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时候,要重视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发展幼儿的认知和鉴赏能力,满足幼儿心灵上的需要。在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要融入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注重塑造幼儿的完美人格和审美感知,使其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本文就如何在艺术教育中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进行了探讨,具体提出了一些教育中需要做到的措施。
关键词:艺术教育;幼儿;审美能力;培养
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要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经过相关教学的实践,发现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大多是通过音乐以及美术等形式,在此期间,要遵循幼儿艺术发展的规律,明确幼儿艺术教育的地位,尊重幼儿的感知以及情感的表达,充分发挥幼儿的审美能力。
一、 营造艺术环境,培养审美情趣。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首先给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和感知我们国家的民间艺术,感受艺术带来的魅力,在与民间艺术接触的同时培养幼儿自身的审美情趣。
1.地方民间文化的浸染。教师在教育幼儿的时候,可以对地方的丰富文化进行充分的展示。也可以让幼儿自己对各地的文化进行了解和感受,体味其中的文化和艺术魅力。在进行各种各样艺术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仅使地方的文化得到了传递,同时也自然而然培养了幼儿对自然以及对生活的审美能力,使得他们自身的艺术修养得到了提高。
2.中国民间民族艺术的陶冶。在对教室的环境进行布置的时候,要注重一定主题的策划,可以将教师和幼儿的一些艺术作品进行摆设和悬挂,通过扇子、剪纸或是对联等等形式,也可以陈列一些雕刻、服饰或是图案等等,这样通过各种艺术作品的体现,会使得环境和气氛更加丰富。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民族音乐的播放,让学生们在音乐中进行感受,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审美的情趣。
二、 创造民主互动的艺术氛围,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
教育的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氛围,强调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重视知识和教育的延伸,通过师生共同对教学氛围的制造,调动幼儿的艺术学习兴趣,通过对其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相关的审美情趣。
比方说在对一些文学作品进行感受的过程中,要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进行充分地感受。我们可以通过将文学作品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表现,比方说将其制作成图画,或者是将诗歌抄录在扇子上,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自由沟通和交流,充分体会艺术的魅力,让阅读走进课堂和家庭,有利于情感的交流,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
三、开发艺术资源,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教师通过对审美要素的分析,在对作品进行感受的时候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让幼儿获得审美体验,在情感上达成一致,实现审美能力的提高。在对幼儿审美能力进行培养时,要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可以让幼儿自主进行发挥,伴随着艺术作品制作自己所理解的插图,这样在艺术氛围中也锻炼了幼儿的绘画能力。在长期的活动中,锻炼了幼儿的审美思维和能力,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儿童丰富的审美感知,让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情境美进行充分的感知和诠释。
四、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激发幼儿艺术潜能。
1.将艺术活动运用到常规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在不同的活动中感受到艺术的伟大魅力,教师介绍一些中外名画给幼儿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选择性,增强幼儿的各种感官,为幼儿的审美能力奠定基础。
2.让幼儿自主选择艺术活动。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就必须要尊重幼儿的选择,让幼儿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活动形式,根据自身的特长进行参与,这样就满足了幼儿对活动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将自己表现出来。
3.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法和形式,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保持愉悦的心情。同时教师可以使得生活中物品的价值和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幼儿从生活中找到灵感。另外,还可以通过各种主题绘画的穿插来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的乐趣,便于幼儿进行思考和感受,让其融入到艺术作品之中,充分进行理解。最后,教师可以开展各种美术艺术活动和主题活动,使得各种形式融合起来,将各种活动整合起来,实现教师教学和游戏的开展之间的良好结合,将艺术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使得艺术更有魅力和价值,更容易被理解和感受,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结: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孩子们参与到各种艺术的活动之中,在不同的活动中对艺术进行感知和理解,另外,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分析和参与,进行审美的训练,分享孩子们的审美经验,升华其情感,提高其能力,为其审美能力的提高创造更好的艺术氛围和环境。
参考文献
[1]孔起英 著 儿童审美心理研究[M].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崔新建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J]. 人民教育.2004(23)
[3]田慧 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及现实内容[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关键词:艺术教育;幼儿;审美能力;培养
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要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经过相关教学的实践,发现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大多是通过音乐以及美术等形式,在此期间,要遵循幼儿艺术发展的规律,明确幼儿艺术教育的地位,尊重幼儿的感知以及情感的表达,充分发挥幼儿的审美能力。
一、 营造艺术环境,培养审美情趣。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首先给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和感知我们国家的民间艺术,感受艺术带来的魅力,在与民间艺术接触的同时培养幼儿自身的审美情趣。
1.地方民间文化的浸染。教师在教育幼儿的时候,可以对地方的丰富文化进行充分的展示。也可以让幼儿自己对各地的文化进行了解和感受,体味其中的文化和艺术魅力。在进行各种各样艺术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仅使地方的文化得到了传递,同时也自然而然培养了幼儿对自然以及对生活的审美能力,使得他们自身的艺术修养得到了提高。
2.中国民间民族艺术的陶冶。在对教室的环境进行布置的时候,要注重一定主题的策划,可以将教师和幼儿的一些艺术作品进行摆设和悬挂,通过扇子、剪纸或是对联等等形式,也可以陈列一些雕刻、服饰或是图案等等,这样通过各种艺术作品的体现,会使得环境和气氛更加丰富。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民族音乐的播放,让学生们在音乐中进行感受,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审美的情趣。
二、 创造民主互动的艺术氛围,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
教育的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氛围,强调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重视知识和教育的延伸,通过师生共同对教学氛围的制造,调动幼儿的艺术学习兴趣,通过对其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相关的审美情趣。
比方说在对一些文学作品进行感受的过程中,要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进行充分地感受。我们可以通过将文学作品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表现,比方说将其制作成图画,或者是将诗歌抄录在扇子上,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自由沟通和交流,充分体会艺术的魅力,让阅读走进课堂和家庭,有利于情感的交流,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
三、开发艺术资源,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教师通过对审美要素的分析,在对作品进行感受的时候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让幼儿获得审美体验,在情感上达成一致,实现审美能力的提高。在对幼儿审美能力进行培养时,要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可以让幼儿自主进行发挥,伴随着艺术作品制作自己所理解的插图,这样在艺术氛围中也锻炼了幼儿的绘画能力。在长期的活动中,锻炼了幼儿的审美思维和能力,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儿童丰富的审美感知,让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情境美进行充分的感知和诠释。
四、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激发幼儿艺术潜能。
1.将艺术活动运用到常规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在不同的活动中感受到艺术的伟大魅力,教师介绍一些中外名画给幼儿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选择性,增强幼儿的各种感官,为幼儿的审美能力奠定基础。
2.让幼儿自主选择艺术活动。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就必须要尊重幼儿的选择,让幼儿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活动形式,根据自身的特长进行参与,这样就满足了幼儿对活动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将自己表现出来。
3.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法和形式,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保持愉悦的心情。同时教师可以使得生活中物品的价值和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幼儿从生活中找到灵感。另外,还可以通过各种主题绘画的穿插来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的乐趣,便于幼儿进行思考和感受,让其融入到艺术作品之中,充分进行理解。最后,教师可以开展各种美术艺术活动和主题活动,使得各种形式融合起来,将各种活动整合起来,实现教师教学和游戏的开展之间的良好结合,将艺术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使得艺术更有魅力和价值,更容易被理解和感受,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结: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孩子们参与到各种艺术的活动之中,在不同的活动中对艺术进行感知和理解,另外,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分析和参与,进行审美的训练,分享孩子们的审美经验,升华其情感,提高其能力,为其审美能力的提高创造更好的艺术氛围和环境。
参考文献
[1]孔起英 著 儿童审美心理研究[M].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崔新建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J]. 人民教育.2004(23)
[3]田慧 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及现实内容[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