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技师学院:一流技工“梦工厂”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这是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珠海高级技工学校时,对技工学校的殷切期望。曾经当过十年工人的厦门技师学院院长林爱平深谙这句话的内涵,他的“没有一流的技工学校,就没有一流的技工”的想法同此不谋而合。
  近年来,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厦门技师学院确立了“突出技能、打造精品、优质服务、持续改进”的办学质量方针,形成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有特色,全国一流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的办学理念。学院为国家培养了近10万名技能人才,成绩突出:优秀毕业生、“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厦门港务集团优秀员工冯鸿昌两次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很多毕业生一出校就被企业聘为班组长。由于学院注重技能培养,办学成果突出,先后被有关部门确认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电子信息工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基地、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福建省高技能人才培训考核基地、福建省技工学校师资培训基地、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高级技师培养基地、福建省闽台合作职业培训实训基地、厦门市职工培训基地、厦门市文明单位、厦门市平安校园。
  一个普通的学校,如何成了一流技工“梦工厂”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进了厦门技师学院,亲身感受这个“技术派”院长的“梦工厂”,解密“一流技工院校”的成功之道。
  高端定位:目标瞄准一流技师
  工人出身的林爱平知道,其实中国不缺工人,缺的是一流技工,所以,他一开始就把目标瞄准在一流技师的培养上,他称之为“高端定位”。他认为,所谓“一流技工”,应该是本工种领域公认的职业素质最高、技术能力最强的技术工人。“一流”必然稀缺,应该只是少数。
  所以,学校从招生环节开始,就对招生人数有严格的控制。“现在不多招生了,今年招生1500人。按市政府的要求我们办精品学校,培养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一般的中级工、普通的技术工人就由周边的企业和学校去完成,我们就搞高端的。”林爱平院长介绍说。在办学过程中,学院逐步确立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有特色,创全国一流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的办学理念。“第一,我们办的专业起点很高,我们不搞普通的模具,一上来就搞最现代化的精密模具。第二,要高标准。标准高了做事情才有目标,所以我们把目标融入到质量管理体系中,然后分解到各部门。第三,要高质量。就是保证培养质量。第四是创一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据了解,学校2011年招收的1500人中,高中生比例高达80%,这也确保了学校在与大学的竞争中也颇具优势。正是这种不单纯追求数量而更重视质量的高端定位,使得学校人才培养层次稳步提高。学校埋头一流技工人才培养,不仅展示了技工院校“突出技能”的办学特色,而且培养出来“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冯鸿昌、“中华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获得者陈国信等一批一流技工,形成了企业提前4年向学校预定毕业生的紧俏局面,走出了一条实实在在的“一流技工”培养道路。
  高起点的学生进来了,高质量的目标确定了,如何保证培养出来的就是一流技工呢?
  学院使出的第一招是教学改革。以技师培养项目为例,2007年学院招收第一届预备技师班,取得的第一个成效就是,通过技师项目带动学院办学水平提高。林爱平院长介绍说:“我们学校比较注重教学改革。2002年就引进了新加坡的一体化教学方法。与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合作,开办ITE证书班,引进新加坡原版教材及模块化教学模式和一体化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以适应企业的需求。通过项目带动教学改革的方式,学校对现有专业进行升级和改造,适度培育新型专业、加强专业特色建设。与台湾慈明高中、修平技术学院等合作办学,开展师资培训、研讨教育及教学方法等,学习台湾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探索两岸合作办学模式,推动两岸职业教育交流。至2010年,学院已将预备技师专业扩展到10个以上,预备技师专业在校生达1500人。
  “一流技工”需要“一流的师资”。学院使出的第二招就是师资改革。“我们的老师一部分是从企业来的,比如数控维修的系主任,就是从台湾的企业引进的技术总监。另一部分是招聘的大中院校的毕业生,送到企业培训,有了实际经验后,再上岗教学。在我们学院,老师没有企业培养经历的不能上岗。”技术型教师在学校吃香,让教师们提高自身技术的愿望从“被动”逐渐走向“主动”:他们主动了解企业生产实际,主动参与企业实践,主动参与技术革新,主动参加教材编写等。至2011年年底,学院50%以上的专业教师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70%以上的专业教师承担一体化教学,满足了预备技师专业的教学需求。
  学院的第三招是与企业的深度校企合作。“我们只有跟企业密切合作,才能办好学校。在这方面,学校有非常清醒的认识。”早在2000年,学院就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是较早开展此项工作的技工院校之一。林爱平介绍说:“我们学校跟企业的合作很多,我们都很熟悉企业在做什么、想什么,跟他们进行有效的合作。比如说我们数控维修专业,软件园那边有个万久集团,做数控设备装配,需要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老师会马上过去,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学生,需要学生有哪些能力,回来以后就在研究会上提出培养方案。所以,在我们学校,跟市场接轨不是一句空话。很重要的就是,谁都会讲校企合作,做到精、做到实、做到高效、做到有真正特色,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的。”
  校企合作的大规模开展也是技师培养项目的收益之一。在技师培养筹划之初,学院即邀请企业根据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共同参加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明确将企业需求(即企业技术、企业文化、企业的特殊需求等)纳入技师培养体系,每个预备技师专业至少有一到二个合作企业参与建设,有70%的内容是按照企业的需要来制定。由此,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技师项目还带动了实训基地建设。通过人才培养层次的提高,提升了政府对学校办学的信心,也激发了企业参与办学和全体教职工敬业进取的热情。企业开始对学校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每年都拿出一部分的资金资助学校。“比如知名的德国企业ABB就在我们这里设立了奖学金,每一年给学校15万,奖励100名学生。”
  通过十年的积累,一方面学院建立了条件优越的校内实训基地,先后建成数控技术实训中心、电子产品维修实训中心、模具制造训练中心等近96间实训室和教学工厂;另一方面,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院目前与夏米尔公司、ABB公司、西门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阿奇夏米尔电加工实训室”、“ABB多媒体实训中心”、“西门子工业自动化示范教学基地”等实训基地,利用先进的设备和实际生产环境为预备技师学员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
  工学一体:“教、学、用”完美对接
  技师培养就是通过做产品和开发产品,将掌握的技能应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需要实实在在的工学结合。厦门技师学院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始于2000年,经历了探索、实验、实施三个阶段。探索阶段为期六年,主要引入了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一体化教学模式。
  “新加坡的这种理论和实习合为一体的教学方式,把整个教育两年时间分成八个单位,每一个单元由一个老师来任课,这个老师就要既会上课,又会实习,自然就对理论和实训割裂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林爱平介绍说。
  学校在探索中掌握了一体化教学的基本方法后,又开始了两年的实验阶段。主要参加了“高联委预备技师(技师)职业功能模块教学体系”开发工作,掌握了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的开发流程,为一体化教学改革奠定了技术基础,培养了一批课程研发的师资力量,为全面推行一体化教学做好了准备。2009年起,工学一体化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学校参加了人社部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项目,并同时在7个预备技师专业推行一体化课程改革,形成了“1288”的预备技师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模式。
  “1”,即确定一个总体目标: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建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岗位工作项目为内容的现代技工教育课程体系。
  “2”,即确立两个原则,一是国家职业标准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原则;二是与企业共同开发的原则。
  “8”,即确定八项课程内涵,其一,确立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目标;其二,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模式;其三,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职业分析;其四,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门类;其五,依据职业成长规律排列课程序列;其六,采用便于学生学习的课业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其七,建立专业教室和工学整合式岗位教学环境;其八,建立以过程控制为基本特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
  “8”,即实施课改八项措施,一是对企业情况进行调研;二是通过对工作任务分析,确定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三是确定与典型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学习领域;四是一体化教学计划、大纲的制定,学习情景的描述;五是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六是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七是教学资料(包括工作页、任务书、学业评价表以及参考书)的开发与使用;八是考核评价方式的制定。
  在参观学校实训基地时,记者看到许多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如自动焊接各种微小元器件的印刷机、贴片机等。林爱平介绍,这是学校新开发的专业SMT(表面贴装技术)所使用的设备。“这个是最先进的技术,现在电子制造厂都用这个技术,我们就添置这样的设备。我们
  的实训设备是跟实际的生产线一样的,学生学完了就可以直接去企业操作这样的设备。即使
  后来又有更先进的设备,但基础的原理是一样的。会操作这种设备,基本上类似设备也就都会操作了。”
  据了解,这些工学一体化的教学设备和仪器都是从不同厂家购入的,也有学校自己开发和企业赠送的。目前学校拥有模具类、数控类、机加类、电气自动化类、焊接类、电子类、汽车维修类、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类、建筑类等设备共计10682台套,设备总值5701.2万元,生均13705元,列全省第一。2008年,学校建成“精密机械加工与模具制造”、“电子信息制造”和“工业电气自动控制”三个厦门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平台,设备近300套,项目总投资近3000万元。
  在实训平台的建立上,林院长特意强调:“一定要把设备很好的管好用好,这实际上是一个课题。并不是说有了钱就可以办好事情。有了钱还要看你怎么用,像这么多的好设备,不会用就全是废铁。要把它用起来,真正地用到培养人上,的确是很困难的事情。现在职业教育的投入很大,很多的钱投进去,投进去之后要产生效益,光做一个门面,光好看,是不行的。”
  教学工厂:变消耗性实习为生产性实习
  企业尤其是行业主流企业,之所以更容易培养一流技工,不仅仅因为拥有先进设备的“硬条件”,还有最适合培养一流技工的岗位、师傅、机制以及氛围等“软环境”。一般技工院校即使设备先进,因为没有这些软环境,在人才培养上要达到企业的要求还是有困难的。厦门技师学院是如何突破这一局限性,实现一流技工培养的呢?为解答大家的疑问,林院长带记者走进了学院的教学工厂。
  “这个教学工厂和实训基地的区别是,学生在这儿学习的环境跟工厂一模一样,要打卡,按照工厂的要求进行管理和操作,产品要直接给用户。”林爱平强调,学院建立教学工厂的目的不在于盈利,而在于实现技师培养的“工学合一”。 在教学工厂的建设过程中,引进韩国全套模具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以加工精密模具为生产内容,产品生产与教学紧密联系,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实训条件,也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训环境。教学工厂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六个一体”:一是车间与实训室一体,即生产车间就是实训室,实训室按照生产车间的建设标准进行布置;二是教师与工程师一体,即教师既是教学生技能的老师,又是企业生产的工程师;三是教材与工艺文件一体,即以工艺文件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教材也就是工艺文本;四是学生实操作品与生产产品一体,即学生实训的作品就是生产的产品,没有分数的概念,只有合格与不合格的概念,产品不合格,99分也是废品;五是学生与员工一体,即学生不仅是学校的学习者,同时也是企业的员工,学生实训期间按照企业员工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按时进“车间”,“上班”打“考勤”,不仅要从事生产,也要打扫车间卫生等;六是学习与生产一体,即学习的过程就是从事生产的过程,在学习中生产,在生产中学习。
  据介绍,学校教学工厂主要为通达(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永红电子有限公司、厦新电子等企业设计、生产精密注塑模具等产品,其中为通达(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制作的“Bering lite精密复杂模具”获第八届全国技工学校教学教研技术开发优秀成果一等奖。
  实践证明,学生在教学工厂的实操,可将消耗性实习完美转变为生产性实习,让技师学员顶岗实习,使技能实习更贴近生产实际,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工作。
  一流的技工需要一流的技术派院长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教育学家陶行知说。
  林爱平是个技术派院长。与多数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人一样,林爱平在小学毕业后就因为文革的缘故中止了学业。1969年参加工作后,在工厂当了10年工人。“工厂里因为要搞技术革新,要有一些文化知识,所以我在工厂里利用业余时间,从正负数开始,自学完初中、高中和大学的部分课程。”1977年恢复高考后,林爱平顺利考入山东大学,1982年毕业后任教于电子工业学校,1992年升任系主任。1998年厦门技师学院招聘校长,林爱平在103个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我是自学出来的,当过工人,也当过职业院校的老师和中层领导,很了解工人、工厂和企业,也很了解职业教育,当这个校长比较有数。”
  林爱平没让厦门技师学院的师生失望,不长的时间里,学校就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福建省高级技师培养基地、福建省文明学校,他本人也多次荣获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荣誉称号,还担任了厦门技师协会的会长。
  是什么诀窍让这些殊荣频频向厦门技师学院招手呢?
  林爱平说,要抓好“五子”和抓住“两态”。“五子”,即定调子、铺路子、压担子、吹哨子、评果子;“两态”,即与技工院校事业发展相关的政策动态和市场动态。回顾数十年的执教、管理经历,林爱平感慨万千:“要把职业教育办好,作为校长,要有基本的素质,就是一定要了解工人、企业,一定要了解企业所需要的工人应该怎么培养。这样再把一般学校的整个管理经验结合起来,才能够办好职业院校。”
  正是基于对技工院校发展的熟悉和对企业需求的了解,林爱平在办学中有着鲜明的特色:“第一个思路是要跟着市场走。技工院校的办学优势在慢慢淡化,需要不断改革创新。能开发出新的专业,适应科技进步,经济建设的需求,这个很重要。比如数控维修专业,我们是2002年开始开办的。当时数控热起来了,各个学校都在上设备、开专业。但是,我们没有跟其他学校一样,只开设数控操作专业,而是开设了数控维修专业。我们了解到,数控加工是一个方向,但是有人使用设备,谁来维修呢?现在看来,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现在,我们的学生从事机床维修、生产制造,薪酬都很高,有的月薪上万。第二个思路是学校要有自己的品牌。这点很重要。不能被动与企业合作,要用自己的品牌影响企业,让企业主动合作。要与企业对接上,向他们展示学校的实力,告诉他们学校能帮他们解决什么问题。”
  学院推出了“三年成人成才计划”:“一年成型”就是养成很好的习惯,不会抽烟,不会打架,不会酗酒;“二年成人”就是了解应对社会、家庭承担的责任;“三年成才”就是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让学生学到技术,成为高技能人才。“我们不追求什么文凭,我们就追求实实在在的职业技能,当好工人、当好技师。”由于学校培训严格,学生的就业率高,每个学生能有1~2个企业供选择,所以各方的满意度很高。学校的招生工作自然不需要动员很多力量,学校甚至没有招生办公室,更不需要给老师下达招生指标。
  “学力重于学历,证照重于文凭。”在与林爱平的交流中,记者感受到他非常务实。在办学过程中,林爱平一直在给全校灌输这样的思想——“学力重于学历”,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得到的能力,要比文凭更重要;“证照重于文凭”,就是职业资格证和营业执照要比学历更重要。在林爱平的办学实践中,他不仅要求学生有证照,还要学生真正学到技能、在社会上受欢迎。只有这样,学校才有后劲,才有品牌。
  在林爱平带领的学院领导班子及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下,厦门技师学院以教学高质量、管理高水平、办学高效率、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对学生负责任、保证学生成才成人为特色,以“认真做事,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把事做好”为准则,秉承着“培养一流技工”的教学理念,从一个普通的技工学校成长为了一流技师的摇篮。
  
  名校名片:
  厦门技师学院地处厦门市翔安文教区,由厦门市政府投资建设。经过30多年的发展,学院已发展成为集职业技术学历教育、技工技师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出国劳务培训、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为一体、福建省内一流且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全日制综合性公办职业院校。
  学院现有教职工303人,中、高级职称占60%以上。新校区占地615亩,由新加坡雅思柏设计事务所设计。作为厦门市第一所通过ISO9000认证的职业院校,学院现已开设机械、车辆、模具、电气自动化、电子光电、建筑、现代制造、计算机等8大类近30个专业,投入1亿多元资金从国内外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习实训设备,与西门子公司共建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动化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学院建有数控技术、自动控制及精密电加工等90多个工种实训室(车间),近40000m2的实习实训场所。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建校至今,学院已为社会培养了近10万名高级技术工人、技师和高级技师。
其他文献
既是中职改革示范校建设的动员会,又是掀起新一轮职教发展的主战场,在这个三批次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尘埃落定、首批省级中职示范校名单出炉的巧妙时机,召开这次浙江省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培训会,是希望各位中职校长有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职业学校的志气,有改革创新的锐气,有示范引领的勇气和廉洁自律的正气!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 鲍学军  2010年,浙江省首批11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常听到我的学生这样抱怨,“我不喜欢我初中的英语老师,所以对学英语也没兴趣。”这类话听多了我不禁产生这样的思考,既然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为什么不培养一种良性的师生关系,对教学产生一种有利影响呢?  我国古语中就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技校学生因为中考失利,普遍存在不自信、失落的情绪。我们教师如果能做到“亲其生,授其道”,用情感去化解学生的失落情绪,去激励学生努力学习,那么必定能
面向世界,挑战自我,纤纤细腰,时尚动感,2011年8月初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当记者在高速电梯里、在1分半钟登上600米高的国内第一高塔——广州塔时,一下子被她的大气、创新、速度、视野、气魄、包容和美丽震住了:上小下大的两个椭圆体扭转而成,在塔体中形成纤纤细腰,宛如扭身回望的少女,极富动感与深情;作为广州新的地标型建筑,她矗立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与珠江景观轴线的交汇处,与海心沙岛和珠江新城隔江相望,与
2011年12月18日下午,富阳市皇家大酒店宴会厅里,200多人欢聚一堂,由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组织的富阳市职业经理人俱乐部第12次沙龙暨2012年金龙迎春联谊会拉开了帷幕。先是浙江大学博士后王皓白作专题讲座,后由主办方进行了工作回顾与展望,并邀请了当地人事局、教育局的领导上台致辞。随后与会的企业代表们每人都收到了一份下一年度企业员工培训计划调查表,年度培训项目、数量、要求等一目了然。自2004年由
性教育是学校向学生传授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性道德等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塑造正确性角色,促进性健康,弘扬性文明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工学校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性教育大都一带而过,而对技校生的性问题学校往往一味地采取堵的办法,使青春期性教育处于闭锁的状态。事实上,性知识贫乏或无知,更会导致性道德的缺乏,出现性放任或性无能、性责任感淡薄或性行为轻率等问题,使社会公序良俗受到破坏,
●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  技能大师作为优秀人才代表参加清华大学高级研修班学习  近日,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学科带头人、面点大师工作室主任刘新生老师作为郑州市一线岗位优秀人才代表赴清华大学参加素质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  此次研修班由郑州市委组织部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旨在进一步提升全市一线领导干部和专业骨干的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刘新生老师系河南省首批中式面点高级技师、中国餐饮业国家级评委、中国餐饮业技能竞
摘 要:半工半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学习制度,本文以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试点半工半读,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例,谈谈自己的经验感悟。  关键词:半工半读 工学结合 技能实践 职业体验  浙江省德清县职业中专(简称德清职业中专)自2006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院校”以来,不断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认真抓好中职学生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工作。近几年来,配合学校“铸剑文化”,以学生
技工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心理学理论拓展新思路,探索新模式和新方法已成为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下面以几个心理效应为例,谈谈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首因效应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  开学伊始,正是教育学生的大好时机,教师要借此机会,向学生灌输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形成学校的管理是十分
赣南(江西省南部)、闽西(福建省西部)交界处,既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同时又是中央苏区所在地。在红色设计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秉承了客家精神的诸多内核要素,同时又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一、开拓创新的精神    客家先民从中原来到赣、闽、粤交界处,通过顽强拼搏与当地土族人一起将寂静闭塞的山地开辟成了文教兴盛、农业发达、商业繁荣、人口兴旺之地,形成了客家文化。客家文化的源头在中原,但是客家文化并
6月21日下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青岛组织召开了全国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经验交流会。8家企业分别从职工培训、职业竞赛、培训基地建设、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方面介绍了企业的经验与做法,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  岗位成才 岗位建功  坚持岗位学习  针对改革开放初期职工素质普遍不高的实际,我们以职工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建立了集团为中心、公司为基地、队为阵地、班组为园地的全员岗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