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广泛性的特点。合并高校的文化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面临的新的课题,它还需要不断地深化和完善,更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 文化建设 对策
文学大师林语堂先生说过:理想大学应是一班不凡人格的吃饭所,这里碰见一位牛顿,那里碰见一位佛罗特,东屋住了一位罗素,西屋住了一位拉斯基,前院是惠定字的书房,后院是戴东原的住房。他强调:“吃饭所”不是比方,这些大师除吃饭外,对学校绝无义务,学校送薪俸请他们住在校园里,使学生得以与其交流接触,受其熏陶。比如牛津、剑桥的大教授,抽着烟斗闲谈人生和学问,学生的素质就这样被“烟熏”了出来。
大学不是靠学生读书“读”出来的,而是被大学里面的大师“熏”出来的,林先生的话虽有点偏颇,但却也很有道理。所谓“熏”就是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作用,并能影响他们一生的特殊的力量,这其实就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以全校教职员工为主体,以教学科研以及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高校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经过不断的积累、沉淀而凝聚成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包括校园建筑风格、景观风貌、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以及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等。校园文化的最高形态是使学校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吸引并召唤有才华的学子义无反顾地投入她的怀抱,自觉接受她的洗礼和熏陶。健康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可以成为引领时代精神、塑造民族性格的重要方式。
在我国,校园文化又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在高校的体现和延伸,是社会主义文化与校园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属于社会文化中层次较高的一种文化类型。从心理学角度看,校园文化既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是校园群体共同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一
高校合并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的新生事物。目前,我国已有近600多所普通高校、成人高校调整合并。合并后,尽管高校文化存在多样性,各校区文化也有细微差别,但它必须统一于新组建高校的核心理念、核心价值观,并剔除原有校园文化中的不合理成分,才会形成新的文化氛围,对师生员工产生深刻影响。共同的文化观念不会自动产生,它要求管理层高瞻远瞩、精心谋划,充分利用高校合并后的有利条件主动进行文化整合与创新。
高校合并办学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能发挥原来各院校、各学科的综合优势,促进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大大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为构建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提供了前提。其次,大大拓展了学校的发展空间,打破了原来各个学校相对封闭的空间,有利于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型办学,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融合渗透,使理工学院注入人文精神,人文学院注入科学精神,促进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从而有益于形成更完整统一的文化。再次,合并办学后,学校与社会的接触更为广泛,联系更为密切,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交流也更加频繁。同时,合并办学后,高校获取信息更加灵敏、人才更加集中,也就更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因此,合并办学后,将更有利于形成开放式的思维、开放式的结构和开放式的管理,最终形成面向社会的、内涵博大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它提供了学校生存、成长和发展的软环境,也为教师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文化空间。文化的重要价值和高校合并后的校园文化现状决定了合并高校文化整合与创新的必要性:其一,增加学校群体凝聚力的需要。合并之前,基于不同的目标定位和教育实践,各学校形成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方式,它或许匹配于原有的学校体制,却未必适应合并后新的发展需要。高校合并,不仅仅是学校“招牌”的重塑,而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权力调整和利益整合。其二,推动高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勿庸讳言,高校合并后存在着观念的碰撞和利益的冲突。所以,如果没有文化的整合,合并高校就会人心涣散,一盘散沙,如果没有文化的创新,学校发展就缺乏推动力,原来存在的人浮于事、资源浪费、人际矛盾、部门利益和集团利益冲突等弊端,将继续困扰学校的深入发展。其三,打造合并高校品牌的需要。高校合并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扩大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校园文化是支撑学校教育的重要环境资源,拥有高品位学校文化是成为一流大学的标志之一。合并高校要想跻身于国内外知名高校行列,必须创造有利于全校师生发展的环境氛围,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二
合并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原各院校的校园文化的重新整合和创新,以形成统一的、高层次的、博大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主要包含了由表及里的四个层次,即表层物质文化、浅层行为文化、中层制度文化和深层精神文化。因此,构建新的校园文化需要从以上四个层次入手。
第一,是物质文化构建。物质文化是大学精神文化的载体,是大学文化的外在标志。好的物质文化环境能给人以精神性的文化熏陶与濡染,能进一步强化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和对大学深层观念文化的理解,能引导人们克服不良的行为,养成文明习惯。因此,合并高校要对原有校园物质文化作适当的优化和改造,要从全局出发,对各个校区的校容校貌的布局、建筑物的装饰、校园的绿化、名人塑像等文化景观的建设作统筹考虑,以体现合并办学后应有的整体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可见环境文化的重要性。比如,位于临安市的浙江林学院校园内拥有2188种植物,其中有大量珍稀植物。由于环境优美、依山傍水,不仅常常使生活与其中的师生流连忘返,每天还吸引着大量的学者、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来学习考察,成为校园环境建设的典范。
第二,是行为文化构建。行为文化指的是校园主体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包括师生员工的言谈举止、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班风、学风、教风、校风等。行为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一面镜子,校园文化的形成有赖于行为文化的统一。为此,合并高校需要有统一的行为文化。比如,推行学分制,加大选修课的比重,促进教师和学生在各个校区的流动,依托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跨学院的校园文化活动,等等。
第三,是制度文化构建。所谓高校制度文化是指高校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以体制、机制、政策、规章等所确定的制度环境,能体现高校成员共同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合并高校通过制度文化能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师生员工潜移默化地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趋于一致,形成合力,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
第四,是精神文化构建。这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是由校园的学风、教风和校风体现出来的师生共享的价值观念、道德和行为规范、文化传统、校园舆论和师生认同意识,核心是凝聚着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精神追求。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其功能在于培养师生员工的理想人格。学校精神一旦形成,就对学校成员发生不可抗拒的影响力并具有持久的继承性。比如北京大学“精神自由,兼容并包”精神就影响过无数北大人,著名哲学家任吉悌说的“一旦佩上北大校徽,每个人顿时便具有被选择的庄严感……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者从这里眺望世界、走向未来,以坚毅的、顽强的、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落后的国土上传播文明的种子”。在精神文化构建上,要强调创新意识,要有自身独创的精神产品。一味地复制模仿别人的精神产品,没有独立的精神文化,就不会有良好的效果,而合并办学恰恰为学术思想和科学研究的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有利于精神文化的构建。
三
高校文化的建设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宏观到微观、从思想到物质、从抽象的最高理念到具体的一花一木,都是高校文化建设不容忽视的内容,都应该充分体现高校的文化的品格和精神。
建构高校文化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把提炼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合并高校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内容,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以及新时代的要求,总结提炼出了本校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指导。二是要注重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在高校办学过程中办学主体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传承与创新所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观念体系。合并高校应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予以重视。三是要重视高校的发展定位。高校发展定位是指高校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目标,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在明确的价值取向和办学理念指导下,科学分析高校所处的环境条件,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确定高校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和办学目标。合并高校发展定位应遵循前瞻性、非均衡和竞争性的原则。四是要重视高校形象设计。良好的大学形象是一所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发展动力,对内可规范个体群体行为,增强学校主体的归宿感、凝聚力与向心力;对外可获取社会的认同感,形成人们的心理定势,实现学校品牌化。因此,合并高校要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以新的理念,新的思想重新塑造自身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五是在高校文化的建构中要重视共性和个性相结合。校园文化是典型的管理文化,高品位的大学校园文化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可或缺的条件。把与学校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相一致的校园“个性”文化,与育“德”、育“智”、育“体”、育“美”等“共性”文化结合起来建设,是合并高校建设高品位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要求。
在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末我国一些高校为了建设高校文化,导入了UIS形象设计与塑造工程(University Identity System)。比如,云南高校“形象设计与塑造工程”的大部分成果实现了实物化、载体化,其理论成果《塑造高校之魂——云南高校形象设计与塑造》已正式出版。高校形象识别系统UIS由企业形象设计系统(CIS)转化而来,一般由理念识别系统(Mind Identity)、行为识别系统(Behavior Identity)和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三个部分组成,包括校园建筑、环境、校园风貌、风气、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师资力量、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等内容。
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的内在品质。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广泛性、复杂性的特点。合并高校的文化建设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的课题,它还需要不断地深化和完善,更需要不断的创新。
关键词:高校 文化建设 对策
文学大师林语堂先生说过:理想大学应是一班不凡人格的吃饭所,这里碰见一位牛顿,那里碰见一位佛罗特,东屋住了一位罗素,西屋住了一位拉斯基,前院是惠定字的书房,后院是戴东原的住房。他强调:“吃饭所”不是比方,这些大师除吃饭外,对学校绝无义务,学校送薪俸请他们住在校园里,使学生得以与其交流接触,受其熏陶。比如牛津、剑桥的大教授,抽着烟斗闲谈人生和学问,学生的素质就这样被“烟熏”了出来。
大学不是靠学生读书“读”出来的,而是被大学里面的大师“熏”出来的,林先生的话虽有点偏颇,但却也很有道理。所谓“熏”就是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作用,并能影响他们一生的特殊的力量,这其实就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以全校教职员工为主体,以教学科研以及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高校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经过不断的积累、沉淀而凝聚成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包括校园建筑风格、景观风貌、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以及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等。校园文化的最高形态是使学校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吸引并召唤有才华的学子义无反顾地投入她的怀抱,自觉接受她的洗礼和熏陶。健康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可以成为引领时代精神、塑造民族性格的重要方式。
在我国,校园文化又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在高校的体现和延伸,是社会主义文化与校园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属于社会文化中层次较高的一种文化类型。从心理学角度看,校园文化既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是校园群体共同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一
高校合并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的新生事物。目前,我国已有近600多所普通高校、成人高校调整合并。合并后,尽管高校文化存在多样性,各校区文化也有细微差别,但它必须统一于新组建高校的核心理念、核心价值观,并剔除原有校园文化中的不合理成分,才会形成新的文化氛围,对师生员工产生深刻影响。共同的文化观念不会自动产生,它要求管理层高瞻远瞩、精心谋划,充分利用高校合并后的有利条件主动进行文化整合与创新。
高校合并办学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能发挥原来各院校、各学科的综合优势,促进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大大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为构建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提供了前提。其次,大大拓展了学校的发展空间,打破了原来各个学校相对封闭的空间,有利于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型办学,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融合渗透,使理工学院注入人文精神,人文学院注入科学精神,促进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从而有益于形成更完整统一的文化。再次,合并办学后,学校与社会的接触更为广泛,联系更为密切,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交流也更加频繁。同时,合并办学后,高校获取信息更加灵敏、人才更加集中,也就更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因此,合并办学后,将更有利于形成开放式的思维、开放式的结构和开放式的管理,最终形成面向社会的、内涵博大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它提供了学校生存、成长和发展的软环境,也为教师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文化空间。文化的重要价值和高校合并后的校园文化现状决定了合并高校文化整合与创新的必要性:其一,增加学校群体凝聚力的需要。合并之前,基于不同的目标定位和教育实践,各学校形成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方式,它或许匹配于原有的学校体制,却未必适应合并后新的发展需要。高校合并,不仅仅是学校“招牌”的重塑,而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权力调整和利益整合。其二,推动高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勿庸讳言,高校合并后存在着观念的碰撞和利益的冲突。所以,如果没有文化的整合,合并高校就会人心涣散,一盘散沙,如果没有文化的创新,学校发展就缺乏推动力,原来存在的人浮于事、资源浪费、人际矛盾、部门利益和集团利益冲突等弊端,将继续困扰学校的深入发展。其三,打造合并高校品牌的需要。高校合并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扩大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校园文化是支撑学校教育的重要环境资源,拥有高品位学校文化是成为一流大学的标志之一。合并高校要想跻身于国内外知名高校行列,必须创造有利于全校师生发展的环境氛围,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二
合并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原各院校的校园文化的重新整合和创新,以形成统一的、高层次的、博大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主要包含了由表及里的四个层次,即表层物质文化、浅层行为文化、中层制度文化和深层精神文化。因此,构建新的校园文化需要从以上四个层次入手。
第一,是物质文化构建。物质文化是大学精神文化的载体,是大学文化的外在标志。好的物质文化环境能给人以精神性的文化熏陶与濡染,能进一步强化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和对大学深层观念文化的理解,能引导人们克服不良的行为,养成文明习惯。因此,合并高校要对原有校园物质文化作适当的优化和改造,要从全局出发,对各个校区的校容校貌的布局、建筑物的装饰、校园的绿化、名人塑像等文化景观的建设作统筹考虑,以体现合并办学后应有的整体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可见环境文化的重要性。比如,位于临安市的浙江林学院校园内拥有2188种植物,其中有大量珍稀植物。由于环境优美、依山傍水,不仅常常使生活与其中的师生流连忘返,每天还吸引着大量的学者、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来学习考察,成为校园环境建设的典范。
第二,是行为文化构建。行为文化指的是校园主体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包括师生员工的言谈举止、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班风、学风、教风、校风等。行为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一面镜子,校园文化的形成有赖于行为文化的统一。为此,合并高校需要有统一的行为文化。比如,推行学分制,加大选修课的比重,促进教师和学生在各个校区的流动,依托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跨学院的校园文化活动,等等。
第三,是制度文化构建。所谓高校制度文化是指高校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以体制、机制、政策、规章等所确定的制度环境,能体现高校成员共同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合并高校通过制度文化能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师生员工潜移默化地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趋于一致,形成合力,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
第四,是精神文化构建。这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是由校园的学风、教风和校风体现出来的师生共享的价值观念、道德和行为规范、文化传统、校园舆论和师生认同意识,核心是凝聚着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精神追求。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其功能在于培养师生员工的理想人格。学校精神一旦形成,就对学校成员发生不可抗拒的影响力并具有持久的继承性。比如北京大学“精神自由,兼容并包”精神就影响过无数北大人,著名哲学家任吉悌说的“一旦佩上北大校徽,每个人顿时便具有被选择的庄严感……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者从这里眺望世界、走向未来,以坚毅的、顽强的、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落后的国土上传播文明的种子”。在精神文化构建上,要强调创新意识,要有自身独创的精神产品。一味地复制模仿别人的精神产品,没有独立的精神文化,就不会有良好的效果,而合并办学恰恰为学术思想和科学研究的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有利于精神文化的构建。
三
高校文化的建设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宏观到微观、从思想到物质、从抽象的最高理念到具体的一花一木,都是高校文化建设不容忽视的内容,都应该充分体现高校的文化的品格和精神。
建构高校文化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把提炼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合并高校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内容,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以及新时代的要求,总结提炼出了本校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指导。二是要注重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在高校办学过程中办学主体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传承与创新所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观念体系。合并高校应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予以重视。三是要重视高校的发展定位。高校发展定位是指高校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目标,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在明确的价值取向和办学理念指导下,科学分析高校所处的环境条件,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确定高校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和办学目标。合并高校发展定位应遵循前瞻性、非均衡和竞争性的原则。四是要重视高校形象设计。良好的大学形象是一所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发展动力,对内可规范个体群体行为,增强学校主体的归宿感、凝聚力与向心力;对外可获取社会的认同感,形成人们的心理定势,实现学校品牌化。因此,合并高校要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以新的理念,新的思想重新塑造自身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五是在高校文化的建构中要重视共性和个性相结合。校园文化是典型的管理文化,高品位的大学校园文化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可或缺的条件。把与学校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相一致的校园“个性”文化,与育“德”、育“智”、育“体”、育“美”等“共性”文化结合起来建设,是合并高校建设高品位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要求。
在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末我国一些高校为了建设高校文化,导入了UIS形象设计与塑造工程(University Identity System)。比如,云南高校“形象设计与塑造工程”的大部分成果实现了实物化、载体化,其理论成果《塑造高校之魂——云南高校形象设计与塑造》已正式出版。高校形象识别系统UIS由企业形象设计系统(CIS)转化而来,一般由理念识别系统(Mind Identity)、行为识别系统(Behavior Identity)和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三个部分组成,包括校园建筑、环境、校园风貌、风气、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师资力量、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等内容。
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的内在品质。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广泛性、复杂性的特点。合并高校的文化建设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的课题,它还需要不断地深化和完善,更需要不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