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优秀品德,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是每个语文教师、特别是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语文课究竟应该怎么上呢?怎样在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呢?下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和学习心得,就发挥语文人文教育的活力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美文欣赏中披文入情,提升人格
语文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有时是隐性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语文常常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因此,指望立竿见影是不可能的,急功近利也是不对的。语文教学应当通过教材本身固有的“移情”特点来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同时注重自然流露和因势利导,使语文教学与育人融为一体。
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学作品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很强的启发性,一般都富有审美价值,并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都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人文意识、精神的艺术再现。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把学生带入语文所展现的美好的情感世界中去,在作品欣赏中感受美好、体验真情。由品味、感知、认同进而发出由衷的赞美。
综观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材,每篇课文都给人以美的陶冶和美的情趣,进而给人以人文思想的启迪,并为人们的言行做出规范。尤其是议论文中那些古今中外、先贤圣哲催人奋进、启人心智的言行无不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行动上的鞭策。
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至今不仍对我们的学习有着借鉴意义吗?小说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无不给人以精神上的熏染、行为上的警示,鲁迅笔下阿Q的形象不始终提醒人们愚昧落后有多么可怕吗?诗歌是人类真情的袒露。真诚的情感、独到的神韵、优美的意境、洗练的语言无不给人以美的熏陶,而蕴涵其间的人文主义思想更是激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郭沫若的《炉中煤》、文天祥的《正气歌序》激励了多少人为了祖国前仆后继,矢志不渝。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深入挖掘教材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人文教育就能春风化雨、潜移默化。
二、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重视联系现实生活
学生是认知与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体验是第一位的,学生的反应多元化是很正常的,也是十分珍贵的。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也是对真理的尊重。
用老师对作品的解读来向学生灌输,只能是老师的感受,而不是学生的感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加强理解和体验,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才能实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由于作品中作者的经历和情感体验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有的是很久远的,有的是很淡薄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把学生带到作品中去体验感悟的同时,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身边的人和事去品味反思,这可以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乐于接受,也有助于学生悟出人生的真谛,感受崇高思想情操的熏陶。比如,在学习老舍《我的母亲》一课时,从老舍的家庭及社会背景着手让学生感受他母亲维持生计的艰难、助子求学的不易,从母子间情感故事着手让学生体验母亲对儿子的深情与期望,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母亲,学生对此反应十分积极,纷纷发言。我们该不该报答自己的母亲呢?对照作品,联想自己,引发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让学生懂得珍惜亲情、孝敬父母的重要。
三、 重视阅读的延伸与扩展,让学生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阅读时收集处理信息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界的联系,使人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阅读能够沟通人与人的心灵,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丰富精神世界。如今,对阅读的重视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成长中的青少年对阅读本身就有一种本能的渴望,进行阅读的延伸、扩展,首先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扩展阅读时学生能够静下心去感悟,从而体会到文字的魅力、学习的乐趣。其次,延伸、扩展阅读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大有助益。阅读面拓宽后,学生的阅读量就不断积累。积累的知识越丰富,学生的阅读水平、写作能力就会越好。未来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终身学习最重要的方式是阅读。有了阅读能力,才能感受、体验书中美好的东西,有了阅读兴趣,才能和书亲密接触,去和作者交流情感,从而完善个性,增强能力。当然,教师应当向学生重点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品位和趣味。同时教师要积极地引导、鼓励学生广泛涉猎书籍报刊及其他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读物,努力提倡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上网浏览,以求取得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效果。
四、鼓励自主写作,倡导自由表达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作文文风不正现象相当普遍,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套话连篇,千人一面的文章时有所见。究其原因,作文教学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命题作文多脱离学生生活,写作束缚多,教化味道浓,缺少自由表达的空间,这样的作文教学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扼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写作能力是学生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表现。作文教学是形成学生世界观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手段。好的文风不但对于写作而且对于做人都是十分重要的。从培养学生人文情趣、发展个性这一角度出发,写作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通过观察分析自然、社会,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要是真情实感的再现,只要是现实人生的感悟都可以写下来。在这类自主作文中,学生往往会爆发出才华的火花,显露智慧的光芒。同时,在作文批改中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和标准,只要文字通顺、叙述清楚就予以肯定。讲评时多赞赏,多肯定,扩大鼓励面,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在作文中抒发内心感受,张扬个性,丰富想象,从而发挥人文教育的功能。
总之,解放学生心灵,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去写自己想说的话。
福建省福州跨洋中学职业学(350007)
一、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美文欣赏中披文入情,提升人格
语文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有时是隐性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语文常常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因此,指望立竿见影是不可能的,急功近利也是不对的。语文教学应当通过教材本身固有的“移情”特点来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同时注重自然流露和因势利导,使语文教学与育人融为一体。
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学作品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很强的启发性,一般都富有审美价值,并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都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人文意识、精神的艺术再现。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把学生带入语文所展现的美好的情感世界中去,在作品欣赏中感受美好、体验真情。由品味、感知、认同进而发出由衷的赞美。
综观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材,每篇课文都给人以美的陶冶和美的情趣,进而给人以人文思想的启迪,并为人们的言行做出规范。尤其是议论文中那些古今中外、先贤圣哲催人奋进、启人心智的言行无不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行动上的鞭策。
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至今不仍对我们的学习有着借鉴意义吗?小说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无不给人以精神上的熏染、行为上的警示,鲁迅笔下阿Q的形象不始终提醒人们愚昧落后有多么可怕吗?诗歌是人类真情的袒露。真诚的情感、独到的神韵、优美的意境、洗练的语言无不给人以美的熏陶,而蕴涵其间的人文主义思想更是激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郭沫若的《炉中煤》、文天祥的《正气歌序》激励了多少人为了祖国前仆后继,矢志不渝。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深入挖掘教材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人文教育就能春风化雨、潜移默化。
二、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重视联系现实生活
学生是认知与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体验是第一位的,学生的反应多元化是很正常的,也是十分珍贵的。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也是对真理的尊重。
用老师对作品的解读来向学生灌输,只能是老师的感受,而不是学生的感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加强理解和体验,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才能实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由于作品中作者的经历和情感体验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有的是很久远的,有的是很淡薄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把学生带到作品中去体验感悟的同时,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身边的人和事去品味反思,这可以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乐于接受,也有助于学生悟出人生的真谛,感受崇高思想情操的熏陶。比如,在学习老舍《我的母亲》一课时,从老舍的家庭及社会背景着手让学生感受他母亲维持生计的艰难、助子求学的不易,从母子间情感故事着手让学生体验母亲对儿子的深情与期望,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母亲,学生对此反应十分积极,纷纷发言。我们该不该报答自己的母亲呢?对照作品,联想自己,引发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让学生懂得珍惜亲情、孝敬父母的重要。
三、 重视阅读的延伸与扩展,让学生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阅读时收集处理信息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界的联系,使人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阅读能够沟通人与人的心灵,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丰富精神世界。如今,对阅读的重视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成长中的青少年对阅读本身就有一种本能的渴望,进行阅读的延伸、扩展,首先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扩展阅读时学生能够静下心去感悟,从而体会到文字的魅力、学习的乐趣。其次,延伸、扩展阅读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大有助益。阅读面拓宽后,学生的阅读量就不断积累。积累的知识越丰富,学生的阅读水平、写作能力就会越好。未来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终身学习最重要的方式是阅读。有了阅读能力,才能感受、体验书中美好的东西,有了阅读兴趣,才能和书亲密接触,去和作者交流情感,从而完善个性,增强能力。当然,教师应当向学生重点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品位和趣味。同时教师要积极地引导、鼓励学生广泛涉猎书籍报刊及其他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读物,努力提倡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上网浏览,以求取得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效果。
四、鼓励自主写作,倡导自由表达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作文文风不正现象相当普遍,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套话连篇,千人一面的文章时有所见。究其原因,作文教学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命题作文多脱离学生生活,写作束缚多,教化味道浓,缺少自由表达的空间,这样的作文教学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扼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写作能力是学生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表现。作文教学是形成学生世界观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手段。好的文风不但对于写作而且对于做人都是十分重要的。从培养学生人文情趣、发展个性这一角度出发,写作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通过观察分析自然、社会,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要是真情实感的再现,只要是现实人生的感悟都可以写下来。在这类自主作文中,学生往往会爆发出才华的火花,显露智慧的光芒。同时,在作文批改中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和标准,只要文字通顺、叙述清楚就予以肯定。讲评时多赞赏,多肯定,扩大鼓励面,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在作文中抒发内心感受,张扬个性,丰富想象,从而发挥人文教育的功能。
总之,解放学生心灵,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去写自己想说的话。
福建省福州跨洋中学职业学(3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