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史课运用问题教学法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8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针对问题教学法在新闻史教学中的现状,探析其在运用当中应注意的问题:设计问题要科学,提问题要侧重启发性,鼓励质疑,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提问要联系现实。合理运用新闻史课堂的问题教学法,是培养新闻学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和敏锐洞察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 新闻史课 问题教学法 问题意识
  
  一、什么是问题教学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学生没有问题本身就是大问题。人类的社会文明得以进步,全部归因于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如果有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他们的思维就会为解决某一具体的局部的实际问题而启动,就会采用查找资料、请教师长等手段,在有意或无意之中大大扩充了知识量。
  问题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简而言之,就是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的教学活动。它的特点是以问题的设计和回答为主要形式,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层次性解决,形成波浪式、递进式的课堂教学结构,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一言堂和满堂灌的陈旧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问题教学法在新闻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与新闻学科的其他课程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新闻史教学既不像采写编评课程那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又不像新闻理论课程那样讲求学理。尤其在与新闻实践的关系上,很多学生感觉新闻史课程对现实的指导价值不大,对于新闻史的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在强调淡化“新闻专业”教育的今天,新闻史俨然成了可有可无的部分。新闻史本来就不受重视,再无吸引学生的高招,此课更加受冷落,处境尴尬。而新闻史之于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意义不言而喻,丰富的新闻历史经验教训,能帮助学生深刻地认识过去和它与现在的联系,从而提高对社会环境的认识和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预测能力。而这一能力是当代新闻从业人员最为重视的。新媒体时代,媒体之间竞争激烈,角逐于深度报道,问题意识也成为记者的必备素质。新闻史课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利平台,问题产生于差异,差异在于比较,比较又是历史研究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所以在新闻史课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在新闻教育改革重综合、重实用的主流形势下,要提高新闻史课程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问题教学法。研究表明,提问的艺术和问题的质量可以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好的提问可以调动和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新闻史教学中来,与教师共同完成新闻史教学的任务。
  三、新闻史运用问题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设计问题要科学。
  科学设计问题是问题教学法中最重要的一环,而且贯穿始终。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问大有学问,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设计出带动全局的问题来推进教学。
  设计问题要达到科学的要求。首先,要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使之成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切入点。其次,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设计问题,问题难易适中。学新闻史的学生都学过历史,在结合学科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一定要从学生现有历史知识掌握出发科学、合理设置问题。最后,问题表述要清晰,所提问题题意要通俗易懂,使学生准确理解。例如:中国新闻事业的滥觞是什么?这个问题虽然简短,但学生不好回答。如果把“滥觞”改为“源头”,问题就清楚了。
  (二)提问题要侧重启发性。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层层设问即层层启发。什么样的问题才具有启发性?一般说来,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包括: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而必须在教材较大范围内经过联想、判断、分析、综合才能整理出答案的问题;新闻史知识之间纵横联系的问题;能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联系的问题。问题提出来以后,不是有教师越俎代庖,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逻辑推理,得出准确结论。
  (三)鼓励质疑,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质疑就是对权威的理论,既有的学识和传统的观念等不是简单的接受和信奉,而是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有质疑而求异才能突破传统的观念和思维定势,另辟蹊径,发现问题。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在学生有了“问”的机会后,教师才有可能去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问号”学习。“产生问号”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教学生学会比较。当然,发现差异有了疑问,还要经过抽象和概括,才能形成一个“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由教师操纵,导致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求异思维,创新精神意识发展被忽视。调查研究是新闻记者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我认为,在中国新闻史教学中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新闻史的研究方法,设计和实施一些“新闻史小问题课堂研究”,除了能增强课堂互动之外,其教学附加值也比较明显:一是能够从低年级阶段就开始逐步培养学生敏锐发现问题、勇于提出质疑和善于调查研究的新闻职业本领;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中国新闻史的学习和研究兴趣,为一部分将来有意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打开向上发展的空间。例如,在讲解“革命党机关报之元祖”——《中国日报》时,涉及的基本信息之一即其创办时间,我所使用的教材——丁淦林先生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史》(2002)认为是“1900年1月5日”,而方汉奇先生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1992),陈玉申先生著《晚清报业史》(2003),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1990)都认为是“1900年1月25日”。到底哪一个时间是准确的呢?这显然是一个需要澄清的问题。恰好教材上附有《中国日报》1904年3月5日第1201号的头版影印版,上面注目“日报行情晨派每逢礼拜停派”,我便请学生根据这一天报纸的期号,当堂推算该报的创刊日期。学生们都纷纷拿出纸和笔认真计算,并且互相帮助和进行争论,结果发现这一天报纸的期号与两个“创办日期”都不相符。我进一步请学生们思考和讨论“为什么这两个日期都不相符”,学生经过激烈讨论后认定“仅凭1904年3月5日《中国日报》的期号不能断定其创刊时间是1900年1月5日还是1月25日,但能推测1904年3月5日之前的《中国日报》因为某些客观原因未能实现每个礼拜一到六按时出版”。这个结论使学生们为亲身参与了一次新闻史研究并且部分地“还原”了历史而兴奋不已。这一次课堂研究使学生对新闻史研究的考据方法有了初步了解,激发了对中国新闻史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四)提问要联系现实。
  任何历史都是为现实服务的,历史为现实服务才具有永恒的价值。正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它与现实生活应该是密切相关的。新闻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新闻事业产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把握其中的规律,以期对新闻实践有借鉴指导作用。但今天的新闻史教学却未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很多学生对新闻史学习没有兴趣,认为学习新闻史对将来从事新闻工作用处不大,究其原因,教师简单地“就史论史”的教学思想是一个重要因素。新闻史课程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新闻传播史知识的简单传授上,而是应该设法引导学生在了解史料的基础上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体现新闻史教学的实践作用。例如,在讲解邹韬奋时,在梳理完其新闻活动后,还应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邹韬奋的新闻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新闻事业有何借鉴意义?传媒应当怎样赢得受众?那种“读者需要什么就刊登什么”的做法可不可取?这样,学生对“韬奋精神”才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问题既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动力和贯穿学习全过程的主线,又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所以在新闻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问题教学法的作用,认真对待其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此外,还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成为胜利者。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非都是正确合理的,针对学生不成熟的或错误的发言,关键在于疏导,教师应以诚挚的态度去点拨、指导、辨析,令其心悦诚服,积极主动地接受正确的观点。对每一位学生的答案,要及时给予简短而确切的评语,使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新闻史课堂教学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三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这一目标的实现是最具灵活性的。本文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本内容和实现途径的基础上,就高中生物课程中涉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生命科学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成分。情
摘 要: 今年我校在学习“后六中学”、“美琪中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五步教学法”,在全校掀起了一股改变传统教学思想的浪潮。为了构建初中化学的高效课堂,我校化学组在认真学习先进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教材、精益求精,在长期的教学中,对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积累了不少方法与经验,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化学 高效课堂 教学效率    所谓高效课堂
摘 要: 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率的关键。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活动策略,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生物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教师应通过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带领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生物课堂 生本理念 有效教学 构建    生本教育倡导以学生为本 ,强调“人对知识的获得最终不是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合理设置党支部则是做好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及华南农业大学某学院学生党支部设置
摘 要: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程质量,而衡量课程质量的核心是如何客观评价教学质量。学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直接体验者,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直接受益者,因此,学生评教作为学校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全面掌握和了解教师教学情况的一个重要途径受到各个大学教务部门的青睐,它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的提高及师资队伍的优化等。然而在学生评教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即部分学生作为评
摘 要: 在目前高速度、高效率的社会中,应试教育有利有弊。一方面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升学率,另一方面这种片面的素质教育模式和环境也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片面发展。作为应试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舞蹈教育在弥补这样的缺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丰富人的情感,发展人的想象力,增强人的自信心、自豪感,而且可以使青少年在接受教育中得到健美挺拔的肢体、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气质、端庄的仪表。因此,作者从舞蹈教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颈性眩晕患者行颈肌功能锻炼不同阶段治疗前后角位移及水平位移变化、症状改善情况,客观评价颈肌功能锻炼是否能够有效地改善颈性眩晕症状并维持其疗效的持久
摘 要: 音乐教育是一项能够提高情趣、陶冶情操的审美教育,它对提高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气质修养、品格情操和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教授音乐提高人们的听觉艺术,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音乐教育 人文关怀 素质教育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认为只有经过“乐”才能达到人格完
摘 要: 学校仪式特指在学校这一特定场域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的、规范化的社会活动,用来定义学校日常生活中某一不平常的时刻、事件或变化。学校仪式大致包括仪式化、礼仪、典礼和庆典四大类。学校仪式在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保存和传承学校文化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学校仪式中“国家始终在场”带有“规训”的标签,且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异化现象。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学校仪式的定位、改革或优化设计学校仪式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高职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主要功能与现状,指出了服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优化服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高职图书馆 电子阅览室 功能 管理方法    电子阅览室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将图书馆向读者提供的文献由印刷型改变成机读型(数字化),更重要的是它借助日新月异的Internet网络技术、多媒体、现代通信等技术,将可利用的信息资源由各个终端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