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赣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却远远低于同类地区,因此,充分发挥赣南旅游资源丰富这一优势,使其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发展赣南地区经济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以赣州为主的赣南地区旅游资源与发展概况基础上提出了赣南地区旅游的战略构想,为赣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赣南旅游业;资源丰富;对策分析
赣南地域广阔,旅游资源丰富。赣南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故都瑞金、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等著名红色旅游景点名扬华夏,有着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被誉为“共和国的摇篮”。同样,这里也是客家人三大聚居地之一,为海外众多客家人所向往,被誉为“客家摇篮”。因此,充分发挥和挖掘赣南旅游资源丰富这一优势,使其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发展赣南经济显得尤为重要。2012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使得赣南地区的旅游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面临着拥有众多旅游资源,然而其对赣南地区的经济贡献率一直偏低的困境时,如何将赣南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对于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精神,促进赣南原中央苏区经济腾飞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赣南地区发展旅游业竞争优势
第一、旅游资源丰富,分布广,数量多
赣南地区有着极为丰富的和高品位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说旅游资源的富集是赣南地区发展旅游产业的最大优势。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国家4A级旅游区1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个,同时还有大量省、地、县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
第二、拥有众多精品旅游资源
多年来,赣南地区围绕着“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生态家园”、“世界橙乡”、“堪舆圣地”六大旅游名片,形成了一批精品旅游项目,例如瑞金,兴国和于都等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围绕“红色故都”打造全国红色旅游胜地;在赣州中心城区,古迹众多,有被学界称为宋代孤品的古城墙,中国唯一至今仍在使用的古代排水系统——福寿沟,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和沿用了近900年历史至今仍在使用的古浮桥,中国八景文化的发祥地——八境台,利用底蕴深厚的宋代文化,精心打造宋明理学的奠基地;与此同时,赣南地区各级政府将香港同胞饮用水东江的源头——安远三百山、上犹陡水湖、“天然氧吧”——崇义阳岭、“水上丝绸之路”——大余梅关、道教第35福地——宁都翠微峰、“江南蓬莱”——会昌汉仙岩进行整合,打造“生态家园”。同时,赣南地区客家文化和堪舆文化迥异。赣南地区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有“客家摇篮”之称。至今,赣南地区许多地方仍保持持着客家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征,由此形成的民俗民居、客家采茶戏剧、客家服饰及客家文化等使赣南地区展现出绚丽多彩的客家风情。赣州堪舆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也大放异彩。赣州兴国的三僚村,被称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成为堪舆文化的发祥地、世界风水文化爱好者朝觐的圣地。
第四、便捷的交通
旅游发展,交通先行。经过近十年的建设,赣南已基本形成以赣州市区为中心,四通八达的国家级公路交织成网,京九铁路纵贯南北,赣韶铁路和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即将完工,昌吉赣铁路客运专线和赣深高铁即将开工,预示着赣州即将融入南昌和珠三角地区2小时生活圈,厦漳泉地区3小时生活圈,而上述地区均属于全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平均收入水平高,居民有很高的旅游休闲度假的欲望和巨大的消费潜力。
二、赣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第一、整体规划应加强
赣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规划作指导。国家旅游局已于去年颁布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规划、项目、宣传推广、智慧旅游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赣南地区旅游业发展要坚持大旅游、高起点、优布局、功能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赣南地区的旅游开发规划要本着旅游发展,规划先行的原则。赣南地区应积极整合并合理开发现有旅游资源,分别编制红色旅游、客家旅游、生态旅游等不同特色旅游的规划,打破“一县一策”这一现有的旅游发展策略。
第二、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赣南地区作为贯彻《若干意见》,促进老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所在,必须加快当地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家旅游局和国务院扶贫办已经把赣州和吉安作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明确了国家财政将在赣南旅游方面给予一定倾斜和支持。但相对于赣南地区旅游的长远发展来看,单靠中央和省一级有限的投入来发展旅游业,并不能一劳永逸。为此,赣南地区当地政府要拓宽思路,充分发挥赣南地区旅游资源品位高、特色强、精品多的优势,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拓宽筹资渠道,特别是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方面要向全社会投资者开放,建立健全旅游业的投融资体系,按市场化方式运作,鼓励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参股、控股,推进旅游投资和产权多元化。
第三、创新旅游方式和旅游产品
创新旅游产品。在发展红色旅游方面,要在增加体验和参与项目上下足工夫。定位于“体验革命征程,再现红色历史”,推出相关体验活动,比如“苏区一日”“过一日红军生活”“我是一苏大小委员’等旅游体验项目,把当年苏区生活、战斗的场景展示出来,创造“兴奋点”和“高潮”,让游客主动参与,相比较原有的在参观中接受教育,这种方式更加鼓励游客在亲身体验中接受磨砺和教育,这样无疑将吸引更多的旅游群体关注。既增强游客兴趣,又增加游客的逗留时间。
第四、发展旅游经济与保护生态并重
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互补。赣南地区是中国中亚热带南缘东端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段,自然生态环境好,不仅保留了大量的第三纪植物区系,是古老植物种属的“避难所”,同时还是东亚植物区系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特有植物珍贵树种较多的地区。同时,赣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接近75%,严格意义上说,正是赣南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应尽可能的实现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的双赢,决不能先污染后治理。
三、结论
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对经济拉动性大,与其他相关产业关联度高,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赣南地区应迎着《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两周年的东风,牢牢把握此次发展机遇,作好发展旅游经济这篇文章,为赣南苏区的振兴发展添砖加瓦。(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琼霓,制约西部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5):51-53.
[2] 张卉,闫昕,西部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发展战略[J]河池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9):25-28.
[3] 陈建,论江西红色旅游的核心竞争力[J].江西社会科学,2006(09):240-243.
[4] 陈晓强,论江西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特区经济,2006(11):209-210.
关键词:赣南旅游业;资源丰富;对策分析
赣南地域广阔,旅游资源丰富。赣南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故都瑞金、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等著名红色旅游景点名扬华夏,有着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被誉为“共和国的摇篮”。同样,这里也是客家人三大聚居地之一,为海外众多客家人所向往,被誉为“客家摇篮”。因此,充分发挥和挖掘赣南旅游资源丰富这一优势,使其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发展赣南经济显得尤为重要。2012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使得赣南地区的旅游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面临着拥有众多旅游资源,然而其对赣南地区的经济贡献率一直偏低的困境时,如何将赣南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对于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精神,促进赣南原中央苏区经济腾飞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赣南地区发展旅游业竞争优势
第一、旅游资源丰富,分布广,数量多
赣南地区有着极为丰富的和高品位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说旅游资源的富集是赣南地区发展旅游产业的最大优势。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国家4A级旅游区1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个,同时还有大量省、地、县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
第二、拥有众多精品旅游资源
多年来,赣南地区围绕着“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生态家园”、“世界橙乡”、“堪舆圣地”六大旅游名片,形成了一批精品旅游项目,例如瑞金,兴国和于都等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围绕“红色故都”打造全国红色旅游胜地;在赣州中心城区,古迹众多,有被学界称为宋代孤品的古城墙,中国唯一至今仍在使用的古代排水系统——福寿沟,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和沿用了近900年历史至今仍在使用的古浮桥,中国八景文化的发祥地——八境台,利用底蕴深厚的宋代文化,精心打造宋明理学的奠基地;与此同时,赣南地区各级政府将香港同胞饮用水东江的源头——安远三百山、上犹陡水湖、“天然氧吧”——崇义阳岭、“水上丝绸之路”——大余梅关、道教第35福地——宁都翠微峰、“江南蓬莱”——会昌汉仙岩进行整合,打造“生态家园”。同时,赣南地区客家文化和堪舆文化迥异。赣南地区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有“客家摇篮”之称。至今,赣南地区许多地方仍保持持着客家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征,由此形成的民俗民居、客家采茶戏剧、客家服饰及客家文化等使赣南地区展现出绚丽多彩的客家风情。赣州堪舆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也大放异彩。赣州兴国的三僚村,被称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成为堪舆文化的发祥地、世界风水文化爱好者朝觐的圣地。
第四、便捷的交通
旅游发展,交通先行。经过近十年的建设,赣南已基本形成以赣州市区为中心,四通八达的国家级公路交织成网,京九铁路纵贯南北,赣韶铁路和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即将完工,昌吉赣铁路客运专线和赣深高铁即将开工,预示着赣州即将融入南昌和珠三角地区2小时生活圈,厦漳泉地区3小时生活圈,而上述地区均属于全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平均收入水平高,居民有很高的旅游休闲度假的欲望和巨大的消费潜力。
二、赣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第一、整体规划应加强
赣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规划作指导。国家旅游局已于去年颁布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规划、项目、宣传推广、智慧旅游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赣南地区旅游业发展要坚持大旅游、高起点、优布局、功能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赣南地区的旅游开发规划要本着旅游发展,规划先行的原则。赣南地区应积极整合并合理开发现有旅游资源,分别编制红色旅游、客家旅游、生态旅游等不同特色旅游的规划,打破“一县一策”这一现有的旅游发展策略。
第二、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赣南地区作为贯彻《若干意见》,促进老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所在,必须加快当地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家旅游局和国务院扶贫办已经把赣州和吉安作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明确了国家财政将在赣南旅游方面给予一定倾斜和支持。但相对于赣南地区旅游的长远发展来看,单靠中央和省一级有限的投入来发展旅游业,并不能一劳永逸。为此,赣南地区当地政府要拓宽思路,充分发挥赣南地区旅游资源品位高、特色强、精品多的优势,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拓宽筹资渠道,特别是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方面要向全社会投资者开放,建立健全旅游业的投融资体系,按市场化方式运作,鼓励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参股、控股,推进旅游投资和产权多元化。
第三、创新旅游方式和旅游产品
创新旅游产品。在发展红色旅游方面,要在增加体验和参与项目上下足工夫。定位于“体验革命征程,再现红色历史”,推出相关体验活动,比如“苏区一日”“过一日红军生活”“我是一苏大小委员’等旅游体验项目,把当年苏区生活、战斗的场景展示出来,创造“兴奋点”和“高潮”,让游客主动参与,相比较原有的在参观中接受教育,这种方式更加鼓励游客在亲身体验中接受磨砺和教育,这样无疑将吸引更多的旅游群体关注。既增强游客兴趣,又增加游客的逗留时间。
第四、发展旅游经济与保护生态并重
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互补。赣南地区是中国中亚热带南缘东端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段,自然生态环境好,不仅保留了大量的第三纪植物区系,是古老植物种属的“避难所”,同时还是东亚植物区系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特有植物珍贵树种较多的地区。同时,赣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接近75%,严格意义上说,正是赣南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应尽可能的实现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的双赢,决不能先污染后治理。
三、结论
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对经济拉动性大,与其他相关产业关联度高,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赣南地区应迎着《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两周年的东风,牢牢把握此次发展机遇,作好发展旅游经济这篇文章,为赣南苏区的振兴发展添砖加瓦。(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琼霓,制约西部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5):51-53.
[2] 张卉,闫昕,西部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发展战略[J]河池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9):25-28.
[3] 陈建,论江西红色旅游的核心竞争力[J].江西社会科学,2006(09):240-243.
[4] 陈晓强,论江西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特区经济,2006(11):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