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最东北处,独特的气候条件、产业结构与历史影响等因素,造成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差异逐渐显现,随着近几年经济快速的增长,地区差异逐渐扩大,这势必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作为处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的黑龙江省,如何开辟一条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径,是一个值得系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黑龙江省垦区与市县区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如何利用这种优势,充分进行垦区与县区的各项资源共享,利用各自优势产业,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顺利实施宏观调控和快速提升黑龙江省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一、嫩江县与九三管局开展场县合作共建基本情况
(一)资源开发情况
土地资源。2013年九三管局实现农机跨区作业600万亩,与嫩江县“三代”(代耕、代种、代收)作业面积达350万亩,其中农场模式化栽培150万亩;机械整地200万亩。旅游资源。共同建设开发10个景点,九三局直、嫩江农场源明湖公园、森林公园和狩猎场、科洛河漂流、鹤山农场仙鹤湖公园、大西江农场生态旅游、山河农场和科洛镇生态旅游、嫩江县临江博尔气生态旅游度假村、嫩江高峰森林公园、嫩江九龙山庄等。
(二)产业发展情况
嫩江县与九三管局共同整合产业资源,将区域内油脂企业由原来的7家减少到目前的2家,面粉加工企业由原来的30家减少到3家。紧紧围绕完达山乳业、辰鹰乳业发展,继续打牢九三局8万头奶牛牧场和嫩江县4万头奶牛基地的建设。双方对规模养殖大户、养殖小区、牧场实行同等奖励政策,同时,嫩江县与九三管局先后组织了多期“阳光工程畜牧管理人员培训班”,加强对养殖技术、病害防治、品种升级,牧草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依托商贸流通龙头产业,拉动服务业提档升级。
(三)城镇建设情况
嫩江县与九三管局统筹规划、科学谋划发展,围绕共同制定的总体规划,先后完成总投资达19717万元的双吉住宅小区建设,配套的供热管线,给、排水管线全部达到垦地贯通;建成连接嫩江县与九三管局的铁路跨线桥一座,并整合九三管局局直和嫩江县双山镇、山河农场和科洛镇交通设施,建成山河农场至白云乡公路69.03公里,并对公路客运实行统一管理。
(四)服务体系完善情况
在教育共建方面,九三管局23所学校与嫩江县10余所学校之间,取消了户口限制,互免借读费。在卫生事业共建方面,嫩江县中心医院与九三管局中心医院互为“医保”定点医院,并有三个农场级医院被确定为农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在社会服务保障方面,九三种业在嫩江县各乡镇建设了6个种子销售处,嫩江县与九三管局气象台共同开展各种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九三阳光农业保险公司向嫩江县开展相互制农业保险服务,并出台了优惠政策,承保面积达140万亩。
二、嫩江县与九三管局场县合作共建的制约因素
(一)生产资料的制约
1.土地经营规模经营分散
近年来,农场为实现土地集约配置,整合土地资源,发展大地块、大机械、大机群,而县乡依旧是土地承包到户,流转率不高。
2.生产要素条块分割严重
场县合作共建中的生产要素分配,依然摆脱不了行政影响的盲目性与市场分配的滞后性,体现在垦区与地方农村之间、资源大场与资源小场之间,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布局零散,从而互动性差,产业集群建立难度大,职能互补与城镇辐射作用有限。
(二)产业结构的制约
1.产业结构布局相对局限
合作共建的区域经济结构仍然以农业为主,大量的人力、财力、土地资源集中于第一产业发展,二、三产业比重偏低,辐射功能差,仍然是“重农轻工”的产业格局。
2.工业带动作用相对滞后
嫩江县与九三管局场县合作共建中,仍然以农业发展为主线,以农业服务与扩展形成相应的教育、科研、工业、仓储、旅游等产业,工业带动作用就相对滞后,从而产业之间不平衡的同时,产业内部发展弊端也很突出。
(三)组织管理职能的制约
1.场县管理体制分化
农垦系统的农场和县域的城乡在同一区域内自然环境和区域优势虽然相同或相近,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二元结构,但政策和体制却有着实质性的差异,九三管局没有相应的财税职能,而且尚不能全部享受国家和省有关的各项优惠政策,土地有偿使用费返还等财税政策尚未落实到位等。
2.场县共建机制保守
农场作为特殊的经济单元,多重管理机构和多种管理体制并行,既要承担起经济职能,还承担社会职能和政府职能,使管理复杂化,并且降低管理效率。
三、嫩江县与九三管局场县合作共建的发展建议
(一)实现农业资源共享
1.区域内经营土地整体流转
深化土地流转调整力度,加大农机具引进更新力度,加大农业标准化作业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加大股份制合作社发展力度,打破了旧的格局,实现单项代耕向全程代耕推进,由小规模代耕向整村代耕推进,由代耕服务向土地承租经营推进,逐步扩大代耕范围和土地承租规模。
2.区域内生产要素整合
建设区域跨界基础设施网络,优化产业、生产和生活要素流通、公共服务体系衔接、社会事业发展等区域功能布局。改善生态与环境质量,构建区域城镇体系框架,提高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二)实现产业升级
1.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发展由松散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由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大农业”向以二、三产业为主的“大产业”转变。
2.依托龙头企业带动
着力建立糖业产业集群、建立马铃薯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建立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构建绿色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和食品深加工产业链,打造大豆深加工产业集群。
(三)实现政策制度完善统一
1.统一场县运行管理体制
确立常规工作机制、推进落实机制和定期会商机制。农垦与地方建立联络机制,如局市例会、场镇例会、情况通报、信息反馈、高层互访、干部挂职(交流)等。将场县管理工作目标整合落实。
2.创新场县共建合作机制
建立现代农业创新体制综合试验区,构建场县合作的激励机制,扩大场乡、区村人才合作管理共建覆盖面。
四、结语
根据笔者的实地工作经验,要想合作共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将公平公正放在首位,更需要双方领导积极协调各共建部门的工作,加强对场县合作共建工作的指导,积极创造良好的合作共建环境和条件,搞好分工协作,加强沟通协调。任何一方均可根据实际情况,召集双方场县合作共建领导小组成员参加的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定期不定期对合作共建进行检查指导。合作共建的场、乡建立领导要分工负责,部门具体推进、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促进合作共建健康发展。争取省有关部门对场县合作共建项目的支持力度,将局、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纳入省级财源建设重点项目管理,获得贴息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上级良种补贴,深松整地补贴,农业保险等惠农政策。积极争取省对场县通村公路和连接路段的优先立项、优先安排投资计划,共同争取国家和省现代化农机建设项目等。
黑龙江省垦区与市县区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如何利用这种优势,充分进行垦区与县区的各项资源共享,利用各自优势产业,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顺利实施宏观调控和快速提升黑龙江省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一、嫩江县与九三管局开展场县合作共建基本情况
(一)资源开发情况
土地资源。2013年九三管局实现农机跨区作业600万亩,与嫩江县“三代”(代耕、代种、代收)作业面积达350万亩,其中农场模式化栽培150万亩;机械整地200万亩。旅游资源。共同建设开发10个景点,九三局直、嫩江农场源明湖公园、森林公园和狩猎场、科洛河漂流、鹤山农场仙鹤湖公园、大西江农场生态旅游、山河农场和科洛镇生态旅游、嫩江县临江博尔气生态旅游度假村、嫩江高峰森林公园、嫩江九龙山庄等。
(二)产业发展情况
嫩江县与九三管局共同整合产业资源,将区域内油脂企业由原来的7家减少到目前的2家,面粉加工企业由原来的30家减少到3家。紧紧围绕完达山乳业、辰鹰乳业发展,继续打牢九三局8万头奶牛牧场和嫩江县4万头奶牛基地的建设。双方对规模养殖大户、养殖小区、牧场实行同等奖励政策,同时,嫩江县与九三管局先后组织了多期“阳光工程畜牧管理人员培训班”,加强对养殖技术、病害防治、品种升级,牧草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依托商贸流通龙头产业,拉动服务业提档升级。
(三)城镇建设情况
嫩江县与九三管局统筹规划、科学谋划发展,围绕共同制定的总体规划,先后完成总投资达19717万元的双吉住宅小区建设,配套的供热管线,给、排水管线全部达到垦地贯通;建成连接嫩江县与九三管局的铁路跨线桥一座,并整合九三管局局直和嫩江县双山镇、山河农场和科洛镇交通设施,建成山河农场至白云乡公路69.03公里,并对公路客运实行统一管理。
(四)服务体系完善情况
在教育共建方面,九三管局23所学校与嫩江县10余所学校之间,取消了户口限制,互免借读费。在卫生事业共建方面,嫩江县中心医院与九三管局中心医院互为“医保”定点医院,并有三个农场级医院被确定为农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在社会服务保障方面,九三种业在嫩江县各乡镇建设了6个种子销售处,嫩江县与九三管局气象台共同开展各种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九三阳光农业保险公司向嫩江县开展相互制农业保险服务,并出台了优惠政策,承保面积达140万亩。
二、嫩江县与九三管局场县合作共建的制约因素
(一)生产资料的制约
1.土地经营规模经营分散
近年来,农场为实现土地集约配置,整合土地资源,发展大地块、大机械、大机群,而县乡依旧是土地承包到户,流转率不高。
2.生产要素条块分割严重
场县合作共建中的生产要素分配,依然摆脱不了行政影响的盲目性与市场分配的滞后性,体现在垦区与地方农村之间、资源大场与资源小场之间,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布局零散,从而互动性差,产业集群建立难度大,职能互补与城镇辐射作用有限。
(二)产业结构的制约
1.产业结构布局相对局限
合作共建的区域经济结构仍然以农业为主,大量的人力、财力、土地资源集中于第一产业发展,二、三产业比重偏低,辐射功能差,仍然是“重农轻工”的产业格局。
2.工业带动作用相对滞后
嫩江县与九三管局场县合作共建中,仍然以农业发展为主线,以农业服务与扩展形成相应的教育、科研、工业、仓储、旅游等产业,工业带动作用就相对滞后,从而产业之间不平衡的同时,产业内部发展弊端也很突出。
(三)组织管理职能的制约
1.场县管理体制分化
农垦系统的农场和县域的城乡在同一区域内自然环境和区域优势虽然相同或相近,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二元结构,但政策和体制却有着实质性的差异,九三管局没有相应的财税职能,而且尚不能全部享受国家和省有关的各项优惠政策,土地有偿使用费返还等财税政策尚未落实到位等。
2.场县共建机制保守
农场作为特殊的经济单元,多重管理机构和多种管理体制并行,既要承担起经济职能,还承担社会职能和政府职能,使管理复杂化,并且降低管理效率。
三、嫩江县与九三管局场县合作共建的发展建议
(一)实现农业资源共享
1.区域内经营土地整体流转
深化土地流转调整力度,加大农机具引进更新力度,加大农业标准化作业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加大股份制合作社发展力度,打破了旧的格局,实现单项代耕向全程代耕推进,由小规模代耕向整村代耕推进,由代耕服务向土地承租经营推进,逐步扩大代耕范围和土地承租规模。
2.区域内生产要素整合
建设区域跨界基础设施网络,优化产业、生产和生活要素流通、公共服务体系衔接、社会事业发展等区域功能布局。改善生态与环境质量,构建区域城镇体系框架,提高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二)实现产业升级
1.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发展由松散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由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大农业”向以二、三产业为主的“大产业”转变。
2.依托龙头企业带动
着力建立糖业产业集群、建立马铃薯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建立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构建绿色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和食品深加工产业链,打造大豆深加工产业集群。
(三)实现政策制度完善统一
1.统一场县运行管理体制
确立常规工作机制、推进落实机制和定期会商机制。农垦与地方建立联络机制,如局市例会、场镇例会、情况通报、信息反馈、高层互访、干部挂职(交流)等。将场县管理工作目标整合落实。
2.创新场县共建合作机制
建立现代农业创新体制综合试验区,构建场县合作的激励机制,扩大场乡、区村人才合作管理共建覆盖面。
四、结语
根据笔者的实地工作经验,要想合作共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将公平公正放在首位,更需要双方领导积极协调各共建部门的工作,加强对场县合作共建工作的指导,积极创造良好的合作共建环境和条件,搞好分工协作,加强沟通协调。任何一方均可根据实际情况,召集双方场县合作共建领导小组成员参加的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定期不定期对合作共建进行检查指导。合作共建的场、乡建立领导要分工负责,部门具体推进、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促进合作共建健康发展。争取省有关部门对场县合作共建项目的支持力度,将局、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纳入省级财源建设重点项目管理,获得贴息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上级良种补贴,深松整地补贴,农业保险等惠农政策。积极争取省对场县通村公路和连接路段的优先立项、优先安排投资计划,共同争取国家和省现代化农机建设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