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独立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培养三年制幼专生,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在其培养方式上还没有可供借鉴的参考模式,三年制幼专生培养方式的研究,有助于幼儿教师教育体育的丰富和完善。
关键词: 三年制幼教专科 培养方式 幼儿教育 教师教育
现有的专科学历层次的幼儿教师培养由初招起点五年制专科和高招起点三年制专科两部份组成。初招起点五年制专科产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和高师联合培养,采用“三、二分段”的培养方式,前三年为中师阶段的学习,后两年为专科阶段的学习,目前来看,五年制幼专生培养体系已较为完善。高招三年制幼专生的培养是在三年制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中产生的,在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过程中,少数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升格为幼儿师专,迈入高师教育行列,专门承担高招起点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培养任务。国家教育部发言人指出,“根据幼儿教育发展需要,十一五期间每省可建立一所高等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表明今后时期三年制幼专生的培养将成为幼儿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职业是专业化职业,教师教育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我国现有的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培养三年制专科学历的幼儿教师才刚刚起步。随着素质教育思想和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模式,培养院校的办学模式也必须随之发生改变。三年制幼专生培养方式,直接构成衡量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专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法码[1],在这样背景下思考三年制幼专生培养方式,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年制幼专生与五年制幼专生,尽管培养方式一致,最后毕业所取得的学历一致,所要达到的素质要求相同,但入学时文化基础不一样,在校学习年限不一样,决定培养方式不一样,基于这样的认识与思考,我对三年制幼专生的培养方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教师职业信念教育
职业信念是幼教专科生成为一个成熟幼教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前提与保证。近几年高等教育的扩招,造成专科层次的教师教育专业生源不足,录取分数较之同等教育学历的其它专科学校要更低一些,生源素质下滑,已是不争事实。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特别是随着我国多子女家庭向独生子女家庭的过渡,为幼儿教育创造了条件,幼儿教育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广大家长要求幼儿教师数量满足的同时,更要求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教师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中。对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7级334名三年制幼专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只有31%的学生是因为喜欢才选择报考该学前专业。试想,一个不热爱幼儿教育工作,不喜欢孩子的老师,怎么能够潜心钻研,把自己的智慧转变成对孩子的智慧的启迪呢?职业信念教育作为三年制幼专生培养方式的重要内容,是幼儿教育基础地位提升的必然要求。
幼儿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既有教育的职责,又负有保育的义务。研究表明:生育的经历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情感有着重要影响,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恰恰缺少这个条件,职前阶段的幼儿教师教育,强化职业信念尤为重要。[2]加之学前教育还没有立法,幼儿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差,政治、经济等社会地位还得不到保证,特别是现在的三年制幼专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骄气、任性、独立性差等品质已成为独生子女的鲜明特色,独生子女教育独生子女已成为幼儿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困境。因此,强化职业信念教育,是幼儿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适当提高艺术课在课程结构中的学时比例,整合相关课程,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3]
人才的培养是以课程为载体来完成的,在课程设置中,各门学科课程所占课时数比例是由学科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决定的,艺术类课程教学时数的增加,应该以不影响其它学科教学质量和任务的完成为前提。为保证各门学科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一要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整合,如教师口语和普通话课可以合并为一门课程,幼儿卫生学和幼儿营养学合并为一门课程。二要对教材做适当的删减,教育学、心理学与五大领域各科教学法在理论方面有所重复,有必要做适当的删减。三是强化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与渗透,如声乐教学中咬字、吐字的发音练习与现代汉语语音发音的教学联系密切,依据心理学迁移的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应注意挖掘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学科之间的借鉴与融合,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深化职业能力培养,加强职业技能训练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精神,加强三年制幼专生职业能力培养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是教师所具备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文化知识的综合“物化”。课程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水平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是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具体化。[4]提高三年制幼专生的职业能力,首先要依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幼教工作规律,加大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的整体实施,既要体现专业特色、社会对人才培养方向需求,又要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还要有相应的实践体系和见实习基地作为支撑,更重要的是有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提供保障,使人才培养方式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更加突出,能够为三年制幼专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发挥引领作用。其次,要加强三年制幼专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能力是技能形成的基础,技能的形成掌握又促进能力的提高。由于技能的形成与掌握需要强化和必要的时间训练,仅仅依靠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在教学中要探索不同形式的学生技能训练方式,如课上课下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训练相结合、集中训练与学生分散训练相结合、高年级优秀生与低年级学生结对子训练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课外活动等,达到提高三年制幼专生的职业技能水平的目的,从而缩短三年制幼专生走向幼教岗位的适应期,增强就业能力。
四、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幼儿教师仅具有能说会唱、能弹会演的能力是不行的。幼儿教育工作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表现为:一是由于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二是幼儿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接触客观世界的各种现象,要涉及各类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自然常识,因此幼儿教育要求教师要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能胜任多学科的教育活动。三是就其教育方法而言,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幼稚性,需要教育者采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独特方法,将广博的知识,创造性地融合到孩子所喜欢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引导他们去观察、感受、操作、体验,进而形成一定概念和经验。可见,学前专业学生较之师范类的其他专业学生更应具备丰富的综合性知识底蕴。但长期以来,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被划入文科班和理科班,这种状况与学前专业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要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相违背,阻碍了幼儿教师教育宽广知识背景的提供和丰富知识滋养的积累。[5]因此在课程的设立上要加强文理渗透,使进入到学前专业的文科考生知晓理科知识,进入到学前专业的理科考生,更富有人文关怀,并通过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去实施。只有这样,三年制幼专生在职前阶段才能奠定良好的知识素养,为教师教育专业化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海英.顺应与引领—高师学前专业课程设置与与社会需要之间关系的思考.学前教育研究,2007,(7-8).
[2]陈妍,邝烨.个人生活史对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幼儿教育(科学板),2007,(7-8).
[3]韩继伟,林智中,马云鹏.西方国家教师知识研究演变与启示.教育研究,2008,(1).
[4]杜静.我国教师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路向.教育研究,2007,(9).
[5]彭世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学前教师教育必须坚持和发展精英教育工作的取向.学前教育研究,2007,(3).
关键词: 三年制幼教专科 培养方式 幼儿教育 教师教育
现有的专科学历层次的幼儿教师培养由初招起点五年制专科和高招起点三年制专科两部份组成。初招起点五年制专科产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和高师联合培养,采用“三、二分段”的培养方式,前三年为中师阶段的学习,后两年为专科阶段的学习,目前来看,五年制幼专生培养体系已较为完善。高招三年制幼专生的培养是在三年制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中产生的,在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过程中,少数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升格为幼儿师专,迈入高师教育行列,专门承担高招起点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培养任务。国家教育部发言人指出,“根据幼儿教育发展需要,十一五期间每省可建立一所高等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表明今后时期三年制幼专生的培养将成为幼儿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职业是专业化职业,教师教育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我国现有的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培养三年制专科学历的幼儿教师才刚刚起步。随着素质教育思想和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模式,培养院校的办学模式也必须随之发生改变。三年制幼专生培养方式,直接构成衡量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专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法码[1],在这样背景下思考三年制幼专生培养方式,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年制幼专生与五年制幼专生,尽管培养方式一致,最后毕业所取得的学历一致,所要达到的素质要求相同,但入学时文化基础不一样,在校学习年限不一样,决定培养方式不一样,基于这样的认识与思考,我对三年制幼专生的培养方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教师职业信念教育
职业信念是幼教专科生成为一个成熟幼教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前提与保证。近几年高等教育的扩招,造成专科层次的教师教育专业生源不足,录取分数较之同等教育学历的其它专科学校要更低一些,生源素质下滑,已是不争事实。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特别是随着我国多子女家庭向独生子女家庭的过渡,为幼儿教育创造了条件,幼儿教育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广大家长要求幼儿教师数量满足的同时,更要求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教师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中。对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7级334名三年制幼专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只有31%的学生是因为喜欢才选择报考该学前专业。试想,一个不热爱幼儿教育工作,不喜欢孩子的老师,怎么能够潜心钻研,把自己的智慧转变成对孩子的智慧的启迪呢?职业信念教育作为三年制幼专生培养方式的重要内容,是幼儿教育基础地位提升的必然要求。
幼儿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既有教育的职责,又负有保育的义务。研究表明:生育的经历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情感有着重要影响,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恰恰缺少这个条件,职前阶段的幼儿教师教育,强化职业信念尤为重要。[2]加之学前教育还没有立法,幼儿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差,政治、经济等社会地位还得不到保证,特别是现在的三年制幼专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骄气、任性、独立性差等品质已成为独生子女的鲜明特色,独生子女教育独生子女已成为幼儿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困境。因此,强化职业信念教育,是幼儿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适当提高艺术课在课程结构中的学时比例,整合相关课程,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3]
人才的培养是以课程为载体来完成的,在课程设置中,各门学科课程所占课时数比例是由学科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决定的,艺术类课程教学时数的增加,应该以不影响其它学科教学质量和任务的完成为前提。为保证各门学科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一要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整合,如教师口语和普通话课可以合并为一门课程,幼儿卫生学和幼儿营养学合并为一门课程。二要对教材做适当的删减,教育学、心理学与五大领域各科教学法在理论方面有所重复,有必要做适当的删减。三是强化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与渗透,如声乐教学中咬字、吐字的发音练习与现代汉语语音发音的教学联系密切,依据心理学迁移的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应注意挖掘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学科之间的借鉴与融合,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深化职业能力培养,加强职业技能训练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精神,加强三年制幼专生职业能力培养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是教师所具备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文化知识的综合“物化”。课程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水平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是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具体化。[4]提高三年制幼专生的职业能力,首先要依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幼教工作规律,加大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的整体实施,既要体现专业特色、社会对人才培养方向需求,又要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还要有相应的实践体系和见实习基地作为支撑,更重要的是有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提供保障,使人才培养方式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更加突出,能够为三年制幼专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发挥引领作用。其次,要加强三年制幼专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能力是技能形成的基础,技能的形成掌握又促进能力的提高。由于技能的形成与掌握需要强化和必要的时间训练,仅仅依靠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在教学中要探索不同形式的学生技能训练方式,如课上课下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训练相结合、集中训练与学生分散训练相结合、高年级优秀生与低年级学生结对子训练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课外活动等,达到提高三年制幼专生的职业技能水平的目的,从而缩短三年制幼专生走向幼教岗位的适应期,增强就业能力。
四、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幼儿教师仅具有能说会唱、能弹会演的能力是不行的。幼儿教育工作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表现为:一是由于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二是幼儿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接触客观世界的各种现象,要涉及各类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自然常识,因此幼儿教育要求教师要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能胜任多学科的教育活动。三是就其教育方法而言,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幼稚性,需要教育者采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独特方法,将广博的知识,创造性地融合到孩子所喜欢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引导他们去观察、感受、操作、体验,进而形成一定概念和经验。可见,学前专业学生较之师范类的其他专业学生更应具备丰富的综合性知识底蕴。但长期以来,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被划入文科班和理科班,这种状况与学前专业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要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相违背,阻碍了幼儿教师教育宽广知识背景的提供和丰富知识滋养的积累。[5]因此在课程的设立上要加强文理渗透,使进入到学前专业的文科考生知晓理科知识,进入到学前专业的理科考生,更富有人文关怀,并通过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去实施。只有这样,三年制幼专生在职前阶段才能奠定良好的知识素养,为教师教育专业化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海英.顺应与引领—高师学前专业课程设置与与社会需要之间关系的思考.学前教育研究,2007,(7-8).
[2]陈妍,邝烨.个人生活史对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幼儿教育(科学板),2007,(7-8).
[3]韩继伟,林智中,马云鹏.西方国家教师知识研究演变与启示.教育研究,2008,(1).
[4]杜静.我国教师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路向.教育研究,2007,(9).
[5]彭世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学前教师教育必须坚持和发展精英教育工作的取向.学前教育研究,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