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热流固耦合对EGS热开采的影响

来源 :新能源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w1339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热储的孔隙率及渗透率在增强型地热系统(EGS)地下热开采过程中受温度(丁)、水力(H)、应力(M)的综合影响。本文建立了EGS热开采过程THM耦合的三维计算模型,并采用局部非热平衡假设处理液岩对流换热。对一理想的五口井EGS系统采热过程进行了THM模拟计算,分析了岩石温度、孔隙压力对岩石应力场的作用机理,进一步研究了应力场对EGS采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开采过程中岩石应力场为热储内孔隙压力和温差综合作用的结果,由孔隙压力造成的岩石应力为压应力,仅集中于注入井附近,由岩石温度变化引起的热应力为拉应力,
其他文献
基于均匀颗粒填充床模型,采用体心立方体模型构建了石墨泡沫材料流域的微观模型,并利用COMSOL软件数值得到了硝酸熔盐在其内流动的速度和压力分布。进而研究了其压力梯度与流速
岛礁生活可燃固废的安全处置问题关系着岛礁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岛礁可燃固废直接燃烧效率低、易生成二次污染物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变可燃固废非均相燃烧为均相燃烧的利用思路,
石墨烯薄膜具有低阻且在可见光谱区具有高透过率,可应用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透明电极。本文基于时域有限差分分析方法(FDTD),研究了石墨烯太阳能电池的反射损耗及光吸收特性,并
以"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中的实测地应力数据为基础,合理筛选出地理空间范围为21°N-40°N,73°N—110°N的近2000条数据,深度范围0~2 km.通过将研究区内实测地应力扣除重力影响,并考虑数据样本数量沿深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分析构造应力场的作用.重力影响的扣除采用海姆假说与金尼克假说两种模式估算其下限与上限,给出了青藏高原及周缘及青藏地块、南北地震带北、中、南段上构造应力和
中国东北地区处于古亚洲构造域、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和环太平洋构造域叠加作用最为显著的地区,是地学研究的热点区域.为了探析欧亚大陆下西太平洋板片的俯冲形态以及揭示该
构建了处于无限阵列中管径为1.5 mm 的3 × 3 喷管微阵列火焰模型,采用甲烷简化机理,分别对喷管中心间距为2 mm 和4 mm 的微阵列火焰场燃烧特性进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在
以稻秆和松木为原料,采用恒温热重法对生物质新生半焦与冷态半焦的 CO2气化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酸洗脱灰和对脱灰原料添加金属催化剂,分别从半焦结构和催化剂的角度探讨两
制备了可见光响应型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用于处理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考察了催化剂改性方式对苯酚和洗焦废水COD去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Ag-C/TiO2为催化剂,在可见光
函数是描述千变万化的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数学模型,函数概念是中学数学的中心概念之一.但是,由于函数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相对静态上升到动态的飞跃,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