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教育中发展幼儿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er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时候,要重视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发展幼儿的认知和鉴赏能力,满足幼儿心灵上的需要。在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要融入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注重塑造幼儿的完美人格和审美感知,使其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本文就如何在艺术教育中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进行了探讨,具体提出了一些教育中需要做到的措施。
  关键词:艺术教育;幼儿;审美能力;培养
  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要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经过相关教学的实践,发现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大多是通过音乐以及美术等形式,在此期间,要遵循幼儿艺术发展的规律,明确幼儿艺术教育的地位,尊重幼儿的感知以及情感的表达,充分发挥幼儿的审美能力。
  一、 营造艺术环境,培养审美情趣。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首先给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和感知我们国家的民间艺术,感受艺术带来的魅力,在与民间艺术接触的同时培养幼儿自身的审美情趣。
  1.地方民间文化的浸染。教师在教育幼儿的时候,可以对地方的丰富文化进行充分的展示。也可以让幼儿自己对各地的文化进行了解和感受,体味其中的文化和艺术魅力。在进行各种各样艺术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仅使地方的文化得到了传递,同时也自然而然培养了幼儿对自然以及对生活的审美能力,使得他们自身的艺术修养得到了提高。
  2.中国民间民族艺术的陶冶。在对教室的环境进行布置的时候,要注重一定主题的策划,可以将教师和幼儿的一些艺术作品进行摆设和悬挂,通过扇子、剪纸或是对联等等形式,也可以陈列一些雕刻、服饰或是图案等等,这样通过各种艺术作品的体现,会使得环境和气氛更加丰富。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民族音乐的播放,让学生们在音乐中进行感受,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审美的情趣。
  二、 创造民主互动的艺术氛围,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
  教育的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氛围,强调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重视知识和教育的延伸,通过师生共同对教学氛围的制造,调动幼儿的艺术学习兴趣,通过对其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相关的审美情趣。
  比方说在对一些文学作品进行感受的过程中,要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进行充分地感受。我们可以通过将文学作品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表现,比方说将其制作成图画,或者是将诗歌抄录在扇子上,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自由沟通和交流,充分体会艺术的魅力,让阅读走进课堂和家庭,有利于情感的交流,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
  三、开发艺术资源,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教师通过对审美要素的分析,在对作品进行感受的时候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让幼儿获得审美体验,在情感上达成一致,实现审美能力的提高。在对幼儿审美能力进行培养时,要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可以让幼儿自主进行发挥,伴随着艺术作品制作自己所理解的插图,这样在艺术氛围中也锻炼了幼儿的绘画能力。在长期的活动中,锻炼了幼儿的审美思维和能力,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儿童丰富的审美感知,让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情境美进行充分的感知和诠释。
  四、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激发幼儿艺术潜能。
  1.将艺术活动运用到常规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在不同的活动中感受到艺术的伟大魅力,教师介绍一些中外名画给幼儿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选择性,增强幼儿的各种感官,为幼儿的审美能力奠定基础。
  2.让幼儿自主选择艺术活动。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就必须要尊重幼儿的选择,让幼儿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活动形式,根据自身的特长进行参与,这样就满足了幼儿对活动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将自己表现出来。
  3.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法和形式,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保持愉悦的心情。同时教师可以使得生活中物品的价值和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幼儿从生活中找到灵感。另外,还可以通过各种主题绘画的穿插来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的乐趣,便于幼儿进行思考和感受,让其融入到艺术作品之中,充分进行理解。最后,教师可以开展各种美术艺术活动和主题活动,使得各种形式融合起来,将各种活动整合起来,实现教师教学和游戏的开展之间的良好结合,将艺术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使得艺术更有魅力和价值,更容易被理解和感受,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结: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孩子们参与到各种艺术的活动之中,在不同的活动中对艺术进行感知和理解,另外,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分析和参与,进行审美的训练,分享孩子们的审美经验,升华其情感,提高其能力,为其审美能力的提高创造更好的艺术氛围和环境。
  参考文献
  [1]孔起英 著 儿童审美心理研究[M].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崔新建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J]. 人民教育.2004(23)
  [3]田慧 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及现实内容[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其他文献
摘 要: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课堂。作为我们老师和家长,我们要多给孩子创造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孩子主动获取知识。帮助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不要按照你的意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满,要多留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如果他还小,想不出可以自己安排什么活动,你可以给他多提几个建议让他选择;多鼓励孩子主动探索,不要太多不必要的“不准”;在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尽可能不要催促他、干扰他,更不要跟在身边不断提
期刊
摘 要:“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唤起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使其将来能胜任祖国建设与发展的重任。  关键词:数学教学 培养 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两个方面谈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一方面谈了数学源于生活,教学时要紧密联系生活;另一方面谈到要注意学以致用,才能体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生活 应用 学习兴趣  近年来,著名的教育家们几乎无一不强调课程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和适应生活需要的原则。如夸美纽斯说:“要使我们的学生在这个教学场所不是为了学校而学习,而是为了生活而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
期刊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特别是小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认知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结论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数学思维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动手实践”是儿童非常重要的
期刊
摘 要:提问法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不论语文教学改革发展到哪一步,它都将在教学中发生重要作用。课堂提问教学的最大的优点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设计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主体需求和现状,加强学生的主体活动。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学生 主体性  提问法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不论语文教学改革发展到哪一步,它都将在教学 中发生重
期刊
《美术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关于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指出: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形成技术意识。在基本理念中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美术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教师传递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活动。那么,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应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变灌输式的示范教学方法,把传授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实践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并能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使
期刊
摘 要: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对学习历史有兴趣,会主动学习历史,教师的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在课堂导入、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师生情感等方面下功夫,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激发 学习兴趣 提高 课堂效率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
期刊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情理相容、感情融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笔者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五方面的探究:  一、宽松和谐激趣法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
期刊
新课标指出,生活处处有数学,大量的学习资源是存在于生活中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相应新课改精神,把教学和生活结合起来,通过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等方式,使学生有效地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不断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获得全面提高。  一、数学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