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入世后的中国汽车市场空前活跃,中国的汽车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跃式发展。2013年,我国汽车行业缓慢恢复,保持了平稳增长。展望2014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汽车产业政策环境将较为稳定,主要政策方向将集中于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继续推进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以及加强对机动车的污染防治方面。从运行指标来看,2014年,我国的汽车行业景气指数下滑态势有望结束;产销将呈现平稳、温和增长,出现增速或继续小幅提高;汽车价格将继续保持稳中走低;近年来表现出色的汽车出口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增速预计将较2013年进一步回落。
关键词:汽车市场;节能;新能源汽车;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10-01
一、汽车产业全球化的趋势
汽车产业全球化集中体现在特征上:一是汽车产业链,包括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汽车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的日益全球性配置。例如,过去跨国公司在本国建立、保持研发机构,对于目标国市场采取的复制产品的方式进行投资,而现在则采取将各个功能活动和能力分配给全球市场的方式。由此导致了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的出现,特别是整车装配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呈现分离趋势,零部件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并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以往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面临严峻挑战。
从汽车产销量的地理分布看,欧美发达国家,普遍都出现了严重市场疲软,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的形势看好。在亚洲,中国、泰国和韩国等凭借其良好成长性和巨大潜力,继续成为世界汽车市场上的亮点。据预测,全球汽车产量亚太地区将占到65%,而其中将有一半来自中国。
二、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和市场结构变化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就开始重视汽车产业发展规模问题,针对汽车产业暴露的厂商多、产量少、缺重少轻、轿车产品空白等问题进行了理性的规范治理和解决。20世纪90年代起,汽车产业在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合资化愈演愈烈,产业资金需求膨胀。伴随经济高速发展,各地政府投资于汽车产业热情高涨,形成了过于分散、数量多、技术水平低的企业布局,区域间车企分工协作能力差,重复工程多。基于汽车产业暴露出的组织结构问题,国务院1994年7月颁布实施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旨在运用外资实行大批量生产,促成国内企业的合并与集团化,形成二至三个大集团,着重解决“散、乱、低、慢”等问题。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形成六大汽车产业集群,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上半年,汽车制造企业单位数量达10322家,其中75%以上集中在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内。汽车整车及改装车企业数为809家,汽车制造业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376.42万人。
三、中国汽车工业市场空间、投资机会与盈利前景预测
未来时期随着影响中国汽车需求市场的价格、居民收入和消费结构、汽车信贷、消费环境的改善,特别是跨国公司主导下的汽车合资企业不断在全球同步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将对未来市场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将成长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
近年来,跨国公司加快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推动了国内汽车业新一轮的兼并重组热潮。预计今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角逐将更加激烈,国内几大汽车集团依托跨国公司迅速扩张,将进一步加速各类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兼并重组,市场格局剧烈变化,投资并购机会将不断涌现。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的整体利润率高于国际水平,随着产品的价格下降,这极可能降低行业的利润率,但在价格下降的同时,成本、费用也有较大下降空间,利润总额等总量指标可能保持,甚至有可能提高。国家进一步降低一些税费,将为行业内大部分企业提供降价空间,如果产销规模能随降价得到有效扩大,规模效应将发挥出来,会使行业效益保持在较好水平。
四、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1)中国汽车市场虽然过去10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但目前汽车千人保有量仍与世界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2012年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为80辆左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0%,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500辆以上的水平相比,差距更大。初步测算,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合理水平的上限为2.5亿辆左右,预计在2025年前后达到,那时的千人保有量估计为170辆左右,与当时世界平均水平相当。同时,我国的公路建设质量在近些年得到显着提高,未来基础设施投资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全国公路体系仍将不断延伸和扩大,这给汽车出行提供了更好的便利条件,有利于促进汽车消费向中小城市进一步延伸。
(2)汽车的生产和消费将在未来相当长时期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汽车产业是波及范围最广和波及效果最大的产业。对钢铁、有色金属、橡胶、等原材料工业,铸、锻、热、焊、冲压、等设备制造业,机械、电子、电器、化工、等配套产品和零部件,公路建设、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等,都会产生巨大需求,从而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
(3)中国已初步形成相对齐全的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这是中国汽车产业新发展的起点。此外,中国发展汽车产业还有如下优势:一是大国的市场优势;二是劳动力成本优势;三是具有较强的制造业配套能力。预计在今后10到15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
关键词:汽车市场;节能;新能源汽车;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10-01
一、汽车产业全球化的趋势
汽车产业全球化集中体现在特征上:一是汽车产业链,包括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汽车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的日益全球性配置。例如,过去跨国公司在本国建立、保持研发机构,对于目标国市场采取的复制产品的方式进行投资,而现在则采取将各个功能活动和能力分配给全球市场的方式。由此导致了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的出现,特别是整车装配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呈现分离趋势,零部件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并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以往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面临严峻挑战。
从汽车产销量的地理分布看,欧美发达国家,普遍都出现了严重市场疲软,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的形势看好。在亚洲,中国、泰国和韩国等凭借其良好成长性和巨大潜力,继续成为世界汽车市场上的亮点。据预测,全球汽车产量亚太地区将占到65%,而其中将有一半来自中国。
二、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和市场结构变化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就开始重视汽车产业发展规模问题,针对汽车产业暴露的厂商多、产量少、缺重少轻、轿车产品空白等问题进行了理性的规范治理和解决。20世纪90年代起,汽车产业在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合资化愈演愈烈,产业资金需求膨胀。伴随经济高速发展,各地政府投资于汽车产业热情高涨,形成了过于分散、数量多、技术水平低的企业布局,区域间车企分工协作能力差,重复工程多。基于汽车产业暴露出的组织结构问题,国务院1994年7月颁布实施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旨在运用外资实行大批量生产,促成国内企业的合并与集团化,形成二至三个大集团,着重解决“散、乱、低、慢”等问题。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形成六大汽车产业集群,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上半年,汽车制造企业单位数量达10322家,其中75%以上集中在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内。汽车整车及改装车企业数为809家,汽车制造业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376.42万人。
三、中国汽车工业市场空间、投资机会与盈利前景预测
未来时期随着影响中国汽车需求市场的价格、居民收入和消费结构、汽车信贷、消费环境的改善,特别是跨国公司主导下的汽车合资企业不断在全球同步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将对未来市场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将成长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
近年来,跨国公司加快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推动了国内汽车业新一轮的兼并重组热潮。预计今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角逐将更加激烈,国内几大汽车集团依托跨国公司迅速扩张,将进一步加速各类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兼并重组,市场格局剧烈变化,投资并购机会将不断涌现。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的整体利润率高于国际水平,随着产品的价格下降,这极可能降低行业的利润率,但在价格下降的同时,成本、费用也有较大下降空间,利润总额等总量指标可能保持,甚至有可能提高。国家进一步降低一些税费,将为行业内大部分企业提供降价空间,如果产销规模能随降价得到有效扩大,规模效应将发挥出来,会使行业效益保持在较好水平。
四、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1)中国汽车市场虽然过去10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但目前汽车千人保有量仍与世界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2012年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为80辆左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0%,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500辆以上的水平相比,差距更大。初步测算,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合理水平的上限为2.5亿辆左右,预计在2025年前后达到,那时的千人保有量估计为170辆左右,与当时世界平均水平相当。同时,我国的公路建设质量在近些年得到显着提高,未来基础设施投资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全国公路体系仍将不断延伸和扩大,这给汽车出行提供了更好的便利条件,有利于促进汽车消费向中小城市进一步延伸。
(2)汽车的生产和消费将在未来相当长时期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汽车产业是波及范围最广和波及效果最大的产业。对钢铁、有色金属、橡胶、等原材料工业,铸、锻、热、焊、冲压、等设备制造业,机械、电子、电器、化工、等配套产品和零部件,公路建设、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等,都会产生巨大需求,从而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
(3)中国已初步形成相对齐全的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这是中国汽车产业新发展的起点。此外,中国发展汽车产业还有如下优势:一是大国的市场优势;二是劳动力成本优势;三是具有较强的制造业配套能力。预计在今后10到15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