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被定位为引领教育教学改革风向标的职业技能大赛,在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从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探索如何促进职业技能竞赛与教学融合发展,赛教结合,赛教互促,构建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技能大赛;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教学体系
当前,我国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赋予职业教育新的使命。职业教育需要按照新常态的内在规律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专业定位,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驱动人才培养目标由技能型人才向“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转变,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转方式、调结构,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目前技能大赛已成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风向标,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职业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支点,如何来撬动职业教育新内涵的培育,精准发力,建立与区域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导向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目前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把握大赛深刻内涵,明确人才培养规格
高职人才培养规格是对学生培养质量的具体要求,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是其核心构成要素。技能大赛是两种能力结构的联结点,也是政府、企业、职业院校三方职能动态化转移的结合点。人才培养规格是“源”,职业技能大赛是“流”。科学的人才培养规格,规划合理,实施科学,融合了行业素养的核心能力,有着明确的培养方向。
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要实现“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势必要求高职院校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術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培养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大赛的整体规划依托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社会发展需要,紧扣劳动力市场需求,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实用的专业技能为重点,充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特色。因此,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以技能大赛的赛项设置和项目规程为导向,广泛调研,明确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岗位类型以及岗位技能要求,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行业发展需要,切合生产岗位需要,与社会人才需求规格一致。
经济新常态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诉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中国经济要实现新的腾飞,需要的是打造“中国质量”的人,除了拥有娴熟的技术技能,更需要“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工匠精神。职业技能大赛以相关行业的典型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作为考核要求,是提炼、检验学生职业技能重要平台,更是考查学生职业素养修炼程度的试金石。职业技能大赛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的高依存度,竞赛作风的严谨性与企业优秀文化的高关联性,均要求学生在实践中精益求精,不断吸收前沿技术、创造新成果,凝聚形成务实严谨、专注专一的可贵品质。
二、解析赛项规程规则,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1.采用工学结合的项目式教学,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职业技能竞赛的项目规划是建立在充分的企业调研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强调应用、传承与创新。在虚拟的工作环境中考核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实操能力、职业素养。大赛体现了高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要求,既契合最新职业标准,又贴近实际生产。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为例。该赛项以完成典型工程项目的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为任务,采用PLC、工控网络、变频控制、伺服控制等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实现不同的控制量和被控制对象的开环和闭环控制。竞赛内容包括控制系统电路设计、控制系统电路布置、职业素养与安全意识等方面,综合考量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会贯通,同时还考查团队意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符合行业操作规范的职业素养。
技能大赛为我们找到了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载体,按模块设计课程,按课程配置资源。以“必须、够用”为原则重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模式,将技能大赛的考核内容、考核要求及评价标准与课程设置对接,构建以岗位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比如,将“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大赛项目任务,整合成电路设计,接线与调试、功能编程与调试,故障检修等三个大项目,每一个大项目下又细分为多個子任务,并分别应用到电气拖动技术、PLC技术及应用和组态技术等理实一体化课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按照职业活动的流程、内容和规范实施实训教学,使学生在每一个模块的训练中掌握必备的知识,提高所需的技能,具备良好的操作规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积极开发各类融合技能竞赛的教学资源,比如,选择与技能大赛项目课程对接的重点课程建设为精品课程、MOOC、微课等,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推进竞赛内容的普及化。
2.加大过程考核及素质考核,重构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技能大赛从项目设置到内容和评价标准的设计,都与实践教学计划相匹配,特别是评价标准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有着很强的借鉴性。
通常技能大赛的考核评价标准是借鉴职业岗位要求制订的,且细化了项目任务中的各知识点与技能点,形成评分细则。与工学结合的项目式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考核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更突出对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同时,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基本要求融入考核标准,形成融合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全方位的教学评价体系。既要注重每个任务点完成的过程性考核,也要对整个项目进行综合性结果考核。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实现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的完全融合,建立和完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技能大赛不仅规范了专业课程教学的评价标准,还促进了职业教育与从业资格认证的衔接,有助于“双证书”制度的落实。比如,“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的教学组织和考核评价,可帮助学生取得电工上岗证、维修电工证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要求的双证制。
3.建立竞赛长效机制,将教学与技能竞赛有效融合
囿于备赛经费与参赛指标的限制,竞赛集训与平时学业的冲突,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的普惠性不足成了职业教育的短板。2014年教育部适时出台了《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资源转化办法》,明确将各赛项竞赛过程中的技术文件、竞赛平台、试题库和视频资料等各类资源,转化成满足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的共享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使大赛更有效地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服务。
通过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手段,建立赛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大赛的资源和转化成果惠及每一个学生。学生通过项目化的课程学习便可接触技能大赛标准和相应的技能训练,达到技能竞赛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保证参赛学生既不影响正常上课,又能积极备战技能大赛。通过参照大赛评分标准,建立科学的专业教学评价体系,使得教师在完成课程考核的同时也完成了参赛选手的选拔。
通过建立院赛、省赛、国赛三个层次的大赛平台,形成普遍性、经常性的技能竞赛制度和良好的培养选拔制度,实现技能大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的转变,由少数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的转变,技能大赛逐步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历练手段和重要平台。
三、依据大赛硬件标准,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技能大赛的内容及硬件设备往往来源于生产实践以及国内行业领先的新仪器、新设备,因此,技能培训与比赛过程实现了职业教育与行业技术成果的对接。技能大赛是一次竞赛,更是一次对职业院校实训成果的检验,从中可以发现教学与生产实际之间的差距,促进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
一方面,依托大赛规程,改建、扩建、新建专業实训室,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由单一功能型的实训室建成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多位一体的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这种多功能专用实训室的创建主旨是为教师提供实物教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条件,为学生提供增加感性认识、增加工程因素和学用结合的环境。比如,根据“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大赛硬件标准,整合资源,建造理实一体化的PLC实训室、组态实训室以及电气智能控制实训室,既能满足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施,又能为学生技能竞赛提供可靠支撑。另一方面,需要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实训基地中的设备配置和布局应尽量贴近企业的真实生产场景,教学环境应按照企业生产工序流程设计;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名称、功能、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安全责任等规章制度应参照企业规章制度设计。将企业元素融入课堂,确保实训环境符合企业实际工作要求,既满足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能完成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结论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这是我国近年来教育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我们不但要依托大赛提升教学质量,还应在高职学院内部不断深入研究大赛,大力提倡推行大赛,建立良好的校园竞赛氛围,全面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用,学用结合”的局面。
參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N].中国教育报,2012-07-22.
[2]胡永信.借鉴“职业带”理论设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J].教育与职业,2007(29):17-19.
[3]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4):27-32.
[4]周继瑶,甄凯玉.高职教育“双证书”互通制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5):4-6.
[5]赵伟.让青春绚丽让人生出彩强技术技能惟立德树人——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综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2):5-14.
基金项目:赛教结合,以赛育人——水利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探索与实践(水教协〔2015〕11号)。
作者简介:蒋永新(1975— ),男,浙江台州人,本科学历,实验师,从事技能竞赛、实践实训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技能大赛;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教学体系
当前,我国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赋予职业教育新的使命。职业教育需要按照新常态的内在规律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专业定位,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驱动人才培养目标由技能型人才向“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转变,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转方式、调结构,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目前技能大赛已成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风向标,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职业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支点,如何来撬动职业教育新内涵的培育,精准发力,建立与区域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导向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目前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把握大赛深刻内涵,明确人才培养规格
高职人才培养规格是对学生培养质量的具体要求,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是其核心构成要素。技能大赛是两种能力结构的联结点,也是政府、企业、职业院校三方职能动态化转移的结合点。人才培养规格是“源”,职业技能大赛是“流”。科学的人才培养规格,规划合理,实施科学,融合了行业素养的核心能力,有着明确的培养方向。
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要实现“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势必要求高职院校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術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培养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大赛的整体规划依托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社会发展需要,紧扣劳动力市场需求,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实用的专业技能为重点,充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特色。因此,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以技能大赛的赛项设置和项目规程为导向,广泛调研,明确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岗位类型以及岗位技能要求,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行业发展需要,切合生产岗位需要,与社会人才需求规格一致。
经济新常态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诉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中国经济要实现新的腾飞,需要的是打造“中国质量”的人,除了拥有娴熟的技术技能,更需要“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工匠精神。职业技能大赛以相关行业的典型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作为考核要求,是提炼、检验学生职业技能重要平台,更是考查学生职业素养修炼程度的试金石。职业技能大赛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的高依存度,竞赛作风的严谨性与企业优秀文化的高关联性,均要求学生在实践中精益求精,不断吸收前沿技术、创造新成果,凝聚形成务实严谨、专注专一的可贵品质。
二、解析赛项规程规则,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1.采用工学结合的项目式教学,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职业技能竞赛的项目规划是建立在充分的企业调研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强调应用、传承与创新。在虚拟的工作环境中考核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实操能力、职业素养。大赛体现了高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要求,既契合最新职业标准,又贴近实际生产。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为例。该赛项以完成典型工程项目的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为任务,采用PLC、工控网络、变频控制、伺服控制等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实现不同的控制量和被控制对象的开环和闭环控制。竞赛内容包括控制系统电路设计、控制系统电路布置、职业素养与安全意识等方面,综合考量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会贯通,同时还考查团队意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符合行业操作规范的职业素养。
技能大赛为我们找到了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载体,按模块设计课程,按课程配置资源。以“必须、够用”为原则重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模式,将技能大赛的考核内容、考核要求及评价标准与课程设置对接,构建以岗位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比如,将“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大赛项目任务,整合成电路设计,接线与调试、功能编程与调试,故障检修等三个大项目,每一个大项目下又细分为多個子任务,并分别应用到电气拖动技术、PLC技术及应用和组态技术等理实一体化课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按照职业活动的流程、内容和规范实施实训教学,使学生在每一个模块的训练中掌握必备的知识,提高所需的技能,具备良好的操作规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积极开发各类融合技能竞赛的教学资源,比如,选择与技能大赛项目课程对接的重点课程建设为精品课程、MOOC、微课等,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推进竞赛内容的普及化。
2.加大过程考核及素质考核,重构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技能大赛从项目设置到内容和评价标准的设计,都与实践教学计划相匹配,特别是评价标准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有着很强的借鉴性。
通常技能大赛的考核评价标准是借鉴职业岗位要求制订的,且细化了项目任务中的各知识点与技能点,形成评分细则。与工学结合的项目式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考核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更突出对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同时,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基本要求融入考核标准,形成融合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全方位的教学评价体系。既要注重每个任务点完成的过程性考核,也要对整个项目进行综合性结果考核。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实现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的完全融合,建立和完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技能大赛不仅规范了专业课程教学的评价标准,还促进了职业教育与从业资格认证的衔接,有助于“双证书”制度的落实。比如,“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的教学组织和考核评价,可帮助学生取得电工上岗证、维修电工证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要求的双证制。
3.建立竞赛长效机制,将教学与技能竞赛有效融合
囿于备赛经费与参赛指标的限制,竞赛集训与平时学业的冲突,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的普惠性不足成了职业教育的短板。2014年教育部适时出台了《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资源转化办法》,明确将各赛项竞赛过程中的技术文件、竞赛平台、试题库和视频资料等各类资源,转化成满足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的共享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使大赛更有效地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服务。
通过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手段,建立赛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大赛的资源和转化成果惠及每一个学生。学生通过项目化的课程学习便可接触技能大赛标准和相应的技能训练,达到技能竞赛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保证参赛学生既不影响正常上课,又能积极备战技能大赛。通过参照大赛评分标准,建立科学的专业教学评价体系,使得教师在完成课程考核的同时也完成了参赛选手的选拔。
通过建立院赛、省赛、国赛三个层次的大赛平台,形成普遍性、经常性的技能竞赛制度和良好的培养选拔制度,实现技能大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的转变,由少数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的转变,技能大赛逐步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历练手段和重要平台。
三、依据大赛硬件标准,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技能大赛的内容及硬件设备往往来源于生产实践以及国内行业领先的新仪器、新设备,因此,技能培训与比赛过程实现了职业教育与行业技术成果的对接。技能大赛是一次竞赛,更是一次对职业院校实训成果的检验,从中可以发现教学与生产实际之间的差距,促进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
一方面,依托大赛规程,改建、扩建、新建专業实训室,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由单一功能型的实训室建成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多位一体的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这种多功能专用实训室的创建主旨是为教师提供实物教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条件,为学生提供增加感性认识、增加工程因素和学用结合的环境。比如,根据“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大赛硬件标准,整合资源,建造理实一体化的PLC实训室、组态实训室以及电气智能控制实训室,既能满足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施,又能为学生技能竞赛提供可靠支撑。另一方面,需要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实训基地中的设备配置和布局应尽量贴近企业的真实生产场景,教学环境应按照企业生产工序流程设计;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名称、功能、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安全责任等规章制度应参照企业规章制度设计。将企业元素融入课堂,确保实训环境符合企业实际工作要求,既满足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能完成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结论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这是我国近年来教育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我们不但要依托大赛提升教学质量,还应在高职学院内部不断深入研究大赛,大力提倡推行大赛,建立良好的校园竞赛氛围,全面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用,学用结合”的局面。
參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N].中国教育报,2012-07-22.
[2]胡永信.借鉴“职业带”理论设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J].教育与职业,2007(29):17-19.
[3]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4):27-32.
[4]周继瑶,甄凯玉.高职教育“双证书”互通制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5):4-6.
[5]赵伟.让青春绚丽让人生出彩强技术技能惟立德树人——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综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2):5-14.
基金项目:赛教结合,以赛育人——水利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探索与实践(水教协〔2015〕11号)。
作者简介:蒋永新(1975— ),男,浙江台州人,本科学历,实验师,从事技能竞赛、实践实训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