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庞薰琹是20世纪我国著名的画家和工艺美术教育家,他对绘画和工艺美术有贯通而广泛的研究,其中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注重中西结合、推陈出新,他在绘画创作中融入“装饰性”和“民族性”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逐渐形成其独特的个人风格和艺术思想。这种思想对现代设计、教育、科技、经济发展仍然有新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庞薰琹 艺术思想 传统 现代
一、引言
庞薰琹(1906—1985),字虞弦,笔名鼓轩,是我国学贯中西、艺通古今的画家。是中国工艺美术一代宗师和工艺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者。庞薰琹先生怀着美好的理想,从东方走向西方,又从西方回到东方,探索中国艺术的振兴之路,开启了现代绘画和现代设计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新局面,同时,他始终以执着的艺术精神坚持着艺术创作,实践着他的艺术理想,走出了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道路,我们可以从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看到他艺术探索的足迹……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为家为国的赤子之心、坚韧不拔的创新意念,中国老一辈艺术家的这些优良传统精神不仅适用于艺术领域,也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教育、科技、经济等领域。
二、《戴黑帽的自画像》1929年(巴黎留学时期代表作)
《戴黑帽的自画像》是庞薰琹1932年个展中最精彩的作品之一。这一时期庞薰琹在法国受到写实绘画和现代艺术的双重影响,但他并不赞成简单地模仿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甚至激烈的反对刻板机械的模仿“自然主义”和所谓“写实派”绘画。他认为这种模仿自然的绘画,在现代“以数秒钟的时间拍一张照相,不会较描写数个月的一幅少真实。”[]由此他主张艺术家应该利用各自的技巧,自由的、自然的表现事物和自我。这是他漫长艺术道路的起点阶段,也是他艺术思想初步形成的时期,已经显示出他坚定、勇敢的艺术态度和明确、不墨守成规的艺术主张。他决心要走自己的道路,创造既有现代风格,又有中国民族氣派的的绘画。与我国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有异曲同工之秒。
三、《如此巴黎》1931年(“决澜社”时期代表作)
1930年初,庞薰琹回到祖国上海,却成了一个失业者。他拿起中国笔墨,用传统笔法画人物画,继续探索如何表现“民族性”与“装饰性”的问题。1932年前后创作的《如此巴黎》等有别于同时期创作的《地之子》等那种沉静的象征主义表现手法,而是力图用激烈的绘画语言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绪,是画家于这一时期思考社会现象的一组系列画。庞薰琹的艺术主张,在《决澜社宣言》中表白的十分明确:“我们厌恶一切旧的形式,旧的色彩,厌恶一切平凡的低级的技巧。我们要用新的技法来表现时代的精神。三十年代初,他希望通过决澜社集体的力量在艺术上闯出一条路来,尽管其艺术风格仍然留有西方新派绘画的流风余韵,但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存在着显见的差异,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艺术,特别是对装饰艺术的注重吸收,显露了庞薰琹绘画的装饰性和民族性特点,在当时的中国画坛独树一帜。这种敢于突破常规、不断寻求创新的时代使命感,是很多现代的艺术教育者所向往和追求的至高境界。同样,这样精神适用于中国发展的任何领域,如2016年陕西省对于当前经济的的分析、概括:“要把‘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作为引领陕西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发展的行动纲领和基本遵循,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紧扣‘追赶超越’目标要求,准确把握大局大势,进一步明确细化目标任务,把‘五个扎实’的线路图、时间表和各项措施制定得更明晰、更具体、可操作。”准确的反映了当前经济发展的步伐与庞薰琹坚持的艺术理念的一致性。
四、《贵州山民图》1941年(西南民俗考察时期)
《贵州山民图》这批作品主要描绘了西南少数民族生活和劳动的不同的场面,表现他们的愿望和愁苦。人物似有几许淡淡的的哀愁,生动的传达出时代的情绪。画家十分熟悉笔下的对象,用娴熟的艺术技巧把西方的写实素描技巧融进中国画的情趣之中,用浪漫的色彩再现了柔和、淡雅的贵州景色。他将传统国画的兰叶描与铁线描合用,线条结实有力而有韵致。显然与决澜社时期的作品风格不同,与留法时期的作品变化更大,不论白描或水彩均趋于写实且富有装饰性。面对开发一种不曾有过的新的审美观念的确立,道路是不平坦的。恰如画家在《自剖》(1943年)一文中所述:“我所描写的贵州的同胞,毋庸讳言,与实际的他们离的很远。不能拿民族学的尺寸来量它。因为笔下总不免流露出自己。可是服饰方面,曾尽量保存它原来面目,因此,给我不少束缚,……”庞薰琹这种时刻关注现实、敢于表达现实问题、努力寻求解决之道的积极艺术思想在面对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的当前经济、教育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时,给我们深深的启示。启发我们对中国文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考;启发我们对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观念和方法的思考;启发我们探究如何以高度的使命感去实践“复兴大中华、设计强国梦”。
五、《鸡冠花》1962(晚年代表作)
庞薰琹画花不是简单的模写对象,而是根据画面需要进行构图变化,既参照对象,又不完全依照对象,根据自己的意图经营画面。这些作品与其早期绘画已风格各异,显得更典雅精致、平淡超脱。庞薰琹把人生的痛苦和艰辛留在心底,把内心的美好和欢乐展现给世界,具有一种超脱的寂寞。到庞薰琹晚年的“瓶花系列”我们可以看到青年时代的庞薰琹不满于当时画坛的死气沉沉,为追求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而进行多方面的尝试;看到印象派的新奇曾热情的研究色彩;当感到中国线描造型之微妙又尝试线描创作,深入苗寨有感于苗民的质朴可爱,又通过工笔水彩的混合技法描绘他们;晚年的油画花卉,写实而概括的笔触、恬淡而雅致的情调,透过画面给人创造一种清逸之美。应该说,庞薰琹早年留学法国时是深入研究西欧绘画,回国后对中国传统艺术做了进一步探索,他融汇中西形成自己风格,油画花卉系列正是延续他一贯的艺术追求,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度。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和解决当今设计艺术乃至社会发展问题的方法论,传统装饰之道在当今社会生活和艺术创造中依然显示出思想活力。庞薰琹对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研究对于后人探讨传统装饰艺术的现代意义,考察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当代设计思潮的联系,乃至对当代国家发展的价值等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回归传统,回归文化根性,我们才能找到生长在这个文化血脉中的人们的真正的需求。我们需要用敢于创新的心这把钥匙去打开把传统精髓与现代追求融为一体的那扇门,引领现代人们去发现历史经典,去开启未来时尚。
六、结语
庞薰琹绘画的装饰性和民族性风格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这是他探索中西结合绘画道路的主要成果。装饰风格使他的画具有观赏性,与众不同,民族风格使他的画具有抒情性,别具一格。庞薰琹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与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和民间装饰趣味结合起来,其作品多“非中非西,亦中亦西,或是西洋画的样式而有中国话的精味,或是中国画的面目而具西洋画的血肉,兼具中国的气韵表现和西洋的写实功力”,其风格有“古典主义艺术的和谐、完整、庄重与肃穆,有浪漫主义艺术的诗情,有写实主义艺术的诚实,有表现主义艺术的空灵,有印象主义艺术的率真,”充满了文人画的意境、装饰画的趣味,他的作品如悠扬的牧歌空旷而不哀怨;像一杯春茶馨香而不苦涩。他的作品将其本人对社会、人生、文化、艺术的理解蕴于其中,令人反复品味而意犹未尽。他的思想对现代设计、教育、经济发展亦有新鲜的现实意义,以他的艺术探索成就为出发点,我们可以继续研究中国现代装饰艺术、设计教育、社会发展的相关命题。
参考文献:
[1]庞薰琹美术馆编:《艺术赤子的求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413页.
[2]洪毅然《论庞薰琹先生之艺术》.
作者简介:顾丽,女,江苏盐城人,无锡太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装饰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庞薰琴艺术思想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启示》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4SJD402.
关键词:庞薰琹 艺术思想 传统 现代
一、引言
庞薰琹(1906—1985),字虞弦,笔名鼓轩,是我国学贯中西、艺通古今的画家。是中国工艺美术一代宗师和工艺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者。庞薰琹先生怀着美好的理想,从东方走向西方,又从西方回到东方,探索中国艺术的振兴之路,开启了现代绘画和现代设计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新局面,同时,他始终以执着的艺术精神坚持着艺术创作,实践着他的艺术理想,走出了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道路,我们可以从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看到他艺术探索的足迹……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为家为国的赤子之心、坚韧不拔的创新意念,中国老一辈艺术家的这些优良传统精神不仅适用于艺术领域,也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教育、科技、经济等领域。
二、《戴黑帽的自画像》1929年(巴黎留学时期代表作)
《戴黑帽的自画像》是庞薰琹1932年个展中最精彩的作品之一。这一时期庞薰琹在法国受到写实绘画和现代艺术的双重影响,但他并不赞成简单地模仿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甚至激烈的反对刻板机械的模仿“自然主义”和所谓“写实派”绘画。他认为这种模仿自然的绘画,在现代“以数秒钟的时间拍一张照相,不会较描写数个月的一幅少真实。”[]由此他主张艺术家应该利用各自的技巧,自由的、自然的表现事物和自我。这是他漫长艺术道路的起点阶段,也是他艺术思想初步形成的时期,已经显示出他坚定、勇敢的艺术态度和明确、不墨守成规的艺术主张。他决心要走自己的道路,创造既有现代风格,又有中国民族氣派的的绘画。与我国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有异曲同工之秒。
三、《如此巴黎》1931年(“决澜社”时期代表作)
1930年初,庞薰琹回到祖国上海,却成了一个失业者。他拿起中国笔墨,用传统笔法画人物画,继续探索如何表现“民族性”与“装饰性”的问题。1932年前后创作的《如此巴黎》等有别于同时期创作的《地之子》等那种沉静的象征主义表现手法,而是力图用激烈的绘画语言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绪,是画家于这一时期思考社会现象的一组系列画。庞薰琹的艺术主张,在《决澜社宣言》中表白的十分明确:“我们厌恶一切旧的形式,旧的色彩,厌恶一切平凡的低级的技巧。我们要用新的技法来表现时代的精神。三十年代初,他希望通过决澜社集体的力量在艺术上闯出一条路来,尽管其艺术风格仍然留有西方新派绘画的流风余韵,但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存在着显见的差异,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艺术,特别是对装饰艺术的注重吸收,显露了庞薰琹绘画的装饰性和民族性特点,在当时的中国画坛独树一帜。这种敢于突破常规、不断寻求创新的时代使命感,是很多现代的艺术教育者所向往和追求的至高境界。同样,这样精神适用于中国发展的任何领域,如2016年陕西省对于当前经济的的分析、概括:“要把‘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作为引领陕西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发展的行动纲领和基本遵循,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紧扣‘追赶超越’目标要求,准确把握大局大势,进一步明确细化目标任务,把‘五个扎实’的线路图、时间表和各项措施制定得更明晰、更具体、可操作。”准确的反映了当前经济发展的步伐与庞薰琹坚持的艺术理念的一致性。
四、《贵州山民图》1941年(西南民俗考察时期)
《贵州山民图》这批作品主要描绘了西南少数民族生活和劳动的不同的场面,表现他们的愿望和愁苦。人物似有几许淡淡的的哀愁,生动的传达出时代的情绪。画家十分熟悉笔下的对象,用娴熟的艺术技巧把西方的写实素描技巧融进中国画的情趣之中,用浪漫的色彩再现了柔和、淡雅的贵州景色。他将传统国画的兰叶描与铁线描合用,线条结实有力而有韵致。显然与决澜社时期的作品风格不同,与留法时期的作品变化更大,不论白描或水彩均趋于写实且富有装饰性。面对开发一种不曾有过的新的审美观念的确立,道路是不平坦的。恰如画家在《自剖》(1943年)一文中所述:“我所描写的贵州的同胞,毋庸讳言,与实际的他们离的很远。不能拿民族学的尺寸来量它。因为笔下总不免流露出自己。可是服饰方面,曾尽量保存它原来面目,因此,给我不少束缚,……”庞薰琹这种时刻关注现实、敢于表达现实问题、努力寻求解决之道的积极艺术思想在面对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的当前经济、教育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时,给我们深深的启示。启发我们对中国文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考;启发我们对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观念和方法的思考;启发我们探究如何以高度的使命感去实践“复兴大中华、设计强国梦”。
五、《鸡冠花》1962(晚年代表作)
庞薰琹画花不是简单的模写对象,而是根据画面需要进行构图变化,既参照对象,又不完全依照对象,根据自己的意图经营画面。这些作品与其早期绘画已风格各异,显得更典雅精致、平淡超脱。庞薰琹把人生的痛苦和艰辛留在心底,把内心的美好和欢乐展现给世界,具有一种超脱的寂寞。到庞薰琹晚年的“瓶花系列”我们可以看到青年时代的庞薰琹不满于当时画坛的死气沉沉,为追求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而进行多方面的尝试;看到印象派的新奇曾热情的研究色彩;当感到中国线描造型之微妙又尝试线描创作,深入苗寨有感于苗民的质朴可爱,又通过工笔水彩的混合技法描绘他们;晚年的油画花卉,写实而概括的笔触、恬淡而雅致的情调,透过画面给人创造一种清逸之美。应该说,庞薰琹早年留学法国时是深入研究西欧绘画,回国后对中国传统艺术做了进一步探索,他融汇中西形成自己风格,油画花卉系列正是延续他一贯的艺术追求,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度。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和解决当今设计艺术乃至社会发展问题的方法论,传统装饰之道在当今社会生活和艺术创造中依然显示出思想活力。庞薰琹对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研究对于后人探讨传统装饰艺术的现代意义,考察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当代设计思潮的联系,乃至对当代国家发展的价值等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回归传统,回归文化根性,我们才能找到生长在这个文化血脉中的人们的真正的需求。我们需要用敢于创新的心这把钥匙去打开把传统精髓与现代追求融为一体的那扇门,引领现代人们去发现历史经典,去开启未来时尚。
六、结语
庞薰琹绘画的装饰性和民族性风格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这是他探索中西结合绘画道路的主要成果。装饰风格使他的画具有观赏性,与众不同,民族风格使他的画具有抒情性,别具一格。庞薰琹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与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和民间装饰趣味结合起来,其作品多“非中非西,亦中亦西,或是西洋画的样式而有中国话的精味,或是中国画的面目而具西洋画的血肉,兼具中国的气韵表现和西洋的写实功力”,其风格有“古典主义艺术的和谐、完整、庄重与肃穆,有浪漫主义艺术的诗情,有写实主义艺术的诚实,有表现主义艺术的空灵,有印象主义艺术的率真,”充满了文人画的意境、装饰画的趣味,他的作品如悠扬的牧歌空旷而不哀怨;像一杯春茶馨香而不苦涩。他的作品将其本人对社会、人生、文化、艺术的理解蕴于其中,令人反复品味而意犹未尽。他的思想对现代设计、教育、经济发展亦有新鲜的现实意义,以他的艺术探索成就为出发点,我们可以继续研究中国现代装饰艺术、设计教育、社会发展的相关命题。
参考文献:
[1]庞薰琹美术馆编:《艺术赤子的求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413页.
[2]洪毅然《论庞薰琹先生之艺术》.
作者简介:顾丽,女,江苏盐城人,无锡太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装饰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庞薰琴艺术思想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启示》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4SJD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