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CEP,这一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新模式,正在对亚洲经济发展产生深远推动力。许宁宁判断,这将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最新产物,开放的合作机制将直接影响今后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对企业发展也将产生新的机遇和挑战。RCEP如果取得成功,将进一步巩固全球经济力量由西方转移到亚洲。
“过去20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年均增长8%,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目前亚洲经济总量占世界30%以上,未来几年内,亚洲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
数据和结论的背后,人们相信,世界经济增长重心正从西方移向东方。一个不同以往的亚洲时代,随之开启。
6月,“博螯亚洲论坛亚洲自由贸易协定论坛2013”在青岛举行。
为期一天的论坛,设置了4个议题:“亚洲的生产网络与自由贸易协定”、“区域经济监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和世贸组织”、“次区域合作计划:基础设施、贸易和投资”议题。
现场的讨论更加指向亚洲自身——如何设定更高效、科学的游戏规则,适应亚洲自贸区建设的新情况,继而加速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令亚洲成为继北美、欧洲之外,世界经济名副其实的第三极。
平等地站到船上
近十年来,随着全球价值链不断深入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然而,多边贸易规则还停留在1994年达成的乌拉圭贸易协议,它的深度和广度都无法满足当前各国产业发展和彼此间更加密切的经贸联系的需要。而以WTO为代表的全球贸易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落后于国际经贸格局的新变化。各国迫切希望通过自贸区进一步加强市场的整合,并就新的合作重点领域制定出新的规则。
自由贸易区的迅猛发展,是多边贸易体制进程受阻的必然结果。区域、次区域合作和自贸区谈判,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迅猛发展。
据世贸组织统计,目前全球世贸组织通报并实施的自贸区已经达到247个,其中相当数量的自贸区都是近年完成的。全球一半以上的贸易已经在各个区域贸易安排、自贸区当中来进行,并且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进一步发展。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俞建华用“数量多”、“块头大”、“协议涵盖内容广”总结当前自贸区发展的特点。
他表示,当前的自贸区已经不仅局限于传统的服务贸易、投资等传统议题,而是拓展到知识产权、金融政策、政府采购、环境、劳工等等涵盖面更为广泛的新议题上,这也是知名的“21世
而针对RCEP的建设,在此次论坛上,学者专家群策群力。
RCEP由“16个经济体构成,各自差异明显,必须坚持‘共同+差异化待遇’原则。”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谢秀瑜建议,尽管16个国家达成共识非常困难,但这一进程并非从零开始。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东盟+6”机制,争取于2015年完成RCEP的基础建设。
“6月初,中国一东盟成立了3个行业商协会,分别为纺织服装、鞋类和食品类合作委员会。由于行业商协会代表了企业家的利益,而企业家正是自贸协定的最终受惠者,因此双方一接触便一拍即合,很快达成共识、签署协议。”许宁宁则认为,为了打造优势互补的产业链,区域内各国应加强产业规划沟通,其中行业商协会可以在特殊时期发挥积极的“探路”作用。
如何从分歧的迷雾中寻求交集与合作,中国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洪俊杰通过研究得出几个令人欣慰的结论:50%以上亚洲的贸易是在亚洲国家和地区之间发生的;亚洲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高于中国对亚洲其他国家的贸易依存度;亚洲大部分的经济体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都要高于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亚洲国家对中国的贸易联系更加紧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在此次论坛上透露,中国对外开放下一步的重点,将更加重视沿边地区的开放,更加重视中西部地区的向西开放。
俞建华则表示,中国始终认为,亚太地区的自贸路径是殊途同归的。
“TPP和ASENA的最终目标是统一的,都是为了实现统一有机发展和最终融合,应该充分实现彼此的信息交流,相辅相成,遵循平等、互利、开放、包容、透明的原则,在谈判中充分考虑各同在谈判上的差异、竞争力上的差异,在经济制度上的差异,推动符合各国共同利益的主张和倡议,同时鼓励各方共同参与、平等参与,充分尊重各方在规则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和参与权。避免出现由一国和少数国家来主导谈判进程,强迫别的国家接受这些主张和想法的局面。只有这样,TPP和RCEP,才能成为整合亚太地区自贸的基石,为世界经济融合做出贡献。”
“超越分歧和差异,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亚洲如此,世界如此。
“过去20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年均增长8%,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目前亚洲经济总量占世界30%以上,未来几年内,亚洲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
数据和结论的背后,人们相信,世界经济增长重心正从西方移向东方。一个不同以往的亚洲时代,随之开启。
6月,“博螯亚洲论坛亚洲自由贸易协定论坛2013”在青岛举行。
为期一天的论坛,设置了4个议题:“亚洲的生产网络与自由贸易协定”、“区域经济监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和世贸组织”、“次区域合作计划:基础设施、贸易和投资”议题。
现场的讨论更加指向亚洲自身——如何设定更高效、科学的游戏规则,适应亚洲自贸区建设的新情况,继而加速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令亚洲成为继北美、欧洲之外,世界经济名副其实的第三极。
平等地站到船上
近十年来,随着全球价值链不断深入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然而,多边贸易规则还停留在1994年达成的乌拉圭贸易协议,它的深度和广度都无法满足当前各国产业发展和彼此间更加密切的经贸联系的需要。而以WTO为代表的全球贸易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落后于国际经贸格局的新变化。各国迫切希望通过自贸区进一步加强市场的整合,并就新的合作重点领域制定出新的规则。
自由贸易区的迅猛发展,是多边贸易体制进程受阻的必然结果。区域、次区域合作和自贸区谈判,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迅猛发展。
据世贸组织统计,目前全球世贸组织通报并实施的自贸区已经达到247个,其中相当数量的自贸区都是近年完成的。全球一半以上的贸易已经在各个区域贸易安排、自贸区当中来进行,并且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进一步发展。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俞建华用“数量多”、“块头大”、“协议涵盖内容广”总结当前自贸区发展的特点。
他表示,当前的自贸区已经不仅局限于传统的服务贸易、投资等传统议题,而是拓展到知识产权、金融政策、政府采购、环境、劳工等等涵盖面更为广泛的新议题上,这也是知名的“21世
而针对RCEP的建设,在此次论坛上,学者专家群策群力。
RCEP由“16个经济体构成,各自差异明显,必须坚持‘共同+差异化待遇’原则。”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谢秀瑜建议,尽管16个国家达成共识非常困难,但这一进程并非从零开始。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东盟+6”机制,争取于2015年完成RCEP的基础建设。
“6月初,中国一东盟成立了3个行业商协会,分别为纺织服装、鞋类和食品类合作委员会。由于行业商协会代表了企业家的利益,而企业家正是自贸协定的最终受惠者,因此双方一接触便一拍即合,很快达成共识、签署协议。”许宁宁则认为,为了打造优势互补的产业链,区域内各国应加强产业规划沟通,其中行业商协会可以在特殊时期发挥积极的“探路”作用。
如何从分歧的迷雾中寻求交集与合作,中国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洪俊杰通过研究得出几个令人欣慰的结论:50%以上亚洲的贸易是在亚洲国家和地区之间发生的;亚洲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高于中国对亚洲其他国家的贸易依存度;亚洲大部分的经济体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都要高于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亚洲国家对中国的贸易联系更加紧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在此次论坛上透露,中国对外开放下一步的重点,将更加重视沿边地区的开放,更加重视中西部地区的向西开放。
俞建华则表示,中国始终认为,亚太地区的自贸路径是殊途同归的。
“TPP和ASENA的最终目标是统一的,都是为了实现统一有机发展和最终融合,应该充分实现彼此的信息交流,相辅相成,遵循平等、互利、开放、包容、透明的原则,在谈判中充分考虑各同在谈判上的差异、竞争力上的差异,在经济制度上的差异,推动符合各国共同利益的主张和倡议,同时鼓励各方共同参与、平等参与,充分尊重各方在规则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和参与权。避免出现由一国和少数国家来主导谈判进程,强迫别的国家接受这些主张和想法的局面。只有这样,TPP和RCEP,才能成为整合亚太地区自贸的基石,为世界经济融合做出贡献。”
“超越分歧和差异,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亚洲如此,世界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