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是实施良好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学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只有更新教育观念,增强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机构,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新教学观,改进教育方法,才能搞好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主题词: 九年义务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是实施良好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需要既有知识技能又有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的人才。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增多,思想也更加复杂。面对教育对象,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者、技能教授者、道德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不仅教书,而且育人”在如今的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放在首要位置。
一、学校教育为什么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调查显示令人触目惊心。
根据调查资料反映,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他们的心理障碍率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的心理疾病病人约1600万,多数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病。据估计,我国20%—30%的家庭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多数是青少年。现实生活里出现的许多问题都表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学校教育更要担当重任。现在中学生心理疾病逐年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方面,29%的初中生有厌学心理;考试方面,普遍存在考试焦虑、考场恐惧和认知变态现象;情绪意志方面,41%的初中生情绪波动性大,51%的中学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另外,近30%的学生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逆反心理等。近年来,中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家庭、危害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2.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表现及成因。
中学阶段是人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中学生面临各方面的转变,其中最大的转变是生理上的转变,由生理转变引起一系列的心理转变,同时又伴随日益临近的中、高考形势,对未来生活和前途的觉悟,以往心理上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又没有建立,出现一个心理上的“断乳期”。所以,中学生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独生子女的情感寄托问题;②学习上的心理问题;③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④人格发展方面的心理问题;⑤自我意识方面的心理问题;⑥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等等。
3.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依旧存在。
导致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往往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其所面临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主观方面来看,处于“断乳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但远未成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能力有所提高,但社会知识、经验和能力都严重不足,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我,在现实中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从客观方面来看,第一,家庭教育偏颇。家长“望子成龙”,只重视物质方面的满足,忽视精神方面的培养,造成子女独立能力差,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素质存在缺陷,心理素质不断下降。部分家长不懂教育方法,只会严厉斥责或打骂,不知耐心教育,不按照孩子的心理发展来教育,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第二,学校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应试教育”,导致学校忽视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些教师只顾督促学生进行书本学习,不重视他们的能力素质和思想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只教书不育人,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第三,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和人的价值观念发展不平衡,各方面竞争很激烈,人际关系的复杂化等,使涉世未深的中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产生困扰。
二、如何搞好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1.更新教育观念,加强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往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各个学校都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分数,造成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实践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在中学阶段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的心理素质差也就在所难免。所以,把实施素质教育当作教育的头等大事来抓,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智力、品德、身体诸方面的开发与养成,这一点早已被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所证明。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机构。
学校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开展适应他们特点的心理卫生课程,帮助中学生掌握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了解个性心理的基本结构,克服成长中不断出现的学习、生活、生理、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完善人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门经过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促使他们正确地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及时防范和推荐治疗,使其心理问题尽早解决。
3.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新教学观,改进教育方法。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具有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勤学向上的特点,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学生生活在轻松、和谐、活泼的氛围中,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减少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积极向上,抵御各种心理困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书,更要重视育人。育人是全方位的教育,除了课本知识的教学以外,思想品德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创新能力教育等都要通过教学贯彻到教育的全过程。
三、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力度是当务之急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正处于“断乳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但远未成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能力有所提高,但社会知识、经验和能力都严重不足,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我,在现实中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为培养合格的祖国建设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题词: 九年义务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是实施良好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需要既有知识技能又有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的人才。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增多,思想也更加复杂。面对教育对象,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者、技能教授者、道德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不仅教书,而且育人”在如今的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放在首要位置。
一、学校教育为什么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调查显示令人触目惊心。
根据调查资料反映,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他们的心理障碍率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的心理疾病病人约1600万,多数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病。据估计,我国20%—30%的家庭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多数是青少年。现实生活里出现的许多问题都表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学校教育更要担当重任。现在中学生心理疾病逐年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方面,29%的初中生有厌学心理;考试方面,普遍存在考试焦虑、考场恐惧和认知变态现象;情绪意志方面,41%的初中生情绪波动性大,51%的中学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另外,近30%的学生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逆反心理等。近年来,中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家庭、危害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2.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表现及成因。
中学阶段是人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中学生面临各方面的转变,其中最大的转变是生理上的转变,由生理转变引起一系列的心理转变,同时又伴随日益临近的中、高考形势,对未来生活和前途的觉悟,以往心理上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又没有建立,出现一个心理上的“断乳期”。所以,中学生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独生子女的情感寄托问题;②学习上的心理问题;③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④人格发展方面的心理问题;⑤自我意识方面的心理问题;⑥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等等。
3.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依旧存在。
导致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往往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其所面临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主观方面来看,处于“断乳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但远未成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能力有所提高,但社会知识、经验和能力都严重不足,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我,在现实中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从客观方面来看,第一,家庭教育偏颇。家长“望子成龙”,只重视物质方面的满足,忽视精神方面的培养,造成子女独立能力差,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素质存在缺陷,心理素质不断下降。部分家长不懂教育方法,只会严厉斥责或打骂,不知耐心教育,不按照孩子的心理发展来教育,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第二,学校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应试教育”,导致学校忽视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些教师只顾督促学生进行书本学习,不重视他们的能力素质和思想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只教书不育人,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第三,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和人的价值观念发展不平衡,各方面竞争很激烈,人际关系的复杂化等,使涉世未深的中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产生困扰。
二、如何搞好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1.更新教育观念,加强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往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各个学校都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分数,造成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实践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在中学阶段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的心理素质差也就在所难免。所以,把实施素质教育当作教育的头等大事来抓,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智力、品德、身体诸方面的开发与养成,这一点早已被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所证明。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机构。
学校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开展适应他们特点的心理卫生课程,帮助中学生掌握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了解个性心理的基本结构,克服成长中不断出现的学习、生活、生理、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完善人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门经过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促使他们正确地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及时防范和推荐治疗,使其心理问题尽早解决。
3.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新教学观,改进教育方法。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具有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勤学向上的特点,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学生生活在轻松、和谐、活泼的氛围中,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减少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积极向上,抵御各种心理困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书,更要重视育人。育人是全方位的教育,除了课本知识的教学以外,思想品德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创新能力教育等都要通过教学贯彻到教育的全过程。
三、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力度是当务之急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正处于“断乳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但远未成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能力有所提高,但社会知识、经验和能力都严重不足,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我,在现实中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为培养合格的祖国建设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