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_ti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培养出了无数的优秀人才,留下了经典的文化传统。在经济发达的今天,我国不仅追求物质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还强调历史文化知识的传承。国学经典作品经过岁月和时间的沉淀流传至今,都是古人智慧和思想的具体体现,这对后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学生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习国学经典作品,解读古人的思想文化,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前人的基础上改革创新,以达到促进当代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目的。
  关键词:国学经典;语文教学;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5-0008-02
  引 言
  国学是中华民族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象征。学习国学经典作品,就是见证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过程,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对国民基本素质和道德的培养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从老子的《道德论》到孔子的《论语》《春秋》《尚书》《周礼》等,无不在警示世人,让人们在学习文化知识、追求幸福生活的同时,学习道德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全面培养和发展自己,做一个高素质、高水平的全能型人才。
  一、初中语文国学作品教学的现状
  据笔者了解,国学经典作品的学习和研读在国际上越来越流行,如我国的 《孙子兵法》已经被美国深刻解读,孔夫子学院已经在全球上建立了一百多所,并且逐年递增。因此,我国加大了对国学经典作品的学习力度,从《弟子规》《论语》《离骚》等作品入手,教授学生国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并且在“十二五”规划课题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国学文化素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然而,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国学作品的研读不深,對儒学、法学、道学、墨学等各家文化学说了解得不多,更无法将这些文化知识融合、解读给学生听。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对学生国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只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学习,这直接导致学生对国学文化作品失去兴趣,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不多,进而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不仅如此,教师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当下国学作品的研读,让学生对国学的了解过于肤浅,学生体会不到国学经典作品的魅力,进而降低了学生对国学经典作品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国学经典作品的学习过于枯燥。
  二、初中语文国学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国学素养不高
  目前,初中语文教师的整体国学文化素养都不是很高,教师对国学作品的研读仅仅停留在了解《论语》《孙子兵法》《道德经》的部分篇章,没有深入地去学习和解读经典国学作品,导致对国学作品不够熟悉,更别谈用国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教学。不仅如此,部分教师把国学作品的教学当作一项教学任务,在教学中不重视国学作品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来进行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语文学习的难度,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国学学习效率,不利于学生国学文化素养的培养。
  2.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国学作品的学习
  在当下初中教学的课堂进行国学经典作品的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方向,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但教师的语文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国学作品的解读。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留给学生思考和学习国学作品的时间有限,让学生无法深入了解国学作品,在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国学作品的学习。
  三、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国学经典作品的朗读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进行国学经典作品的朗读教学,就是给初中语文知识的“这盘菜”里加入了“调料”,让学生深刻体会语文知识的味道,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和文化魅力,进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爱上语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课堂上学会做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和综合文化素养,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1]。不仅如此,学生在进行国学作品的研读和学习时,通过对文字的解读,还原当下的社会环境,深刻体会古人的智慧和思想,了解古人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增长自己的见识,增加自己的知识文化储备,为自己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对国学经典作品的研读,对“之、乎、者”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不仅能加深自身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学习,还对历史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对国学经典作品的学习,可以培养正确的道德观,有利于身心健康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不仅如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进行国学作品的研读,是对当下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国学文化素养基本政策的具体落实,是推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经之路,能极大地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四、有效改进国学作品教学现状的策略和方法
  1.对初中教师进行培训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国学作品的诵读教学,需要从语文教师的教学开始,让教师去学习国学作品,深入了解国学作品的知识和内涵,让教师对国学作品的研读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以身作则,从而带动学生进行国学作品的学习。因此,学校应该组织教师进行再学习,从《论语》《道德经》《周礼》等作品开始,让教师熟读国学作品,了解国学作品。再让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当下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创新教学,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国学作品的朗读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国学文化素养,使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改进教学方式,创新国学作品的朗读教学
  教师在进行国学作品的朗读教学时,应该结合国学作品和语文课堂的特点,对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培养学生对国学作品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国学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对话的形式来进行朗读,加深学生对国学作品的印象,进而帮助学生对国学作品的深入学习[2]。
  3.培养学生国学学习的兴趣
  国学作品的学习其实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朗读的形式对国学作品产生兴趣,在课堂中创设国学学习的文化氛围和情境,让学生在国学的氛围和情境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促进学生国学作品学习的进步和发展。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模仿古人的朗读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国学作品产生兴趣。其次,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用国学作品的经典名句,增加语文课堂的韵味,让学生感受国学作品的魅力所在。最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一些国学作品的趣味故事,如《论语》的来历、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等,从而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
  结 语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国学作品的朗读教学,教师应该将语文课堂的特点和国学作品的特性结合起来,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以此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
  [参考文献]
  张小蓉.试析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策略[J].新课程(下),2018(10):92-93.
  张丰盈.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03):98-99.
  作者简介:钟连福(1981.11—),男,江西于都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于都县初中语文名师团成员,两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教师”光荣称号,最高荣誉:赣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其他文献
静宁苹果在当前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出现低价滞销的现象。改变这种现象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高接换优进行品种调整。文章从品种、嫁接部位,嫁拼方法、嫁接后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苹果
一辆JT—662型客车,在行驶途中突然出现一例奇怪的故障:不知何故,起动机竟然自行旋转起来,其单向器驱动齿轮不断地与飞轮齿圈产生撞击,发出不规则的异常响声。急忙断开点火开关起
为引导学生掌握求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应先打好基础,再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
通过调查问卷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临猗县现代农业鲜枣示范区(庙上)冬枣的主要病虫害情况及影响冬枣好果率的因素进行了初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临猗冬枣虫害主要有枣园
众所周知,交流发电机的整流器多数是由六只硅整流二极管组成的,其作用是将三相绕组产生的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其特点是工作电流大,反向电压高。对整流器的检查,主要是二极管的检查
2020年4月,清徐县葡萄发芽关键期遭遇霜冻,课题组实地调查后发现,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受冻严重,露地栽培葡萄比大棚温室葡萄受冻严重,幼嫩枝叶比粗壮根茎受冻严重,整体冻害发
目前我国教育管理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什么,许多人都在进行思考,并提出以人本管理为取向的结论。笔者认为,我国目前教育管理价值取向的全面表述应该是:“以人本管理为取向,以科学管理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的基础教育。由于各地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学生英语水平差异较大。因而,基于核心素养下走班分层教学应运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抽象性特点的学科,高中阶段的数学分为三角函数、不等式、立体几何等板块。其中三角函数作为一个独立的板块,是研究周期性现象的重要
目的总结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的策略、方法、术中风险及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治疗的28例经药物治疗无效、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有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