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觉新是长篇小说《家》中的主人公,也是作者巴金最心爱的人物。他夹在高老太爷和叛逆者中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忍受着人世间最大的苦难,直到精神一步步走向崩溃。可以说:“忍”是觉新性格的核心,它侵入骨髓,渗入灵魂,伴随觉新悲惨的一生。
觉新为什么如此能“忍”?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觉新如此超人的忍耐力?下面就从长子的地位、传统文化的熏染以及新思潮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谈谈觉新悲剧性格的成因。
一
封建大家族的长子地位是形成觉新“忍”的性格的客观基础。我们知道,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嫡长子继承制一直是支撑中国封建家族及整个封建社会的伦理支柱。觉新作为高公馆的长房长孙,他是高家的希望,是高家的未来。他在被家族视为宠儿的同时,也得到了最严格的封建思想的教育。为了把他培养成封建家族的合格继承人,家长们控制着他的一举一动。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觉新,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成了高家事业的继承人,自觉地把封建传统道德看作指导自己行动的准则,时刻把孝顺长辈、维护家族的利益放在首位。
其次,从长子的心理品质来看,“长子由于对母亲的依赖性,对弟妹的义务感,总是显示出过多地对传统的顺应性和对社会选择的公共性。他们较害怕失败和犯错误,对痛苦的体验更加敏感,在受压的情况下更易忧虑”。这种长子的善良、平庸甚至有些窝囊的先天懦弱心理使得觉新比觉民、觉慧更易吸收封建意识毒素,行动也更会遵循封建礼教法规。他的棱角被磨得最光滑,他的个性发展受到了最大的扼制。父亲死后,他以“子”辈的身份,主动地把担子从父亲肩上接过来,支撑着家业的相当部分。在觉新看来,家族的重任,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不愿反抗,也不能反抗,因为他是长房长孙!
二
封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道佛思想的熏陶是形成觉新“忍”的性格的文化根源。作为封建大家庭的孝顺子弟,传统文化观念在觉新脑海中根深蒂固。其中占主导部分的是儒家思想,与之相辅相成的还有佛道思想。儒家思想核心是孝悌,于是,愚孝、愚忠、中庸之道、克己复礼等等儒家思想就牢牢支撑着觉新的灵魂。但是,大家庭的衰落,旧观念的瓦解,加剧了大家庭内部的各种矛盾,于是,佛道思想中的安之若命、逆来顺受,能忍则安等等又成了觉新的行动指南。“在这两种思想的影响下,觉新对长辈亲戚们进则事以孝悌,退则求忍以自慰,心理上完全取得了平衡”。事实上,忍辱负重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人格特质,“忍”向来也是东方哲学家用以修身养性的基本功。多少生命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下忍掉了人格,忍失了自我。除了觉新,家中的一系列软弱者梅、惠、淑贞等等,都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巴金这位充满热情、富有时代使命感的作家把批判的矛头放在封建文化上,他是通过高觉新这类软弱者的形象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对封建传统文化和制度毁灭人性的本质作了最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三
“人道主义”、“不抵抗主义”、“作揖主义”等新思潮是形成觉新“忍”的性格的时代精神支柱。觉新生活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国内思想文化界对人道主义的接收和宣传形成了一股巨大的社会思潮。高觉新作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的一员,在全社会都在鼓吹、宣传人道主义的空气下,买回《新青年》等刊物,和弟妹们一同如饥似渴地阅读,接受新思潮的洗礼,他的思想开始觉醒了,他不断反省着自己,对比着新旧文化。他在给觉慧的信中说:“他们是旧的中好的不要,新的不论好歹也不要,却是弄些怪的来。”这里的“新”与“旧”就是西方观念和东方观念的代名词。
然而,那个时候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的进攻下没有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抗衡力量,他衰弱了,批判和否定似乎成了对传统文化的总态度和总倾向。这种过激的言论,这种对传统文化一棍子打死的做法,使得本来就对传统文化温情脉脉的觉新感到很不现实,因此,他把新思潮和旧家庭的环境结合起来,接受了“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继续沿着“忍”的道路走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巴金世界观的核心是人道主义和反专制的民主思想,而“博爱、忠心、自我牺牲”则是巴金人道主义的具体内容。巴金说:“觉新是我的大哥,他是我一生中爱得最多的人。”“我在自己身上发现我大哥的毛病,我在哀叹着我的大哥,也在鞭挞着自己。”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觉新身上表现出的超人的忍、超人的博爱,理解为巴金对自己人道主义理想的理性反思。
(作者单位:如皋中学)
觉新为什么如此能“忍”?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觉新如此超人的忍耐力?下面就从长子的地位、传统文化的熏染以及新思潮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谈谈觉新悲剧性格的成因。
一
封建大家族的长子地位是形成觉新“忍”的性格的客观基础。我们知道,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嫡长子继承制一直是支撑中国封建家族及整个封建社会的伦理支柱。觉新作为高公馆的长房长孙,他是高家的希望,是高家的未来。他在被家族视为宠儿的同时,也得到了最严格的封建思想的教育。为了把他培养成封建家族的合格继承人,家长们控制着他的一举一动。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觉新,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成了高家事业的继承人,自觉地把封建传统道德看作指导自己行动的准则,时刻把孝顺长辈、维护家族的利益放在首位。
其次,从长子的心理品质来看,“长子由于对母亲的依赖性,对弟妹的义务感,总是显示出过多地对传统的顺应性和对社会选择的公共性。他们较害怕失败和犯错误,对痛苦的体验更加敏感,在受压的情况下更易忧虑”。这种长子的善良、平庸甚至有些窝囊的先天懦弱心理使得觉新比觉民、觉慧更易吸收封建意识毒素,行动也更会遵循封建礼教法规。他的棱角被磨得最光滑,他的个性发展受到了最大的扼制。父亲死后,他以“子”辈的身份,主动地把担子从父亲肩上接过来,支撑着家业的相当部分。在觉新看来,家族的重任,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不愿反抗,也不能反抗,因为他是长房长孙!
二
封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道佛思想的熏陶是形成觉新“忍”的性格的文化根源。作为封建大家庭的孝顺子弟,传统文化观念在觉新脑海中根深蒂固。其中占主导部分的是儒家思想,与之相辅相成的还有佛道思想。儒家思想核心是孝悌,于是,愚孝、愚忠、中庸之道、克己复礼等等儒家思想就牢牢支撑着觉新的灵魂。但是,大家庭的衰落,旧观念的瓦解,加剧了大家庭内部的各种矛盾,于是,佛道思想中的安之若命、逆来顺受,能忍则安等等又成了觉新的行动指南。“在这两种思想的影响下,觉新对长辈亲戚们进则事以孝悌,退则求忍以自慰,心理上完全取得了平衡”。事实上,忍辱负重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人格特质,“忍”向来也是东方哲学家用以修身养性的基本功。多少生命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下忍掉了人格,忍失了自我。除了觉新,家中的一系列软弱者梅、惠、淑贞等等,都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巴金这位充满热情、富有时代使命感的作家把批判的矛头放在封建文化上,他是通过高觉新这类软弱者的形象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对封建传统文化和制度毁灭人性的本质作了最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三
“人道主义”、“不抵抗主义”、“作揖主义”等新思潮是形成觉新“忍”的性格的时代精神支柱。觉新生活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国内思想文化界对人道主义的接收和宣传形成了一股巨大的社会思潮。高觉新作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的一员,在全社会都在鼓吹、宣传人道主义的空气下,买回《新青年》等刊物,和弟妹们一同如饥似渴地阅读,接受新思潮的洗礼,他的思想开始觉醒了,他不断反省着自己,对比着新旧文化。他在给觉慧的信中说:“他们是旧的中好的不要,新的不论好歹也不要,却是弄些怪的来。”这里的“新”与“旧”就是西方观念和东方观念的代名词。
然而,那个时候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的进攻下没有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抗衡力量,他衰弱了,批判和否定似乎成了对传统文化的总态度和总倾向。这种过激的言论,这种对传统文化一棍子打死的做法,使得本来就对传统文化温情脉脉的觉新感到很不现实,因此,他把新思潮和旧家庭的环境结合起来,接受了“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继续沿着“忍”的道路走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巴金世界观的核心是人道主义和反专制的民主思想,而“博爱、忠心、自我牺牲”则是巴金人道主义的具体内容。巴金说:“觉新是我的大哥,他是我一生中爱得最多的人。”“我在自己身上发现我大哥的毛病,我在哀叹着我的大哥,也在鞭挞着自己。”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觉新身上表现出的超人的忍、超人的博爱,理解为巴金对自己人道主义理想的理性反思。
(作者单位:如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