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学生享受语文,就是让学生享受语文中语言的优美;享受语文中参与的乐趣;享受语文中习作的快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本身就是愉快的精神旅游,不仅可以使人智慧,而且可以使人享受温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尽情地享受语文。
一、借助现代化教学体现教材之精美,让学生在美读中享受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而每一篇好文章,总是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从而激发读者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读者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教学中,如果老师对经典名篇名诗示范美读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想象力,在顿挫有致、声情并茂中,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就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如在《海底世界》一文的教学中,有一段描述海底动物在“窃窃私语”的文字。学生对这一段描述的内容是极其陌生的,教师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将从水中听音器听到的声音播放给学生听。学生受好奇心地驱使,兴趣盎然,凝神去听,并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维自由发挥。不仅对书上的描写有了更感性的认识,而且根据自己独特的感受说出更多的句子:“有的像小鸭一样嘎嘎”“有的像小鸡一样喳喳”……既激发了想象,又发展了语言。
二、积极创设情境,给学生营造学习氛围
与新课程所倡导的“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不谋而合,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其特有的声、形、像、动画相结合的优势,具有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觉的逼真效果。如在教学《春天在哪里》时,老师这样导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咱们先一起来听听吧!( 多媒体放映春天的电子相册和歌曲《春天在哪里》)谈话:喜欢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礼物吗?知道歌曲的名字吗?就是——(春天在哪里) 看了刚才的电子相册,你想说什么?(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感受)。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找到了吗?谁愿说说你们观察到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课堂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学习一定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的需要,将听录音、讲故事、演小剧等方法引入课堂。又如教《狼和小羊》一文,先让学生听录音机播放《狼和小羊》的故事,再在黑板上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让学生看清羊先来下游,狼后来上游,为理解狼“故意找碴儿”作好铺垫。再让两个小学生戴上头饰或面具表演狼和小羊,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热情高、兴趣浓。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如:对口令、找朋友、夺红旗、争当邪医生”等活动,分角色朗读课文,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三、搭建探究平台,让学生在参与中享受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把讲台让给学生,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成功自我的平台,把我自己定位为一个他们学习活动的服务者。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敢想、敢说,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记得有一次上阅读课,在读《两个朋友》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在危险时,只顾自己,不顾朋友的人是不能和他做朋友的。”有的说:“我们以后也要帮助朋友,他如果有困难我们要帮他解决。”有一个学生却说:“我有不同意见,从这篇课文中我明白了‘适者生存’的道理。因为在遇到大熊时,瘦子会爬到树上,脱离危险,如果救了胖子,或许两个人都会丧命。胖子没人帮,急中生智,想到装死的办法也脱离危险。所以俩人都属于‘适者生存’。”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听了有的哈哈大笑,说他错了,有的若有所思,说有点道理。此时,我没有否定他的看法,也没有以一句“也有道理”而草率应付。首先,我为他的发言与众不同而喝彩。然后我请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自己作出判断。小组讨论后,学生有的说:“如果胖子没想到装死的方法,被熊吃了,那能否说瘦子是‘适者生存’?胖子就是不适者被淘汰了,这肯定不能。”有的说:“可以说是‘适者生存’,但朋友间应该互相帮忙,不能只顾自己逃命,朋友是很重要的。像瘦子这种人,我肯定不和他交朋友。”……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分析无疑是比较恰当的。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文章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这样做,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而且也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可谓一举两得。
四、体验生活之甘甜,让学生在习作中享受
小学语文中无论是低年级的写句,中年级的写片段,还是高年级的作文,都是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书面表达的实践。其中的难度和教学中的个中辛酸就不言而喻了。在习作教学中我不但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让他们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让他们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让他们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还努力使学生轻松表达,快乐作文。
我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在这个大课堂里学习课本里没有的东西。春天,让学生去河畔看“依依杨柳青青草”,来一场咏春诗词朗诵会;夏天让学生去荷塘领略“接天莲叶无穷碧”,品万物郁郁葱葱的勃发;秋天,让学生郊外去 “望天上云卷云舒”,漫步万顷良田千层浪的田间,感受农民丰收的喜悦;冬天带领学生踏雪,去体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丽景象……让学生用眼去寻找美,用心去发现美,去体验美。这样,不但实现了课本与生活的对话,而且使语文学习充满生活与生命的气息,孩子们的笔下就会有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就会有快乐的童年,有多姿多彩的世界,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就有血有肉,丰富多彩了。我还常常让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交流作文的方法和感受。让成功者增强信心,让欣赏者产生兴趣,让不甘落后者奋起直追。
总之,让学生享受语文,就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民主、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心灵鸡汤,让孩子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一、借助现代化教学体现教材之精美,让学生在美读中享受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而每一篇好文章,总是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从而激发读者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读者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教学中,如果老师对经典名篇名诗示范美读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想象力,在顿挫有致、声情并茂中,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就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如在《海底世界》一文的教学中,有一段描述海底动物在“窃窃私语”的文字。学生对这一段描述的内容是极其陌生的,教师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将从水中听音器听到的声音播放给学生听。学生受好奇心地驱使,兴趣盎然,凝神去听,并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维自由发挥。不仅对书上的描写有了更感性的认识,而且根据自己独特的感受说出更多的句子:“有的像小鸭一样嘎嘎”“有的像小鸡一样喳喳”……既激发了想象,又发展了语言。
二、积极创设情境,给学生营造学习氛围
与新课程所倡导的“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不谋而合,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其特有的声、形、像、动画相结合的优势,具有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觉的逼真效果。如在教学《春天在哪里》时,老师这样导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咱们先一起来听听吧!( 多媒体放映春天的电子相册和歌曲《春天在哪里》)谈话:喜欢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礼物吗?知道歌曲的名字吗?就是——(春天在哪里) 看了刚才的电子相册,你想说什么?(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感受)。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找到了吗?谁愿说说你们观察到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课堂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学习一定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的需要,将听录音、讲故事、演小剧等方法引入课堂。又如教《狼和小羊》一文,先让学生听录音机播放《狼和小羊》的故事,再在黑板上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让学生看清羊先来下游,狼后来上游,为理解狼“故意找碴儿”作好铺垫。再让两个小学生戴上头饰或面具表演狼和小羊,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热情高、兴趣浓。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如:对口令、找朋友、夺红旗、争当邪医生”等活动,分角色朗读课文,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三、搭建探究平台,让学生在参与中享受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把讲台让给学生,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成功自我的平台,把我自己定位为一个他们学习活动的服务者。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敢想、敢说,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记得有一次上阅读课,在读《两个朋友》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在危险时,只顾自己,不顾朋友的人是不能和他做朋友的。”有的说:“我们以后也要帮助朋友,他如果有困难我们要帮他解决。”有一个学生却说:“我有不同意见,从这篇课文中我明白了‘适者生存’的道理。因为在遇到大熊时,瘦子会爬到树上,脱离危险,如果救了胖子,或许两个人都会丧命。胖子没人帮,急中生智,想到装死的办法也脱离危险。所以俩人都属于‘适者生存’。”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听了有的哈哈大笑,说他错了,有的若有所思,说有点道理。此时,我没有否定他的看法,也没有以一句“也有道理”而草率应付。首先,我为他的发言与众不同而喝彩。然后我请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自己作出判断。小组讨论后,学生有的说:“如果胖子没想到装死的方法,被熊吃了,那能否说瘦子是‘适者生存’?胖子就是不适者被淘汰了,这肯定不能。”有的说:“可以说是‘适者生存’,但朋友间应该互相帮忙,不能只顾自己逃命,朋友是很重要的。像瘦子这种人,我肯定不和他交朋友。”……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分析无疑是比较恰当的。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文章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这样做,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而且也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可谓一举两得。
四、体验生活之甘甜,让学生在习作中享受
小学语文中无论是低年级的写句,中年级的写片段,还是高年级的作文,都是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书面表达的实践。其中的难度和教学中的个中辛酸就不言而喻了。在习作教学中我不但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让他们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让他们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让他们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还努力使学生轻松表达,快乐作文。
我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在这个大课堂里学习课本里没有的东西。春天,让学生去河畔看“依依杨柳青青草”,来一场咏春诗词朗诵会;夏天让学生去荷塘领略“接天莲叶无穷碧”,品万物郁郁葱葱的勃发;秋天,让学生郊外去 “望天上云卷云舒”,漫步万顷良田千层浪的田间,感受农民丰收的喜悦;冬天带领学生踏雪,去体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丽景象……让学生用眼去寻找美,用心去发现美,去体验美。这样,不但实现了课本与生活的对话,而且使语文学习充满生活与生命的气息,孩子们的笔下就会有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就会有快乐的童年,有多姿多彩的世界,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就有血有肉,丰富多彩了。我还常常让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交流作文的方法和感受。让成功者增强信心,让欣赏者产生兴趣,让不甘落后者奋起直追。
总之,让学生享受语文,就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民主、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心灵鸡汤,让孩子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