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海岸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uang123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在大陆架边缘的尼斯机场,看上去就像漂浮在地中海上的岛屿。这使得每个将要踏上这片土地的人第一眼看到的只有大海、沙滩和椰树,一切对蔚蓝海岸的遐想都在着陆的那一刻变成了现实。
  相信每个城市都有对当地人来说最适合散步的地方,比如巴黎的塞纳河畔、伦敦泰晤士河的皇后步道,而对于尼斯人来讲,这个地方就是沿着海岸线的英国人步行道(Promenade des Anglais)。
  早在18世纪末,英国贵族们便开始在冬天离开阴郁的伦敦,到温暖的地中海避寒,他们在天使湾(la baie des Anges)建造了别墅,组织修筑沿海步行道,形成了今天步行道的初期规划,尼斯的城市化也就此展开。1860年尼斯并入法国,正式命名这条步行道为Promenade des Anglais(英国人步行道)。
  建筑师Francois Aune在1854年将步道向外扩建11米,此后花园和别墅开始渐渐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皇宫、赌场和酒店,交通流量大大增加,再加上20年代市政府兴建的歌剧院,让这条原本用于步行的海滨道挤满汽车。直到2007年,为了让这条步道恢复其功能,靠近海岸线的一侧才被重新设计成步行区,并在车道与步行区中间增加了自行车道,以减少机动车对行人的压迫感。2010年尼斯市长签署了英国人步行道的规划方案,计划逐步将机动车隔离在海岸区域之外,为市民及游客提供更安宁的海滨氛围。
  温和的海风带来舒适的气温,只要是不太冷的天气,就可以看到尼斯的居民在石滩上晒太阳。各种小型的构筑物散布在7公里的海滨道旁,白色的棚架标示出海滩的入口,蓝色的座椅成为这里的标志之一。
  从海滨大道走下楼梯,就可以看到尼斯清澈透亮的海水。没有几个大城市像尼斯与海的关系这么亲近。大部分的海滨城市从陆地走向海岸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也许得益于地中海的平静,尼斯的城市紧邻着海岸线,重要的建筑物都沿海布置。餐厅的露台上市民可以一边吃着午餐一边吹着温和的海风。
  黄昏时分,路灯照亮海洋和陆地的分界,为进出尼斯的飞机标注出城市的轮廓。与沿海的度假气氛不同,向陆地内延伸的老城充满生活化的气息。老城的一大特色是其色调,建筑墙面以明亮的黄色为主,在地中海纯净的阳光下,鲜艳夺目。古老的街道中,经常会发现很多建筑物外墙的细节用绘画装点,远远望去和真实的石雕构件并无不同,这也算是经济实惠的装饰方法了。老城沿着山峦的曲线起伏,小巷的高低曲折使得在这里闲逛的感受与众不同。
  城内贩卖的多是日常用品,除去在法国城市中常见的面包店或者肉店,这里最大的特色是各式香料和肥皂店。但不同于其他海滨城市,尼斯呈现出的是古老陈旧的味道,城中很少见到前卫的设计师店铺或者餐厅,大多都遵循着传统方式而营造。
  对比同样是海滨城市的曼谷或者巴塞罗那,陈旧的气息就更加明显。神秘的曼谷吸引许多年轻艺术家设计师前往定居创业,而巴塞罗那开放的态度让整个城市充满着创意气息。但尼斯城吸引的多是来疗养或者定居的老年人,气氛悠闲的同时多少有些暮气沉沉。或许尼斯的规划者也发觉到了这一点,在尼斯人耐心地等待了多年之后,2002年市中心终于出现了由建筑师Francis Chapus,Yves Bayard及雕塑师Sacha Sosno共同建造的“方脑袋”城市图书馆,以及2007年马塞纳广场树立起的一组由西班牙艺术家Jaume Plensa设计完成的,名为“对话尼斯(Conversation a Nice)”的城市雕塑群,这些都是尼斯的新尝试。
  在过去的30年中,尼斯的城镇面积增加了142%,但大部分房屋修建的时间都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大量破旧的房屋被空置,很多年轻人因为海边城市高昂的房租而无处安身。建立在山峦海滨的尼斯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规划部门在很早就提出将尼斯建立成一个生态城市,同时遏制市区无限蔓延。
  而市政府的城市更新计划,就是希望能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在2020年将尼斯建成富有活力的现代城市。这些措施包括修复破旧的私人公园,将空置的住房重新装修上市,尽可能地减少资源的浪费。而改进社区的公共设施能够促进邻里关系,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振兴当地的商店。
  Paillon长廊作为连接英国人步行道和大剧院的通道,就是为尼斯城市更新而建设的,它由景观师Michel Pena设计。投入使用后迅速成为游客和当地人的热门目的地,Paillon长廊中间的绿化带被种上1600棵树木,新的水镜广场也建设在这里。薄薄的水层铺设在地面上,映照出城市的倒影。每隔一段时间,水镜会喷出水雾,仿佛低矮的云层浮现在现实和虚幻的交界口,引得人们走进水镜中游玩。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更新项目会逐渐发挥作用,逐层展开影响着这个城市的生活。街道的记忆还是会留下,那些觥筹交错的往事忽隐忽现在老城中,孩童在水镜的雾气中穿梭玩耍,尼斯正在褪下她暮年的外衣,慢慢展现出未来的新模样。
其他文献
对于每个人而言,过年都绕不过注重传统的中国人心中“团圆”二字。  每个人在过年的时候都希望以最出色的状态出现在家人、朋友、老同学面前,对于时时刻刻都要绝对亮眼的爱美女士们,怎样穿着才能既有团圆喜庆的传统,又能不落窠臼让时尚的标签只属于你呢?  似乎色彩基调已经确立,红色、大红搭配蠢蠢欲动的粉嫩清新色迎接“破茧而出”的春天看起来再合适不过啦!  印第安红的连衣裙与做工精细的蕾丝长裙,若隐若现的细节在
期刊
2014年秋冬纽约时装周,Michael Kors2014年秋冬时装秀这次是在纽约的Spring Studio,而非林肯中心。这是今年纽约时装周一个非常大的改变。他们减了一半媒体的数量。不太大的Spring Studio里只能容下3排看客(在林肯中心一般可以容纳6~7排)。Michael Kors的品牌精神是Jet-set:美国上流社会轻松奢华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很酷,又有点浪漫的秋冬系列。伴随着
期刊
今年的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女装设计毕业秀上,一组色彩艳丽、造型夸张的设计——《Les Noces》,吸引了很多关注。设计的取名,来自20世纪俄罗斯作曲家Stravinsky的作品《Les Noces》,中文译名为《婚礼》,它同时也是这次秀的背景音乐。音乐中没有婚礼一贯的热络甜蜜,反而在安静之中透出些淡淡的哀伤。在这种氛围下,设计师陈安琪把我们带入了她设计中的这场同性婚礼:两个女生在非洲的旅行中遇到了
期刊
Mobius Studio这个名字作为一个成衣品牌来说多少有点奇怪,很多人不知道Mobius怎么发音。也有很多人会问,既然是设计师品牌为何不用自己的名字去命名品牌,或者为了消费者更容易记住起一个中文名字。而品牌创始人刘颜渊女士从没想过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品牌,她希望这个品牌不局限于成衣的产品,将来会做一些跟家居有关的产品,成为一个贩售生活方式的品牌。  非要究根寻底的话,Mobius广义上代表莫比乌斯
期刊
“雍容华贵,富贵吉祥,国色天香,宫丽端庄,花中之王”。  ——陆坤  再多华美的辞藻也无法把这人间第一香,天下无双的中国国花“牡丹”的魅力完美表达。也因牡丹的独特魅力把我和一位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新加坡华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香精行业颇有成就的SCENTLINE品牌创始人Albert Yeo在两年前通过朋友介绍找到我,把他想用牡丹花作为灵感制作香水的想法和我分享,并希望我加入这个项目。作为中国人当时
期刊
今年过年,亮色一定卖得最棒。  不仅仅是因为过年,还跟国民的审美和自信的整体提升相关。  曾几何时,玩转亮色和穿着有趣设计的还只是明星群体或时尚达人。  如今,谁人若不懂点幽默和色彩的正能量,一味守着黑白灰度日,都会被归类为仙姑吧。  如果家宴一定要再次回味爸妈手中家常菜的暖意,那么你是否可以在饭后为大家带来一道甜点的美妙?  让明媚的衣着、口里的美味和午后的阳光,一起融成浓浓的幸福感。  绣着一
期刊
最新陶身体剧场简历:  自2008年3月成立以来, 陶身体剧场的巡回演出已遍及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起了各界艺术、媒体评论的广泛关注。舞团曾受邀英国伦敦赛德勒斯·威尔斯剧院、荷兰阿姆斯特丹城市剧院七月舞蹈节、加拿大国家艺术中心、以色列苏珊达拉艺术中心、比利时欧罗巴利亚艺术节、新加坡艺术节、墨西哥塞万提斯国际艺术节、韩国釜山国际舞蹈节、西班牙马德里国际舞蹈节、奥地利维也纳艺术节、台北新舞风
期刊
去年11月份,高岭工作室在上海“MORELESS多少”家具生活体验馆举办的陶艺展览,是高岭第一次与家居空间的合作,旨在让观者能够在具有家居氛围的实体空间感受到陶艺与生活之间的连接。这是一种更为轻松自在、贴近生活的观看方式。开幕当天,参展陶艺家蓝天从杭州赶来上海。相对其他创作者,他展出的瓷盒系列体量较小,不那么容易被“看见”,开幕式上,他人虽到场,却并没有在公众面前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有什么好说的呢
期刊
我对明月的记忆定格在采访那天下午。我刚要走入她在大理古城人民路上段的店里,只见她捂着肚子跑出来,见到我,说肚子疼得要命,要回家服药小憩。两个小时后,她若无其事地在店里做着刺子绣,跟我说是头一天外感邪寒。所以我总觉得明月敏感得有些神秘,但她平时做的是一件最朴素简单的事——用大白线大针脚在蓝布上绣纹样。  板蓝根染的蓝布,颜色很有厚度;针脚分明的粗针白线绣出的几何纹样,简单朴素。这是刺子绣最众所周知的
期刊
由于12月繁忙的生活,错过了岱姝的插画绘本发布会。朋友将两本签名的版本的书送到我手上的时候,第一个感受是它非常得重。不仅仅是书本身的分量很重,而且每一页都由好几张铅笔画组成,整本书虽然没有一个字,但却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书。因为它的“沉重”,当时浮躁的我一直没有勇气认真地去看完这本书。而后再与岱姝见面时,听她大致讲了书的创作过程以及自己的状态,我才觉得是时候去认真地翻看这本《树叶》。  《树叶》的故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