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许多高校积极开展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并用研究的成果来指导策略的制定与实施。青岛科技大学顺应时代要求,坚持“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积极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不断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 合作办学 留学生教育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已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正成为各国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高等学校关注的课题。对于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来说,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一个国家面向世界发展本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以及与他国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对于我国的高等学校来说,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是指在立足本国的基础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大学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与自身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等结合起来的过程。
高等教育国际化把我国高校推向了广阔的国际空间。它要求加强高等教育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和市场,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实施国际化战略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世界许多高校积极开展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并用研究的成果来指导策略的制定与实施。青岛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多学科相互融合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坚持“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加强外语及双语教学,通过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
一、大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
中外合作办学是重要的教育文化交流活动,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大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掌握国际化知识和国际惯例、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国际通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举措。青岛科技大学提出了“开放战略”,大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在从博士、硕士到本专科不同层次、理工经管文多学科上进行了国际合作教育,其中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合作成立的中德科技学院,已经纳入中德两国政府间合作框架,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范例。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融汇中外文化的国际化人才,是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目标。中德科技学院借鉴吸收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先进的教学、科研与管理经验,引进优质的德国教育资源,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德两国文化背景、中德两种语言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中德两国的经贸、科技交流与合作提供国际化人才。
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中德科技学院的教学工作在中德科技学院教学与考试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依托各学科和专业责任教授领导的研究所来开展。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采用“结对”授课方法,即对每一门课程,由中德双方各派一名教师共同负责,使用中文德文两本教材,用中文和德文两种语言讲解,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及考核标准均由双方协商决定。中德科技学院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把跨文化的知识和观念融入课程,从而达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技能的国际化人才的目的。
在与国外大学合作加强教学的同时,中德科技学院建立了中德合作的机电一体化研究所、过程技术及装备研究所、节能及环保技术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所,开始引进并培养符合德国标准的博士生导师,实施符合国际标准的专业课双语教学,并将积极招收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留学生。
在中德科技学院的示范带动下,学校与美国特洛伊大学、加拿大温哥华岛大学、法国勒阿弗尔大学、爱沙尼亚塔林理工大学、韩国汉阳大学、韩国东洋大学、韩国全州大学等国外高校举办了联合办学项目,合理有效地引进和利用国外高校和的优质资源,进行融合与创新,逐步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二、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 提高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加强国际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资源,一方面要积极向国际开放国内教育市场。留学生教育是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无疑是推进我国高校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途径。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留学生教育已成为衡量一所大学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青岛科技大学坚持教育面向世界,不断增强开放意识,多渠道多层次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办学层次也由单一的语言生发展为短期进修生、长期进修生、本科生、研究生等多层次的留学生教育结构。为了有效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学校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对留学生课程进行了精心设计,并充分整合、利用本校艺术学院和体育教学部的教育资源,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课,使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言的同时,全方位地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民俗和中国社会。
为了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学校启动了英语授课本科项目(English Medium Program),主要面向东南亚等地区,招收母语或官方语言为英语的留学生,攻读学士、硕士学位。教学语言以英语为主,逐渐向汉语过渡。为此,学校专门负责组织归国学者和教授,按学科成立了教研组,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安排。
为了推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学校计划在一些专业试行全外语(英语、德语)中外学生混班上课,即中国的学生和国外的学生在同一个班上课,专业课程全部使用外语讲授,教材以国外原版教材为主。随着这项工作的大力推进,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外留学生来到学校与国内的学生成为真正的同窗。这对于提高学校师生的外语水平,营造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氛围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外语及双语教学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外语是进行国际交流的基本工具,也是了解外国文化的钥匙。加强外语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对多元文化的认同与理解。高等学校要完成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就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外语教学,改变传统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学校建立了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不断加强和改善英语教学。学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由常规系统和辅助系统构成。常规系统为“大学英语课程”(1-4)。辅助系统课程包括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目前开设了“英语视听说”、“高级口语”、“高级听力”、“商务英语”、“文秘英语”、“英汉口译”、“英语演讲”、“英汉翻译”和“影视欣赏”等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培养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另外,把课外学习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是青岛科技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的英语广播电台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课外英语学习的平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口语大赛、英语角、英语讲座等实践活动是学生进行英语实践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同时,学校根据青岛地区的发展和市场需要,开设了日语、德语、法语、韩语等语种,并通过开展“外语文化节”等各种文化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双语教学高校培养新型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模式之一。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精神,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外语应用能力,增强国际化就业竞争力,学校在加强外语教学的基础上,2006年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双语教学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了双语教学形式、开课要求、任课教师条件、质量保障、激励措施等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校加大双语教学改革的过程监控,定期组织教学督导组深入双语教学课堂,督导和反馈教学质量,并通过学生评教的方式调查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接受程度,保障双语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双语教学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掌握国际通用语言和相关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与跨国企业合作 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对国际化人才的强烈需求。青岛科技大学顺应时代要求,坚持产学研结合,合理有效地利用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优质资源,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和实践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与日本阿尔卑斯株式会社、大宇宙(Trans Cosmos)公司等共建了“国际工程师培训中心”、“学士后流动站”“大学生创业中心”等人才培养基地。企业对进入培养基地的学生进行包括专业技术、语言、文化差异、礼仪公关等各方面知识的集中培训,以实现在知识结构中的“无缝对接”,缩短企业再培训的时间,培养企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2008年,朗盛青岛高性能橡胶研发中心正式落户青岛科技大学都市科技园,这是德国朗盛公司在海外建设的第一个研发中心。学校与德国朗盛公司签订了双方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展开全方位合作。目前,学校与日本阿尔卑斯株式会社、大宇宙、美国泰科电子(Tyco Electronics)等世界500强公司正式签署协议。这些公司将为学校优秀学生提供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带薪实习活动。与跨国公司的这些合作,不仅给学生创造了实践的机会,促使其自身国际化人才素质的形成,而且通过引入了高水平的科研人员来校讲学,开阔了师生的学术视野,使其了解到国外科学研究的前沿以及企业的需求,从而促进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国际学术交流无论对学生的发展还是对学者的研究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青岛科技大学与国内外高校和企业合作,主办了“中德橡塑材料与工程技术研讨会”、“东北亚经济合作论坛”、“中国青岛国际橡塑论坛”等国际会议。参会人员逐年增加,层次越来越高,影响也越来越广。这些论坛在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同时,使各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得到交流,不仅使学生开阔了视野,而且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
结束语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青岛科技大学由一所普通的化工学院发展成以工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走出了一条成效显著的“教育国际化”的路子,成为改革开放30多年青岛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学校通过与美国、俄罗斯、德国、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的高校及企业进行合作,大大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准,为培养社会急需的国际化人才做了有益的探索,但这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学校将继续坚持人才强校的原则,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在加大与世界一流大学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与世界著名企业的合作,建立和完善与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
注:本文系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跨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0XB10)的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国际学院 山东省青岛市)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 合作办学 留学生教育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已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正成为各国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高等学校关注的课题。对于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来说,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一个国家面向世界发展本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以及与他国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对于我国的高等学校来说,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是指在立足本国的基础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大学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与自身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等结合起来的过程。
高等教育国际化把我国高校推向了广阔的国际空间。它要求加强高等教育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和市场,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实施国际化战略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世界许多高校积极开展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并用研究的成果来指导策略的制定与实施。青岛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多学科相互融合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坚持“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加强外语及双语教学,通过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
一、大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
中外合作办学是重要的教育文化交流活动,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大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掌握国际化知识和国际惯例、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国际通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举措。青岛科技大学提出了“开放战略”,大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在从博士、硕士到本专科不同层次、理工经管文多学科上进行了国际合作教育,其中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合作成立的中德科技学院,已经纳入中德两国政府间合作框架,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范例。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融汇中外文化的国际化人才,是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目标。中德科技学院借鉴吸收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先进的教学、科研与管理经验,引进优质的德国教育资源,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德两国文化背景、中德两种语言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中德两国的经贸、科技交流与合作提供国际化人才。
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中德科技学院的教学工作在中德科技学院教学与考试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依托各学科和专业责任教授领导的研究所来开展。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采用“结对”授课方法,即对每一门课程,由中德双方各派一名教师共同负责,使用中文德文两本教材,用中文和德文两种语言讲解,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及考核标准均由双方协商决定。中德科技学院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把跨文化的知识和观念融入课程,从而达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技能的国际化人才的目的。
在与国外大学合作加强教学的同时,中德科技学院建立了中德合作的机电一体化研究所、过程技术及装备研究所、节能及环保技术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所,开始引进并培养符合德国标准的博士生导师,实施符合国际标准的专业课双语教学,并将积极招收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留学生。
在中德科技学院的示范带动下,学校与美国特洛伊大学、加拿大温哥华岛大学、法国勒阿弗尔大学、爱沙尼亚塔林理工大学、韩国汉阳大学、韩国东洋大学、韩国全州大学等国外高校举办了联合办学项目,合理有效地引进和利用国外高校和的优质资源,进行融合与创新,逐步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二、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 提高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加强国际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资源,一方面要积极向国际开放国内教育市场。留学生教育是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无疑是推进我国高校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途径。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留学生教育已成为衡量一所大学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青岛科技大学坚持教育面向世界,不断增强开放意识,多渠道多层次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办学层次也由单一的语言生发展为短期进修生、长期进修生、本科生、研究生等多层次的留学生教育结构。为了有效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学校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对留学生课程进行了精心设计,并充分整合、利用本校艺术学院和体育教学部的教育资源,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课,使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言的同时,全方位地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民俗和中国社会。
为了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学校启动了英语授课本科项目(English Medium Program),主要面向东南亚等地区,招收母语或官方语言为英语的留学生,攻读学士、硕士学位。教学语言以英语为主,逐渐向汉语过渡。为此,学校专门负责组织归国学者和教授,按学科成立了教研组,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安排。
为了推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学校计划在一些专业试行全外语(英语、德语)中外学生混班上课,即中国的学生和国外的学生在同一个班上课,专业课程全部使用外语讲授,教材以国外原版教材为主。随着这项工作的大力推进,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外留学生来到学校与国内的学生成为真正的同窗。这对于提高学校师生的外语水平,营造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氛围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外语及双语教学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外语是进行国际交流的基本工具,也是了解外国文化的钥匙。加强外语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对多元文化的认同与理解。高等学校要完成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就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外语教学,改变传统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学校建立了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不断加强和改善英语教学。学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由常规系统和辅助系统构成。常规系统为“大学英语课程”(1-4)。辅助系统课程包括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目前开设了“英语视听说”、“高级口语”、“高级听力”、“商务英语”、“文秘英语”、“英汉口译”、“英语演讲”、“英汉翻译”和“影视欣赏”等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培养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另外,把课外学习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是青岛科技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的英语广播电台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课外英语学习的平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口语大赛、英语角、英语讲座等实践活动是学生进行英语实践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同时,学校根据青岛地区的发展和市场需要,开设了日语、德语、法语、韩语等语种,并通过开展“外语文化节”等各种文化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双语教学高校培养新型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模式之一。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精神,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外语应用能力,增强国际化就业竞争力,学校在加强外语教学的基础上,2006年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双语教学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了双语教学形式、开课要求、任课教师条件、质量保障、激励措施等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校加大双语教学改革的过程监控,定期组织教学督导组深入双语教学课堂,督导和反馈教学质量,并通过学生评教的方式调查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接受程度,保障双语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双语教学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掌握国际通用语言和相关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与跨国企业合作 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对国际化人才的强烈需求。青岛科技大学顺应时代要求,坚持产学研结合,合理有效地利用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优质资源,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和实践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与日本阿尔卑斯株式会社、大宇宙(Trans Cosmos)公司等共建了“国际工程师培训中心”、“学士后流动站”“大学生创业中心”等人才培养基地。企业对进入培养基地的学生进行包括专业技术、语言、文化差异、礼仪公关等各方面知识的集中培训,以实现在知识结构中的“无缝对接”,缩短企业再培训的时间,培养企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2008年,朗盛青岛高性能橡胶研发中心正式落户青岛科技大学都市科技园,这是德国朗盛公司在海外建设的第一个研发中心。学校与德国朗盛公司签订了双方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展开全方位合作。目前,学校与日本阿尔卑斯株式会社、大宇宙、美国泰科电子(Tyco Electronics)等世界500强公司正式签署协议。这些公司将为学校优秀学生提供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带薪实习活动。与跨国公司的这些合作,不仅给学生创造了实践的机会,促使其自身国际化人才素质的形成,而且通过引入了高水平的科研人员来校讲学,开阔了师生的学术视野,使其了解到国外科学研究的前沿以及企业的需求,从而促进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国际学术交流无论对学生的发展还是对学者的研究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青岛科技大学与国内外高校和企业合作,主办了“中德橡塑材料与工程技术研讨会”、“东北亚经济合作论坛”、“中国青岛国际橡塑论坛”等国际会议。参会人员逐年增加,层次越来越高,影响也越来越广。这些论坛在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同时,使各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得到交流,不仅使学生开阔了视野,而且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
结束语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青岛科技大学由一所普通的化工学院发展成以工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走出了一条成效显著的“教育国际化”的路子,成为改革开放30多年青岛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学校通过与美国、俄罗斯、德国、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的高校及企业进行合作,大大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准,为培养社会急需的国际化人才做了有益的探索,但这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学校将继续坚持人才强校的原则,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在加大与世界一流大学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与世界著名企业的合作,建立和完善与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
注:本文系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跨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0XB10)的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国际学院 山东省青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