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说《呐喊》和《彷徨》的创作,是一面光辉的旗帜,是一座巍峨的丰碑,标志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它必将以自身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强大的艺术魅力,牵动国内外千百万读者群众的心弦,牵动着每一个关注民生发展的每一个国人的弦,作品的现实意义是不容估计的。
关键词 鲁迅 呐喊 仿徨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八十多年以前,他的一部小说集《彷徨》的命名则是因为受“五四”落潮后的影响。当时,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革命中心南移,曾是文化运动中心的北平骤然冷落下来,鲁迅一时极为苦闷、孤独,“战斗意气冷了不少”。他便把这一段时间的小说创作结集命名“彷徨”。意味着鲁迅对社会改造、对人生道路的迷茫、绝望而痛苦的心境。
一、内容表现的深切
(一)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文化的吃人本质。
小说从三个层面揭示历史的吃人本质:一从外部环境揭示吃人的普遍性,进而通过狂人的联想,把历史和现实具体的肉体上的吃人,上升到了仁义道德等纲常名教吃人的更深的层次。二从家庭内部着眼透视封建礼教依存的基础——家族制度;“大哥”的意象就是家族制度的象征。三从对自己也在无意中吃过人的怀疑入手,剖析整个封建礼教对所有社会成员无情的屠杀,个人也成了旧道德的载体和导体。通过狂人的自我反省,把封建纲常名教“吃人”的含义引向了深广,作品由此完成了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最深层次的揭露和批判。
(二)提供了一个停滞不前的时代惨痛的社会生活史。
具体体现:1.作品把农民问题与一部近代中国的政治史、革命史联系起来。代表作:《风波》,《风波》通过七斤家庭的“辫子”风波,展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面貌。作品把辛亥革命后除掉一根辫子外,其他依然如故的农村封闭落后、灰暗的气氛表现了出来,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2.作品展现和探索农民命运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代表作:《故乡》,作品从三十年前的神异图画到三十年后萧瑟的景象的描写,表现了农民从精神到肉体的创伤。3.作品展示了一个农村妇女屡受欺凌、戕害的苦难生活史。代表作:《祝福》,其中代表人物是“祥林嫂”。此外,小说还通过“三类知识分子”的形象表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新旧交替,时代错综复杂的社会意识史。
二、艺术格式的特别
(一)实现了古代文学的优秀传统与现代文学的有效承接,创造了现代化民族化的小说新形式。
以“情节的提炼”为例,鲁迅提炼情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并不像古典主义那样注重那些带着特别偶然性色彩的巧合事件,并不人为地从作者主观愿望出发去制造事件发展的过程和结局,而是严格地遵循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按照大量日常的生活矛盾冲突去构成情节的主干。
(二)以现实主义方法为主,融进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成分,创建了一种开放型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鲁迅在《论睁了眼看》等文中明确提出反对瞒和骗的传统,号召作家冲破传统手法,真诚地大胆地看取人生。这就决定了鲁迅小说的一种特点:清醒的严酷的现实主义。然而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又是开放的,可以容纳其他多种艺术手段的。如《狂人日记》既是写实的,又有象征主义的手法运用。《药》、《长明灯》、《白光》等等,或写印象,写心理,写变态,都有多种艺术方法的使用。
此外,作者还通过多样化的人物刻画手法,塑造了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白描”手法下闰土、杨二嫂等人物的形象描写;典型细节描写下,将茴香豆一颗一颗地分给孩子们的孔乙己等。同时,作者还将人物放在一定的背景和特定社会关系的交汇点上,采取典型的概括法。
三、强烈的现实主义影射意义
在鲁迅的文学作品里,大多都是以一种看似“变态了小人物形象”来点题和深刻地揭露我们生活的各种弊端,也让这些小人物在感人的情节表现里强烈地控诉了社会的罪恶与丑态,让我们深思和不得不以最真实的呼吁。回想作品中的这些人物形象,它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没有作者那样独特的眼光和敏锐的心思而已。如今我们国家的某些阴暗的角落,“吃人”的现象正在上演,每一个国民的精神世界变得如此的麻木,物欲横流、腐败胜行,社会的阴暗畸形发展,扭曲了国民的性格,以至于最贫苦的百姓也“吃起人来”。(近来不断发生的幼儿被杀事件)如此现象不正是鲁迅作品的映照吗?读此作品,能让我们以一种更理智、更正确、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我们当前的社会,不被所谓和谐社会“美现的光环”蒙住了我们的双眼,从而避免一种随波逐流,让自己失去应有的主见而变得茫从而无所适从,让我们更好地从黑暗中寻求光明。另一方面,我们国家正积极实行改革开放、惩治社会陋习、通过搞活经济造福民生的观点,不也正是鲁迅作品中所倡导的国民性的体现吗?
参考文献:
[1]李计谋,王居瑞.中国现当代文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
[2]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3]韶伯周.〈呐喊〉〈彷徨〉艺术特色探索[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关键词 鲁迅 呐喊 仿徨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八十多年以前,他的一部小说集《彷徨》的命名则是因为受“五四”落潮后的影响。当时,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革命中心南移,曾是文化运动中心的北平骤然冷落下来,鲁迅一时极为苦闷、孤独,“战斗意气冷了不少”。他便把这一段时间的小说创作结集命名“彷徨”。意味着鲁迅对社会改造、对人生道路的迷茫、绝望而痛苦的心境。
一、内容表现的深切
(一)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文化的吃人本质。
小说从三个层面揭示历史的吃人本质:一从外部环境揭示吃人的普遍性,进而通过狂人的联想,把历史和现实具体的肉体上的吃人,上升到了仁义道德等纲常名教吃人的更深的层次。二从家庭内部着眼透视封建礼教依存的基础——家族制度;“大哥”的意象就是家族制度的象征。三从对自己也在无意中吃过人的怀疑入手,剖析整个封建礼教对所有社会成员无情的屠杀,个人也成了旧道德的载体和导体。通过狂人的自我反省,把封建纲常名教“吃人”的含义引向了深广,作品由此完成了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最深层次的揭露和批判。
(二)提供了一个停滞不前的时代惨痛的社会生活史。
具体体现:1.作品把农民问题与一部近代中国的政治史、革命史联系起来。代表作:《风波》,《风波》通过七斤家庭的“辫子”风波,展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面貌。作品把辛亥革命后除掉一根辫子外,其他依然如故的农村封闭落后、灰暗的气氛表现了出来,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2.作品展现和探索农民命运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代表作:《故乡》,作品从三十年前的神异图画到三十年后萧瑟的景象的描写,表现了农民从精神到肉体的创伤。3.作品展示了一个农村妇女屡受欺凌、戕害的苦难生活史。代表作:《祝福》,其中代表人物是“祥林嫂”。此外,小说还通过“三类知识分子”的形象表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新旧交替,时代错综复杂的社会意识史。
二、艺术格式的特别
(一)实现了古代文学的优秀传统与现代文学的有效承接,创造了现代化民族化的小说新形式。
以“情节的提炼”为例,鲁迅提炼情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并不像古典主义那样注重那些带着特别偶然性色彩的巧合事件,并不人为地从作者主观愿望出发去制造事件发展的过程和结局,而是严格地遵循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按照大量日常的生活矛盾冲突去构成情节的主干。
(二)以现实主义方法为主,融进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成分,创建了一种开放型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鲁迅在《论睁了眼看》等文中明确提出反对瞒和骗的传统,号召作家冲破传统手法,真诚地大胆地看取人生。这就决定了鲁迅小说的一种特点:清醒的严酷的现实主义。然而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又是开放的,可以容纳其他多种艺术手段的。如《狂人日记》既是写实的,又有象征主义的手法运用。《药》、《长明灯》、《白光》等等,或写印象,写心理,写变态,都有多种艺术方法的使用。
此外,作者还通过多样化的人物刻画手法,塑造了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白描”手法下闰土、杨二嫂等人物的形象描写;典型细节描写下,将茴香豆一颗一颗地分给孩子们的孔乙己等。同时,作者还将人物放在一定的背景和特定社会关系的交汇点上,采取典型的概括法。
三、强烈的现实主义影射意义
在鲁迅的文学作品里,大多都是以一种看似“变态了小人物形象”来点题和深刻地揭露我们生活的各种弊端,也让这些小人物在感人的情节表现里强烈地控诉了社会的罪恶与丑态,让我们深思和不得不以最真实的呼吁。回想作品中的这些人物形象,它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没有作者那样独特的眼光和敏锐的心思而已。如今我们国家的某些阴暗的角落,“吃人”的现象正在上演,每一个国民的精神世界变得如此的麻木,物欲横流、腐败胜行,社会的阴暗畸形发展,扭曲了国民的性格,以至于最贫苦的百姓也“吃起人来”。(近来不断发生的幼儿被杀事件)如此现象不正是鲁迅作品的映照吗?读此作品,能让我们以一种更理智、更正确、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我们当前的社会,不被所谓和谐社会“美现的光环”蒙住了我们的双眼,从而避免一种随波逐流,让自己失去应有的主见而变得茫从而无所适从,让我们更好地从黑暗中寻求光明。另一方面,我们国家正积极实行改革开放、惩治社会陋习、通过搞活经济造福民生的观点,不也正是鲁迅作品中所倡导的国民性的体现吗?
参考文献:
[1]李计谋,王居瑞.中国现当代文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
[2]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3]韶伯周.〈呐喊〉〈彷徨〉艺术特色探索[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