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的全面推进,新课程也大力倡导在各科课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元化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不失时机地在教学实践中转变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学习,解决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一﹑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探究式教学既是一种用探究的方式达到寻求真理、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活動形式,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法。
探究式教学的实质就是着眼于学生自身学习过程中的“有意义学习”。即在探究式教学中,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机会获得成功。学生不仅要自主阅读教材,科学准确地完成概念等地理知识的学习;还应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价值观﹑科学方法等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
二﹑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少有实践和探索的机会。被动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失去信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努力促使自己变革教育观念,并将新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具体行为。要将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不能满足于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以下就是笔者把此种方法运用到地理课堂中的设计。
(一)设计问题情境阶段
1.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学习是围绕“发问”开始的,高水平的提问是教学的精髓,因为它易于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探究式教学通常要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学生围绕一定情境或问题通过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进而得出结论。例如:高中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节《大气环境保护》中涉及臭氧层破坏,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不断增加,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笔者是这样设计问题的:全球气候变暖将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如果我们暂时不能制止全球气候变暖,应采取哪些对策或发展哪些产业呢?学生对这类问题有极大的兴趣,学生需要改变信息的形式或组织结构,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高级思维活动才能回答。
2.巧设激发创新思维问题
心理研究表明,当你把思维结果直接告诉思维者的时候,思维的惰性就会逐渐增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为此我们应把学生视为“小科学家”,设计一些在教科书中找不到直接答案的问题,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合作探究活动去发现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例如:在学习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西亚》时,先向学生介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英等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热点新闻,然后巧设问题:西亚石油资源丰富,而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假如你是西亚某产油国的政府首脑,当本国的石油开采殆尽后,你将怎样寻找本国的经济出路?问题一提出,就像一把盐撒进了煮沸的油锅,学生们畅所欲言,跃跃欲试。有些学生认为发展牧业,有些学生认为发展农业﹑副业,有些学生认为发展加工业﹑沙漠旅游业或其他。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确实是一个打开学生话匣子的好方法。
3.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设问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兴趣和视野范围内,从多角度、多侧面开拓思路,又可使学生寻求变异,进行发散联想。例如:在讲到高中人教版(选修)第二册第七单元《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中以南方低山丘陵为例时可设问:假如你是贺州市的一市之长,应如何开发利用本市的农业资源,为什么?适时对学生补充一些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从而使其觉得学一点建设家乡的本领更为重要。
(二)实施过程阶段
1.组织收集资料
顾名思义,问题起始开放型探究活动就是从问题的提出、证据的寻找与处理到结论的得出都需要学生自己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例如: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就有一个较有时代代表性的例子。课文没有分析煤形成的原因,但在活动课中却问到:冰雪覆盖的南极地区发现有煤,要求解释这一现象。课前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查阅书籍﹑报纸或从网上下载,收集有关煤形成要具有的条件,及有关大陆漂移假说资料。那么课堂中只需按既定的目标,整理和提炼资料后在小组内加以分析整理,找到问题的答案。当然,各小组的展示结果呈多样性,无论答案对与错,只要能表述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2.交流讨论阶段
探究式教学更适合开展小组讨论,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可以以即兴演讲﹑小组辩论会﹑分组抢答﹑分组讨论等方式为主,而不由教师支配,也不是少数几个学生唱主角,要求全体学生都平等地参与其中。同时,不仅要求教师适时转变自己的角色,以有力地促进学生活动的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且还要适时地给予肯定,对于错误观点和看法给予必要的更正和恰当的解释。
成功的讨论,有赖于教师精心设计讨论题,恰当地指导和帮助。例如:在湘教版七年级下册《亚洲和欧洲》教学中,笔者精心设计,把每个班分成“亚洲组和欧洲组”两组,以辩论会的方式进行辩论:亚洲和欧洲都分别存在着的人口问题是什么?它给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并举例说明。不难看出,开展这种辩论,一定会使课堂充满活力和情趣。
3.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巩固,是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保证。如果要求学生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自己总结,并自评竞赛结果,学生会乐于寻找规律,梳理知识,且在听课过程中还可以及时质疑,巩固效果显著。
探究式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地理教学的实践看,教师应具备如下能力:一是问题的设计上,应选取学生感兴趣﹑有价值﹑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的话题或社会热点问题。二是优选和应用地理教学方法的能力。三是设计和调控地理教学过程的能力,能够创设积极的地理课堂气氛,控制地理教学过程的节奏,采用恰当的课堂管理手段,使地理教学更富效率与秩序。
总之,地理课堂中运用探究式教学十分利于改变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更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能力。我们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对此方法勇于进行大胆尝试﹑探索和创新,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责任编辑黄晓)
一﹑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探究式教学既是一种用探究的方式达到寻求真理、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活動形式,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法。
探究式教学的实质就是着眼于学生自身学习过程中的“有意义学习”。即在探究式教学中,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机会获得成功。学生不仅要自主阅读教材,科学准确地完成概念等地理知识的学习;还应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价值观﹑科学方法等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
二﹑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少有实践和探索的机会。被动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失去信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努力促使自己变革教育观念,并将新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具体行为。要将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不能满足于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以下就是笔者把此种方法运用到地理课堂中的设计。
(一)设计问题情境阶段
1.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学习是围绕“发问”开始的,高水平的提问是教学的精髓,因为它易于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探究式教学通常要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学生围绕一定情境或问题通过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进而得出结论。例如:高中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节《大气环境保护》中涉及臭氧层破坏,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不断增加,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笔者是这样设计问题的:全球气候变暖将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如果我们暂时不能制止全球气候变暖,应采取哪些对策或发展哪些产业呢?学生对这类问题有极大的兴趣,学生需要改变信息的形式或组织结构,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高级思维活动才能回答。
2.巧设激发创新思维问题
心理研究表明,当你把思维结果直接告诉思维者的时候,思维的惰性就会逐渐增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为此我们应把学生视为“小科学家”,设计一些在教科书中找不到直接答案的问题,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合作探究活动去发现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例如:在学习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西亚》时,先向学生介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英等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热点新闻,然后巧设问题:西亚石油资源丰富,而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假如你是西亚某产油国的政府首脑,当本国的石油开采殆尽后,你将怎样寻找本国的经济出路?问题一提出,就像一把盐撒进了煮沸的油锅,学生们畅所欲言,跃跃欲试。有些学生认为发展牧业,有些学生认为发展农业﹑副业,有些学生认为发展加工业﹑沙漠旅游业或其他。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确实是一个打开学生话匣子的好方法。
3.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设问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兴趣和视野范围内,从多角度、多侧面开拓思路,又可使学生寻求变异,进行发散联想。例如:在讲到高中人教版(选修)第二册第七单元《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中以南方低山丘陵为例时可设问:假如你是贺州市的一市之长,应如何开发利用本市的农业资源,为什么?适时对学生补充一些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从而使其觉得学一点建设家乡的本领更为重要。
(二)实施过程阶段
1.组织收集资料
顾名思义,问题起始开放型探究活动就是从问题的提出、证据的寻找与处理到结论的得出都需要学生自己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例如: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就有一个较有时代代表性的例子。课文没有分析煤形成的原因,但在活动课中却问到:冰雪覆盖的南极地区发现有煤,要求解释这一现象。课前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查阅书籍﹑报纸或从网上下载,收集有关煤形成要具有的条件,及有关大陆漂移假说资料。那么课堂中只需按既定的目标,整理和提炼资料后在小组内加以分析整理,找到问题的答案。当然,各小组的展示结果呈多样性,无论答案对与错,只要能表述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2.交流讨论阶段
探究式教学更适合开展小组讨论,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可以以即兴演讲﹑小组辩论会﹑分组抢答﹑分组讨论等方式为主,而不由教师支配,也不是少数几个学生唱主角,要求全体学生都平等地参与其中。同时,不仅要求教师适时转变自己的角色,以有力地促进学生活动的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且还要适时地给予肯定,对于错误观点和看法给予必要的更正和恰当的解释。
成功的讨论,有赖于教师精心设计讨论题,恰当地指导和帮助。例如:在湘教版七年级下册《亚洲和欧洲》教学中,笔者精心设计,把每个班分成“亚洲组和欧洲组”两组,以辩论会的方式进行辩论:亚洲和欧洲都分别存在着的人口问题是什么?它给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并举例说明。不难看出,开展这种辩论,一定会使课堂充满活力和情趣。
3.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巩固,是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保证。如果要求学生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自己总结,并自评竞赛结果,学生会乐于寻找规律,梳理知识,且在听课过程中还可以及时质疑,巩固效果显著。
探究式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地理教学的实践看,教师应具备如下能力:一是问题的设计上,应选取学生感兴趣﹑有价值﹑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的话题或社会热点问题。二是优选和应用地理教学方法的能力。三是设计和调控地理教学过程的能力,能够创设积极的地理课堂气氛,控制地理教学过程的节奏,采用恰当的课堂管理手段,使地理教学更富效率与秩序。
总之,地理课堂中运用探究式教学十分利于改变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更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能力。我们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对此方法勇于进行大胆尝试﹑探索和创新,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责任编辑黄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