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小耳畸形差异性信使RNA表达谱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wenjun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先天性小耳畸形基因调控网络进行分析。

方法

采用安捷伦全基因组外显子微阵列芯片鉴定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3例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健侧耳较普通人明显增大者的小耳残耳软骨与健侧耳软骨的表达谱,获取差异表达基因,通过聚类分析,使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与生物学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运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软件及插件对差异基因进行蛋白质互作分析,利用GeneCards数据库对相关基因功能进行注释。

结果

通过对数据筛选、排除,共获得差异基因124个,其中下调93个,上调31个。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外基质构成,对应力刺激反应,骨骼及软骨形成等方面,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3/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等。构建差异基因蛋白互作网络,发现EYA转录辅激活因子和磷酸酶1(EYA1),Ⅱ型胶原蛋白α1链(COL2A1),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等可能在先天性小耳畸形软骨病变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结论

通过对先天性小耳畸形病例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挖掘,有助于了解疾病的病因学,为先天性小耳畸形的预防提供新的基因靶点。

其他文献
肝内胆管癌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癌位列原发性肝癌第二位,近20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特别东南亚国家呈倍增的态势。肝内胆管癌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肝内胆管结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吸虫病等,近年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亦被发现为肝内胆管癌发生的重要病因。本文就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肝内胆管癌潜在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骨折合并创伤性脑损伤(TBI)是常见的创伤疾病,微小RNA(miRNA,miR)在创伤性脑损伤对骨折愈合影响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脑损伤会加速骨折愈合,并且miRNA在这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miRNA通过各种机制来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生成,来调节骨折的愈合。目前,以miRNA作为靶向药物用来骨折愈合的治疗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骨折愈合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基于二氢卟吩e6(chlorin e6,Ce6)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抗生素替硝唑(tinidazole,TNZ)对牙周炎大鼠的体内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正畸钢丝结扎法对18只SD大鼠建立牙周炎模型,建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以下6组(每组3只):阳性对照组、Ce6 组、TNZ 组、混合物Ce6/TNZ 组、Ce6加光照(Ce6+L)组、C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睾丸的转录组学改变。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购入18只4周龄SD大鼠,其中8只作为对照组大鼠,另外10只大鼠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最终获得对照组与糖尿病组大鼠各6只。分别从两组中筛选出3只大鼠后,对6只大鼠的睾丸进行RNA测序,比较正常大鼠与1型糖尿病大鼠睾丸组织的转录组差异,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靶基因可能相关通路进行了预测以及实
目的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揭示腹主动脉瘤(AAA)发生的潜在机制。方法对数据库编号GSE47472和数据库编号GSE57691两个AAA转录组测序数据合并,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得到差异基因,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得到中心基因,两者取交集得到差异中心基因,并对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建立小鼠AAA模型进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验证差异中心基因表达。使用GraphPad Prism
目的探讨CD4+CD28null T淋巴细胞及炎性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合并糖尿病的早发冠心病(PCHD)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入选5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认的早发冠心病患者(男性≤55岁,女性≤65岁),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将入选者分为单纯早发冠心病组(28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早发冠心病组(2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
目的根据月经状态进行分层,探讨乳腺癌数字乳腺X线检查征象与不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序贯收集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入住山西白求恩医院乳腺外科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95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估乳腺癌X线检查征象与其分子亚型的关联。结果在入组乳腺癌整体人群中,Luminal-B多表现为不规则肿块[比值比(OR)=0.409,95%可信区间(CI
目的评价缺氧诱导肝癌HepG2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作用中常见标志物的有效性。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3月,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体外细胞实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缺氧组E-cadherin表达水平低于阴性对照组[标准化均数(SMD)=-3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声、光、电、磁等特性,而肝癌仍然是全球第四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具有多种危险因素,因此纳米材料可以在肝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血清学诊断、病理检测、系统治疗、热消融、化学栓塞、免疫治疗以及许多其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传统的临床方法比较,纳米技术具有个体选择性高,主动靶向能力强以及诊断和治疗一体化的优点。本文整合多种纳米材料在肝癌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现状与局限进行综述,以期为肝癌纳米药物的
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始于抗体和移植物抗原的有效结合。随血流运动中的抗体和相对固定的靶抗原能否结合,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引力势能和抗体的运动动能之间的相对大小。抗原抗体间的引力势能主要由两者间的亲和力决定,是相对固定的。人抗体的动能取决于其运动速度,运动越快,动能越大(动能=质量×运动速度2/2)。由于抗体在毛细血管中流动最慢,动能最小,因此抗体最易结合并损伤毛细血管内皮。尽管抗体在毛细血管内的运动速度最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