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幼师美术教学倡导使用废旧杂物的环保材质,并结合制作方法和环境教育进行阐述,在探索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教改尝试。
【关键词】美术教学 环境教育 废旧杂物
Environment education in young arts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Liang Qi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young arts teaching initiative use worn out sundry goo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terial quality,and unifies the manufacture method and the environment education carries on the elaboration,in exploration environment aspects and so on education way and method,has made the beneficial educational reform attempt.
【Keywords】Arts teaching Environment education Worn out sundry goods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环境教育有三个主要领域:野外教育、课堂教育、社区教育。其中学校环境教育是关键的一环。1996年起,全国开展了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经过了12年的环境教育宣传评比活动,“绿色学校”一大片,但我们却高兴不起来,不管你走进那一所学校,白色污染依然存在,师生的环境意识有待提高。
幼师美术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美术教育,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环境教育对幼师学生素质培养十分重要。为此,笔者在幼师美术教学中研究环境教育作了以下探索:
1.突出环保材质的运用,强化环保意识
据联合国公布的数字表明,20世纪90年代全球森林面积以平均每年2.4%的速度缩减,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就难见森林了。美术教学常常与纸分不开,素描、色彩、国画等绘画课分别需要用素描纸、水彩纸(或水粉纸)、宣纸等,折纸、剪纸、纸雕、纸立体等手工课需要各种手工纸,每一课题或教学单元结束,自然而然耗掉不少纸张。除了少数拨尖的学生能收藏好自己的作品外,其余学生通常把作品放两天或一撕了事,至于做纸手工所剩余的边角、碎块就不用说了。强调环保材质运用,强化环保意识教育,便显得十分重要。
1.1 明确材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了解美术创造和思维的方法,体验美术学习的愉悦。学会收集、分析和选择与美术活动有关的信息与材料,进行视觉认知,处理媒介材料,探索表现技巧,运用直觉、想象、思维以及美术技能进行艺术加工和创造”。环保材料取材广泛,一切可利用的废旧杂物皆可成为创作的好材料。但现在有些老师把白米、黑米、玉米、大豆、花生等粮食果实算作环保材质,更有甚者,默许学生大量购买(或“顺手牵羊”)一次性筷子、竹(木)牙签、塑料吸管或不可降解白色碗碟等材质回来,美其名为“环保手工”制作。还有,北京奥运福娃亮相后,有人用粮食豆类等,以福娃为造型进行大制作,媒体宣传,称之为支持 “绿色奥运”,寓喻为“五谷丰登”,有关单位还正商讨把它们送上北京,支持奥运。一个贝贝、晶晶要用多少斤大豆啊?笔者认为这恰恰是给“绿色奥运”抹黑。
1.2 材质分类。
材质分类就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利用各种环保材料,并理解废旧杂物的不同特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按废旧杂物的不同类别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建立起对各类材料的感性认识。按学生对废旧杂物的熟悉度、利用难度、收集难度、特性相近度等,我把它们作如下分类:
这些材料是常见的环保废旧杂物,在幼师学生新学期开学之初,笔者便强调要学生制作杂物收集箱,对一切可充分利用的环保废旧物品进行回收分类,并坚持下去。教导学生要学会物尽其用、循环使用材料。例如:一张只画了单面的纸还可以利用另一面写字、画画,如果两面都用了,那么就拿这张纸来练习折纸、剪纸,裁下来的碎纸条可以用来制作拼贴画,实在没有办法使用了,收集起来变卖。以实际行动爱护环境,并以这些材质为媒介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主题艺术表现。
2.坚持作业题材生活化,培养学生环保素养
学生作业的材质强调环保,学生作业的题材也强调环保,这是笔者一直坚持的教学理念。在美术教学中,笔者坚持把学生作为主体,让她们分成若干小组,走入社区与居民、家长互动,或者上网,开展系列环境主题调查:如“我们的家乡”(了解家乡的历史现状、环境变化、民族特色及家庭的基本情况)、“家乡的建筑艺术”(了解家乡的一些主要的园林、祠堂、庙宇建筑艺术特色、起源传说等文化内涵)等,让学生在合作、互动、寻找、发现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并以文字、实物、影像、绘画日记等形式广泛收集资料。学生根据调查、收集、整理的环境案例进行带有故事性的主题设计制作,产生了一大批材质环保、题材生活化,精彩纷呈的环保艺术作品。如:《我们共同的家园》(主要材料:报纸、果实壳类、草木落叶类)、《珠江的治理》(主要材料:矿泉水瓶、塑料金属类、沙石贝壳类)、《地球生物链》(主要材料:鹅卵石、草木落叶类)、《西关大屋》(主要材料:废纸类、草木落叶类)等等。俗话说,旧瓶换新酒,酒味更香醇。一系列利用废旧杂物制作的创意作品,经过设计、选材、剪贴三部曲,让本土文化的基因与元素融入了美术作品中,体现了学生对环境教育内涵的理解和深化:
作品一:《地球生物链》系列,幼三立体环保制作。以4~5人为一小组,以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进行创作,全班制作系列作品,构成整个生物链。以抽签形式确定每组制作的主体是动物、植物、微生物三大环节中的一种。要求小组每位同学先个人构思起稿,出创意,然后小组讨论,综合创意,合作完成。其中,张瑞莹小组制作动物环节,很具特色。五只憨厚可爱的石熊猫悠闲在草地上嬉戏,身边有一根较粗的枯木,后边的竹林中藏着一只纸老虎,小兔、小鸟等各种材质动物散落其中,前面是有好多鱼虾的小河,河边以小石头,干草落叶点缀,整个画面充满着和谐,也隐藏着危险。以鹅卵石、废旧纸板、干草落叶为主材料,采用彩绘、接插、摆放等加工技巧,相互交流,分工合作。其中制作的亮点是把本来放河边的鹅卵石,经过教师引导,选取体积较大,符合熊猫体态的,改为绘制熊猫。作品完成后,每位学生对地球生物链有了更深的认识,明白地球生态平衡规律。
作品二:《我们共同的家园》,环保制作。幼二级朱嘉宝等四位同学一起创作,除朱嘉宝美术基础较好外,其他三位都是双差生,但该组废旧材料准备了不少,其中一张半版的广州日报引起笔者注意,一棵百年大树占了整个版面。小组制作中,不断讨论该如何用落叶来做一间房子,不停地用一张张的树叶摆成屋顶、墙的造型,好乱,主体没落实,有两位同学已心不在焉了。笔者把报纸移到她们面前,没想到一学生马上笑着说,“砍树做房子”。笔者为这主意暗暗叫好,却说,“砍树?你想怎么做?”,学生又好像没了主意,经过引导,把报纸切割成砖块造型摆成墙,代表人类家园,地上用枯枝干草做了一个摔坏的鸟巢,代表小鸟家园,两个家园的对比,效果很不错,学生充满激情,又好象在为小鸟伤心。这个作品让学生有了深刻的情感体验,在心灵上产生情感的激荡,从而进一步产生环境道德需求。人类和其他生物都在一个家园中。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善待地球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从学生的美术作品中,笔者高兴地看到了学生们的环保理念、环保意识和环保素养不断提高。学生们对用自己收集的废旧杂物进行制作美术作品很感兴趣,连上课时常玩手机、看动漫、爱说话的学生也自觉的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来,学生的行为习惯也发生很大变化。如上色彩课时,学生都会自觉带上吸水布,换水大大减少,直冲式洗笔、调色盒的现象基本杜绝了,人人自觉节约用水。其中,幼二学生徐徐风同学的改变真让人惊喜,原本是画画马虎了事,调色盒特脏乱,画面特“灰”的学生,现在能够自己在洗笔桶把调色盒、画笔洗干净,再把水小心倒掉,然后用水冲一下就好了。她的画明亮和谐,人也充满了朝气。在幼儿园实习时,园长还把她突出的表现,反馈回学校。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美术新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实践环境教育的美术教学中,笔者采用了这样的评价要素:
学生作品往往是个人或小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在系列环保主题设计表现中,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性不仅应表现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体现在评价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在作画过程中不免会有各种困难,如造型的修改,材质的选择,颜色的搭配,主题的表现等等问题。此时,教师就应给学生正确适当的评价建议,多肯定学生的优点,让她们充满信心完成作品。例如:幼二(2)学生余思颖,性格开朗,学习有兴趣,但绘画基础较差,常对老师说,“好难啊”,感到苦闷、困惑,后来笔者经过分析,改变评价方式,在个性风格、自主学习方面多给与肯定,树立她的自信心,引导她在造型方面多观察、尝试,对她的点滴进步公开表扬。结果她越来越喜欢美术课,作品质量大有提高,在学期末还向笔者提出想做美术科代。因此,笔者认为学生美术评定,应从发展的眼光去客观地进行鼓励性的评价,不能搞一刀切,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4.结束语
实践证明,在幼师美术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有助于学生了解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使学生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然,在教改实施过程中,笔者也有过困惑,如预计目标有时与实际脱节,对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情感领域、动手能力等估计不足;对学生的“伪”环保材质缺少对策等等。
环境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新领域,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进一步开发的课程。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并根据现有幼师美术教材整合出适合环境创设的内容和相应的教学方式,以幼儿园为实践基地,结合学生见习和实习,进一步从生态环境布置,装饰环境布置,文字环境布置等多方面进行实践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琍佳.环境教育——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一课,http://www.shsbzx.com/old/lswz/ShowArticle.asp?ArticleID=553
[2] 梁光源.善待地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环境》环境杂志社,总338期2008年04月号
[3] 朱国华.杂物画教学中的“四个引领”,中国美术教育,2007年第1期
[4]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国美术教育,2003年第4期
[5] 白月桥.联合国拟定的环境教育目标,《课程变革概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366~369页
【关键词】美术教学 环境教育 废旧杂物
Environment education in young arts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Liang Qi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young arts teaching initiative use worn out sundry goo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terial quality,and unifies the manufacture method and the environment education carries on the elaboration,in exploration environment aspects and so on education way and method,has made the beneficial educational reform attempt.
【Keywords】Arts teaching Environment education Worn out sundry goods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环境教育有三个主要领域:野外教育、课堂教育、社区教育。其中学校环境教育是关键的一环。1996年起,全国开展了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经过了12年的环境教育宣传评比活动,“绿色学校”一大片,但我们却高兴不起来,不管你走进那一所学校,白色污染依然存在,师生的环境意识有待提高。
幼师美术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美术教育,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环境教育对幼师学生素质培养十分重要。为此,笔者在幼师美术教学中研究环境教育作了以下探索:
1.突出环保材质的运用,强化环保意识
据联合国公布的数字表明,20世纪90年代全球森林面积以平均每年2.4%的速度缩减,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就难见森林了。美术教学常常与纸分不开,素描、色彩、国画等绘画课分别需要用素描纸、水彩纸(或水粉纸)、宣纸等,折纸、剪纸、纸雕、纸立体等手工课需要各种手工纸,每一课题或教学单元结束,自然而然耗掉不少纸张。除了少数拨尖的学生能收藏好自己的作品外,其余学生通常把作品放两天或一撕了事,至于做纸手工所剩余的边角、碎块就不用说了。强调环保材质运用,强化环保意识教育,便显得十分重要。
1.1 明确材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了解美术创造和思维的方法,体验美术学习的愉悦。学会收集、分析和选择与美术活动有关的信息与材料,进行视觉认知,处理媒介材料,探索表现技巧,运用直觉、想象、思维以及美术技能进行艺术加工和创造”。环保材料取材广泛,一切可利用的废旧杂物皆可成为创作的好材料。但现在有些老师把白米、黑米、玉米、大豆、花生等粮食果实算作环保材质,更有甚者,默许学生大量购买(或“顺手牵羊”)一次性筷子、竹(木)牙签、塑料吸管或不可降解白色碗碟等材质回来,美其名为“环保手工”制作。还有,北京奥运福娃亮相后,有人用粮食豆类等,以福娃为造型进行大制作,媒体宣传,称之为支持 “绿色奥运”,寓喻为“五谷丰登”,有关单位还正商讨把它们送上北京,支持奥运。一个贝贝、晶晶要用多少斤大豆啊?笔者认为这恰恰是给“绿色奥运”抹黑。
1.2 材质分类。
材质分类就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利用各种环保材料,并理解废旧杂物的不同特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按废旧杂物的不同类别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建立起对各类材料的感性认识。按学生对废旧杂物的熟悉度、利用难度、收集难度、特性相近度等,我把它们作如下分类:
这些材料是常见的环保废旧杂物,在幼师学生新学期开学之初,笔者便强调要学生制作杂物收集箱,对一切可充分利用的环保废旧物品进行回收分类,并坚持下去。教导学生要学会物尽其用、循环使用材料。例如:一张只画了单面的纸还可以利用另一面写字、画画,如果两面都用了,那么就拿这张纸来练习折纸、剪纸,裁下来的碎纸条可以用来制作拼贴画,实在没有办法使用了,收集起来变卖。以实际行动爱护环境,并以这些材质为媒介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主题艺术表现。
2.坚持作业题材生活化,培养学生环保素养
学生作业的材质强调环保,学生作业的题材也强调环保,这是笔者一直坚持的教学理念。在美术教学中,笔者坚持把学生作为主体,让她们分成若干小组,走入社区与居民、家长互动,或者上网,开展系列环境主题调查:如“我们的家乡”(了解家乡的历史现状、环境变化、民族特色及家庭的基本情况)、“家乡的建筑艺术”(了解家乡的一些主要的园林、祠堂、庙宇建筑艺术特色、起源传说等文化内涵)等,让学生在合作、互动、寻找、发现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并以文字、实物、影像、绘画日记等形式广泛收集资料。学生根据调查、收集、整理的环境案例进行带有故事性的主题设计制作,产生了一大批材质环保、题材生活化,精彩纷呈的环保艺术作品。如:《我们共同的家园》(主要材料:报纸、果实壳类、草木落叶类)、《珠江的治理》(主要材料:矿泉水瓶、塑料金属类、沙石贝壳类)、《地球生物链》(主要材料:鹅卵石、草木落叶类)、《西关大屋》(主要材料:废纸类、草木落叶类)等等。俗话说,旧瓶换新酒,酒味更香醇。一系列利用废旧杂物制作的创意作品,经过设计、选材、剪贴三部曲,让本土文化的基因与元素融入了美术作品中,体现了学生对环境教育内涵的理解和深化:
作品一:《地球生物链》系列,幼三立体环保制作。以4~5人为一小组,以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进行创作,全班制作系列作品,构成整个生物链。以抽签形式确定每组制作的主体是动物、植物、微生物三大环节中的一种。要求小组每位同学先个人构思起稿,出创意,然后小组讨论,综合创意,合作完成。其中,张瑞莹小组制作动物环节,很具特色。五只憨厚可爱的石熊猫悠闲在草地上嬉戏,身边有一根较粗的枯木,后边的竹林中藏着一只纸老虎,小兔、小鸟等各种材质动物散落其中,前面是有好多鱼虾的小河,河边以小石头,干草落叶点缀,整个画面充满着和谐,也隐藏着危险。以鹅卵石、废旧纸板、干草落叶为主材料,采用彩绘、接插、摆放等加工技巧,相互交流,分工合作。其中制作的亮点是把本来放河边的鹅卵石,经过教师引导,选取体积较大,符合熊猫体态的,改为绘制熊猫。作品完成后,每位学生对地球生物链有了更深的认识,明白地球生态平衡规律。
作品二:《我们共同的家园》,环保制作。幼二级朱嘉宝等四位同学一起创作,除朱嘉宝美术基础较好外,其他三位都是双差生,但该组废旧材料准备了不少,其中一张半版的广州日报引起笔者注意,一棵百年大树占了整个版面。小组制作中,不断讨论该如何用落叶来做一间房子,不停地用一张张的树叶摆成屋顶、墙的造型,好乱,主体没落实,有两位同学已心不在焉了。笔者把报纸移到她们面前,没想到一学生马上笑着说,“砍树做房子”。笔者为这主意暗暗叫好,却说,“砍树?你想怎么做?”,学生又好像没了主意,经过引导,把报纸切割成砖块造型摆成墙,代表人类家园,地上用枯枝干草做了一个摔坏的鸟巢,代表小鸟家园,两个家园的对比,效果很不错,学生充满激情,又好象在为小鸟伤心。这个作品让学生有了深刻的情感体验,在心灵上产生情感的激荡,从而进一步产生环境道德需求。人类和其他生物都在一个家园中。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善待地球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从学生的美术作品中,笔者高兴地看到了学生们的环保理念、环保意识和环保素养不断提高。学生们对用自己收集的废旧杂物进行制作美术作品很感兴趣,连上课时常玩手机、看动漫、爱说话的学生也自觉的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来,学生的行为习惯也发生很大变化。如上色彩课时,学生都会自觉带上吸水布,换水大大减少,直冲式洗笔、调色盒的现象基本杜绝了,人人自觉节约用水。其中,幼二学生徐徐风同学的改变真让人惊喜,原本是画画马虎了事,调色盒特脏乱,画面特“灰”的学生,现在能够自己在洗笔桶把调色盒、画笔洗干净,再把水小心倒掉,然后用水冲一下就好了。她的画明亮和谐,人也充满了朝气。在幼儿园实习时,园长还把她突出的表现,反馈回学校。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美术新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实践环境教育的美术教学中,笔者采用了这样的评价要素:
学生作品往往是个人或小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在系列环保主题设计表现中,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性不仅应表现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体现在评价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在作画过程中不免会有各种困难,如造型的修改,材质的选择,颜色的搭配,主题的表现等等问题。此时,教师就应给学生正确适当的评价建议,多肯定学生的优点,让她们充满信心完成作品。例如:幼二(2)学生余思颖,性格开朗,学习有兴趣,但绘画基础较差,常对老师说,“好难啊”,感到苦闷、困惑,后来笔者经过分析,改变评价方式,在个性风格、自主学习方面多给与肯定,树立她的自信心,引导她在造型方面多观察、尝试,对她的点滴进步公开表扬。结果她越来越喜欢美术课,作品质量大有提高,在学期末还向笔者提出想做美术科代。因此,笔者认为学生美术评定,应从发展的眼光去客观地进行鼓励性的评价,不能搞一刀切,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4.结束语
实践证明,在幼师美术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有助于学生了解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使学生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然,在教改实施过程中,笔者也有过困惑,如预计目标有时与实际脱节,对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情感领域、动手能力等估计不足;对学生的“伪”环保材质缺少对策等等。
环境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新领域,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进一步开发的课程。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并根据现有幼师美术教材整合出适合环境创设的内容和相应的教学方式,以幼儿园为实践基地,结合学生见习和实习,进一步从生态环境布置,装饰环境布置,文字环境布置等多方面进行实践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琍佳.环境教育——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一课,http://www.shsbzx.com/old/lswz/ShowArticle.asp?ArticleID=553
[2] 梁光源.善待地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环境》环境杂志社,总338期2008年04月号
[3] 朱国华.杂物画教学中的“四个引领”,中国美术教育,2007年第1期
[4]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国美术教育,2003年第4期
[5] 白月桥.联合国拟定的环境教育目标,《课程变革概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366~3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