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生
物资源;学生需要;生产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9(A)—0055—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地方课程的同时,应重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校本课程。”这一规定给了校本课程合法的地位与发展的空间,也把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目前,各学校都在积极地开发校本课程,那么,农村中学应该怎样开发出优秀的生物校本课程呢?笔者认为应紧紧围绕“农村生物资源”、“农村学生需要”、“农村农业生产活动”三个方面,开发农村中学生物校本课程。
一、充分利用农村生物资源
我国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因而形成了多样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广大的农村和农村中学则是这些生物资源的拥有者。农村中学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薄弱之处不少,但在拥有生物资源方面却得天独厚,为农村学校开发生物校本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因此,农村中学在开发生物校本课程时应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立足于地域优势,充分挖掘农村生物资源,使生物资源课程化,开发富有地域特色的生物校本课程。如我县林区有一种两栖动物——山溪鲵,它在环境监测、学术研究、医学药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近年来,当地山溪鲵的数量减小,濒临灭绝,备受人们的关注。我校利用承担西北师范大学环保项目的良机,开展了“西和县山溪鲵生态调查”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组师生深入林区,对当地山溪鲵的种群数量、生活习性、生态分布进行了科学的调查。该活动的调查结果为当地政府开发利用和保护山溪鲵提供了宝贵资料,也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了家乡生物的多样性及价值,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该项研究性学习活动现已编入我校的生物校本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关注农村学生的需要
课程资源优越,并不意味着开发的校本课程优秀。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才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点,成功的校本课程首先要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农村学生成长的乐园是大自然,他们长期零距离的与大自然接触,对当地生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他们发现的问题多,存在的疑惑多,渴望通过学习解疑释惑,这就是农村学生普遍的兴趣和需要。农村中学开发生物校本课程应着力解决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开发思路,经问卷调查、师生交流,生成校本课程内容,确定课程目标,开发满足农村学生需要和兴趣的生物校本课程。如此开发的生物校本课程,想学生所想,给学生所需,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参与校本课程的学习,由“要我学” 转变为“我要学”,进而达到“我会学”。
三、注重农业生产活动
校本课程立足于地方学校的实际,增强课程的适应性,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的教学建议。农村学校开发生物校本课程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开发生物校本课程中密切关注当地农业生产中耕作方式、品种推广、虫害防治等方面生物技术的应用情况。确立合适的课题,开展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服务于当地社会。
新课程改革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特别是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和亮点之一。农村中学开发生物校本课程有天时、地利的优势,只要我们以新课程的理念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为基石,充分利用当地生物资源,从农村学生的需要出发,联系当地农业生产实践,就一定能开发出富有地域特色、彰显学校个性的优秀生物校本课程。
编辑:张昀
物资源;学生需要;生产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9(A)—0055—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地方课程的同时,应重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校本课程。”这一规定给了校本课程合法的地位与发展的空间,也把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目前,各学校都在积极地开发校本课程,那么,农村中学应该怎样开发出优秀的生物校本课程呢?笔者认为应紧紧围绕“农村生物资源”、“农村学生需要”、“农村农业生产活动”三个方面,开发农村中学生物校本课程。
一、充分利用农村生物资源
我国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因而形成了多样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广大的农村和农村中学则是这些生物资源的拥有者。农村中学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薄弱之处不少,但在拥有生物资源方面却得天独厚,为农村学校开发生物校本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因此,农村中学在开发生物校本课程时应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立足于地域优势,充分挖掘农村生物资源,使生物资源课程化,开发富有地域特色的生物校本课程。如我县林区有一种两栖动物——山溪鲵,它在环境监测、学术研究、医学药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近年来,当地山溪鲵的数量减小,濒临灭绝,备受人们的关注。我校利用承担西北师范大学环保项目的良机,开展了“西和县山溪鲵生态调查”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组师生深入林区,对当地山溪鲵的种群数量、生活习性、生态分布进行了科学的调查。该活动的调查结果为当地政府开发利用和保护山溪鲵提供了宝贵资料,也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了家乡生物的多样性及价值,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该项研究性学习活动现已编入我校的生物校本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关注农村学生的需要
课程资源优越,并不意味着开发的校本课程优秀。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才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点,成功的校本课程首先要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农村学生成长的乐园是大自然,他们长期零距离的与大自然接触,对当地生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他们发现的问题多,存在的疑惑多,渴望通过学习解疑释惑,这就是农村学生普遍的兴趣和需要。农村中学开发生物校本课程应着力解决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开发思路,经问卷调查、师生交流,生成校本课程内容,确定课程目标,开发满足农村学生需要和兴趣的生物校本课程。如此开发的生物校本课程,想学生所想,给学生所需,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参与校本课程的学习,由“要我学” 转变为“我要学”,进而达到“我会学”。
三、注重农业生产活动
校本课程立足于地方学校的实际,增强课程的适应性,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的教学建议。农村学校开发生物校本课程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开发生物校本课程中密切关注当地农业生产中耕作方式、品种推广、虫害防治等方面生物技术的应用情况。确立合适的课题,开展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服务于当地社会。
新课程改革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特别是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和亮点之一。农村中学开发生物校本课程有天时、地利的优势,只要我们以新课程的理念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为基石,充分利用当地生物资源,从农村学生的需要出发,联系当地农业生产实践,就一定能开发出富有地域特色、彰显学校个性的优秀生物校本课程。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