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高专普通物理是非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被学生认为最难学的一门课,本文从知识过渡、两基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小实验教学、前沿科技渗透、教学手段多样化几个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普通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高专;普通物理;教学效果
高职高专普通物理是非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常被学生称为“最难学的课”,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同时,它也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主要是因为抽象、理论和逻辑性较强等,高职高职院校的学生本来就底子薄弱,而且又涉及高等数学的一些知识,更加令学生头疼。再加上课时少,内容多,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难度。因此,如何提高普通物理的课堂教学效果,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谈谈提高高职高职普通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措施:
1、循序渐进,做好与中学物理知识的过渡
大部分高职高专的学生之所以觉得普通物理难学,主要是因为在中学时物理就没学好,对中学学过的一些物理现象、规律还不太理解,现在又要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觉得有困难,缺少信心。而普通物理中的部分章节知识是对中学物理基础的进一步提高,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应先适当复习中学物理相关知识再进行教学,这样循序渐进式的教学,可以减少学生因基础差的原因带来的困难,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功这个知识点,中学物理中的功是质点在恒力持续作用下沿直线运动做的功,普通物理中所研究的功是质点在变力持续作用下沿曲线轨道做的功,为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顺利完成知识过渡,可以分这样几步:首先复习中学物理中的功,即质点在恒力持续作用下沿直线运动做的功,再讲解质点在恒力持续作用下沿曲线运动时做的功,第三步是质点在变力持续作用下沿直线运动做的功,最后是质点在变力持续作用下沿曲线轨道做的功,这样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学生便于理解,易于接受。
2、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教学
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应用,是解决任何问题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才能去解释一些相关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普通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很多,有不少公式、定理的应用是有其适用条件的,如不讲解清楚,学生便不能很好的理解、掌握,更谈不上应用于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讲清楚就非常重要,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时,要特别强调“自动”两字。那什么是“自动”?它的含义是什么?一些教材在给出克劳修斯表述时没有明确的说明,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解释清楚,这也为后面讲解“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概念时打下基础。
3、理论联系实际,让课堂走向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将物理课堂理论学习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与所学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让课堂走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比如:在讲分子运动论时可以联想到腌制咸鸡蛋:外壳完好的鸡蛋,放入食盐水中腌制一段时间变咸了。这是因为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而且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食盐分子扩散到蛋黄和蛋清中,使整个蛋变咸了。在冰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舒展双臂转速慢,收紧身体时转速快,可以用角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等等。
4、将小实验引进课堂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利用实验室已有的实验设备,创造性的进行常规物理实验外,还可以引进一些小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使教学效果最大化。普通物理中有的章节比较难学,不仅是因为要用到的高等数学的知识多,主要是这部分内容抽象,不好理解,以至于一些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提不起兴趣。对于这样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小实验,如在讲电磁感应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小实验:准备两根长的空心铝管,其中一根沿轴线方向开一小槽,再找一块圆柱形磁性强的磁铁和一个相同形状大小的小金属块,直径要略小于铝管的内径,材料最备好后就可以进行试验了,将两个铝管竖直放置,在两管上端开口处分别同时由静止释放磁铁和金属块,比较它们谁先穿越铝管。通过这类小实验,把抽象的东西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初步获得对物理问题的认识,再进行理论学习,就变得容易多了。
5、重视前沿科技知识渗透,开放课堂
一般地讲,物理知识由经典物理和前沿物理两大块组成,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经典物理的教学,忽略或很少对前沿物理进行教学,这样就导致学生对物理学的今天和明天不甚了解,尤其是物理学对当今科技作用知之甚少,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学科本身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增加和融入前沿科技知识,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进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达成原有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了新的科技教育目标。
6、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不断更新,课堂教学的容量也不断增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需求,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能把教学内容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同时也为教师节省了大量板书、绘图时间,加快了知识点的讲解速度,课堂教學信息容量也大大增强。但由于课件内容是事先准备好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灵活发挥,很难体现出课堂教学的灵魂。特别是对于一些公式、定律的推导,如果只是用课件单一的呈现出来,其中的思维方法很难传达出来,这时传统的教学手段又显示出了它的优势。每种教学手段都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不足,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祝之光.物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黄国雄.重新发现物理实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赖少坤.高职高专非物理专业普通物理课教学现转分析与思考[J].2008,8(4):11-12.
【关键词】高职高专;普通物理;教学效果
高职高专普通物理是非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常被学生称为“最难学的课”,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同时,它也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主要是因为抽象、理论和逻辑性较强等,高职高职院校的学生本来就底子薄弱,而且又涉及高等数学的一些知识,更加令学生头疼。再加上课时少,内容多,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难度。因此,如何提高普通物理的课堂教学效果,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谈谈提高高职高职普通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措施:
1、循序渐进,做好与中学物理知识的过渡
大部分高职高专的学生之所以觉得普通物理难学,主要是因为在中学时物理就没学好,对中学学过的一些物理现象、规律还不太理解,现在又要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觉得有困难,缺少信心。而普通物理中的部分章节知识是对中学物理基础的进一步提高,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应先适当复习中学物理相关知识再进行教学,这样循序渐进式的教学,可以减少学生因基础差的原因带来的困难,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功这个知识点,中学物理中的功是质点在恒力持续作用下沿直线运动做的功,普通物理中所研究的功是质点在变力持续作用下沿曲线轨道做的功,为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顺利完成知识过渡,可以分这样几步:首先复习中学物理中的功,即质点在恒力持续作用下沿直线运动做的功,再讲解质点在恒力持续作用下沿曲线运动时做的功,第三步是质点在变力持续作用下沿直线运动做的功,最后是质点在变力持续作用下沿曲线轨道做的功,这样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学生便于理解,易于接受。
2、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教学
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应用,是解决任何问题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才能去解释一些相关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普通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很多,有不少公式、定理的应用是有其适用条件的,如不讲解清楚,学生便不能很好的理解、掌握,更谈不上应用于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讲清楚就非常重要,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时,要特别强调“自动”两字。那什么是“自动”?它的含义是什么?一些教材在给出克劳修斯表述时没有明确的说明,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解释清楚,这也为后面讲解“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概念时打下基础。
3、理论联系实际,让课堂走向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将物理课堂理论学习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与所学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让课堂走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比如:在讲分子运动论时可以联想到腌制咸鸡蛋:外壳完好的鸡蛋,放入食盐水中腌制一段时间变咸了。这是因为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而且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食盐分子扩散到蛋黄和蛋清中,使整个蛋变咸了。在冰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舒展双臂转速慢,收紧身体时转速快,可以用角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等等。
4、将小实验引进课堂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利用实验室已有的实验设备,创造性的进行常规物理实验外,还可以引进一些小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使教学效果最大化。普通物理中有的章节比较难学,不仅是因为要用到的高等数学的知识多,主要是这部分内容抽象,不好理解,以至于一些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提不起兴趣。对于这样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小实验,如在讲电磁感应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小实验:准备两根长的空心铝管,其中一根沿轴线方向开一小槽,再找一块圆柱形磁性强的磁铁和一个相同形状大小的小金属块,直径要略小于铝管的内径,材料最备好后就可以进行试验了,将两个铝管竖直放置,在两管上端开口处分别同时由静止释放磁铁和金属块,比较它们谁先穿越铝管。通过这类小实验,把抽象的东西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初步获得对物理问题的认识,再进行理论学习,就变得容易多了。
5、重视前沿科技知识渗透,开放课堂
一般地讲,物理知识由经典物理和前沿物理两大块组成,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经典物理的教学,忽略或很少对前沿物理进行教学,这样就导致学生对物理学的今天和明天不甚了解,尤其是物理学对当今科技作用知之甚少,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学科本身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增加和融入前沿科技知识,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进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达成原有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了新的科技教育目标。
6、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不断更新,课堂教学的容量也不断增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需求,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能把教学内容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同时也为教师节省了大量板书、绘图时间,加快了知识点的讲解速度,课堂教學信息容量也大大增强。但由于课件内容是事先准备好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灵活发挥,很难体现出课堂教学的灵魂。特别是对于一些公式、定律的推导,如果只是用课件单一的呈现出来,其中的思维方法很难传达出来,这时传统的教学手段又显示出了它的优势。每种教学手段都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不足,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祝之光.物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黄国雄.重新发现物理实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赖少坤.高职高专非物理专业普通物理课教学现转分析与思考[J].2008,8(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