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长文短教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bo_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众多语文课堂教学提效的途径中,长文短教是其中一个亮点。下面就《“番茄太阳”》一课与大家交流自己粗浅的想法。
  一、 研读教材与确定目标
  长文短教重在一个“短”字,这个“短”字,又主要表现在“点”上。也就是说,长文短教的主要技巧在“选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番茄太阳”》一文1500余字,但在小学中年级属于一篇长课文了。文章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叙述盲童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她的音容笑貌,同时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明明的喜爱之情。这篇课文如何选点,审视教材后我会发现,《“番茄太阳”》在行文时有一条主线和一条副线。主线就是文中的“番茄太阳”,明明把太阳叫成“番茄太阳”,文中的“我”认为明明是她心中最美的“番茄太阳”;副线就是“我”的心情变化过程,即心情“灰暗——温暖——快乐——感动”的变化。这篇文章的主题可以用一个“爱”字概括:盲童明明非常可爱,她在享受爱,她也爱他人。这就可以成为本节课执教选取的点。
  这篇课文,有的教师这样处理:抓文眼。课题就是文眼,课文中三次出现了“番茄太阳”,而且每一次的含义各不相同。教学时围绕课题引发学生思考、读书、交流,“番茄”“太阳”“番茄太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课文为什么用“番茄太阳”做题目?这些问题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读书、思考。但这样处理是不是太理性了,而且有程式化之嫌。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应该设计更适合儿童的教学思路。课文的主人公是明明,她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学生读后会倍感亲切。教师不妨从明明入手展开教学:第一步是引导学生感受明明的可爱,她的笑容、她的天真、她的可爱,以及她的乐观和坚强,这都易让学生产生共鸣;第二步是引导学生体会明明在享受爱,也就是她的这份乐观和坚强是谁给予的,父母爱她,文中的“我”爱她,不相识的人爱她;第三步是引导学生感悟明明爱他人,她愿意长大后把自己的腿献给文中的“我”。
  二、 辨证处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
  1. 教师的指导要短
  (1) 问题要集中。要切实做到长文短教,首先问题要集中,要有个主问题,教学围绕主问题层层展开。比如,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问题一共有三个,“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明明的这份乐观和坚强是谁给她的?”“她又把这份乐观和坚强给了谁?”
  (2) 研读抓重点。文章长,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对重点、难点部分仍然要突出重点。如体会明明的笑,重点读“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再如,体会家人的爱,重点读“我去菜场差不多总是中午,这时摊上没什么人,那位年轻的父亲拉着小女孩的手,在面前各种蔬菜上来回抚摸,耐心地说:‘这是黄瓜,长长的,皮上有刺;豆角呢,扁扁的,光滑点;番茄很好看,圆圆的……’”而其他语句仅作一般处理。
  (3) 点拨要精准。对于“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的理解,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明明自信、乐观、坚强的基础上,应顺势引导,“是啊,明明就是这样的笑,把自己笑亮了,笑暖了。同学们,这句话中说笑声追着人走,笑声怎么会追着人走呢?”可先让学生交流,然后进一步指导:“你们有了自己的想法,那么你们想不想听一听明明银铃一样清脆的笑声呀?”之后,教师播放了女孩儿天真纯美的笑声,再次引导“听了这么清脆的笑声,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会谈到笑声很好听,自己听了以后心情很愉快,教师再次引导:“听了明明咯咯的笑声,你们也变得高兴愉快起来,那我们来想象一下从菜市场经过的叔叔阿姨,听到明明的笑声会怎样?住在附近的爷爷奶奶听到明明的笑声会怎样?在周围玩耍嬉戏的小朋友听到明明的笑声会怎样?”学生的交流会达成一致,大家听到明明的笑声后都会被她感染,变得快乐。此时,教师适时总结,“噢,看来啊,明明的笑声,不仅把自己笑亮了,笑暖了,还把所有听到她笑的人都感染了,都被她乐观、坚强的性格影响,变得愉快而高兴,这就叫一串一串追着人走。”
  2. 学生的实践要长
  初读感知,读书时间要长,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感知课文。点上深入,思考交流时间要长。点上的深入,还是要以学生为主,要有长时间的思考,有深度的讨论交流。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一篇好课文,总有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抓住这些关键之处,再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
  台东六路小学)
其他文献
●40分钟的课堂是有限的,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学生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只有科学地进行选择,做到灵活取舍,才能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实效。  一、 取舍要体现“度”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况:有些时候,30分钟不到,我们的教师已经鸣金收兵,草草收场;有些时候,即将突破50分钟,我们的教师还在喋喋不休,欲罢不能。这其实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容量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学会有度地取舍
如今,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化教育教学活动中普遍采取的教学手段。但是,许多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看似遵循了新课标的理念,紧随小班化潮流。其实很多都只是匆匆走过场,仅仅流于表面的形式而已,往往并没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认为做到“四优”即:优化“组合”、优化“时机”、优化“指导”、优化“评价”,就可以有效改变这些现状,从而真正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我认为,语文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就是在阅读中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  一、 “少做题,多读书”作为价值的重建  语文教学实践中,“读书”和“做题”一直是密切相联的,大量的习题也一直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基本要素。但《语文课程标准》“十七字”阅读建议中“多读书”的前缀是“少做题”。在我的理解中,“少做题”应该是指在阅读框架中的“少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