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200米跑的教学与训练

来源 :体育博览·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obyuan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米项目是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体育考试必考项目,是初中毕业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200米跑的项目特点分析和学情分析,结合自身在初中生200米跑教学训练中的实践探索,阐述有关速度、速度耐力、速度力量三个方面的教学与训练。
  关键词:初中生 200米跑 教学训练
  200米跑是田径运动中的短跑项目,不管是在专项技术还是在专项素质方面,对学生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只有将跑步技术、专项素质以及身体训练很好的结合起来,学生们才能在200米跑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对于身心都处于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正是学习专项技能、提高专项素质的关键时刻。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打好跑步基础、掌握正确的跑步技能、取得良好成绩呢?我们就这一系列问题展开以下讨论。
  一、200米跑的项目特点分析
  运动生理学指出: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无氧能力是在有氧能力的基础上发展的。200米跑虽然属于单项跑步项目,但是在跑步过程中,既需要速度,也需要耐力,200米跑为无氧条件下的高强度运动(有氧占少比例),其对于身体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200米跑对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速度的要求是相当高。用糖酵解方式合成速率是不够的,所以磷酸肌酸(CP)再合成ATP是很重要的,该项目对CP消耗极为迅速。因为运动时CP的作用主要是以最快速度合成ATP,并且是最主要和最优的途径。
  二、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第二高峰期。身高增长迅速,体重增加也比较明显,内脏的机能也日趋完善,明显的特征是,心率和脉搏开始减慢,肺活量接近成人;大脑皮层的机能趋于成熟,兴奋和抑制功能逐渐平衡,控制和调节能力明显增强。在心理方面,间接动机日益发展,兴趣广泛、不断分化等。针对初中生的这些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师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200米跑成绩。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不仅要注意提高学生的速度,更要注重学生的耐力,因为200米跑是大于100米两倍的高强度跑步项目,所以对耐力的要求较高。但是,耐力也是建立在速度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快速度,也就没有好的耐力,在训练学生速度与耐力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针对处于不同训练阶段、不同训练水平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比如在春季训练和即将参加竞赛的时候,就要加大对于速度的训练;而在冬季训练时,就要着重训练学生的耐力;对于速度基础较差的学生,要积极锻炼学生的速度;当学生速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就要考虑提高其耐力了。
  三、200米跑教学训练的方法与结果
  1、对于速度的教学和训练
  ⑴理论基础
  速度的提高主要是依靠加快非乳酸能(ATP)和CP的分解能力,其中非乳酸能可以提供给肌肉运动10秒左右的能量,也就是快跑80米~90米的距离。当我们在进行200米跑时,高速度跑的距离较长,机体所承受的符合也就相应加大,因此,在速度训练方面,200米跑应该比60米跑或100米跑的负荷量大一些。教师要十分重视速度训练,尤其是在第一年开始进行训练的时候,要结合学生速度较差、身体受训的水平较低等基础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狠抓速度训练,最终达到提高每一位学生速度水平的目的。
  ⑵训练方法和策略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身体特点,设计从短距离快速跑到长距离快速跑的训练策略:
  ①将学生分成3~4组,进行30米跑(主要是起跑和加速跑),强度为95%~100%,每次间歇时间2-3分钟,组间休息5分钟,每组练习3次。
  ②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60米跑(主要是站立式起跑和加速跑),强度为100%,每次间歇时间3-4分钟,组间休息8分钟,每组练习3次
  ③将学生分成2~3组进行150米跑训练(50米跑加上50米惯性跑,再进行50米快跑)×2次,强度为95%,每次间歇时间5分钟,组间休息10min;
  ④可以根据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递减距离的快速跑(150米、120米、100米、60米以及30米)×N次,强度为90%~95%。每次间歇时间4-5分钟,组间休息10分钟~15分钟。
  当然,个人觉得在速度训练中除了动作速度的训练外,还应加强反应速度的训练,比如起跑反应信号等训练。
  2、对于速度耐力的教学和训练
  ⑴理论基础
  实际上,人体产生耐力的生理机制与改善无氧代谢过程、提高机体适应缺氧能力有着极大的关系。在提高耐力机体能力时,需要受到较大的强度刺激和得到适当的休息时间,如果强度不大,乳酸值达不到一定程度,那么机体的忍受力也无法提高;如果休息时间不够,那么机体不能恢复到一定程度,则无法将肌肉中含有的乳酸排进血液当中,阻碍了乳酸能力的发挥。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采用80%左右的强度最为合适。科学研究表明:心率在120~180/分这一范围内,脉搏输出量最大,低于120/分则脉搏输出量下降;高于180次/分则心率过快,不利于心血管系统功能的稳定。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提高学生乳酸能功能系统能力的时候,要创造保证这种能力正常发挥的相应的条件,比如:肌肉的快速收缩以及合理的跑步技术等。
  ⑵训练方法和策略
  在进行耐力训练的时候,一定要在发展速度的基础上发展耐力,对于耐力训练每周进行两次即可,要根据学生身体状况及课程需要,安排一些次大强度的练习,比如强度为75%~95%之间的训练。
  ①将学生分成3组进行300米跑×2次,强度为85%,每次间歇时间3分钟,小组间休息10分钟。
  ②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递增与递减的距离跑,包括60米+100米+150米+200米+300米+200米+150米+100米+60米,强度为85%,次间休息2~3分钟,小组间休息10~12分钟;
  ③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快慢交替的变速跑,包括150米快+150米慢+100米快+l00米慢+50米快+50米慢,可进行三次,次间休息4~5分钟,小组间休息5分钟。
  从以上可以看出对于200米速度耐力的练习大多数都是集中在200米以上距离的训练,不管高水平运动员还是学生训练大多都是采用400、350、300、250、200、150米之间匹配的各种方式,如阶梯式负荷跑练习方法等,提高学生的协调性与灵敏性,并使其掌握快速跑的正确技术和姿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对于速度力量的教学和训练
  事实上,在短跑中无论是前摆还是后蹬都需要肌肉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一般都是短跑专项力量,必须以一般力量的发展为基础,才能使自身速度与爆发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学生身体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⑴在进行力量练习时,要尽量克服自身体重的约束,比如经常进行立定跳、多级跳、蛙跳、台阶跳、快速仰卧起坐等。
  ⑵经常进行一些负重性质的力量练习,比如:负重上台阶、实心球前后抛、手握哑铃摆臂练习等。
  4、教学训练结果调查分析
  经过本人一学期的教学与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本人在不同的时间段对学生进行了三次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在这一学期的教学训练中无论男生还是女生
  表1 实验班男、女学生三个阶段200跑步测试平均成绩对比(n男=26人,n女=22人)
  
  在200米的成绩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和进步。其中男生从最初九月份入学时的平均成绩35.92s提高到学期末的34.11s,平均成绩提高了1.81s,而女生也由最初入学的37.32s,提高至学期末的35.52s,平均成绩提高了1.8s,男生平均成绩均有了明显提高,足以说明教学训练方法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四、结论
  初中生200米跑训练是一个多层次、多环节、多因素的复杂过程,本文对发展200米速度训练方案以及效果指标进行价值评价与对比,并根据初中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总结出有效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以此达到提高200米短跑成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袁作声,南仲喜.现代田径运动科学训练法[J].人民体育出版社[M].1997
  [2l(苏)弗.纳.普拉托诺夫.现代运动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3]邓树勋等著.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王麒麟.高水平短跑运动员200m跑全程技术特征比较分析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03
  [5]管伟,吴洁,任文君.世界优秀男子200m跑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02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