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教育界把二十一世纪作为“创造教育”的世纪,许多国家也把培养具有创造意识与创造才干的新一代列为战略计划。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主流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趋势,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价值取向、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品德修养和个性发展。多项调查表明:长期处在压抑的教育心理环境中的学生,其近期的表现是缺乏积极向上的情素;相反,长期处于良好的教育心理环境中的学生,其近期的表现是开朗自信;伴之终生的则是乐观向上。显然,构筑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至关重要,而关键则在教师。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教学的角度看,教师是先知者;从伦理的角度看,教师是长者;从管理层面看,教师是教学中的组织者。因此,教师与学生并不是处于平等位置的,但这种不平等角色的交往,都是以平等为前提的,这个“平等”是人格意义上的平等。
当代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建立真正平等关系,指的正是这种人格上、心理上的平等。平等,是衡量学校教育心理环境健康与否的重要标注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前提。
师生之间任何一方的特殊感或优越感都会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从而引发学生不平衡心理,以致形成隔膜。长期以往,必然产生有害的影响,造成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健全,拓展学生的创造力就难得实现。
唯有师生平等,相互才能有尊重、信任和爱护。教师对学生的平等态度体现在:保护学生的人格、个性、珍惜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对学生出现的缺点,力求用“寻问”的语气,不使用质问的语气。以营造平等的氛围,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2 培养理智的言行举止
理智,是指在清醒的自我意识的前提下,能约束自己心理冲动,对事物做出合乎常理的反映。在构筑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教师的“理智”不容忽视。
理智的言行举止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教师必须把个人的不好情绪消除在课堂之外。课堂上教态要自然、亲切,注意情感表达的方式和分寸,以信任期望真实情感去感染学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真诚地进行情感交流。
如若教师情绪不好,在课堂渲泄或“迁怒”于学生是不理智及有害的。即使能克制自己,但教学表情神态异常,同样给整个教学心理投下阴影。教师情绪多变、喜怒无常,必然会破坏学生心理的稳定性,使学生缺逐安全感,窒息学生创造智慧的火花。
心理学给人们提供了很多克制不良心理倾向的可行的方法,如“注意转移法”、“脱离现场法”、“幽默治疗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可帮助我们在心情不爽、心烦气恼时得以“稀释”或“淡化”,教师要培养理智的言行举止,正确控制与处理自己的情绪。这样不仅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构筑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3 采用开放的交流方式
现代的学校教育特点之一是心理活动的开放。开放是指敞开心扉,即是教师、学生在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形式上“直白”——用对方所接受的方式,心平气和、直截了当地表现自己的心理活动。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如果由于多层面上的差距,过分强调师道,不体谅学生的情感,不讲究学生的需求,其师生之间的不理解、不协调,学生也就失去与教师真诚交流的兴趣。如果教师尊重、爱护学生,用民主、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各种适当的方法接触学生,并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视心理开放,养成学生开朗的性格,会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步入社会后的成才率;而封闭的心理只会使学生养成心理障碍,阻碍其创造性的发挥。
4 侧重表扬的评价法
批评和表扬都是学校教育中经常采用的行为评价方法。简言之批评是否定的评价,表扬是肯定的评价。虽然批评和表扬的目的都是要使人进步,但正如古人所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实践经验表明,表扬的效果往往优于批评和处罚。
喜欢成功是人的本性所在,任何人都企盼自己的行为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常识,赞扬便合乎其人们这种心理。所以,学生都是很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一句赞美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体验到成功感。并表现出愉快的情绪,其自尊心、自信心增强, 成为激发学生进取向上的功力,是发掘创造力的重要因素。
可见构筑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时,应坚持表扬为主的评价方法。经常地、及时地给予表扬,使学生留下的鲜明的记忆表象,不断产生努力的愿望。诚然,任何赞扬都应切合实际,恰如其分;而且表扬时还应同时指出其不足,提出更高的目标。这样,受表扬者既受到激励,又明确进一步努力方向。不断向新的水平进取。
5 充满期待的情感表达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往往是凭借着别人对自己的反应,评介作出自我评判的,人的行为也往往受到他人期待知觉影响。在教育心理环境中,教师的“期待”颇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特定行为方式,将各种期待有意识地传达给学生;比如将一项任务交给能力较弱的学生,相信他能完成这项任务。又如:教师主动和有情绪学生接触,同样蕴含了一种期待,学生便会努力超越自己,把教师的期待内化,最终达到与教师期待一致。教师对学生“有所创造”的期待,如能渗透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生便逐步受到创造气氛的激励,产生创造的愿望和动力,這种心理因素,是任何物质条件也不能替代的。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用“皮克马利翁”命名的一种心理效应,即由于尊重、信赖和热爱教育对象,加强了“人际期待”造成了教育对象出人意料的进步。
在决定创造性才能的诸多因素中,期待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于处在求学阶段的青少年,他们由于自我意识发展还不成熟,自我认识水平还有限,如果教师认识他是有才能的,就会增强他的自信力。
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对学生的期待,所以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轻松的,没有压力感,而又经常被“期待”或“希望”所激励的教育心理环境。这是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极为重要的情感心理因素。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教学的角度看,教师是先知者;从伦理的角度看,教师是长者;从管理层面看,教师是教学中的组织者。因此,教师与学生并不是处于平等位置的,但这种不平等角色的交往,都是以平等为前提的,这个“平等”是人格意义上的平等。
当代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建立真正平等关系,指的正是这种人格上、心理上的平等。平等,是衡量学校教育心理环境健康与否的重要标注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前提。
师生之间任何一方的特殊感或优越感都会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从而引发学生不平衡心理,以致形成隔膜。长期以往,必然产生有害的影响,造成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健全,拓展学生的创造力就难得实现。
唯有师生平等,相互才能有尊重、信任和爱护。教师对学生的平等态度体现在:保护学生的人格、个性、珍惜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对学生出现的缺点,力求用“寻问”的语气,不使用质问的语气。以营造平等的氛围,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2 培养理智的言行举止
理智,是指在清醒的自我意识的前提下,能约束自己心理冲动,对事物做出合乎常理的反映。在构筑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教师的“理智”不容忽视。
理智的言行举止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教师必须把个人的不好情绪消除在课堂之外。课堂上教态要自然、亲切,注意情感表达的方式和分寸,以信任期望真实情感去感染学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真诚地进行情感交流。
如若教师情绪不好,在课堂渲泄或“迁怒”于学生是不理智及有害的。即使能克制自己,但教学表情神态异常,同样给整个教学心理投下阴影。教师情绪多变、喜怒无常,必然会破坏学生心理的稳定性,使学生缺逐安全感,窒息学生创造智慧的火花。
心理学给人们提供了很多克制不良心理倾向的可行的方法,如“注意转移法”、“脱离现场法”、“幽默治疗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可帮助我们在心情不爽、心烦气恼时得以“稀释”或“淡化”,教师要培养理智的言行举止,正确控制与处理自己的情绪。这样不仅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构筑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3 采用开放的交流方式
现代的学校教育特点之一是心理活动的开放。开放是指敞开心扉,即是教师、学生在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形式上“直白”——用对方所接受的方式,心平气和、直截了当地表现自己的心理活动。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如果由于多层面上的差距,过分强调师道,不体谅学生的情感,不讲究学生的需求,其师生之间的不理解、不协调,学生也就失去与教师真诚交流的兴趣。如果教师尊重、爱护学生,用民主、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各种适当的方法接触学生,并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视心理开放,养成学生开朗的性格,会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步入社会后的成才率;而封闭的心理只会使学生养成心理障碍,阻碍其创造性的发挥。
4 侧重表扬的评价法
批评和表扬都是学校教育中经常采用的行为评价方法。简言之批评是否定的评价,表扬是肯定的评价。虽然批评和表扬的目的都是要使人进步,但正如古人所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实践经验表明,表扬的效果往往优于批评和处罚。
喜欢成功是人的本性所在,任何人都企盼自己的行为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常识,赞扬便合乎其人们这种心理。所以,学生都是很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一句赞美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体验到成功感。并表现出愉快的情绪,其自尊心、自信心增强, 成为激发学生进取向上的功力,是发掘创造力的重要因素。
可见构筑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时,应坚持表扬为主的评价方法。经常地、及时地给予表扬,使学生留下的鲜明的记忆表象,不断产生努力的愿望。诚然,任何赞扬都应切合实际,恰如其分;而且表扬时还应同时指出其不足,提出更高的目标。这样,受表扬者既受到激励,又明确进一步努力方向。不断向新的水平进取。
5 充满期待的情感表达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往往是凭借着别人对自己的反应,评介作出自我评判的,人的行为也往往受到他人期待知觉影响。在教育心理环境中,教师的“期待”颇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特定行为方式,将各种期待有意识地传达给学生;比如将一项任务交给能力较弱的学生,相信他能完成这项任务。又如:教师主动和有情绪学生接触,同样蕴含了一种期待,学生便会努力超越自己,把教师的期待内化,最终达到与教师期待一致。教师对学生“有所创造”的期待,如能渗透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生便逐步受到创造气氛的激励,产生创造的愿望和动力,這种心理因素,是任何物质条件也不能替代的。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用“皮克马利翁”命名的一种心理效应,即由于尊重、信赖和热爱教育对象,加强了“人际期待”造成了教育对象出人意料的进步。
在决定创造性才能的诸多因素中,期待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于处在求学阶段的青少年,他们由于自我意识发展还不成熟,自我认识水平还有限,如果教师认识他是有才能的,就会增强他的自信力。
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对学生的期待,所以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轻松的,没有压力感,而又经常被“期待”或“希望”所激励的教育心理环境。这是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极为重要的情感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