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检验教师教学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收获。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长远的意义。
一、能学——有效自主学习的基础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要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从而进一步开展自主学习。就学生而言,自己的认知情况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在原因。
自主学习还受到师生间的关系,集体的氛围等因素的影响。为此教师要运用旧知引导,自主学习新知的可能性。教师要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对每位学生都要鼓励,都饱含期待。如在我教学的过程中,在上一堂语文课之前,鼓励一位上课不发言的小朋友多动脑筋,主动发言,并告诉她:老师相信你是能够做到的,你是很聪明的孩子,老师对你有信心,不能让老师失望!结果在上课时,那位小朋友果真积极动脑,主动发言,而且回答得与别人不同,很有自己的见解。于是及时表扬了她,给她信心。由此可见,让学生能学,不光从他们自身出发,而且还要结合外在因素组织课堂自主学习是十分有效的。
二、想学——有效自主学习的动力
学生认知结构已具备,有了自主学习的基础。每个孩子都是想学习的,也是能学好的,那就得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要重视及时调整自主学习的理念与指导思想,激发“我要学”的学习动机,做学习的主人。
首先,激情引趣,设问引思。在课堂教学起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最近发展区,对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或要掌握的内容设计引语。所设计的引语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并能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定向。就如我在设计《狐假虎威》一课的引语时,就利用剪贴图片,引起小朋友的兴趣,并通过课件,设计疑问,激发小朋友探索的欲望,展开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创新意识。
其次,是激“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启发学生质疑。例如在我给学生上《狐假虎威》一课中,请小朋友们读完“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小朋友们兴趣很高,提出好多疑问,像“狐狸为什么要借老虎的威风?”“老虎怎么会相信狐狸的话吓跑了百兽呢?”……小朋友们对故事十分感兴趣,这么多疑问,可见学生已进入到课文情境中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如我在教学《闪光的金子》时,毅然摆脱了教案的束缚,重打鼓另开张,在心中打下了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腹稿教案。你瞧:1.我们已经初读了《“闪光的金子”》这篇课文, 你能谈谈自己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吗?
2.自读课文,请你找出文中最讓你感动和敬佩的词, 并说出令你感动的理由。
虽然长长的一篇课文只用了少的不能再少的两个问题。但是我却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突破。因为这两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并落实了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个人的认识、感情和体会的教学理念,很容易的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让人意外的是,有一个学生竟抓住文中的“1985年”这个数字,发表了自己的一番感慨。他说,“徐虎从1985年就开始为附近的居民做好事了,现在算起来已经19个年头了,而我今年才8岁,在还没有我的11年前,徐虎就已经开始做好事了。这么久了都没有改变过,真是太不简单了!”这个学生的话真是感人肺腑,大家不约而同地为他送上了热烈的掌声。如此精彩的发言一个紧挨着一个,课堂上高潮迭起。如果说学生是在学习和理解这篇课文,倒不如说是在剖析和品味徐虎这个人。是啊,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情趣达到最佳境界。
三、会学——有效自主学习的升华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热情,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行不通的,那就要求学生能对学习有个升华,这就是“会学”。“会学”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这就要求学生学习方法体现自主性。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方法,获取不同的结论,是一种符合个性化学习的好方法。
(一)“用你喜欢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的学习都有其自己的方法,让学生自由地学习,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冒出创造的火花,课堂上就会形成“场”的效应。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例如在听《母亲的恩情》一课时,老师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读课文”,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法。“用你喜欢的方法读读课文”这“喜欢”二字就体现了阅读教学中的人本思想,意味着对每一个学生阅读个性的尊重。
(二)“小组合作,质疑讨论”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相对个体学习方面的,合作学习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之一。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依赖于合作学习,而且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也依赖于个体学习与自我感悟。
有一种观点认为: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提问,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共鸣。因此在初步感知阶段,自由读读课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切实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把学生从被动的“学答”地位提升到主动的“学问”地位,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做到学生独立预习的目的。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发现学生在这方面仍存在着不足。许多小朋友在初步感知课文时,仅仅把课文读一遍;其实学生已有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就要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使学生自由发问,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中进行筛选,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有一定实际意义的问题,请小朋友们分成四人小组共同讨论。你的感受、他的感受都在相互碰撞、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学生在合作和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接受,学会汲取,学会欣赏。同时在他们分组讨论时,走下讲台参与其中,同他们交流,把自己扮演成与学生一起探索问题的参与者,激励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充分发展。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山镇司徒小学江苏】
一、能学——有效自主学习的基础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要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从而进一步开展自主学习。就学生而言,自己的认知情况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在原因。
自主学习还受到师生间的关系,集体的氛围等因素的影响。为此教师要运用旧知引导,自主学习新知的可能性。教师要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对每位学生都要鼓励,都饱含期待。如在我教学的过程中,在上一堂语文课之前,鼓励一位上课不发言的小朋友多动脑筋,主动发言,并告诉她:老师相信你是能够做到的,你是很聪明的孩子,老师对你有信心,不能让老师失望!结果在上课时,那位小朋友果真积极动脑,主动发言,而且回答得与别人不同,很有自己的见解。于是及时表扬了她,给她信心。由此可见,让学生能学,不光从他们自身出发,而且还要结合外在因素组织课堂自主学习是十分有效的。
二、想学——有效自主学习的动力
学生认知结构已具备,有了自主学习的基础。每个孩子都是想学习的,也是能学好的,那就得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要重视及时调整自主学习的理念与指导思想,激发“我要学”的学习动机,做学习的主人。
首先,激情引趣,设问引思。在课堂教学起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最近发展区,对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或要掌握的内容设计引语。所设计的引语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并能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定向。就如我在设计《狐假虎威》一课的引语时,就利用剪贴图片,引起小朋友的兴趣,并通过课件,设计疑问,激发小朋友探索的欲望,展开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创新意识。
其次,是激“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启发学生质疑。例如在我给学生上《狐假虎威》一课中,请小朋友们读完“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小朋友们兴趣很高,提出好多疑问,像“狐狸为什么要借老虎的威风?”“老虎怎么会相信狐狸的话吓跑了百兽呢?”……小朋友们对故事十分感兴趣,这么多疑问,可见学生已进入到课文情境中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如我在教学《闪光的金子》时,毅然摆脱了教案的束缚,重打鼓另开张,在心中打下了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腹稿教案。你瞧:1.我们已经初读了《“闪光的金子”》这篇课文, 你能谈谈自己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吗?
2.自读课文,请你找出文中最讓你感动和敬佩的词, 并说出令你感动的理由。
虽然长长的一篇课文只用了少的不能再少的两个问题。但是我却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突破。因为这两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并落实了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个人的认识、感情和体会的教学理念,很容易的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让人意外的是,有一个学生竟抓住文中的“1985年”这个数字,发表了自己的一番感慨。他说,“徐虎从1985年就开始为附近的居民做好事了,现在算起来已经19个年头了,而我今年才8岁,在还没有我的11年前,徐虎就已经开始做好事了。这么久了都没有改变过,真是太不简单了!”这个学生的话真是感人肺腑,大家不约而同地为他送上了热烈的掌声。如此精彩的发言一个紧挨着一个,课堂上高潮迭起。如果说学生是在学习和理解这篇课文,倒不如说是在剖析和品味徐虎这个人。是啊,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情趣达到最佳境界。
三、会学——有效自主学习的升华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热情,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行不通的,那就要求学生能对学习有个升华,这就是“会学”。“会学”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这就要求学生学习方法体现自主性。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方法,获取不同的结论,是一种符合个性化学习的好方法。
(一)“用你喜欢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的学习都有其自己的方法,让学生自由地学习,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冒出创造的火花,课堂上就会形成“场”的效应。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例如在听《母亲的恩情》一课时,老师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读课文”,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法。“用你喜欢的方法读读课文”这“喜欢”二字就体现了阅读教学中的人本思想,意味着对每一个学生阅读个性的尊重。
(二)“小组合作,质疑讨论”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相对个体学习方面的,合作学习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之一。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依赖于合作学习,而且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也依赖于个体学习与自我感悟。
有一种观点认为: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提问,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共鸣。因此在初步感知阶段,自由读读课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切实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把学生从被动的“学答”地位提升到主动的“学问”地位,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做到学生独立预习的目的。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发现学生在这方面仍存在着不足。许多小朋友在初步感知课文时,仅仅把课文读一遍;其实学生已有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就要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使学生自由发问,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中进行筛选,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有一定实际意义的问题,请小朋友们分成四人小组共同讨论。你的感受、他的感受都在相互碰撞、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学生在合作和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接受,学会汲取,学会欣赏。同时在他们分组讨论时,走下讲台参与其中,同他们交流,把自己扮演成与学生一起探索问题的参与者,激励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充分发展。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山镇司徒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