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温岭大棚西瓜稀植长季节栽培技术以其节本、高产、高效等优点,成为浙江省西瓜生产上备受关注的一项新技术,在温岭瓜农外出承包规模种瓜浪潮推动下,这种技术迅速在省内外得到推广。温岭大棚西瓜稀植长季节栽培技术主要是采用简易毛竹大棚,每年更换土地,选用早佳等优质中果型早熟西瓜品种,采用微滴灌和全程覆盖避雨栽培等技术,1年种植1茬,667m2栽220~250株,生长期8~10个月,连续采收西瓜4~6批,667m2产量6000~8000kg,产值8000~10000元,具有拆移方便、投资小、品质优、产量高、效益好等显著优点。但是在生产实践中也发现此项技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周年栽培模式难免会遭遇台风等自然灾害侵袭,而现有生产设施、生产水平抗灾能力比较脆弱,所以它的生产稳定性较差:二是连续采收2~3批西瓜后,特别是进入夏季高温期以后,由于植株逐渐老化,果实发育不良,果个小、糖度低、品质下降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长季节栽培减少了土壤耕作的次数,增加了土壤轮作的难度,外出承包规模种植,不仅瓜农辛苦,而且难以做到土地有计划轮作,随着时间的推移,选地会越来越困难。
在近几年的实践中,笔者结合平湖气候特点和西瓜生产实际,借鉴温岭大棚西瓜稀植长季节栽培技术经验,总结出一套适于本地的优质、高效、风险小、实用性强的大棚西瓜密植短季节早熟高效栽培新技术。
1 平湖的气候特点和西瓜密植短季节早熟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的内容
平湖地处杭嘉湖平原东北部,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除冬季外,1年中约有9个月(2~9月)可以从事西瓜生产,其中3~5月光照足、降水少,是西瓜生长的最佳季节;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梅雨时期,雨水多不利于西瓜生长;8~9月则为台风多发期,强台风随时可能对西瓜生产造成毁灭性灾难。大棚西瓜密植短季节栽培技术是在综合分析平湖地区气候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3~5月的有利光温热资源,借鉴温岭大棚稀植长季节栽培技术中的土地轮作、全程覆盖避雨栽培、微滴灌以及合理选择品种等技术,通过短行距密植栽培、目标节位集中坐果和标准化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侧重发展优质早熟西瓜,实现早期获得较高产量和短时间内获得可观收益的一项新技术。一般全生育期4~5个月,667m2产量(以早佳为例)4000~5000kg,产值6000~8000元,全生长期不足温岭大棚长季节栽培技术模式的50%,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约增收20%。2005年,该技术研究项目被列为平湖市重点科技项目,项目实施以来,累计示范推广面积约20hm2,取得了明显效果。实践证明,该技术具有以下几项比较优势:
2 主要技术特点
2.1 西瓜产量高,品质好
该技术西瓜的主要生长期为3~5月,这段时间平湖常年降水少、光照充足,而果实生长的节位是品质、产量发挥最佳的侧蔓第2~4朵雌花,加上通过大棚覆盖增温,拉大了昼夜温差,有利于果实营养物质的积累,因而生产的西瓜产量高,品质好。
2.2 产品上市早,价格高
该技术西瓜生长期内一般收获1~2批瓜,正常年份第1批瓜在5月上旬上市,第2批瓜在5月底至6月初上市,上市期主要集中在5月份,早熟瓜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此时市场价格高,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2.3 生产风险低
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基本不受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影响,同时,又通过全程覆盖避雨栽培,有效抵御了后期梅雨天气的影响。因此,生产风险低,具有较强的生产稳定性。
2.4 技术实用性强
土壤轮作问题是当前困扰西瓜生产的主要问题,大棚密植短季节早熟栽培技术最迟的一般在6月20日左右即可收获结束,收获后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可以使土壤得到有效改良。通过制定合理的轮作计划,在一定区域内按照水旱轮作3~4年的要求实行分区轮作,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当前因种植油菜、大麦、小麦等作物效益普遍低下。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但对秋粮种植热情较高,而大棚短季节早熟栽培西瓜生长周期短,主要为春季3~5月,不影响秋粮生产,有利于通过季节性流转形式开展土地流转,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西瓜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等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3 主要技术措施
3.1 栽培设施
简易毛竹大棚或钢结构大棚均可采用。毛竹大棚一般宽4~5m,长20~30m,具有成本低、升温快、拆移方便等优点,但其主要缺点是使用寿命短、土地利用率低、空间小、操作费力等,钢管大棚一般宽6m或8m,长度一般根据生产地块而定,具有使用寿命长、土地利用率高、操作方便等优点,其主要缺点是拆移比较费工。
3.2 生长季节安排
冬前选好良田,搭建大棚,建好基地。选择优质早熟品种,如小果型品种早春红玉、拿比特、黄瓤拿比特、小芳等,中型优质品种早佳、怡珍、丽芳等。1月下旬采用电热线温床育苗,2月下旬大棚 小拱棚定植。全生长期目标坐果2批,第1批于3月底至4月初坐果,果实发育20d(天)后坐第2批果,第2批瓜收获结束后根据田间长势、市场行情和后茬作物需要适时拉秧清田,根据近几年的实践经验,一般在6月20日前后结束。
3.3 短行距密植栽培
早熟品种雌花发生早,藤蔓短,是实施短行距栽培的理论依据。把西瓜栽培行距由过去的2.5~3m缩减为1.7~2m,如6m宽的大棚,从过去的双畦栽培改为三畦栽培,单位面积栽植密度提高1/3左右。每畦定植1行,一般3蔓整枝时小西瓜株距为50cm,667m2定植600株左右,中型西瓜株距为60cm,667m2定植500株左右,总瓜蔓数分别为1800和1500条。
3.4 标准化管理
大棚短季节密植早熟栽培强调较高的田间管理水平。要求植株生长整齐一致,实现同时开花、集中坐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均采用侧蔓坐果整枝法,一般在主蔓4~5叶时摘心,选留3条大小一致的健壮侧蔓。采用单向地爬式栽培,使每条子蔓朝同一方向整齐伸展。当子蔓长至80~100cm牵蔓,者多牵,短者少牵,使各子蔓生长顶点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在第2雌花开始同时坐果,一般第1批瓜集中在1周内果,采收也集中在1周内。小西瓜结果数一般不受限制,但若长势较弱,则应适当控制:中型瓜第1批瓜控制在1-2个,第2批瓜可适当多些,需要强调的是,早春栽培第1批瓜坐果很关键,前期要严格控制植株长势,防止徒长,坐果期要采取合理的坐果措施,确保顺利坐果,达到目标果数,否则由于行距小,徒长植株的后期管理难度就比较大。
大棚西瓜密植短季节早熟栽培新技术的技术理念同样可以应用在夏、秋季节的西瓜生产上。利用该技术巧打时间差,把西瓜产量集中安排在理想的时间内上市,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夏西瓜应选择耐热品种,5月上旬播种,5月下旬定植,7月下旬收获,此时春季西瓜基本结束,市场优质瓜少,但是天气炎热,市场需求量很大,出售容易,而且此时平湖地区很少会有强台风影响。秋西瓜可选用礼品小西瓜品种,7月初播种,7月中旬定植,9月下旬收获,此时正值“国庆”、“中秋”双节前夕,是礼品瓜的热消期,售价高,效益好。夏、秋季西瓜由于植株长势较弱,全生育期短约80~90d,一般只采收1批果实,667m2产量1500~2000kg,产值2000~4000元。
作者简介:印文彪,男,农艺师,主要从事种子、技术推广工作。
在近几年的实践中,笔者结合平湖气候特点和西瓜生产实际,借鉴温岭大棚西瓜稀植长季节栽培技术经验,总结出一套适于本地的优质、高效、风险小、实用性强的大棚西瓜密植短季节早熟高效栽培新技术。
1 平湖的气候特点和西瓜密植短季节早熟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的内容
平湖地处杭嘉湖平原东北部,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除冬季外,1年中约有9个月(2~9月)可以从事西瓜生产,其中3~5月光照足、降水少,是西瓜生长的最佳季节;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梅雨时期,雨水多不利于西瓜生长;8~9月则为台风多发期,强台风随时可能对西瓜生产造成毁灭性灾难。大棚西瓜密植短季节栽培技术是在综合分析平湖地区气候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3~5月的有利光温热资源,借鉴温岭大棚稀植长季节栽培技术中的土地轮作、全程覆盖避雨栽培、微滴灌以及合理选择品种等技术,通过短行距密植栽培、目标节位集中坐果和标准化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侧重发展优质早熟西瓜,实现早期获得较高产量和短时间内获得可观收益的一项新技术。一般全生育期4~5个月,667m2产量(以早佳为例)4000~5000kg,产值6000~8000元,全生长期不足温岭大棚长季节栽培技术模式的50%,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约增收20%。2005年,该技术研究项目被列为平湖市重点科技项目,项目实施以来,累计示范推广面积约20hm2,取得了明显效果。实践证明,该技术具有以下几项比较优势:
2 主要技术特点
2.1 西瓜产量高,品质好
该技术西瓜的主要生长期为3~5月,这段时间平湖常年降水少、光照充足,而果实生长的节位是品质、产量发挥最佳的侧蔓第2~4朵雌花,加上通过大棚覆盖增温,拉大了昼夜温差,有利于果实营养物质的积累,因而生产的西瓜产量高,品质好。
2.2 产品上市早,价格高
该技术西瓜生长期内一般收获1~2批瓜,正常年份第1批瓜在5月上旬上市,第2批瓜在5月底至6月初上市,上市期主要集中在5月份,早熟瓜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此时市场价格高,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2.3 生产风险低
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基本不受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影响,同时,又通过全程覆盖避雨栽培,有效抵御了后期梅雨天气的影响。因此,生产风险低,具有较强的生产稳定性。
2.4 技术实用性强
土壤轮作问题是当前困扰西瓜生产的主要问题,大棚密植短季节早熟栽培技术最迟的一般在6月20日左右即可收获结束,收获后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可以使土壤得到有效改良。通过制定合理的轮作计划,在一定区域内按照水旱轮作3~4年的要求实行分区轮作,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当前因种植油菜、大麦、小麦等作物效益普遍低下。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但对秋粮种植热情较高,而大棚短季节早熟栽培西瓜生长周期短,主要为春季3~5月,不影响秋粮生产,有利于通过季节性流转形式开展土地流转,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西瓜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等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3 主要技术措施
3.1 栽培设施
简易毛竹大棚或钢结构大棚均可采用。毛竹大棚一般宽4~5m,长20~30m,具有成本低、升温快、拆移方便等优点,但其主要缺点是使用寿命短、土地利用率低、空间小、操作费力等,钢管大棚一般宽6m或8m,长度一般根据生产地块而定,具有使用寿命长、土地利用率高、操作方便等优点,其主要缺点是拆移比较费工。
3.2 生长季节安排
冬前选好良田,搭建大棚,建好基地。选择优质早熟品种,如小果型品种早春红玉、拿比特、黄瓤拿比特、小芳等,中型优质品种早佳、怡珍、丽芳等。1月下旬采用电热线温床育苗,2月下旬大棚 小拱棚定植。全生长期目标坐果2批,第1批于3月底至4月初坐果,果实发育20d(天)后坐第2批果,第2批瓜收获结束后根据田间长势、市场行情和后茬作物需要适时拉秧清田,根据近几年的实践经验,一般在6月20日前后结束。
3.3 短行距密植栽培
早熟品种雌花发生早,藤蔓短,是实施短行距栽培的理论依据。把西瓜栽培行距由过去的2.5~3m缩减为1.7~2m,如6m宽的大棚,从过去的双畦栽培改为三畦栽培,单位面积栽植密度提高1/3左右。每畦定植1行,一般3蔓整枝时小西瓜株距为50cm,667m2定植600株左右,中型西瓜株距为60cm,667m2定植500株左右,总瓜蔓数分别为1800和1500条。
3.4 标准化管理
大棚短季节密植早熟栽培强调较高的田间管理水平。要求植株生长整齐一致,实现同时开花、集中坐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均采用侧蔓坐果整枝法,一般在主蔓4~5叶时摘心,选留3条大小一致的健壮侧蔓。采用单向地爬式栽培,使每条子蔓朝同一方向整齐伸展。当子蔓长至80~100cm牵蔓,者多牵,短者少牵,使各子蔓生长顶点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在第2雌花开始同时坐果,一般第1批瓜集中在1周内果,采收也集中在1周内。小西瓜结果数一般不受限制,但若长势较弱,则应适当控制:中型瓜第1批瓜控制在1-2个,第2批瓜可适当多些,需要强调的是,早春栽培第1批瓜坐果很关键,前期要严格控制植株长势,防止徒长,坐果期要采取合理的坐果措施,确保顺利坐果,达到目标果数,否则由于行距小,徒长植株的后期管理难度就比较大。
大棚西瓜密植短季节早熟栽培新技术的技术理念同样可以应用在夏、秋季节的西瓜生产上。利用该技术巧打时间差,把西瓜产量集中安排在理想的时间内上市,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夏西瓜应选择耐热品种,5月上旬播种,5月下旬定植,7月下旬收获,此时春季西瓜基本结束,市场优质瓜少,但是天气炎热,市场需求量很大,出售容易,而且此时平湖地区很少会有强台风影响。秋西瓜可选用礼品小西瓜品种,7月初播种,7月中旬定植,9月下旬收获,此时正值“国庆”、“中秋”双节前夕,是礼品瓜的热消期,售价高,效益好。夏、秋季西瓜由于植株长势较弱,全生育期短约80~90d,一般只采收1批果实,667m2产量1500~2000kg,产值2000~4000元。
作者简介:印文彪,男,农艺师,主要从事种子、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