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段时间来学校出现了两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一是在班主任之间,有些班主任为了拿文明班,不断地叫班上一些“特别听话”的学生做好事,按照学校的规定,这班做的好事越多,那么这个班就越容易获得学校的文明班,而学生所做的好事通常是,班主任指派一些特别听话的学生,打扫领导办公和校园的其它一些地方,领导办公室被扫了一遍又一遍;二是学生变得越来越容易起哄,只要学校出现什么风吹草动的异样,学生就一涌而出,猛烈地起哄,而且越是文明的班,所起的哄就越猛烈。
“这样很不公平,这对我们这些没做好事的班很不公平!”一些没派学生做好事的班主任在办公室里大声地发着牢骚。
他们想我说上几句“公道话”,而我一直都只是在沉默,无论这些班主任们说得怎么有道理,我都是保持沉默。
反正无论学生做不做好事,我所带的这个班都是不能获得文明班的,因为文明班在我眼里其本身就是“不文明”的。
“有什么不公平,我们完全是按照按照学校的规定办事的。”那些叫学生做好事的班主任这样子回应。
于是,学校里的班主任一方面争先恐后地叫学生去做好事,一方面在相互指责某某班主任,整天叫学生做好事,是某某班主任首先破坏规则、某某为了争表现……
一时间,班主任之间的火药味很浓。甚至出现,一些没获得文明班的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大骂他们班的学生,拿学生来出气、泄愤。
按照康德哲学的观点,一个社会,其趋向越是“杂多”,那么这个社会就越稳定,一个社会,其趋向越是“纯一”,那么这个社会就越不稳定。其中文革时期就是社会过度追求“纯一”的典型。
在我们教学中,学校每时每刻无一不在给学生强调“整齐划一”,其追求的就是“纯一”,而我们所谓的“文明班”当中,它的指向就是“纯一”,因为我们这个“文明”班,它的基础不是来源于自由,而是来源于所谓的“孝”、来源于所谓的“服从”、来源于所谓的“听话”。
这样,班主任越是争抢文明班,所得的结果就越不文明,“越是文明班的学生就越容易起哄”,这就是所得的结果越不文明的证据。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的话,反而越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在我眼里,如果学生做好事不是发自于学生的内心、不是发自这个学生的自觉,那么这样的一种做好事,非但没有什么意义,反而会促使学生急功近利的性格的养成!
当学校课间活动出现什么风吹草动的异样时,全部学生都涌到课室走廊大声地起哄的时候,只有我班学生留在课室里,很“平静地”玩着、闹着……
虽然我班没有获得什么文明班,没有引起学校领导的注意;但是当我看见其他班学生都涌出教室外起哄,而只我班学生依旧留在自己班的教室里很“平静地玩着、闹着”的时候,我心里涌起了一丝的安慰。
“纯一”与“杂多”,康德没有骗我。
“这样很不公平,这对我们这些没做好事的班很不公平!”一些没派学生做好事的班主任在办公室里大声地发着牢骚。
他们想我说上几句“公道话”,而我一直都只是在沉默,无论这些班主任们说得怎么有道理,我都是保持沉默。
反正无论学生做不做好事,我所带的这个班都是不能获得文明班的,因为文明班在我眼里其本身就是“不文明”的。
“有什么不公平,我们完全是按照按照学校的规定办事的。”那些叫学生做好事的班主任这样子回应。
于是,学校里的班主任一方面争先恐后地叫学生去做好事,一方面在相互指责某某班主任,整天叫学生做好事,是某某班主任首先破坏规则、某某为了争表现……
一时间,班主任之间的火药味很浓。甚至出现,一些没获得文明班的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大骂他们班的学生,拿学生来出气、泄愤。
按照康德哲学的观点,一个社会,其趋向越是“杂多”,那么这个社会就越稳定,一个社会,其趋向越是“纯一”,那么这个社会就越不稳定。其中文革时期就是社会过度追求“纯一”的典型。
在我们教学中,学校每时每刻无一不在给学生强调“整齐划一”,其追求的就是“纯一”,而我们所谓的“文明班”当中,它的指向就是“纯一”,因为我们这个“文明”班,它的基础不是来源于自由,而是来源于所谓的“孝”、来源于所谓的“服从”、来源于所谓的“听话”。
这样,班主任越是争抢文明班,所得的结果就越不文明,“越是文明班的学生就越容易起哄”,这就是所得的结果越不文明的证据。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的话,反而越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在我眼里,如果学生做好事不是发自于学生的内心、不是发自这个学生的自觉,那么这样的一种做好事,非但没有什么意义,反而会促使学生急功近利的性格的养成!
当学校课间活动出现什么风吹草动的异样时,全部学生都涌到课室走廊大声地起哄的时候,只有我班学生留在课室里,很“平静地”玩着、闹着……
虽然我班没有获得什么文明班,没有引起学校领导的注意;但是当我看见其他班学生都涌出教室外起哄,而只我班学生依旧留在自己班的教室里很“平静地玩着、闹着”的时候,我心里涌起了一丝的安慰。
“纯一”与“杂多”,康德没有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