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双瘤蚜茧蜂对棉蚜脂质合成通路的影响

来源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cc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蚜是棉花的重要害虫,广双瘤蚜茧蜂是棉蚜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可有效控制棉蚜的数量.寄生蜂调节寄主的脂质合成代谢已多有报道,但在广双瘤蚜茧蜂与棉蚜的相互作用中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变化尚不清楚.本研究针对脂肪酸合成通路、甘油酯合成通路、糖酵解以及氨基酸代谢通路共包含36个与棉蚜脂质合成相关的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其在被寄生棉蚜体内的转录变化.结果表明,被广双瘤蚜茧蜂寄生后的棉蚜,2个糖酵解通路基因、5个脂肪酸合成通路基因、6个甘油酯合成通路基因和5个氨基酸代谢通路的关键基因全部显著上调,其中甘油酯合成通路中的甘油激酶表达量显著性下降,其他基因表达量均无显著性变化.本研究明确了广双瘤蚜茧蜂对棉蚜脂质合成的影响,该结果对深入了解寄生蜂与寄主互作关系,指导人工繁育寄生蜂和害虫防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其他文献
开展草地贪夜蛾病原真菌的筛选和毒力测定可为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提供新的生物制剂.本研究从广西南宁田间采集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僵虫上分离获得一株病原真菌,采用形态学和ITS-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采用浸虫法测定了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新分离的菌株为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编号为CDTLJ1;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预蛹、蛹均有致病力,1.20×107孢子/mL浓度下,接菌处理后第6d,2~5龄幼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均达100%,6龄幼虫的累积校正死
为评估淡足侧沟茧蜂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在室内环境条件下,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幼虫寄主日龄和所取食食物对淡足侧沟茧蜂寄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草地贪夜蛾幼虫取食人工饲料或玉米叶片,淡足侧沟茧蜂对3日龄和5日龄寄主幼虫的寄生率、结茧率、出蜂率及对寄主致死率均显著高于8日龄寄主.另外,在同日龄情况下,淡足侧沟茧蜂对取食玉米寄主的寄生率、结茧率以及子代出蜂率均高于寄生于取食人工饲料的幼虫上的相关指标.寄主取食不同食物会影响淡足侧沟茧蜂的寄生效果,且淡足侧沟茧蜂对5日龄草地贪夜蛾幼虫寄生效果较好.本结果可为室内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是一种远距离迁飞害虫,其成虫生存期间会取食,但是取食获得的水和糖在其交配繁殖中的作用目前并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卵巢解剖法和行为观察法,详细研究了成虫喂食对草地贪夜蛾存活、卵巢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发现饥饿不喂食草地贪夜蛾成蛾存活时间短(约3d),卵巢发育不成熟(低于2级)、交配率低(22.00%)、几乎不产卵(5.8枚),卵几乎不孵化(3.0%).喂食纯水或蜂蜜水成蛾存活时间长(6~8d),雌蛾卵巢发育成熟(3.4~3.6级)、交配率高(61.1
为明确蠼螋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作用,在温度(26±1)℃,相对湿度(75±5)%,光周期16L:8D的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蠼螋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卵、1~6龄幼虫和成虫的捕食行为和对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蠼螋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1~6龄幼虫均有捕食行为,对飞行能力弱的草地贪夜蛾成虫也具有捕食能力.蠼螋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捕食过程中,并不取食完其整个虫体,而是咬食至猎物不动时,继续搜索捕食周围其他猎物.蠼螋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拟合Holling Ⅱ模型,日平均捕食量为2.85
江苏省是我国草地贪夜蛾入侵地之一,为明确本地潜在自然天敌资源及其在玉米田的控害作用,2020年8-9月,对江苏省8个市县主要玉米种植区的草地贪夜蛾为害及其天敌资源开展了实地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对各调查点玉米植株的为害率均在50%以上.天敌种类主要有寄生蜂(棉铃虫齿唇姬蜂;姬蜂科1种;小腹茧蜂亚科 1种)、病原真菌(白僵菌、绿僵菌、莱氏野村菌)、瓢虫(异色瓢虫、黑襟毛瓢虫),另外还有寄生蝇、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寄生性天敌的寄生率在0%~24.55%,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率在2.33%~56
生物防治作为害虫综合治理(IPM)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治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不得缺少的一部分.为开展草地贪夜蛾天敌资源的调查,我们在广西崇左玉米田采集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中发现一种寄生蝇,通过形态鉴定和DNA条形码技术鉴定为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Townsend),其在田间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自然寄生率为11.90%.本研究将为今后开展草地贪夜蛾天敌昆虫的保护和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与寄主植物和寄主相关的化学线索在寄生蜂的寄主搜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云南派姬小蜂Pediobius yunnanensis是松树钻蛀性害虫——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的蛹寄生蜂,为了探究该寄生蜂对其寄主和寄主植物相关化学线索的行为反应,本研究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利用Y形嗅觉仪,测定了该寄生蜂对不同处理的油松球果(含蛹球果、含空蛹壳的球果、幼虫为害的球果和健康球果)和松枝(含蛹松枝、幼虫为害的松枝、含蛹球果的系统枝、含蛹松枝的系统枝和健康松枝)以及幼虫虫粪(3龄幼虫虫粪、含蛹球果内的幼虫
商品化天敌昆虫在我国不同区域释放可能受到极端温度的影响和制约.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是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等蛀干害虫的重要天敌之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在我国南方应用时控害效果常不稳定.以商品化花绒寄甲成虫为研究对象,并以常温25℃为对照,研究不同高温胁迫条件(33℃、36℃、39℃、42℃和45℃)对成虫的寿命、生殖、体内营养物质及抗氧化物活性的影响,旨在综合评价花绒寄甲成虫对高温胁迫的适应能力,为探讨其在
为了明确麦蛾茧蜂对粉斑螟的防控潜能,研究了在30℃和相对湿度75%条件下,以粉斑螟为自然寄主连续饲养的第1世代、第20世代、第40世代、第60世代、第80世代的麦蛾茧蜂对末龄粉斑螟幼虫的功能反应模型,评估了实仓空间中麦蛾茧蜂对粉斑螟幼虫的实际控制能力和持续防治潜能.结果表明,不同世代的麦蛾茧蜂对末龄粉斑螟幼虫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模型,对粉斑螟的麻痹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室内试验表明,随着寄主密度的增加,麦蛾茧蜂对粉斑螟的麻痹量逐渐增加,寄生率没有明显规律,搜寻效应逐渐降低.实仓空间试验表明,在长3
由黑腐球壳菌Didymella bryoniae引起的瓜类蔬菜蔓枯病是一种重要真菌土传病害,造成瓜类蔬菜生产上重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以蔓枯病菌DB-20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了拮抗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对蔓枯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的室内抑制作用,拮抗细菌和蔓枯病菌同时接种后,测定西瓜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拮抗细菌对黄瓜蔓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辣椒溶杆菌Lysobacter capsici NF87-2对蔓枯病菌菌丝生长的室内抑制率为81.6%,菌株NF87-2及其次生代谢物对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