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竹笛曲《天女散花》的创作及艺术特色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on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天女散花”一词源于《佛经》典故,出自《维摩经·观众生品》,讲述的是天女散花以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花至菩萨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不落的故事。[1]“国色天香世无伦,百媚千娇画不成。天上鲜花谁爱护,不如散给有情人。”[2]竹笛曲《天女散花》以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为创作背景素材,用细腻丰富的想象和舒展和谐的音符描绘了仙女在天宫中漫天飞舞、悠然散花的形象,呈献给人们一个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
  【关键词】原创笛曲;天女散花;创作及艺术特色
  《天女散花》创作于2010年,是一首原创器乐作品。对于《天女散花》的诠释,已有一些声乐作品、戏曲作品、绘画作品和影视剧作品等,但在竹笛曲目方面还尚且空白。本文试图从音乐本体分析的角度出发,谈谈这首作品的创作及艺术特色。
  乐曲的引子部分,较为自由的散板,非方整结构。开头用低音6到中音6的八度写法,将乐思从人间带入到天界,接着用两句八度转换的三连音模进进行发展,引子后半段的写作运用了民族调式中典型的“三音列”[3]写作手法,奠定了全曲的主题思想。整个引子部分是单一调性,从la开始,由la结束,前后呼应,收拢终止。音乐广阔而神秘,由远及近,若隐若现,描绘出了一种朦胧的美。如:谱例1。
  谱例1:
  第一段为如歌的呈示段,抒情的慢板,结构为两小节一个乐句的方整性结构。在调性上运用了民族调式发展旋律,其间伴有羽调式向宫调式的短暂调性改变,而色彩的转变也使得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寄托了人们深切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如:谱例2。
  谱例2:
  第二段欢快的小快板,曲调活泼奔放,节奏轻巧灵动,用赋予跳跃性的音符描绘出了仙女们尽情舞蹈,尽情播撒鲜花的热闹场面。演奏时,要注意“点”和“线”的连贯起伏和音乐线条的流畅。吐音清晰,音色饱满,控制好乐曲的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做到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之后运用四小节的附点与颤音的结合过度,引向一连串的吐音渲染气氛,旋律线条前半低转,后半高起,先渐弱后渐强,一气呵成,用最高音mi将全曲推向高潮。如:谱例3。
  谱例3:
  第三段由主题音调拉宽的高潮部分,节奏放宽,旋律舒展,速度上放慢一倍,吹奏时气息量要保持充足,音色纯净且色彩明亮,刻画出花瓣洒满人间,光普照人的盛大景象。如谱例4。
  谱例4:
  最后的尾声趋于恢复平静,与引子的材料形成呼应,由近及远,刻画出天女散花过后飞走的情境,音乐旋律再次将人们带入到广阔而神秘的朦胧世界,引發无限的遐想……。
  参考文献
  [1]佛经《维摩经·观众生品》.
  [2]李隽青,王纯.歌曲《天女散花》.
  [3]三音列:是以大二度和小三度音程所构成的,是五声调式旋律进行中的基础音调.
  [4]上海音乐出版社编.中国竹笛名曲荟萃[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6(1).
  [5]董均伦,江源.天女散花[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6(1).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从“社会问题化”的视角,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及随之而来的就业困境,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教育需求、人口因素、运作状态、就业观念与其建构、认定过程失谐的结果。为此,从“大众化”现象逐步演变的过程以及主观建构和认定的过程中来应对此问题,变得日趋迫切。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困境 社会问题化 路径依赖  [作者简介]傅明星(1
医疗缺陷是引起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如何防范医疗缺陷,保证医疗安全,是医疗管理工作者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国内外医疗缺陷成因、防范措施的研究、整合和分析,可以认为人文背景
[摘要]汉字字形文化教学具有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浸润学生灵魂深处的特点。科学规划汉字教学体系,调整其教学内容,科学地把握其深度和广度、重点和难点,采用重点讲解和具体训练的教学方法,是增长知识、提高素质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汉字字形文化教学 人文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韩伟(1952- ),男,河南罗山人,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副主编,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字形体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