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21年3月1日实施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回应了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对教育惩戒的概念等做了详细的规定,促使我们正视教育惩戒的“泛化”与“分化”,将教育惩戒与体罚、变相体罚区分开。做好《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落实困境的阶段性总结工作,并为之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更有利于保障规则的长远平稳运行。
关键词:教育惩戒,落实困境,对策
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其教育作用不容忽视。 [1]当学生违反学生守则、校规校纪、或者有其他妨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有害身心健康的行为,教师应该给予批评教育,并可以视情况予以适当惩戒。2020年底教育部颁发《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下称《规则》)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作出规定,旨在从法律角度规范教育事业,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落到实处。
一、教育惩戒的“泛化”与“分化”
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2]这是《规则》予以教育惩戒一词的界定,我们应该将教育惩戒与体罚、变相体罚区别开,学会“分化”,避免将教育惩戒“泛化”。体罚是为了达到惩戒的目的,而对学生的身体进行责罚,具体表现为能使学生感知痛觉的行为。而变相体罚是不会造成身体疼痛,但同样会伤及学生人格的一种惩罚方式。我们应该从性质上对教育惩戒、体罚以及变相体罚进行含义界定。教育惩戒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的行为。我们还应该从形式上区分教育惩戒和体罚、变相体罚的形态,教育惩戒是立足教育目的与需要的,不使学生受到负面影响的行为。
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落实困境总结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已于2021年3月落地实施,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出现的困境进行阶段性总结。
1. 校长领导力不足,规则落实困难
《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校长负责学校的全部工作。对外校长代表学校,对内校长统一指挥学校工作,带领师生共创学校辉煌。[3]在党和政府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校长有权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育质量、行政管理进行决策,按照教育规律办出特色,因此校长领导力十分关键。校长领导力是个人素养和谋划学校发展能力的高度统一。目前,我们许多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校长在个人素质上和谋划学校发展能力上都达不到高度统一的程度。这也致使不是所有的校长都能准确领会《规则》的精神,使得落实工作出现困难,轻则复制先前不敢管、不能管的尴尬境地,重则产生师生冲突、家校冲突等矛盾。
2.教师、学生及家长对于教育惩戒的误解
首先,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对于《规则》如何解读,将直接影响教师如何行使教育惩戒权,能否将教育惩戒与体罚、变相体罚区分开。其次,学生是教育惩戒的“对象”,他们能否理解教育惩戒的目的十分重要,能否体会教师的良苦用心,改正自身错误,促使自身发展,这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家长往往是家校冲突的主导因素,特别是在421的家庭模式中,“隔代亲”的现象十分突出,往往会对教育惩戒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将行使教育惩戒权的老师“妖魔化”,将教育惩戒与体罚和变相体罚划等号,认为教育惩戒有损学生身心健康。
3.新兴自媒体对于规则落实的冲击
由于自媒体信息传播便捷、自由的特点,使其成为当今世界较为流行的传播媒介。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信息传播的一个点,以点带面,每一次传播都是对信息的再加工,多次加工会导致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形,某些用户就会通过自媒体平台宣泄缺乏正确价值导向的情绪,从而给社会造成负面的舆论影响。例如2021年1月12日,网传武汉北湖小学的多个学生因不遵守课堂纪律,排队上讲台被涉事教师用竹板打手三五下的视频,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有人认为涉事教师没有把握好行使教育惩戒权的尺度,也有些人反映打手板属于适当的惩戒范围,初心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但是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言论将此事件与早前发布的《规则》对立起来,趁机恶意污蔑我国教育体制,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困境的解决对策
基于对《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现实困境的阶段性总结,现在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对策:
1.加强校长领导力,助力规则落地
首先,加强校长领导力,要赋予校长足够的领导权限,这样才能发展校长的领导意愿,使得校长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成立教育惩戒监督委员会,助力规则落地。其次,加强校长领导力,要给校长减负,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给予校长一定的成长空间。《规则》的落实必定是一个漫长的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切忌急功近利。再次,加强校长领导力,要使校长的专业智慧得到保障,应该由教育行政部门为校长提供在职培养,利用系统的培养课程强化校长在领导理论方面的智慧。最后,要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提高校长领导力。每位校长都有自己独特的领导理念,如果彼此能将领导理念以讲学、研讨的方式分享出来,不仅可以提高自己及他人的领导力,而且有利于共商规则落地。
2.厘清教育惩戒概念,多方努力共商规则实施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学校领导应尽量多次结合周例会,组织全校教师开展《规则》的学习研讨活动。在会上,校长应对规则进行详细解读,并对教师在惩戒过程中权利、责任和禁止行为进行明确和要求,保障全体教师对于《规则》中有关教育惩戒措施的理解不出现偏差,明确教育惩戒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会后,班主任要认真撰写心得体会,组织召开班会和家长会。班会上,班主任应使用浅显易懂的话语向学生讲述有关教育惩戒的案例故事,使学生在故事中领会到《规则》的精髓。家長会上,班主任要对家长传达教育惩戒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原则上,以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而采取的适度批评和教育,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势必会讲究方式方法。促使家长放下戒心,加强家校合作,与班主任努力共商规则实施。
3.从根本上抵御不良媒介的侵蚀,保障规则平稳贯彻
首先,要提升自媒体用户素养,实现自我把关。无论是传播主体还是参与受众都应该明白,自媒体是公共资源,而不是个人宣泄情绪的渠道。每个用户都应该遵守伦理规范,把握道德底线做一个有素养的自媒体用户。其次,自媒体平台应充当好“守门人”的角色,加强对自己平台信息内容和来源的筛选核验,不可以让可能会引起社会不良情绪和负面舆论的信息传播,努力成为一个有职业道德的自媒体平台,最后,政府作为管理者应当承担起责任,加大整治力度,健全监督机制,保障平台向社会大众传达的都是有关教育惩戒的积极乐观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郑梦雪.《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的评析[J].教师教育研究,2020,32(02):57-62.
[2] 教育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 moe_621/202012/t20201228_507882.html.2021-5-22.
[3] 张志强. 我国“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6.
(作者简介:郅鹏,硕士研究生在读,黑龙江大学,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关键词:教育惩戒,落实困境,对策
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其教育作用不容忽视。 [1]当学生违反学生守则、校规校纪、或者有其他妨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有害身心健康的行为,教师应该给予批评教育,并可以视情况予以适当惩戒。2020年底教育部颁发《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下称《规则》)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作出规定,旨在从法律角度规范教育事业,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落到实处。
一、教育惩戒的“泛化”与“分化”
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2]这是《规则》予以教育惩戒一词的界定,我们应该将教育惩戒与体罚、变相体罚区别开,学会“分化”,避免将教育惩戒“泛化”。体罚是为了达到惩戒的目的,而对学生的身体进行责罚,具体表现为能使学生感知痛觉的行为。而变相体罚是不会造成身体疼痛,但同样会伤及学生人格的一种惩罚方式。我们应该从性质上对教育惩戒、体罚以及变相体罚进行含义界定。教育惩戒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的行为。我们还应该从形式上区分教育惩戒和体罚、变相体罚的形态,教育惩戒是立足教育目的与需要的,不使学生受到负面影响的行为。
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落实困境总结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已于2021年3月落地实施,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出现的困境进行阶段性总结。
1. 校长领导力不足,规则落实困难
《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校长负责学校的全部工作。对外校长代表学校,对内校长统一指挥学校工作,带领师生共创学校辉煌。[3]在党和政府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校长有权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育质量、行政管理进行决策,按照教育规律办出特色,因此校长领导力十分关键。校长领导力是个人素养和谋划学校发展能力的高度统一。目前,我们许多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校长在个人素质上和谋划学校发展能力上都达不到高度统一的程度。这也致使不是所有的校长都能准确领会《规则》的精神,使得落实工作出现困难,轻则复制先前不敢管、不能管的尴尬境地,重则产生师生冲突、家校冲突等矛盾。
2.教师、学生及家长对于教育惩戒的误解
首先,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对于《规则》如何解读,将直接影响教师如何行使教育惩戒权,能否将教育惩戒与体罚、变相体罚区分开。其次,学生是教育惩戒的“对象”,他们能否理解教育惩戒的目的十分重要,能否体会教师的良苦用心,改正自身错误,促使自身发展,这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家长往往是家校冲突的主导因素,特别是在421的家庭模式中,“隔代亲”的现象十分突出,往往会对教育惩戒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将行使教育惩戒权的老师“妖魔化”,将教育惩戒与体罚和变相体罚划等号,认为教育惩戒有损学生身心健康。
3.新兴自媒体对于规则落实的冲击
由于自媒体信息传播便捷、自由的特点,使其成为当今世界较为流行的传播媒介。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信息传播的一个点,以点带面,每一次传播都是对信息的再加工,多次加工会导致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形,某些用户就会通过自媒体平台宣泄缺乏正确价值导向的情绪,从而给社会造成负面的舆论影响。例如2021年1月12日,网传武汉北湖小学的多个学生因不遵守课堂纪律,排队上讲台被涉事教师用竹板打手三五下的视频,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有人认为涉事教师没有把握好行使教育惩戒权的尺度,也有些人反映打手板属于适当的惩戒范围,初心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但是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言论将此事件与早前发布的《规则》对立起来,趁机恶意污蔑我国教育体制,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困境的解决对策
基于对《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现实困境的阶段性总结,现在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对策:
1.加强校长领导力,助力规则落地
首先,加强校长领导力,要赋予校长足够的领导权限,这样才能发展校长的领导意愿,使得校长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成立教育惩戒监督委员会,助力规则落地。其次,加强校长领导力,要给校长减负,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给予校长一定的成长空间。《规则》的落实必定是一个漫长的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切忌急功近利。再次,加强校长领导力,要使校长的专业智慧得到保障,应该由教育行政部门为校长提供在职培养,利用系统的培养课程强化校长在领导理论方面的智慧。最后,要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提高校长领导力。每位校长都有自己独特的领导理念,如果彼此能将领导理念以讲学、研讨的方式分享出来,不仅可以提高自己及他人的领导力,而且有利于共商规则落地。
2.厘清教育惩戒概念,多方努力共商规则实施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学校领导应尽量多次结合周例会,组织全校教师开展《规则》的学习研讨活动。在会上,校长应对规则进行详细解读,并对教师在惩戒过程中权利、责任和禁止行为进行明确和要求,保障全体教师对于《规则》中有关教育惩戒措施的理解不出现偏差,明确教育惩戒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会后,班主任要认真撰写心得体会,组织召开班会和家长会。班会上,班主任应使用浅显易懂的话语向学生讲述有关教育惩戒的案例故事,使学生在故事中领会到《规则》的精髓。家長会上,班主任要对家长传达教育惩戒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原则上,以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而采取的适度批评和教育,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势必会讲究方式方法。促使家长放下戒心,加强家校合作,与班主任努力共商规则实施。
3.从根本上抵御不良媒介的侵蚀,保障规则平稳贯彻
首先,要提升自媒体用户素养,实现自我把关。无论是传播主体还是参与受众都应该明白,自媒体是公共资源,而不是个人宣泄情绪的渠道。每个用户都应该遵守伦理规范,把握道德底线做一个有素养的自媒体用户。其次,自媒体平台应充当好“守门人”的角色,加强对自己平台信息内容和来源的筛选核验,不可以让可能会引起社会不良情绪和负面舆论的信息传播,努力成为一个有职业道德的自媒体平台,最后,政府作为管理者应当承担起责任,加大整治力度,健全监督机制,保障平台向社会大众传达的都是有关教育惩戒的积极乐观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郑梦雪.《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的评析[J].教师教育研究,2020,32(02):57-62.
[2] 教育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 moe_621/202012/t20201228_507882.html.2021-5-22.
[3] 张志强. 我国“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6.
(作者简介:郅鹏,硕士研究生在读,黑龙江大学,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