鸣,干脆不作任何悲愤叹息,反而来一声惨烈的呼叫:天上人间!叫人一下子明白了什么是长歌当哭,什么叫千古绝唱。
亡国——痛啊:“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想当年年轻得意时,李煜为写好人间情爱别离,揣摩过多少人心中的离情别绪?这一次作了阶下囚,就不用再揣摩了,自己就是上天选中的天才演员!而且是本色的,无须导演!
亡国——悔啊:“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看李煜可还有早年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闲适?可还有“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的轻狂?可还有“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的浪漫?”
无论在历史、文艺还是其他领域,人的结局都是存在某种前后的因果联系的。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李煜的悔与痛,都太晚了。政治的惨淡与诗词的辉煌,都是李煜在人生的秋天应该得到的收获,或者叫因果报应。
“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天地无言、有泪,人间有痛、无悔。
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念头:假若让李煜带着一身亡国哀痛的记忆再世为人、为君,他是否会抛弃心爱的文艺,投身曾经认为枯燥的政务中,励精图治,成为唐宗宋祖那样的一代明君呢?我不得而知。
历史上有许多亡国后不事贰主的忠臣名垂青史,也有两个亡国之君让人难忘:一个是“此处乐,不思蜀”的刘禅,一个是错投生在帝王家的词人李煜。蜀主刘禅亡国后自己都不觉得痛苦,我等当然不用替古人担忧。只有愚忠的姜维才会气急得“胆大如斗”,还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白忙活了一场,叫后世骚客发些“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叹息。
帝王生涯对李煜来说像一个凄美的梦。李煜不断地从中体验、回味,并编织出千古绝唱。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给予他的词以极高的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眼界大,首先是因为痛苦大。当一个人绝望于现实,自然会无可奈何地全力以赴去拓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圣人云:心死则神活。
一个生在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的亡国之君能有这样的体验,可以说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李煜独有的痛、伤、忆、悔,再加上父亲李璟“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那种名家风范的家学熏陶,使得李煜的情感体验卓尔不群。
如果说人生有百味,那么李煜自愿或不自愿地在四十二年的生命中,已经品尝了其中九十九种:十五年至尊的帝王生活的奢侈享乐、两年“违命侯”高级囚徒的绝望苦闷……且每味都是皇家的绝艺——作帝王时的温柔汤是南唐皇宫的厨子做的,最后催命的断肠汤是北宋皇宫的厨子奉宋太宗赵光义的圣旨做的,汤名叫“牵机药”。
可见,词至李煜而眼界大开,绝不是偶然的。一切杰出的文艺作品都有赖于作者个人天才的、独特的体验。李煜那种富贵的、屈辱的、出入冰里火里的生活,经其提炼升华成极其自然的绝美语言。我们看到的仅仅是水面的波纹和喷射出来的岩浆,而李煜体壳内的灵魂的徘徊挣扎,只有李煜自知。
天生的多情善感,否泰如天地的命运转换,使李煜数量有限的诗词在中国文学史的地面上投下了庞大的身影。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你是否觉得这句词写思念和离愁,比李白的“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更形象生动、缠绵美丽,更有生活情趣呢?而同样是写静与空,李煜的“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比起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是不是少了几分禅意的超脱,多了几分现实的忧伤和深情的关注呢?“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的描写,与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相比,是不是少了几分空灵,多了几分俗艳之气?与杜甫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相比,是不是少了几分朴素与深刻的寓意,多了几分富贵的脂粉气呢?
坦率地说,以上这些词句尚不能代表李煜的最高水平。李煜的词达到艺术的顶峰是在成了亡国之君作了俘虏后。情爱、富贵、江山,一切转眼成空,从帝王的天堂跌入囚徒的地狱,强烈的碰撞当然会使李煜的头脑进溅出灿烂的火花。
文章憎命达。语言的巨大感染力是需要苦行的,学者不可不察。一首《浪淘沙》,把千古诗词中的春怨、春愁、春思的境界提升了何止一个档次?个人的悲欢对比、天上人间的空间错落、春花秋月的时间跌宕、阑珊的春意与料峭的春寒,眼前的景色与凭栏远眺永远不可企及的远方的“无限江山”,苦苦的思念与不可能实现的现实,都只能眼睁睁地看它随春风而逝!
如此的情怀,岂一声叹息、几杯淡酒了得!所以李煜在《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的结尾处不像陆游那样来几句“错错错”、“莫莫莫”的悲鸣,干脆不作任何悲愤叹息,反而来一声惨烈的呼叫:天上人间!叫人一下子明白了什么是长歌当哭,什么叫千古绝唱。
亡国——痛啊:“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想当年年轻得意时,李煜为写好人间情爱别离,揣摩过多少人心中的离情别绪?这一次作了阶下囚,就不用再揣摩了,自己就是上天选中的天才演员!而且是本色的,无须导演!
亡国——悔啊:“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看李煜可还有早年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闲适?可还有“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的轻狂?可还有“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的浪漫?”
无论在历史、文艺还是其他领域,人的结局都是存在某种前后的因果联系的。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李煜的悔与痛,都太晚了。政治的惨淡与诗词的辉煌,都是李煜在人生的秋天应该得到的收获,或者叫因果报应。
“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天地无言、有泪,人间有痛、无悔。
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念头:假若让李煜带着一身亡国哀痛的记忆再世为人、为君,他是否会抛弃心爱的文艺,投身曾经认为枯燥的政务中,励精图治,成为唐宗宋祖那样的一代明君呢?我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