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社区康复医学教育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进行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早期的社区康复医学教育,并按照指导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肌力情况,以此评价患者的康复疗效。 结果 观察组的肌力比治疗组明显提高,康复疗效优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社区康复医学教育,有助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肌力等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早期社区康复医学教育;急性脑卒中;肢体功能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4-129-02
大部分急性脑卒中后的存活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他们的康复效果差,时间长,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痛苦,也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对急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早期的社区康复医学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种教育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经过CT和核磁共振确诊,并全部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的首次发病的急性期患者;且均有一侧肢体瘫痪,但无失语及严重智力障碍,不合并有影响功能恢复的神经或肌肉骨骼疾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6~40分。其中49例为脑梗死,29例为脑出血,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46~78岁,平均(67.3±8.4)岁,其中脑出血14例,脑梗死25例;观察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43~75岁,平均(64.6±5.9)岁,其中脑出血11例,脑梗死2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肌力分级和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笔者收治的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进行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早期的社区康复医学教育,并按照指导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具体的教育及训练方法如下。
1.2.1 心理康复教育 由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质量较发病前发生了巨大变化,患者难免会有情绪上的落差和心理上的不适应,这时社区医生可以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介绍急性脑卒中有关知识,消除患者的顾虑和焦虑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这对于他们自己主动进行和坚持后期的康复训练是很有必要的。患者的家属是患者康复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早期社区心理康复教育中,也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知识指导,以便于在家庭护理乃至患者康复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起积极的影响作用[2]。
1.2.2 康复体位的教育 教育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卧位时要采取正确的姿势,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具体包括:健侧卧位:健侧的上肢可随意放置,患侧上肢肘关节伸直,肩关节屈曲,使前臂稍旋前,腕关节前曲,四肢伸展,健侧下肢保持自己舒服的体位,患侧下肢屈髋屈膝,可放一枕头在下面以利于血液循环。患侧卧位:患侧上肢肩胛骨稍向前伸,肩关节外旋外展,前臂稍旋后,健侧随意放置,患侧下肢的髋关节和膝关节伸直,健侧屈曲。仰卧位:患肩下垫一小枕,前臂旋后,患髋、膝关节垫起,足中立或外旋位[3]。
1.2.3 自主功能锻炼的教育 教育患者早期积极进行自主功能锻炼,如进食时自己动手拿取食物,自己尝试梳头穿衣,洗脸时自己尝试拧毛巾,还可进行一些加强肢体协调和精细能力的训练,如拍手,翻纸牌和手指快速指物等。
1.3 评定方法
在接受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分别测定患者的肌力,对其进行分级并比较。
2 结果
观察组的肌力比治疗组明显提高,康复疗效优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两组肌力比较情况见表1。
3 讨论
许多急性脑卒中症状病发后仍然幸存的患者,在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异常障碍的表现,经过许多药物以及其他方式治疗后达到的康复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并且治疗时间以及恢复时间均相当漫长,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以及精神负担和痛苦,也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与健康质量。然而随着康复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针对于急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按照不同的病情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早期社区康复医学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治疗流行方式,采取这种教育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医学教育的相关研究得到了许多国内专家的关注,在徐军青等[1]的文献中对早期康复干预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得出了早期康复干预对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症状表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效果。而在黄敬等[2]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脑卒中后脑的可朔性以及康复过程进行研究与张萍等[3-4]的研究结论有着许多相似的结论,均提到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教育干预具有改善患者肌体功能以及缓解疾病相关后遗症具有较大贡献意义。在张艳明等[5]的研究中对处于急性阶段的脑卒中患者抑郁采用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而王涛等[6-11]的研究中认为康复治疗介入时间越早,脑卒中患者功能和生存质量恢复的作用越明显。
本研究对笔者收治的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教育训练肌力改善效果情况研究,其中对照组进行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早期的社区康复医学教育,并按照指导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肌力情况。研究资料结果表明,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社区康复医学教育,有助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肌力等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早期社区康复医学教育是一种比较容易普及并被广大康复治疗患者接受的治疗模式,它不需要患者住院治疗,在社区里就可以完成康复训练和有关康复知识的学习,能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患者还能在社区里得到个性化的心理指导和训练指导,对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坚持治疗是大有好处的。因此,应该大力普及早期社区康复医学教育,以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的疗效,给患者及其家属减轻负担。
综上所述,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社区康复医学教育,有助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肌力等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徐军青,邱纪方,俞莲娟.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10):696-698.
[2] 黄敬,梅元武,童萼塘.脑卒中后脑的可朔性与康复[J].中国康复,2004,19(1):50-51.
[3] 张萍,杨涛,陈艳荣,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10):921-922.
[4] 周洁信,王凭,张强.康复训练结合部分发音肌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运动性痉挛型构音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学,2006,13(1):62-63.
[5] 张艳明,姚辉,屈亚萍,等.急性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69-70.
[6] 王涛,倪朝民,范文祥,等.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和生存质量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0):934-937.
[7] 董振红,王秀玲.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06,12(4):379-381.
[8] 任贞,孙丽萍,王俊霞,等.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6):106-107.
[9] 高聪,蒲蜀湘,朱德仪,等.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1):27-29.
[10] 董金萍.及早采用良肢位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4):81-82.
[11] 陈宗羡,李冬梅,何进香,等.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8(9):619-620.
(收稿日期:2012-12-24)
[关键词] 早期社区康复医学教育;急性脑卒中;肢体功能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4-129-02
大部分急性脑卒中后的存活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他们的康复效果差,时间长,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痛苦,也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对急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早期的社区康复医学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种教育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经过CT和核磁共振确诊,并全部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的首次发病的急性期患者;且均有一侧肢体瘫痪,但无失语及严重智力障碍,不合并有影响功能恢复的神经或肌肉骨骼疾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6~40分。其中49例为脑梗死,29例为脑出血,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46~78岁,平均(67.3±8.4)岁,其中脑出血14例,脑梗死25例;观察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43~75岁,平均(64.6±5.9)岁,其中脑出血11例,脑梗死2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肌力分级和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笔者收治的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进行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早期的社区康复医学教育,并按照指导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具体的教育及训练方法如下。
1.2.1 心理康复教育 由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质量较发病前发生了巨大变化,患者难免会有情绪上的落差和心理上的不适应,这时社区医生可以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介绍急性脑卒中有关知识,消除患者的顾虑和焦虑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这对于他们自己主动进行和坚持后期的康复训练是很有必要的。患者的家属是患者康复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早期社区心理康复教育中,也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知识指导,以便于在家庭护理乃至患者康复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起积极的影响作用[2]。
1.2.2 康复体位的教育 教育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卧位时要采取正确的姿势,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具体包括:健侧卧位:健侧的上肢可随意放置,患侧上肢肘关节伸直,肩关节屈曲,使前臂稍旋前,腕关节前曲,四肢伸展,健侧下肢保持自己舒服的体位,患侧下肢屈髋屈膝,可放一枕头在下面以利于血液循环。患侧卧位:患侧上肢肩胛骨稍向前伸,肩关节外旋外展,前臂稍旋后,健侧随意放置,患侧下肢的髋关节和膝关节伸直,健侧屈曲。仰卧位:患肩下垫一小枕,前臂旋后,患髋、膝关节垫起,足中立或外旋位[3]。
1.2.3 自主功能锻炼的教育 教育患者早期积极进行自主功能锻炼,如进食时自己动手拿取食物,自己尝试梳头穿衣,洗脸时自己尝试拧毛巾,还可进行一些加强肢体协调和精细能力的训练,如拍手,翻纸牌和手指快速指物等。
1.3 评定方法
在接受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分别测定患者的肌力,对其进行分级并比较。
2 结果
观察组的肌力比治疗组明显提高,康复疗效优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两组肌力比较情况见表1。
3 讨论
许多急性脑卒中症状病发后仍然幸存的患者,在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异常障碍的表现,经过许多药物以及其他方式治疗后达到的康复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并且治疗时间以及恢复时间均相当漫长,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以及精神负担和痛苦,也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与健康质量。然而随着康复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针对于急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按照不同的病情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早期社区康复医学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治疗流行方式,采取这种教育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医学教育的相关研究得到了许多国内专家的关注,在徐军青等[1]的文献中对早期康复干预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得出了早期康复干预对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症状表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效果。而在黄敬等[2]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脑卒中后脑的可朔性以及康复过程进行研究与张萍等[3-4]的研究结论有着许多相似的结论,均提到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教育干预具有改善患者肌体功能以及缓解疾病相关后遗症具有较大贡献意义。在张艳明等[5]的研究中对处于急性阶段的脑卒中患者抑郁采用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而王涛等[6-11]的研究中认为康复治疗介入时间越早,脑卒中患者功能和生存质量恢复的作用越明显。
本研究对笔者收治的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教育训练肌力改善效果情况研究,其中对照组进行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早期的社区康复医学教育,并按照指导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肌力情况。研究资料结果表明,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社区康复医学教育,有助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肌力等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早期社区康复医学教育是一种比较容易普及并被广大康复治疗患者接受的治疗模式,它不需要患者住院治疗,在社区里就可以完成康复训练和有关康复知识的学习,能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患者还能在社区里得到个性化的心理指导和训练指导,对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坚持治疗是大有好处的。因此,应该大力普及早期社区康复医学教育,以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的疗效,给患者及其家属减轻负担。
综上所述,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社区康复医学教育,有助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肌力等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徐军青,邱纪方,俞莲娟.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10):696-698.
[2] 黄敬,梅元武,童萼塘.脑卒中后脑的可朔性与康复[J].中国康复,2004,19(1):50-51.
[3] 张萍,杨涛,陈艳荣,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10):921-922.
[4] 周洁信,王凭,张强.康复训练结合部分发音肌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运动性痉挛型构音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学,2006,13(1):62-63.
[5] 张艳明,姚辉,屈亚萍,等.急性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69-70.
[6] 王涛,倪朝民,范文祥,等.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和生存质量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0):934-937.
[7] 董振红,王秀玲.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06,12(4):379-381.
[8] 任贞,孙丽萍,王俊霞,等.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6):106-107.
[9] 高聪,蒲蜀湘,朱德仪,等.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1):27-29.
[10] 董金萍.及早采用良肢位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4):81-82.
[11] 陈宗羡,李冬梅,何进香,等.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8(9):619-620.
(收稿日期:201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