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在大陆架边缘的尼斯机场,看上去就像漂浮在地中海上的岛屿。这使得每个将要踏上这片土地的人第一眼看到的只有大海、沙滩和椰树,一切对蔚蓝海岸的遐想都在着陆的那一刻变成了现实。
相信每个城市都有对当地人来说最适合散步的地方,比如巴黎的塞纳河畔、伦敦泰晤士河的皇后步道,而对于尼斯人来讲,这个地方就是沿着海岸线的英国人步行道(Promenade des Anglais)。
早在18世纪末,英国贵族们便开始在冬天离开阴郁的伦敦,到温暖的地中海避寒,他们在天使湾(la baie des Anges)建造了别墅,组织修筑沿海步行道,形成了今天步行道的初期规划,尼斯的城市化也就此展开。1860年尼斯并入法国,正式命名这条步行道为Promenade des Anglais(英国人步行道)。
建筑师Francois Aune在1854年将步道向外扩建11米,此后花园和别墅开始渐渐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皇宫、赌场和酒店,交通流量大大增加,再加上20年代市政府兴建的歌剧院,让这条原本用于步行的海滨道挤满汽车。直到2007年,为了让这条步道恢复其功能,靠近海岸线的一侧才被重新设计成步行区,并在车道与步行区中间增加了自行车道,以减少机动车对行人的压迫感。2010年尼斯市长签署了英国人步行道的规划方案,计划逐步将机动车隔离在海岸区域之外,为市民及游客提供更安宁的海滨氛围。
温和的海风带来舒适的气温,只要是不太冷的天气,就可以看到尼斯的居民在石滩上晒太阳。各种小型的构筑物散布在7公里的海滨道旁,白色的棚架标示出海滩的入口,蓝色的座椅成为这里的标志之一。
从海滨大道走下楼梯,就可以看到尼斯清澈透亮的海水。没有几个大城市像尼斯与海的关系这么亲近。大部分的海滨城市从陆地走向海岸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也许得益于地中海的平静,尼斯的城市紧邻着海岸线,重要的建筑物都沿海布置。餐厅的露台上市民可以一边吃着午餐一边吹着温和的海风。
黄昏时分,路灯照亮海洋和陆地的分界,为进出尼斯的飞机标注出城市的轮廓。与沿海的度假气氛不同,向陆地内延伸的老城充满生活化的气息。老城的一大特色是其色调,建筑墙面以明亮的黄色为主,在地中海纯净的阳光下,鲜艳夺目。古老的街道中,经常会发现很多建筑物外墙的细节用绘画装点,远远望去和真实的石雕构件并无不同,这也算是经济实惠的装饰方法了。老城沿着山峦的曲线起伏,小巷的高低曲折使得在这里闲逛的感受与众不同。
城内贩卖的多是日常用品,除去在法国城市中常见的面包店或者肉店,这里最大的特色是各式香料和肥皂店。但不同于其他海滨城市,尼斯呈现出的是古老陈旧的味道,城中很少见到前卫的设计师店铺或者餐厅,大多都遵循着传统方式而营造。
对比同样是海滨城市的曼谷或者巴塞罗那,陈旧的气息就更加明显。神秘的曼谷吸引许多年轻艺术家设计师前往定居创业,而巴塞罗那开放的态度让整个城市充满着创意气息。但尼斯城吸引的多是来疗养或者定居的老年人,气氛悠闲的同时多少有些暮气沉沉。或许尼斯的规划者也发觉到了这一点,在尼斯人耐心地等待了多年之后,2002年市中心终于出现了由建筑师Francis Chapus,Yves Bayard及雕塑师Sacha Sosno共同建造的“方脑袋”城市图书馆,以及2007年马塞纳广场树立起的一组由西班牙艺术家Jaume Plensa设计完成的,名为“对话尼斯(Conversation a Nice)”的城市雕塑群,这些都是尼斯的新尝试。
在过去的30年中,尼斯的城镇面积增加了142%,但大部分房屋修建的时间都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大量破旧的房屋被空置,很多年轻人因为海边城市高昂的房租而无处安身。建立在山峦海滨的尼斯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规划部门在很早就提出将尼斯建立成一个生态城市,同时遏制市区无限蔓延。
而市政府的城市更新计划,就是希望能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在2020年将尼斯建成富有活力的现代城市。这些措施包括修复破旧的私人公园,将空置的住房重新装修上市,尽可能地减少资源的浪费。而改进社区的公共设施能够促进邻里关系,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振兴当地的商店。
Paillon长廊作为连接英国人步行道和大剧院的通道,就是为尼斯城市更新而建设的,它由景观师Michel Pena设计。投入使用后迅速成为游客和当地人的热门目的地,Paillon长廊中间的绿化带被种上1600棵树木,新的水镜广场也建设在这里。薄薄的水层铺设在地面上,映照出城市的倒影。每隔一段时间,水镜会喷出水雾,仿佛低矮的云层浮现在现实和虚幻的交界口,引得人们走进水镜中游玩。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更新项目会逐渐发挥作用,逐层展开影响着这个城市的生活。街道的记忆还是会留下,那些觥筹交错的往事忽隐忽现在老城中,孩童在水镜的雾气中穿梭玩耍,尼斯正在褪下她暮年的外衣,慢慢展现出未来的新模样。
相信每个城市都有对当地人来说最适合散步的地方,比如巴黎的塞纳河畔、伦敦泰晤士河的皇后步道,而对于尼斯人来讲,这个地方就是沿着海岸线的英国人步行道(Promenade des Anglais)。
早在18世纪末,英国贵族们便开始在冬天离开阴郁的伦敦,到温暖的地中海避寒,他们在天使湾(la baie des Anges)建造了别墅,组织修筑沿海步行道,形成了今天步行道的初期规划,尼斯的城市化也就此展开。1860年尼斯并入法国,正式命名这条步行道为Promenade des Anglais(英国人步行道)。
建筑师Francois Aune在1854年将步道向外扩建11米,此后花园和别墅开始渐渐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皇宫、赌场和酒店,交通流量大大增加,再加上20年代市政府兴建的歌剧院,让这条原本用于步行的海滨道挤满汽车。直到2007年,为了让这条步道恢复其功能,靠近海岸线的一侧才被重新设计成步行区,并在车道与步行区中间增加了自行车道,以减少机动车对行人的压迫感。2010年尼斯市长签署了英国人步行道的规划方案,计划逐步将机动车隔离在海岸区域之外,为市民及游客提供更安宁的海滨氛围。
温和的海风带来舒适的气温,只要是不太冷的天气,就可以看到尼斯的居民在石滩上晒太阳。各种小型的构筑物散布在7公里的海滨道旁,白色的棚架标示出海滩的入口,蓝色的座椅成为这里的标志之一。
从海滨大道走下楼梯,就可以看到尼斯清澈透亮的海水。没有几个大城市像尼斯与海的关系这么亲近。大部分的海滨城市从陆地走向海岸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也许得益于地中海的平静,尼斯的城市紧邻着海岸线,重要的建筑物都沿海布置。餐厅的露台上市民可以一边吃着午餐一边吹着温和的海风。
黄昏时分,路灯照亮海洋和陆地的分界,为进出尼斯的飞机标注出城市的轮廓。与沿海的度假气氛不同,向陆地内延伸的老城充满生活化的气息。老城的一大特色是其色调,建筑墙面以明亮的黄色为主,在地中海纯净的阳光下,鲜艳夺目。古老的街道中,经常会发现很多建筑物外墙的细节用绘画装点,远远望去和真实的石雕构件并无不同,这也算是经济实惠的装饰方法了。老城沿着山峦的曲线起伏,小巷的高低曲折使得在这里闲逛的感受与众不同。
城内贩卖的多是日常用品,除去在法国城市中常见的面包店或者肉店,这里最大的特色是各式香料和肥皂店。但不同于其他海滨城市,尼斯呈现出的是古老陈旧的味道,城中很少见到前卫的设计师店铺或者餐厅,大多都遵循着传统方式而营造。
对比同样是海滨城市的曼谷或者巴塞罗那,陈旧的气息就更加明显。神秘的曼谷吸引许多年轻艺术家设计师前往定居创业,而巴塞罗那开放的态度让整个城市充满着创意气息。但尼斯城吸引的多是来疗养或者定居的老年人,气氛悠闲的同时多少有些暮气沉沉。或许尼斯的规划者也发觉到了这一点,在尼斯人耐心地等待了多年之后,2002年市中心终于出现了由建筑师Francis Chapus,Yves Bayard及雕塑师Sacha Sosno共同建造的“方脑袋”城市图书馆,以及2007年马塞纳广场树立起的一组由西班牙艺术家Jaume Plensa设计完成的,名为“对话尼斯(Conversation a Nice)”的城市雕塑群,这些都是尼斯的新尝试。
在过去的30年中,尼斯的城镇面积增加了142%,但大部分房屋修建的时间都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大量破旧的房屋被空置,很多年轻人因为海边城市高昂的房租而无处安身。建立在山峦海滨的尼斯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规划部门在很早就提出将尼斯建立成一个生态城市,同时遏制市区无限蔓延。
而市政府的城市更新计划,就是希望能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在2020年将尼斯建成富有活力的现代城市。这些措施包括修复破旧的私人公园,将空置的住房重新装修上市,尽可能地减少资源的浪费。而改进社区的公共设施能够促进邻里关系,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振兴当地的商店。
Paillon长廊作为连接英国人步行道和大剧院的通道,就是为尼斯城市更新而建设的,它由景观师Michel Pena设计。投入使用后迅速成为游客和当地人的热门目的地,Paillon长廊中间的绿化带被种上1600棵树木,新的水镜广场也建设在这里。薄薄的水层铺设在地面上,映照出城市的倒影。每隔一段时间,水镜会喷出水雾,仿佛低矮的云层浮现在现实和虚幻的交界口,引得人们走进水镜中游玩。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更新项目会逐渐发挥作用,逐层展开影响着这个城市的生活。街道的记忆还是会留下,那些觥筹交错的往事忽隐忽现在老城中,孩童在水镜的雾气中穿梭玩耍,尼斯正在褪下她暮年的外衣,慢慢展现出未来的新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