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别关注学生偷东西,一旦事发,必然在班上掀起轩然大波,尤其当所有间接证据皆指向某生时,势必引发班级公愤。而此时,很多老师却往往忙于破案、赔偿、教育等事,而忽视了当事学生的心理。要知道,学生固然偷窃成性,但事发后所要面对的班级舆论压力还是很大的,而且,这时候班上也很容易出现对当事学生的排挤事件。班主任若疏忽大意,后果不堪设想。
第九周星期三,有学生向我报告,我班某寝室发生失窃事件,一同学放在钱包里的一百二十五元钱被人拿走了。有同学断言,肯定又是该寝室的小飞拿的,一时间同学们议论纷纷,都把小飞作为怀疑对象。同学们这么怀疑自然也有些道理,因为小飞在上学期就曾多次偷窃被抓,我虽然心中也有过怀疑,但也知道没有确凿证据不好随便“定罪”,只好要求此事暂不外传,我会调查的。
接到学生报告后的当天中午我来到寝室时,八个人都呆坐在床上一句话也没有,静候我的到来。在我来之前,寝室已被翻了个底朝天,床底下所有的东西都搬了出来,八个人都把自己的床铺重新整理过一遍,谁都不敢去吃饭,生怕一离开寝室那钱会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到自己的床上,到老师来的时候就有口说不清了。我知道她们心里早有“真相”,只是想等我来了,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但我却没有当面搜查,只是讲了一些道理,我估计她们也听不进去,只想着早点把偷东西的人找出来。最后,我给了她们每人一张纸,要求写上这个星期带过来的生活费和充卡后所剩的金额,以及对此次事件的看法。并声明,纸条我看后立即销毁,绝不会有第二读者。在学生的纸条上只有两个人带了一百元以上的钱,其中一位是丢钱的学生。收好纸条我就回去了,并未来得及做任何处理,第二天便得知已经物归原主了。
第二天,丢钱的学生跑来告诉我:“老师,那人已将钱还给我了,你不要再追究她了。”我当时想,既然钱已经拿出来了,说明该学生已有悔改之心,不必再细查此事,给她面子,事情就到此为止吧。
接下来几天,我还以为一直风平浪静,哪知这件事同学间早已传得沸沸扬扬了,有对小飞的谴责和谅解的,也有对她室友的理解和不满的。甚至他们都在考虑方案了,如让小飞换寝室,或派班长跟小飞室友谈谈,或给小飞室友施加压力等等。后来,小飞找了校心理辅导老师倾诉了整个事件的原委。她说,她虽然以前曾经拿过同学的东西,但已经在老师的教育下痛改前非了。当天晚上,室友的钱包掉下来了,是她拾起来的,里面的百元大钞诱惑了她,但她还是放回去了。但是,当钱包第二次掉下来的时候,她认为那是天意,就动了邪念。事后,室友的议论猜测,丢钱同学的可怜和“不再追究”的允诺,使她自责和后悔,就偷偷地归还了钱。哪知还了钱,她们还在议论。周末,小飞还给室友逐个逐个地打电话,希望她们能原谅她。室友们说会原谅她的,可这个星期尽管她主动跟她们说话室友还会应答,但都没人主动找她说话。她们七个人同出共进的,只剩她一人孤孤单单的,觉得到处都是鄙视的眼神,在教室里更害怕班主任的眼睛。她觉得自己无处可呆,这个星期连学校餐厅都没去,就吃些面包饼干。直到校心理辅导老师南老师打电话询问我是否知晓此事,我才知道,原来小飞压力太大,向心理辅导老师求助了,我才明白事态的严重。南老师经过小飞的允许,把这件事告诉我,希望我能与她的室友沟通一下。
“小飞这是咎由自取,在拿钱之前就应考虑后果。”
“我们也想原谅她,但总有疙瘩。”
“没有了最起码的信任,这怎么相处呀。”
“班级里的其他同学好像都认为我们排挤她,在欺负她。”
……
听着她们没有恶意和真诚的话语,我说:“你们说的都在理,老师也都理解,并没有错,是需要时间来化解。现在小飞能把心中的不解和苦恼向同学倾诉,反倒是件好事,化解了心里的结,平衡了心态。所以你们也应该理解她。我们假设,万一小飞想不开怎么办?出了事,谁来承担责任?你们愿意吗?”
“不愿意。有这么严重吗?”有同学不解地问道。
“她本来已经有愧疚了,你们做的、说的,她都会很敏感的。要不,老师帮她调一下寝室?”我说。
“也行。”有人说。
“不行,那样我们寝室压力更大,再说,小飞去别的寝室也会有压力的。”有位同学反驳道。
“不要换了,老师,我们自己解决,下课后我们找她逛操场去。”一姑娘的提议得到大家一致赞同。
“你们集体活动一定要带上她,平时要留几个同学陪陪她。我相信你们可以做得很好的。既然她已悔改,我们就应给她机会,给她温暖和支持。”我赞许地点点头,表示支持。
晚自习结束后,看着她们拉她一起走出教室,我松了一口气。
事后反思:
要及时关注问题学生的心理,给他一个倾诉的空间。有盗窃行为的学生极易受到群体的排斥和孤立,在某一群体中会形成一边倒的舆论氛围,这也极易引发偷窃学生的反社会倾向和报复行为,也极有可能促使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这件事中,我没有及时找小飞了解事情的原委,没有及时为她搭建一个释放的平台,当时我还自以为是地认为,这样做是给她自尊,权当我不知情,不追究。没想到,小飞却认为我早就知道此事,因为看不起她所以就没理她。幸好小飞能找其他方式倾诉自己的苦闷,及时给自己解压,并因为得到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没有采取其他过激行为。
要理解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公众心理,把握教育契机,正确引导,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在这件事件中,有两个人群值得关注,一是小飞的七位室友,另一个是班级里的其他同学。七位室友在这一事中反映出来的是非观念和道德判断应给予肯定和支持,不能因为弱势和强势之分而抹杀了这种最基本的道德观念的界限。只有得到肯定,强者才会因为同情而给予弱者宽容和帮助。其他同学反映出来的同情心和对知错就改同学的宽容和支持,也应予以表扬肯定,这也是营造班级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的好契机,也让学生学会辩证全面地看待事情。
(浙江瑞安市职业中专教育集团学校薛健)
第九周星期三,有学生向我报告,我班某寝室发生失窃事件,一同学放在钱包里的一百二十五元钱被人拿走了。有同学断言,肯定又是该寝室的小飞拿的,一时间同学们议论纷纷,都把小飞作为怀疑对象。同学们这么怀疑自然也有些道理,因为小飞在上学期就曾多次偷窃被抓,我虽然心中也有过怀疑,但也知道没有确凿证据不好随便“定罪”,只好要求此事暂不外传,我会调查的。
接到学生报告后的当天中午我来到寝室时,八个人都呆坐在床上一句话也没有,静候我的到来。在我来之前,寝室已被翻了个底朝天,床底下所有的东西都搬了出来,八个人都把自己的床铺重新整理过一遍,谁都不敢去吃饭,生怕一离开寝室那钱会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到自己的床上,到老师来的时候就有口说不清了。我知道她们心里早有“真相”,只是想等我来了,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但我却没有当面搜查,只是讲了一些道理,我估计她们也听不进去,只想着早点把偷东西的人找出来。最后,我给了她们每人一张纸,要求写上这个星期带过来的生活费和充卡后所剩的金额,以及对此次事件的看法。并声明,纸条我看后立即销毁,绝不会有第二读者。在学生的纸条上只有两个人带了一百元以上的钱,其中一位是丢钱的学生。收好纸条我就回去了,并未来得及做任何处理,第二天便得知已经物归原主了。
第二天,丢钱的学生跑来告诉我:“老师,那人已将钱还给我了,你不要再追究她了。”我当时想,既然钱已经拿出来了,说明该学生已有悔改之心,不必再细查此事,给她面子,事情就到此为止吧。
接下来几天,我还以为一直风平浪静,哪知这件事同学间早已传得沸沸扬扬了,有对小飞的谴责和谅解的,也有对她室友的理解和不满的。甚至他们都在考虑方案了,如让小飞换寝室,或派班长跟小飞室友谈谈,或给小飞室友施加压力等等。后来,小飞找了校心理辅导老师倾诉了整个事件的原委。她说,她虽然以前曾经拿过同学的东西,但已经在老师的教育下痛改前非了。当天晚上,室友的钱包掉下来了,是她拾起来的,里面的百元大钞诱惑了她,但她还是放回去了。但是,当钱包第二次掉下来的时候,她认为那是天意,就动了邪念。事后,室友的议论猜测,丢钱同学的可怜和“不再追究”的允诺,使她自责和后悔,就偷偷地归还了钱。哪知还了钱,她们还在议论。周末,小飞还给室友逐个逐个地打电话,希望她们能原谅她。室友们说会原谅她的,可这个星期尽管她主动跟她们说话室友还会应答,但都没人主动找她说话。她们七个人同出共进的,只剩她一人孤孤单单的,觉得到处都是鄙视的眼神,在教室里更害怕班主任的眼睛。她觉得自己无处可呆,这个星期连学校餐厅都没去,就吃些面包饼干。直到校心理辅导老师南老师打电话询问我是否知晓此事,我才知道,原来小飞压力太大,向心理辅导老师求助了,我才明白事态的严重。南老师经过小飞的允许,把这件事告诉我,希望我能与她的室友沟通一下。
“小飞这是咎由自取,在拿钱之前就应考虑后果。”
“我们也想原谅她,但总有疙瘩。”
“没有了最起码的信任,这怎么相处呀。”
“班级里的其他同学好像都认为我们排挤她,在欺负她。”
……
听着她们没有恶意和真诚的话语,我说:“你们说的都在理,老师也都理解,并没有错,是需要时间来化解。现在小飞能把心中的不解和苦恼向同学倾诉,反倒是件好事,化解了心里的结,平衡了心态。所以你们也应该理解她。我们假设,万一小飞想不开怎么办?出了事,谁来承担责任?你们愿意吗?”
“不愿意。有这么严重吗?”有同学不解地问道。
“她本来已经有愧疚了,你们做的、说的,她都会很敏感的。要不,老师帮她调一下寝室?”我说。
“也行。”有人说。
“不行,那样我们寝室压力更大,再说,小飞去别的寝室也会有压力的。”有位同学反驳道。
“不要换了,老师,我们自己解决,下课后我们找她逛操场去。”一姑娘的提议得到大家一致赞同。
“你们集体活动一定要带上她,平时要留几个同学陪陪她。我相信你们可以做得很好的。既然她已悔改,我们就应给她机会,给她温暖和支持。”我赞许地点点头,表示支持。
晚自习结束后,看着她们拉她一起走出教室,我松了一口气。
事后反思:
要及时关注问题学生的心理,给他一个倾诉的空间。有盗窃行为的学生极易受到群体的排斥和孤立,在某一群体中会形成一边倒的舆论氛围,这也极易引发偷窃学生的反社会倾向和报复行为,也极有可能促使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这件事中,我没有及时找小飞了解事情的原委,没有及时为她搭建一个释放的平台,当时我还自以为是地认为,这样做是给她自尊,权当我不知情,不追究。没想到,小飞却认为我早就知道此事,因为看不起她所以就没理她。幸好小飞能找其他方式倾诉自己的苦闷,及时给自己解压,并因为得到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没有采取其他过激行为。
要理解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公众心理,把握教育契机,正确引导,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在这件事件中,有两个人群值得关注,一是小飞的七位室友,另一个是班级里的其他同学。七位室友在这一事中反映出来的是非观念和道德判断应给予肯定和支持,不能因为弱势和强势之分而抹杀了这种最基本的道德观念的界限。只有得到肯定,强者才会因为同情而给予弱者宽容和帮助。其他同学反映出来的同情心和对知错就改同学的宽容和支持,也应予以表扬肯定,这也是营造班级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的好契机,也让学生学会辩证全面地看待事情。
(浙江瑞安市职业中专教育集团学校薛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