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大学的灵魂,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大学文化,是指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学术传统、文化精神和基本理念,反映了历届师生对大学的总体认知、理想追求和实践探索,是凝聚大学师生力量的精神纽带。一般来说,大学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应从整体上把握好这些方面的具体内涵和内在联系,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学文化。
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前提。所谓精神文化,是指大学师生在长期的读书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理想信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目标追求。一所大学如果没有精神文化,就无法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和谐校园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培育大学精神文化,应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是贯穿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的基本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具体表现为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忠于真理的求实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勇于批判的怀疑精神等;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态度和认识,表现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其核心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学精神文化,应处理好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顾此失彼,而应统筹兼顾。
制度文化是联结大学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的纽带,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事情,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和规则,促使各部门形成合力。制度文化主要指学校为维持正常运转和教学生活秩序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具有鲜明的规范性和组织性,对大学师生的思维方式及日常行为具有引领和约束作用。培育大学制度文化,应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他们根据自己对大学的认知和感受来参与制度设计。应着眼于促进教学系统、科研系统、行政系统、后勤系统的互动互补,着力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为大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营造良好氛围。
行为文化是大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在师生身上的反映,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外在表现。大学行为文化主要通过校风体现出来。校风包括学风、教风、工作作风、思想作风等,是大学师生在教学、科研、学习、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集体风尚。培育大学行为文化,应坚持育人为本,引导学生不仅努力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大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教师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教学态度和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情怀。
环境文化主要指以校园自然环境、人工设施等物质形态存在的硬件环境,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依托。大学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生活、交流的主要场所,校园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凝聚和体现着校园文化。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校园氛围能使师生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影响和熏陶,从而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培育大学环境文化,既应注意校园的整体布局,也应注意具体细节。比如,建造一些有本校特色、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雕塑等人文景观,为师生开展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校史教育等活动提供良好的场所。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应体现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办学特色,通过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师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师生关爱自然、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美好情操,使校园环境达到实用、审美、教育功能的有机统一。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信息网
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前提。所谓精神文化,是指大学师生在长期的读书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理想信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目标追求。一所大学如果没有精神文化,就无法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和谐校园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培育大学精神文化,应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是贯穿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的基本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具体表现为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忠于真理的求实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勇于批判的怀疑精神等;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态度和认识,表现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其核心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学精神文化,应处理好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顾此失彼,而应统筹兼顾。
制度文化是联结大学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的纽带,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事情,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和规则,促使各部门形成合力。制度文化主要指学校为维持正常运转和教学生活秩序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具有鲜明的规范性和组织性,对大学师生的思维方式及日常行为具有引领和约束作用。培育大学制度文化,应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他们根据自己对大学的认知和感受来参与制度设计。应着眼于促进教学系统、科研系统、行政系统、后勤系统的互动互补,着力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为大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营造良好氛围。
行为文化是大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在师生身上的反映,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外在表现。大学行为文化主要通过校风体现出来。校风包括学风、教风、工作作风、思想作风等,是大学师生在教学、科研、学习、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集体风尚。培育大学行为文化,应坚持育人为本,引导学生不仅努力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大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教师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教学态度和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情怀。
环境文化主要指以校园自然环境、人工设施等物质形态存在的硬件环境,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依托。大学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生活、交流的主要场所,校园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凝聚和体现着校园文化。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校园氛围能使师生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影响和熏陶,从而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培育大学环境文化,既应注意校园的整体布局,也应注意具体细节。比如,建造一些有本校特色、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雕塑等人文景观,为师生开展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校史教育等活动提供良好的场所。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应体现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办学特色,通过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师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师生关爱自然、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美好情操,使校园环境达到实用、审美、教育功能的有机统一。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