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社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社会管理的难点在农村,村级管理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中处于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地位。规范村务管理工作,是发展基层民主,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构建和谐农村社会,推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村集体、村干部、村民根本利益,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发生的根本途径。当前,村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有序开展。对此,本文就当前潼南村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一些初浅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村级管理 问题 对策
农村社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社会管理的难点在农村,村级管理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中处于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地位。当前,潼南村级管理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有序开展。对此,本课题就当前潼南村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一些初浅的分析探讨。
一、潼南村级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重庆市潼南区把社会管理工作的重心不断下移,关口不断前移,人力、财力,物力不断向基层倾斜,有力的促进了农村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主要做法如下:
1.抓住根本,管好“事”。发展经济,重在引导。“十二五”时期,潼南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不断增强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同时,还在农旅结合上大做文章,以规划为引领,推动农业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潼南是全国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享有“中国西部绿色菜都”美誉,蔬菜产业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方式,为此,政府通过引导,成立了潼南蔬菜协会。如桂林街道双坝村利用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的优势,在全国劳模、村支书朱习武的带领下,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走出了“创业就业、增收增效、富民强村”的路子。另外潼南全区还有生猪养殖、生姜、柠檬种植、食用菌种、油菜种植、七彩山鸡等协会以及弘艺农业等专业合作社等,通过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把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捆绑”在一起,一头牵农户,一头联市场,为农民开通了“致富路”,架起了“致富桥”。通过引导,目前全区按照“山上开花结果、山下蔬菜粮油,科学间种套作、推动种养循环”的总体要求,优化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布局,打造“四片两带”现代农业发展区的农业战略布局已经初步形成。2015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582元,同比增长11.5%。
2.调处矛盾,重在疏导。
2.1成立机构。全区建立区、镇(街道)、村(居)三级调解网络,共建立325个调委会,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抓好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2.2建立制度。将“早预防、早发现、早解决”的思路贯穿工作始终,采取区级领导包乡镇、区直部门包村、千名干部下基层等措施,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定事定人定责。把握社会焦点,解决群众忧难,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等手段,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力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2.3建立机制。矛盾调处,通过“三调”(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全区每年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000余件,调解成功率98%以上,防止群体性上访、群体性械斗、民转刑、非正常死亡等纠纷激化事件60余件,从源头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3.树立新风,重在倡导。以获得的市级文明城区和正在创建的国家卫生城区为契机,以提高全民文明程度和科技文化素质为核心,以建设美化、绿化、硬化的宜居村镇为基础,倡导全区人民争做文明人、争当文明户、争建文明村、争创文明镇,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的软硬件建设。如崇龛镇的白沙村以村镇规划、“三清五改” (清垃圾、清路障、清乱建和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为切入点,创建为市级文明村、市级生态卫生村。在双江镇林湾村村两委的办公地点里,图书室、档案室、电脑室、会议室、卫生室、健身活动场所一应俱全,还建有篮球场等体育休闲活动设施。现在,林湾村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可以与城市社区媲美的名副其实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4.建设阵地,重在整合。一是建设方式上坚持因村制宜、节俭实用的原则。对村组织阵地,采取新建、购买、改建、购买后改建、划拨后改建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村集体的闲置房屋、学校布局调整的闲置校舍、部分单位的弃用公房等,通过相互调剂、无偿划拨、优惠购买等办法予以解决。二是实施党内实物扶持。区委组织部建立了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实物扶持机制,从留存党费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每年选择一批重点村在房屋建设、制度配套、办公设施购置等方面进行扶持。并设立了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奖励基金,各村自筹新建的村级阵地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一次性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同时,将阵地建设与农村党员电教科技经济开发工作结合起来,统一安排部署,资金捆绑使用。三是协调区直部门帮建。注重把基层组织規范化建设与小康建设、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同安排、同规划、同考核。尤其是把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与扶贫重点村建设结合到一起,充分调动并整合区直各部门的力量,加快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的步伐。区直各帮扶单位与村级组织结成对子,实行“一对一”、“多帮一”,采取单位出资出物,村上出工出力的形式建设村级阵地。如五桂镇高碑村在区司法局等帮扶单位的扶持下兴建改建了村便民服务中心。四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全区各村党组织充分调动本村在外各界知名人士、企业老总回馈乡邻、改变村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力推动村级组织阵地建设。
5.抓住关键,管好“人”。谋事在人,成事在人。管人,管事,管物,说到底都是对人的管理。管好人,才能管好事、管好物。
5.1配强村两委班子。在潼南,新当选的村支书分三类:一类是德高望重、一呼百应的;一类是忠厚老实,年龄偏大的;还有一类是有抱负、有产业的经济能人。在这次换届中,第三类人最吃香。村民有自己的评判标准:自己不致富,不能当干部;只是自己富,不算好干部;带领大家富,才算好干部。如双坝村的朱习武多年来带领村民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走上致富路,每次选举,都是高票当选。村民说,他能带领大家致富,而且不会在村级财务上动歪脑筋,不会惹得民怨,所以选他。村两委班子在“海选”中自发的得到优化。 5.2培训各类人才。一是充分发挥区委党校的主阵地作用,结合远程教育、电大的“一村一大”教育,每年开设村干部培训班,培训村级党员干部及后备人才。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区就业局的作用,根据发展、就业的需要,提供相应的养殖、种植、电工、挖机等专业技术,培训农民。
6.落实政策,管好“钱”。
6.1管好强农惠农资金。推行“一卡通”到户、“一览表”到户工作法,将涉及农户的惠农强农政策的享受范围、补贴标准、实施方法发放到户,扩大群众知情权、监督权,提升发放效率,确保资金安全。
6.2加强村级资产管理。实行“村财镇管”,建立资产台账,村级资产按照资产类别建立资产台账,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要求,实行报账制度;村级专职会计,及时记录资产变动情况,并将台账每月交由镇(街)财政所进行审核,定期向村民公布。
二、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尽管潼南村级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加速推进,各种矛盾集中凸显,农村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给村级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和难题。大致梳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管理与社会管理发展不平衡。调查发现,潼南村级社会管理明显滞后于经济管理,而且,大多数镇(街)过分注重经济管理和发展,对社会管理却只是“蜻蜓点水”,没有给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只是被赋予经济管理的“辅助器”,没有真正把村级社会管理当做一个独立系统来看待,必然会导致社会矛盾的增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潼南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和“项目攻坚”战略,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加速转型,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转型的农村社会关系复杂化、矛盾多样化,农民的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农民利益诉求更加广泛,用传统的方法难以化解新问题、新矛盾,给村级社会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潼南全区总人口为103万,其中60万为农民,为传统的农业生产区。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稀缺性更加凸显,农村土地征用领域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并且与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续政策不完善、村级事务不公开和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相互缠绕,给村级社会管理带来了巨大难题。据区信访办反映,每年涉农上访在全年总上访量的20%左右,占比最大。
2.镇(街)政府职能转变滞后。镇(街)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责不够明晰,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显著,在社会管理的政策制定、资金投入等方面还存在着薄弱环节,有“缺位” 和 “越位” 现象。从村级公共服务供给的角度来看,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生产者之间职责划分含混,许多项目的提供主体是政府部门,理应承担规划、组织的职责,但一些政府部门只做指标、测评、验收等工作,并未尽应尽的規划、组织、融资等职责,出现“缺位”。同时,一些部门手伸得过长,管得过宽,介入一些由村级自治组织规划、生产的村内部的公共服务领域,出现 “越位”。此外,在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缺口,突出表现为有限的村级公共服务专项经费与村民对公共服务的巨大需求间尚有较大差距,专项资金的支出范围较为含混,道路、沟渠等大型的基建项目也在有限的村级公共服务经费中列支。
3.民主法治建设不够完善。在调研中发现,村民自治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得到了改善,广大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但潼南的部分镇(街)在村级社会管理的整个过程当中,政府仍扮演着“孤胆枪手”的角色,村民往往只是“旁观者”,没有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方参与格局。在党务村务公开方面,有些村公开次数和时间不正常,未按要求进行公开,等到群众有反映或上级来检查时,匆匆公布, 应付了事,甚至还有不少的村没有实行村务公开。有些村只是公开一些如计划生育等事项,而农民群众想知道的村财开支、村集体资产处置、各项利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却往往不公开、打折公开。有些村在公开内容上不全面,遮遮掩掩,藏头露尾,只公开大项目,没有分列明细账,没有按时逐项、逐笔公开。导致有些镇(街)的村民不了解村级社会管理的具体内容,也没有参与到村级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中来。另外,一些社会组织包括村民自治形式的组织,也没能在村级社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大事小情都要通过政府部门来决定。目前,潼南有两种倾向值得关注:一是村民参与村级管理的意识淡薄,村级组织作用发挥不到位。现在,村里要召开一次全体村民大会非常困难,不少村民认为,村级事务管理是村“两委”干部的职责,与自己无关。不少农民政治意识淡薄,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曾经就有老百姓提出,搞选举太麻烦太费事,由原任村干部连任算了。这样的意识也造成有时一些本应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才有效的事项,却由村两委会决定代替执行了。二是导致农村社会管理失之过松、失之过软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根据《村委会组织法》,村干部三年一选,有些村社情民意复杂,竞争非常激烈,一些村干部怕得罪村民、丢了“选票”,对镇(街)党委、政府布置的工作特别是计划生育方面等容易得罪人的任务,不像以前那么卖力,造成镇(街)对村级社会管理能力和驾驭能力削弱。此外,有少数村民因为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往往就把矛头对准基层干部个人。或聚众上访或无理取闹,认为只要人多,只要声势闹大,无理可讲成有理。而基层干部害怕追责,害怕受处分丢“帽子”,往往不敢管理这些“害群之马”,从而助长了歪风邪气的蔓延,致使农村社会管理软弱松散。
4.农村人才严重缺乏。调查中发现,一些村干部得不到村民的充分认可,工作作风存在问题,而且缺乏为村民谋福利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农村青壮劳力进城务工,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壳化现象严重,农村成为613899部队(儿童、妇女、老人)的留守地。就潼南来说,农村青年除了升学之外,有文化的已大多到外面打工、经商,少数在家的也是等待时机,准备到外面闯世界,人才外流现象非常严重,如崇龛镇临江村共有人口3800余人,外出务工人员就有1600余人,约占全村人口的2/5。有的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有的村发展党员存在“关系化”倾向,关系密切的就发展入党,其他人则拒之门外,而且降低标准,简化程序,把一些思想不成熟、动机不纯的人吸收进来。有的村长期闹派性,党支部无法召集党员开会表决,使一些进步青年想入党也无法迈进党的门坎。有的村党支部书记怕培养年轻党员会取代自己的位置,为了一己之利,几年不发展一名党员。有的村由于党组织教育引导不够,不注意培养年轻人,使一些青年农民对入党热情不高。正因为这些种种原因,造成农村人才严重缺乏,“无人管理”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三、对策思考
1.强化认识,提高村级社会管理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村级社会管理是关系农民幸福、农村进步、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稳定农村社会、发展农村经济、文明农村文化的重要前提,是保障村民生命安全、生活幸福、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要重视村级社会管理的重要作用,提高社会管理对村民幸福感和满足感的帮助。首先,加大对村级社会管理的投入,把更多优秀的人才投入到村级社会管理中来;把更多的资 金投入到村级社会管理中来;把更多的物资和信息投入到村级社会管理中来。其次,加大对村级社会管理的创新,要做到因地制宜的改革,促进社会社会管理的科学化、人性化。再次,经济“反哺”社会,经济发展带动社会发展,实现二者的资源共享和理念互补,最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村级社会管理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2.加快镇(街)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基层社会管理,政府主导是关键。一是镇(街)政府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成向服务型政府的实质转型,减政放权,探索从单一的行政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的管理方式。二是明确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主体作用。严禁镇(街)政府借村级公共服务专项资金到位之机,通过 “资金整合”、“优化配置”等“改革措施”,削减对农村公共服务的资金支持。政府相关部门或技术部门要根据相关公共服务项目的质量技术指标,确保村级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3.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调动村民参与村级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以村民本位观调动村民参与村级社会管理的积极性。村级社会管理离不开村民的积极參与,要调动村民参与村级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就必须坚持以村民为本的理念,要尊重村民、相 信村民,坚定不移地走以村民为主体的村级社会管理改革之路。加快村级民主建设,加大对村民的民主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对民主权利的认知程度,为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村级社会管理铺好道路;拓宽村民参政议政的渠道,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悉心听取村民的真实想法,为其积极主动的参与村级社会管理架起桥梁;广泛开设村民自治形式的民间组织,凸显出村民在村级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为其积极主动的参与村级社会管理摆好交椅。要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各村应实行村务公开向所在镇(街)报备制度,由镇(街)对村务公开的内容进行把关,确保公开时间及时、反映真实、内容全面。改进公开形式,实行公开内容通报制。
4.多渠道壮大人才队伍,发挥人才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村级社会管理创新和深化迫切需要具有较高思想认识水平、综合文化素质及专业知识的社会管理人才队伍。一是要通过公推直选、民主评议等方式,引导居民群众把政治思想素质好、组织协调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同志推选进入村 “两委” 班子,优化班子成员结构,提高服务管理能力。二是使用好现有大学生村官,鼓励他们在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挖掘本村人才、乡土精英,注重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打工返乡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回乡大学毕业生的优秀分子中选拔人才,进入村、镇(街)基层组织,建立农村后备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戴晓春.我国村级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计划与市场,2001(3).
[2]丁元竹.建立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几点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5) : 13.
[3]曹海林.乡村和谐发展与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理性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9(4).
[4]陈柏峰.村庄秩序机制的理想型探究[J].社会,2001(1).
[5]吴新叶.农村社会管理的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2).
关键词:村级管理 问题 对策
农村社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社会管理的难点在农村,村级管理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中处于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地位。当前,潼南村级管理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有序开展。对此,本课题就当前潼南村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一些初浅的分析探讨。
一、潼南村级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重庆市潼南区把社会管理工作的重心不断下移,关口不断前移,人力、财力,物力不断向基层倾斜,有力的促进了农村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主要做法如下:
1.抓住根本,管好“事”。发展经济,重在引导。“十二五”时期,潼南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不断增强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同时,还在农旅结合上大做文章,以规划为引领,推动农业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潼南是全国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享有“中国西部绿色菜都”美誉,蔬菜产业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方式,为此,政府通过引导,成立了潼南蔬菜协会。如桂林街道双坝村利用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的优势,在全国劳模、村支书朱习武的带领下,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走出了“创业就业、增收增效、富民强村”的路子。另外潼南全区还有生猪养殖、生姜、柠檬种植、食用菌种、油菜种植、七彩山鸡等协会以及弘艺农业等专业合作社等,通过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把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捆绑”在一起,一头牵农户,一头联市场,为农民开通了“致富路”,架起了“致富桥”。通过引导,目前全区按照“山上开花结果、山下蔬菜粮油,科学间种套作、推动种养循环”的总体要求,优化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布局,打造“四片两带”现代农业发展区的农业战略布局已经初步形成。2015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582元,同比增长11.5%。
2.调处矛盾,重在疏导。
2.1成立机构。全区建立区、镇(街道)、村(居)三级调解网络,共建立325个调委会,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抓好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2.2建立制度。将“早预防、早发现、早解决”的思路贯穿工作始终,采取区级领导包乡镇、区直部门包村、千名干部下基层等措施,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定事定人定责。把握社会焦点,解决群众忧难,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等手段,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力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2.3建立机制。矛盾调处,通过“三调”(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全区每年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000余件,调解成功率98%以上,防止群体性上访、群体性械斗、民转刑、非正常死亡等纠纷激化事件60余件,从源头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3.树立新风,重在倡导。以获得的市级文明城区和正在创建的国家卫生城区为契机,以提高全民文明程度和科技文化素质为核心,以建设美化、绿化、硬化的宜居村镇为基础,倡导全区人民争做文明人、争当文明户、争建文明村、争创文明镇,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的软硬件建设。如崇龛镇的白沙村以村镇规划、“三清五改” (清垃圾、清路障、清乱建和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为切入点,创建为市级文明村、市级生态卫生村。在双江镇林湾村村两委的办公地点里,图书室、档案室、电脑室、会议室、卫生室、健身活动场所一应俱全,还建有篮球场等体育休闲活动设施。现在,林湾村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可以与城市社区媲美的名副其实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4.建设阵地,重在整合。一是建设方式上坚持因村制宜、节俭实用的原则。对村组织阵地,采取新建、购买、改建、购买后改建、划拨后改建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村集体的闲置房屋、学校布局调整的闲置校舍、部分单位的弃用公房等,通过相互调剂、无偿划拨、优惠购买等办法予以解决。二是实施党内实物扶持。区委组织部建立了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实物扶持机制,从留存党费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每年选择一批重点村在房屋建设、制度配套、办公设施购置等方面进行扶持。并设立了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奖励基金,各村自筹新建的村级阵地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一次性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同时,将阵地建设与农村党员电教科技经济开发工作结合起来,统一安排部署,资金捆绑使用。三是协调区直部门帮建。注重把基层组织規范化建设与小康建设、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同安排、同规划、同考核。尤其是把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与扶贫重点村建设结合到一起,充分调动并整合区直各部门的力量,加快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的步伐。区直各帮扶单位与村级组织结成对子,实行“一对一”、“多帮一”,采取单位出资出物,村上出工出力的形式建设村级阵地。如五桂镇高碑村在区司法局等帮扶单位的扶持下兴建改建了村便民服务中心。四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全区各村党组织充分调动本村在外各界知名人士、企业老总回馈乡邻、改变村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力推动村级组织阵地建设。
5.抓住关键,管好“人”。谋事在人,成事在人。管人,管事,管物,说到底都是对人的管理。管好人,才能管好事、管好物。
5.1配强村两委班子。在潼南,新当选的村支书分三类:一类是德高望重、一呼百应的;一类是忠厚老实,年龄偏大的;还有一类是有抱负、有产业的经济能人。在这次换届中,第三类人最吃香。村民有自己的评判标准:自己不致富,不能当干部;只是自己富,不算好干部;带领大家富,才算好干部。如双坝村的朱习武多年来带领村民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走上致富路,每次选举,都是高票当选。村民说,他能带领大家致富,而且不会在村级财务上动歪脑筋,不会惹得民怨,所以选他。村两委班子在“海选”中自发的得到优化。 5.2培训各类人才。一是充分发挥区委党校的主阵地作用,结合远程教育、电大的“一村一大”教育,每年开设村干部培训班,培训村级党员干部及后备人才。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区就业局的作用,根据发展、就业的需要,提供相应的养殖、种植、电工、挖机等专业技术,培训农民。
6.落实政策,管好“钱”。
6.1管好强农惠农资金。推行“一卡通”到户、“一览表”到户工作法,将涉及农户的惠农强农政策的享受范围、补贴标准、实施方法发放到户,扩大群众知情权、监督权,提升发放效率,确保资金安全。
6.2加强村级资产管理。实行“村财镇管”,建立资产台账,村级资产按照资产类别建立资产台账,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要求,实行报账制度;村级专职会计,及时记录资产变动情况,并将台账每月交由镇(街)财政所进行审核,定期向村民公布。
二、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尽管潼南村级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加速推进,各种矛盾集中凸显,农村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给村级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和难题。大致梳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管理与社会管理发展不平衡。调查发现,潼南村级社会管理明显滞后于经济管理,而且,大多数镇(街)过分注重经济管理和发展,对社会管理却只是“蜻蜓点水”,没有给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只是被赋予经济管理的“辅助器”,没有真正把村级社会管理当做一个独立系统来看待,必然会导致社会矛盾的增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潼南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和“项目攻坚”战略,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加速转型,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转型的农村社会关系复杂化、矛盾多样化,农民的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农民利益诉求更加广泛,用传统的方法难以化解新问题、新矛盾,给村级社会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潼南全区总人口为103万,其中60万为农民,为传统的农业生产区。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稀缺性更加凸显,农村土地征用领域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并且与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续政策不完善、村级事务不公开和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相互缠绕,给村级社会管理带来了巨大难题。据区信访办反映,每年涉农上访在全年总上访量的20%左右,占比最大。
2.镇(街)政府职能转变滞后。镇(街)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责不够明晰,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显著,在社会管理的政策制定、资金投入等方面还存在着薄弱环节,有“缺位” 和 “越位” 现象。从村级公共服务供给的角度来看,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生产者之间职责划分含混,许多项目的提供主体是政府部门,理应承担规划、组织的职责,但一些政府部门只做指标、测评、验收等工作,并未尽应尽的規划、组织、融资等职责,出现“缺位”。同时,一些部门手伸得过长,管得过宽,介入一些由村级自治组织规划、生产的村内部的公共服务领域,出现 “越位”。此外,在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缺口,突出表现为有限的村级公共服务专项经费与村民对公共服务的巨大需求间尚有较大差距,专项资金的支出范围较为含混,道路、沟渠等大型的基建项目也在有限的村级公共服务经费中列支。
3.民主法治建设不够完善。在调研中发现,村民自治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得到了改善,广大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但潼南的部分镇(街)在村级社会管理的整个过程当中,政府仍扮演着“孤胆枪手”的角色,村民往往只是“旁观者”,没有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方参与格局。在党务村务公开方面,有些村公开次数和时间不正常,未按要求进行公开,等到群众有反映或上级来检查时,匆匆公布, 应付了事,甚至还有不少的村没有实行村务公开。有些村只是公开一些如计划生育等事项,而农民群众想知道的村财开支、村集体资产处置、各项利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却往往不公开、打折公开。有些村在公开内容上不全面,遮遮掩掩,藏头露尾,只公开大项目,没有分列明细账,没有按时逐项、逐笔公开。导致有些镇(街)的村民不了解村级社会管理的具体内容,也没有参与到村级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中来。另外,一些社会组织包括村民自治形式的组织,也没能在村级社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大事小情都要通过政府部门来决定。目前,潼南有两种倾向值得关注:一是村民参与村级管理的意识淡薄,村级组织作用发挥不到位。现在,村里要召开一次全体村民大会非常困难,不少村民认为,村级事务管理是村“两委”干部的职责,与自己无关。不少农民政治意识淡薄,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曾经就有老百姓提出,搞选举太麻烦太费事,由原任村干部连任算了。这样的意识也造成有时一些本应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才有效的事项,却由村两委会决定代替执行了。二是导致农村社会管理失之过松、失之过软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根据《村委会组织法》,村干部三年一选,有些村社情民意复杂,竞争非常激烈,一些村干部怕得罪村民、丢了“选票”,对镇(街)党委、政府布置的工作特别是计划生育方面等容易得罪人的任务,不像以前那么卖力,造成镇(街)对村级社会管理能力和驾驭能力削弱。此外,有少数村民因为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往往就把矛头对准基层干部个人。或聚众上访或无理取闹,认为只要人多,只要声势闹大,无理可讲成有理。而基层干部害怕追责,害怕受处分丢“帽子”,往往不敢管理这些“害群之马”,从而助长了歪风邪气的蔓延,致使农村社会管理软弱松散。
4.农村人才严重缺乏。调查中发现,一些村干部得不到村民的充分认可,工作作风存在问题,而且缺乏为村民谋福利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农村青壮劳力进城务工,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壳化现象严重,农村成为613899部队(儿童、妇女、老人)的留守地。就潼南来说,农村青年除了升学之外,有文化的已大多到外面打工、经商,少数在家的也是等待时机,准备到外面闯世界,人才外流现象非常严重,如崇龛镇临江村共有人口3800余人,外出务工人员就有1600余人,约占全村人口的2/5。有的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有的村发展党员存在“关系化”倾向,关系密切的就发展入党,其他人则拒之门外,而且降低标准,简化程序,把一些思想不成熟、动机不纯的人吸收进来。有的村长期闹派性,党支部无法召集党员开会表决,使一些进步青年想入党也无法迈进党的门坎。有的村党支部书记怕培养年轻党员会取代自己的位置,为了一己之利,几年不发展一名党员。有的村由于党组织教育引导不够,不注意培养年轻人,使一些青年农民对入党热情不高。正因为这些种种原因,造成农村人才严重缺乏,“无人管理”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三、对策思考
1.强化认识,提高村级社会管理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村级社会管理是关系农民幸福、农村进步、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稳定农村社会、发展农村经济、文明农村文化的重要前提,是保障村民生命安全、生活幸福、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要重视村级社会管理的重要作用,提高社会管理对村民幸福感和满足感的帮助。首先,加大对村级社会管理的投入,把更多优秀的人才投入到村级社会管理中来;把更多的资 金投入到村级社会管理中来;把更多的物资和信息投入到村级社会管理中来。其次,加大对村级社会管理的创新,要做到因地制宜的改革,促进社会社会管理的科学化、人性化。再次,经济“反哺”社会,经济发展带动社会发展,实现二者的资源共享和理念互补,最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村级社会管理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2.加快镇(街)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基层社会管理,政府主导是关键。一是镇(街)政府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成向服务型政府的实质转型,减政放权,探索从单一的行政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的管理方式。二是明确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主体作用。严禁镇(街)政府借村级公共服务专项资金到位之机,通过 “资金整合”、“优化配置”等“改革措施”,削减对农村公共服务的资金支持。政府相关部门或技术部门要根据相关公共服务项目的质量技术指标,确保村级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3.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调动村民参与村级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以村民本位观调动村民参与村级社会管理的积极性。村级社会管理离不开村民的积极參与,要调动村民参与村级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就必须坚持以村民为本的理念,要尊重村民、相 信村民,坚定不移地走以村民为主体的村级社会管理改革之路。加快村级民主建设,加大对村民的民主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对民主权利的认知程度,为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村级社会管理铺好道路;拓宽村民参政议政的渠道,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悉心听取村民的真实想法,为其积极主动的参与村级社会管理架起桥梁;广泛开设村民自治形式的民间组织,凸显出村民在村级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为其积极主动的参与村级社会管理摆好交椅。要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各村应实行村务公开向所在镇(街)报备制度,由镇(街)对村务公开的内容进行把关,确保公开时间及时、反映真实、内容全面。改进公开形式,实行公开内容通报制。
4.多渠道壮大人才队伍,发挥人才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村级社会管理创新和深化迫切需要具有较高思想认识水平、综合文化素质及专业知识的社会管理人才队伍。一是要通过公推直选、民主评议等方式,引导居民群众把政治思想素质好、组织协调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同志推选进入村 “两委” 班子,优化班子成员结构,提高服务管理能力。二是使用好现有大学生村官,鼓励他们在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挖掘本村人才、乡土精英,注重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打工返乡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回乡大学毕业生的优秀分子中选拔人才,进入村、镇(街)基层组织,建立农村后备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戴晓春.我国村级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计划与市场,2001(3).
[2]丁元竹.建立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几点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5) : 13.
[3]曹海林.乡村和谐发展与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理性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9(4).
[4]陈柏峰.村庄秩序机制的理想型探究[J].社会,2001(1).
[5]吴新叶.农村社会管理的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