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现状
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普遍规律、立足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统筹城乡发展、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当前今后较长时间内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近年来,我区农牧业平稳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数据显示,2013年内蒙古农牧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粮食生产获得丰收,全年粮食产量554.6亿斤,增产48.9亿斤;畜牧业稳定发展,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1819.8万头(只),增长4.9%。
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不断壮大的同时,—批重点骨干龙头企业也逐渐被世人所关注。据统计,我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8家,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03家,随着优势骨干龙头企业集群的壮大,聚集、形成了—批行业领军企业和细分品类的单项冠军,如乳产业的代表企业有伊利、蒙牛;肉产业的代表企业有小肥羊、小尾羊、科牛等;绒产业有鄂尔多斯、东达、鹿王等知名品牌,此外这些代表企业还分布在粮油产业、马铃薯产业、蔬菜产业、饲草料产业以及特色产业中。这些企业显著提升了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层次和水平,成为带动农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的中坚力量。
二、内蒙古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中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外部挑战及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并存在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低而不稳。我区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虽然,我区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2倍,但粮食总产和单产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如,与内蒙古相临的东北三省,无论是耕地、水浇地,还是粮食播种面积相对比内蒙古少,但粮食总产和单产一般比内蒙古高1-2倍,农业劳动生产率高3-4倍。吉林省耕地、水浇地和粮油播种面积分别比内蒙古少4000万亩、597万亩和3036万亩,但2009年粮食总产量却高达到530亿斤,比内蒙古多100多亿斤。我区粮食总产和单产低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农业及粮食生产建设条件差,3.4%是旱地,基本上没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建设旱涝保收的“两高一优”粮食生产基地专项资金投入不足,配套资金不到位,年复一年难以达到商品粮基地规模效益。农业机械装备和作业水平低,机械设备陈旧、机械配套率低。
二是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的任务十分艰巨。农牧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长速度低于全区经济发展速度,农牧区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牧业发展和城乡发展的差距继续呈现扩大趋势,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社会管理相对薄弱,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对内蒙古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思考
(一)加强对农牧业的支持力度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指导、服务水平,重点是完善和修订各地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科学指导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二是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在建立和完善融投资机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应加大资金整合力度,赋予旗县级政府在统筹使用各种农业投资方面的权利和责任,将各类基本建设资金集中、捆绑使用,切实把现代农业规划任务、政策措施、资金技术落实到位,责任兑现到人。三是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切实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重视加大科技研发、普及、推广力度,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二)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种植业结构;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倡保护性耕作,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坚持以草定畜,因地制宜发展草原畜牧业;在农区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实施百万头奶牛、百万头肉牛和千万只肉羊高产工程建设,加强饲草料基地贮草棚、青贮窑等设施建设,加强对动物疫病防控,对大家畜产品实行保护价政策,扩大牧区畜牧良种补贴范围,完善牧业机械补贴政策。
(三)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加大财政和信贷扶持力度,鼓励和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牧业龙头企业发展。金融部门应比照扶持中小型工业企业的有关政策,制定和落实信贷计划。二是有效整合农村土地经营方式,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企一体化经营。应按照“合作组织引领、大企业带动、大基地推进、大服务保障”的发展思路,积极有效整合土地资源,实行土地集中连片经营。整合土地资源应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特殊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以有偿转让、租赁、返租倒包或入股等多种形式,实施土地集中连片经营,建设规模化、产业化基地,实行农企一体化经营。同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各项补贴也应向合作社、大中型龙头企业所经营的产业化生产基地倾斜。
(四)完善金融支农机制
一是充分运用财政贴息和支持担保体系等政策措施,鼓励引导大中型商业银行在县域以下增设机构网点,扩大信贷投放力度。二是扩大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范围。三是构建农村信贷担保体系,明确符合实际的有效担保范围,积极争取扩大小额贷款担保公司试点范围,放宽金融准入限制,大力发展小额信贷,鼓励和引导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四是积极探索和组建农村合作组织金融机构和股份式合作金融组织,规范民间信贷。五是加快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建议国家设立和组建国家及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逐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种类和覆盖范围,提高理赔标准,切实增强农业抗灾避险能力。
(五)全面推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快落实中央退牧还草这项重大建设工程,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贴奖励政策,严格执行草畜平衡、休牧轮牧制度,对严重退化、沙化草原实行禁牧。要尽快启动实施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科尔沁草原、阴山北麓草原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工程。推进草原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设施畜牧业和人工草场,稳步实施生态移民,培育后续产业。提高草原防灾减灾能力,加大草原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力度。探索建立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研究制定草原征用占用补偿标准,依法征收草原植被恢复费。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和治理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强草原生态监测监理体系建设,加大草原保护力度。强化森林生态保护与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和“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支持人工造林和森林改造培育,加强林地管理。继续实施森林管护财政补助政策,扩大公益林补偿范围。加强沙地沙漠和水土流失治理。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信担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杨再梅
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普遍规律、立足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统筹城乡发展、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当前今后较长时间内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近年来,我区农牧业平稳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数据显示,2013年内蒙古农牧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粮食生产获得丰收,全年粮食产量554.6亿斤,增产48.9亿斤;畜牧业稳定发展,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1819.8万头(只),增长4.9%。
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不断壮大的同时,—批重点骨干龙头企业也逐渐被世人所关注。据统计,我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8家,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03家,随着优势骨干龙头企业集群的壮大,聚集、形成了—批行业领军企业和细分品类的单项冠军,如乳产业的代表企业有伊利、蒙牛;肉产业的代表企业有小肥羊、小尾羊、科牛等;绒产业有鄂尔多斯、东达、鹿王等知名品牌,此外这些代表企业还分布在粮油产业、马铃薯产业、蔬菜产业、饲草料产业以及特色产业中。这些企业显著提升了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层次和水平,成为带动农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的中坚力量。
二、内蒙古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中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外部挑战及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并存在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低而不稳。我区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虽然,我区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2倍,但粮食总产和单产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如,与内蒙古相临的东北三省,无论是耕地、水浇地,还是粮食播种面积相对比内蒙古少,但粮食总产和单产一般比内蒙古高1-2倍,农业劳动生产率高3-4倍。吉林省耕地、水浇地和粮油播种面积分别比内蒙古少4000万亩、597万亩和3036万亩,但2009年粮食总产量却高达到530亿斤,比内蒙古多100多亿斤。我区粮食总产和单产低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农业及粮食生产建设条件差,3.4%是旱地,基本上没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建设旱涝保收的“两高一优”粮食生产基地专项资金投入不足,配套资金不到位,年复一年难以达到商品粮基地规模效益。农业机械装备和作业水平低,机械设备陈旧、机械配套率低。
二是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的任务十分艰巨。农牧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长速度低于全区经济发展速度,农牧区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牧业发展和城乡发展的差距继续呈现扩大趋势,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社会管理相对薄弱,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对内蒙古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思考
(一)加强对农牧业的支持力度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指导、服务水平,重点是完善和修订各地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科学指导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二是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在建立和完善融投资机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应加大资金整合力度,赋予旗县级政府在统筹使用各种农业投资方面的权利和责任,将各类基本建设资金集中、捆绑使用,切实把现代农业规划任务、政策措施、资金技术落实到位,责任兑现到人。三是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切实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重视加大科技研发、普及、推广力度,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二)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种植业结构;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倡保护性耕作,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坚持以草定畜,因地制宜发展草原畜牧业;在农区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实施百万头奶牛、百万头肉牛和千万只肉羊高产工程建设,加强饲草料基地贮草棚、青贮窑等设施建设,加强对动物疫病防控,对大家畜产品实行保护价政策,扩大牧区畜牧良种补贴范围,完善牧业机械补贴政策。
(三)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加大财政和信贷扶持力度,鼓励和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牧业龙头企业发展。金融部门应比照扶持中小型工业企业的有关政策,制定和落实信贷计划。二是有效整合农村土地经营方式,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企一体化经营。应按照“合作组织引领、大企业带动、大基地推进、大服务保障”的发展思路,积极有效整合土地资源,实行土地集中连片经营。整合土地资源应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特殊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以有偿转让、租赁、返租倒包或入股等多种形式,实施土地集中连片经营,建设规模化、产业化基地,实行农企一体化经营。同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各项补贴也应向合作社、大中型龙头企业所经营的产业化生产基地倾斜。
(四)完善金融支农机制
一是充分运用财政贴息和支持担保体系等政策措施,鼓励引导大中型商业银行在县域以下增设机构网点,扩大信贷投放力度。二是扩大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范围。三是构建农村信贷担保体系,明确符合实际的有效担保范围,积极争取扩大小额贷款担保公司试点范围,放宽金融准入限制,大力发展小额信贷,鼓励和引导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四是积极探索和组建农村合作组织金融机构和股份式合作金融组织,规范民间信贷。五是加快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建议国家设立和组建国家及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逐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种类和覆盖范围,提高理赔标准,切实增强农业抗灾避险能力。
(五)全面推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快落实中央退牧还草这项重大建设工程,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贴奖励政策,严格执行草畜平衡、休牧轮牧制度,对严重退化、沙化草原实行禁牧。要尽快启动实施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科尔沁草原、阴山北麓草原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工程。推进草原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设施畜牧业和人工草场,稳步实施生态移民,培育后续产业。提高草原防灾减灾能力,加大草原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力度。探索建立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研究制定草原征用占用补偿标准,依法征收草原植被恢复费。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和治理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强草原生态监测监理体系建设,加大草原保护力度。强化森林生态保护与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和“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支持人工造林和森林改造培育,加强林地管理。继续实施森林管护财政补助政策,扩大公益林补偿范围。加强沙地沙漠和水土流失治理。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信担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杨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