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评价:提高对学校的认同感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RBWD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2月,广州市成为国家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随后颁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提出改革目标。2015年,白云区成为广州市的一个实验区,区内12所学校成为广州市阳光评价试点学校。2016年6月,白云区27所中小学校申报成为广州市阳光评价试点学校,并参加了市阳光评价的测试。
  在区域推进阳光评价研究工作的同时,白云区又开展了阳光评价专项课题研究,课题“实施阳光评价,增强学生对学校认同感的实践研究”获得立项。本调查的目的是按照研究计划对实验学校进行前测,目的是为后测提供对比数据,了解相关学校的现状,明确问题,找出差距,挖掘潜力,便于各学校设计提高学校认同感的具体方案。
  一
  (一)调查范围与对象
  参加本次调查的为白云区所有参加课题研究实验的学校共10所,学生1424人,家长1066人。具体分布如下表1、表2。
  (二)调查方式、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运用问卷星平台开展调查。
  各课题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奇数班级(1、3、5班)参加,总人数不少于60人。各课题学校安排学生按照所提供的网址如实填写调查表。各学校教师不得指导学生填写虚假信息,要教育学生如实填写。试题均为单选题,学生只需要每题选择一项即可。
  (三)调查表的设计
  关于对学校认同感的调查表,从中国知网等数据中心的检索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学校认同感的调查和研究比较丰富,但关于中小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的调查几乎没有。
  本项调查表的设计主要依据《广州市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指标(试行)》的指标结合相关大学生对学校认同感的调查表进行设计。“文化认同”部分增加了“一般校园环境”的指标内涵,另外增加了“学校社会声望”的关键指标。
  调查表采用了五点计分法,共设计35道题。设计后,我们邀请小学有经验的名师和专家进行了审校,删减了部分试题,调整了部分试题,部分试题提高了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学生问卷中的反向试题全部取消。最后调查表共有27道题,其中学生问卷19道,家长问卷8道。
  二
  我们对数据进行了统计,把3.0以上的指标确定为合格等级,把3.5以上的指标定为一般等级,把4.0以上的指标定为良好等级,把4.5以上的指标定为优秀等级。结果与分析如下。
  (一)对学校认同的整体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总体认同度为4.13,为良好等级。这是由于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做了许多相关的工作,特别是在学生对学校的文化认同、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等方面做了许多有效的工作。许多学校在白云区课堂教学改革中能重视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做到以人为本;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探索生态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在日常管理中能重视对师生关系的评价,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同时,大部分学校与学生家长建立了一定的联系,定期开学生家长会,对问题学生能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成立家长委员会;学校重视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二)对学校认同的优势
  由表5可以看出,有部分指标的数值超过4.5分,已经达到优秀等级。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学生的同学关系很好,在学校有好朋友,没有孤独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具有很强的责任心,能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公平、公正;学校能每学期定期邀请家长到学校参加家长会或其它教育活动。可见,这些学校能重视学生关系的教育,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重视对教师职业素养的教育;定期举行家校联系的教育活动。
  (三)对学校认同的弱势
  从表6可以看出,个别指标在3.5以下,还达不到一般的等级,集中表现在家长对学校的认同度方面。学校与家长的个别联系还不多,家长不能主动到学校了解孩子情况,与教师讨论孩子的问题;学校的社会声望还不够高,特别是家长对学校的认同度还不高,家长还不能主动推荐亲朋好友的孩子上所在的学校。我们通过分析认为,白云区作为城乡二元结构的区域有许多外来工子女,有许多父母从事商业活动的子女,这些家长一是因为工作比较忙,有的经常外出,没有时间关注自己的孩子;二是因为这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还不够重视,不愿意主动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三是学校在加强家校联系方面的相关工作还不够到位,或者方法、策略不够恰当。至于家长不愿意主动成为学校的宣传者,我们认为,正因为学校和家长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家长对学校的情况还不是很清楚,对学校的教育活动参与性不够,也因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要达到使家长非常满意的程度。
  (四)对学校认同的差异性
  从表7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为4.26,家长对学校的认同度为3.84,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高于家长。我们分析认为,一是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不是很紧密;二是家长是成年人,思维的独立性和人格的独立性更强;三是学校在家校关系和社会声望方面确实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
  (一)前測结论
  1. 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总体认同度较高,为良好等级;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 优秀等级的试题比较少,共4道题得分在4.5分以上,优秀率14.8%,因此,提升空间比较大。
  3. 应重点关注弱势指标。共有6道题低于4分以下,集中在家校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关键指标。
  (二)对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
  前测的目的是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明确目标,便于下阶段制订研究方案,实施课题研究。根据本次前测数据,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 各实验学校对所有认同感的关键指标都应该设计提高的方案,并扎实实施,大面积提高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认同度。
  2. 要找到本学校的潜力所在,对数值为3.5-4.5之间的关键指标,通过努力,力争达到优秀等级。
  3. 重点突破家校关系和师生关系等比较弱的关键指标。要制定有效的方案,既要符合学校特点,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在一定时间内产生实效。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邹韵文
其他文献
特莱津的一万五千名孩子就像是一群受了惊吓的惊惧的小鹿。  他们本来的生活是平静而幸福的,他们或者是乖巧听话的小女孩,深受父母兄长的宠爱;或者是让父母头疼的调皮捣蛋的小子,但聪慧灵巧。他们不谙世事,清澈的眼神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在他们眼里既是陌生又是美好的,有许许多多的地方等待着他们去认识去探索。在家里有爱着他们的父母亲人,在学校有老师和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噩梦开始于1939年的3月15日,
不少人可能会好奇,英国牛津大学的入学面试题会是什么样子?最近,学校公布了五道面试例题,快看看你能不能回答出来。  想要学习现代语言的同学可能需要回答“什么让小说或戏剧充满政治色彩”这样的问题。  想要学医学的同学可能会被问到:英国1/4的死亡事件是因为癌症,但在菲律宾,这一比例只有1/10,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想要进入哲学、政治或者经济学系的同学需要思考一下:什么是责备一个人?  对数学
在当今以竞争的、市场为导向的、全球化的大环境中,一些中学(包括部分小学)开始尝试与国际教育接轨,改变原有那种单一化的办学模式,探索实行“走班制”,力争办出自己的特色来。作为一种新兴的班级管理模式,我们应该对此予以高度关注。  ★“走班”的方法与措施  按层“走班”  前期准备。走班前,要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使其明白“走班”是动态的,是为更好地分层教学,而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准自己的
“她是一个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却有着一个世纪的令人感动的平民情怀。”  在将尽的五月,105岁的杨绛先生完成了她一生要做的事,从容地走了。  米兰·昆德拉说:人生的旅程无非两种,一种是为了到达终点,那样生命便只剩下了生与死的两点;另一种是把目光和心灵投入到沿途的风景和遭遇中,那么他的生命将是丰富的。杨绛先生在百年的人生历程中,悄悄地“隐身”,悄悄地把目光和心灵投入到沿途的风景和遭遇中,识大体,明事
当那个在我体内孕育了九个月的婴孩儿,在冲破了重重困难、道道难关,哭嚎挣扎着来到这个世界时,初为人母的我心中充满了欢欣和喜悦,感到这是我一生中十分高兴的一天。此时的我,忘却了因为腹中的孩子是脐带缠脖,自己刚刚经历了十多个小时的痛苦折磨,忘却了因家乡的医疗条件不好,没有抢救措施,假如大出血就要去鬼门关走一遭的危险。尽管自己身体还十分虚弱,甚至连抬头的力气都没有,却还是用微弱的声音,恳求母亲把孩子抱过来
新教师,送你一串追问  我觉得,加入教育行业十几年来,自己最大的一个改变是学会了追问。也许当我还是个孩子时,也曾经有过追问的能力与渴求,但不得不承认,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能力反而消失了。直到面对孩子们这么多年,在孩子们的影响下才慢慢找回这个可贵的能力——因为孩子是喜欢追问的,这是他们的天性。  因而,对刚刚走上教育岗位的你,我想送你一串追问。这样的追问可能不会教给你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方法,但肯定会对
在我们以往的数学课堂中,长期的标准程序、标准答案的教育把学生训练成了解题的工具。学生每天生活在世界之中,却没有体验到生活的丰富性和生活的乐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和校园生活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丧失,生命活力缺失,少有积极、愉悦、兴奋、发现、成功的体验,多的是枯燥、乏味、疲惫、厌烦、挫折的感受。其实数学本身是人为的、开放的,是丰富多样的。数学的开放性、多样性不仅是生活需要的反映,也是人的认知结构、认知能力
【团队介绍】  微教育行动,一个刚刚创建半年的团队,却又是一个希冀自己“速朽”的团队。一个有着特定而复杂背景的团队,开始了着力于“五微”的生活——微规模,微聚会,微纲领,微幸福,微祈愿。我们收获了微团的友情,我们有了专注的微意识,我们展开了新鲜的微生活。借用队员的话说,走在心桥之上,要义仅此一字:微。嗨,微起来吧!  【创立者言】  哪怕是内心最微小的颤动,它也会让生命之光得以显现。  ——题记 
与许多教育著作不同,林格的《教育的温度》并不是长篇大论,而是15年来的人生感悟与教育省思。行文看似随意,信手拈来,有的篇目甚至看上去还不能成文,但静水流深,自然天成,读时却能感受到一种思想的流淌。虽然指向教育,但很多篇目看似并不在谈教育,而是在谈做人。其实,这正是作者的高度:怎样看待人生,怎样做人,决定着你能做怎样的教育。教育的温度,其根本是人性的温度。  一、回归教育的原点看教育  大道至简,对
著名演员史克有一次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说起她和她的瑞士丈夫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曾经存在很大的差异。她说儿子大概一岁半左右时,有一次她正在吃饭,刚才还一个人玩得挺好的儿子突然哭着要找妈妈。于是,她赶紧放下碗筷,要跑过去抱儿子。这时,丈夫站起来阻止她说:“你先不要去管他,孩子哭一会儿没事,等你吃饱饭后再来抱他,让他学会等待。”  史克开始有些接受不了,以为作为母亲饭可以不吃也要先去管孩子,这本是身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