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是如今日益发展的新社会对于学生和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它不仅强调学生的成绩,更加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就如何提升小学生的书法素养阐述一些观点。
关键词:提升;小学生;书法素养
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实践者,陶行知不仅具有较强的基础操作能力,而且深受美国教育家杜威“生命教育”的重要思想影响。陶行知将自己的生活教育实践与中国教育的现状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为当前的中国课堂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提出“教学做合一”是现代教育在中国形成以来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的重大转变。这是对教育理论中教育如何适应中国现代生活的创造性探索。作为生命教育理论体系的最早形式,其内容非常丰富。书法教学就是其中之一。
一、尊重学生主体的书法教育理念
在中国教育史上,陶行知首先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这一改革集中体现了教师主导型与学生主体型之间的辩证关系,充分体现了陶行知的学科教育理念。作为教育主体的积极倡导者,陶行知在写作教育方面做出了宝贵的尝试。陶行知尊重学生写作教育的主体性,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书法教育的创新潜力。
1.在教育活动中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凸显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教育是陶行知先生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最能反映受过教育的人的主体性,也是最需要教育其主体性的活动。
2.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写作与素养,改革写作评价标准。在现代教育中,写作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普通学生也有权接受写作教育,但是对于现代的初学者来说,书法难度较大,去模仿大师作品更是难上加难,最终大多数小学生不可避免地失去了写作教育的兴趣。陶行知主张有选择地继承古代教育,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找到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写作教育,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作质量。
3.激发儿童书法的兴趣。现代心理學认为,儿童的兴趣是儿童学习的动力。作为教师有责任创建和选择合适的写作教学渠道,并采取必要措施激励和帮助学生行驶自己的权利,因为兴趣选择自己想要的书法教育,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今天倡导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像陶行知先生那样充分尊重和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二、书法和艺术观念与生活息息相关
陶行知非常重视艺术教育。陶行知认为,“艺术生活就是艺术教育”“生活无处不在,教育无处不在,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就是教育的地方”。“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调动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书法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也是一门审美教育,在书法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书法与艺术的融合,通过让学生参与到艺术活动中,调动学生艺术审美,从艺术的角度熏陶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学生优秀品格和良好习惯,比如通过书写春联,与民为乐,既能实现与民众的沟通,又能帮助学生艺术创造能力的提高,既将艺术文化传播给了民间大众,又能在实践学习中,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境界,提高艺术修养,充分体现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魅力。
我们常常说“见字如见人”,在一幅书法作品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个性和气质,每个人个性和气质各不相同,在书法作品上也就呈现了不同效果,在书法教育中,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个性,并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了每一个人,这是一种看不见的思想教育,同时,书法作品也在学习者和鉴赏者的行为上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高雅情趣,陶先生创作了一大堆高尚而富有生命力的书法作品,如题赠吴树琴女士的“教学做合一”,为新安小学的题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些书法作品一方面以其真实、简单、自然的艺术品味灌输给学生,另一方面,教育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充分发挥书法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的特殊功能。
三、“教学做合一”书法教学体系
“教学做合一”的提出是自现代中国教育诞生以来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的重大转变,是如何适应教育在现代中国教育中的创造性探索。作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早的一种基本原理形式,其内涵十分丰富,“教学做合一”正确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劳动与劳动,内容与方法,从方法和意义上指导了具体内容的教学。一方面表明了这种普遍性,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其特殊性。陶行知从小就开始探索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随着教育实践和思想的不断深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写作教学体系。特别是他对学生写作技能训练的指导,不仅体现了写作的系统性和阶段性,而且与“教为一体”的教学理念相一致。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1941年7月的书面指南中看到:(1)观看别人写;(2)仿照写;(3)自己写:从拿笔、运笔、到笔法笔诀的讲究都在书中娓娓道来。
总而言之,书法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理解和客观总结陶行知书法教育的特点,不仅可以为今天的书法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而且可以丰富陶行知行道的人生教育思想,更真实地展现陶行知先生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薛晓琴.小学生书法教学中文化素养的培育途径[J].甘肃教育,2018(10):96-97.
[2]赵璐.小学生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明日风尚,2018(8):168.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培养小学生书法素养的有效性策略研究》(立项号:GS[2018]GHB0536)。
编辑 鲁翠红
关键词:提升;小学生;书法素养
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实践者,陶行知不仅具有较强的基础操作能力,而且深受美国教育家杜威“生命教育”的重要思想影响。陶行知将自己的生活教育实践与中国教育的现状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为当前的中国课堂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提出“教学做合一”是现代教育在中国形成以来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的重大转变。这是对教育理论中教育如何适应中国现代生活的创造性探索。作为生命教育理论体系的最早形式,其内容非常丰富。书法教学就是其中之一。
一、尊重学生主体的书法教育理念
在中国教育史上,陶行知首先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这一改革集中体现了教师主导型与学生主体型之间的辩证关系,充分体现了陶行知的学科教育理念。作为教育主体的积极倡导者,陶行知在写作教育方面做出了宝贵的尝试。陶行知尊重学生写作教育的主体性,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书法教育的创新潜力。
1.在教育活动中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凸显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教育是陶行知先生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最能反映受过教育的人的主体性,也是最需要教育其主体性的活动。
2.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写作与素养,改革写作评价标准。在现代教育中,写作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普通学生也有权接受写作教育,但是对于现代的初学者来说,书法难度较大,去模仿大师作品更是难上加难,最终大多数小学生不可避免地失去了写作教育的兴趣。陶行知主张有选择地继承古代教育,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找到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写作教育,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作质量。
3.激发儿童书法的兴趣。现代心理學认为,儿童的兴趣是儿童学习的动力。作为教师有责任创建和选择合适的写作教学渠道,并采取必要措施激励和帮助学生行驶自己的权利,因为兴趣选择自己想要的书法教育,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今天倡导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像陶行知先生那样充分尊重和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二、书法和艺术观念与生活息息相关
陶行知非常重视艺术教育。陶行知认为,“艺术生活就是艺术教育”“生活无处不在,教育无处不在,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就是教育的地方”。“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调动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书法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也是一门审美教育,在书法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书法与艺术的融合,通过让学生参与到艺术活动中,调动学生艺术审美,从艺术的角度熏陶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学生优秀品格和良好习惯,比如通过书写春联,与民为乐,既能实现与民众的沟通,又能帮助学生艺术创造能力的提高,既将艺术文化传播给了民间大众,又能在实践学习中,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境界,提高艺术修养,充分体现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魅力。
我们常常说“见字如见人”,在一幅书法作品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个性和气质,每个人个性和气质各不相同,在书法作品上也就呈现了不同效果,在书法教育中,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个性,并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了每一个人,这是一种看不见的思想教育,同时,书法作品也在学习者和鉴赏者的行为上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高雅情趣,陶先生创作了一大堆高尚而富有生命力的书法作品,如题赠吴树琴女士的“教学做合一”,为新安小学的题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些书法作品一方面以其真实、简单、自然的艺术品味灌输给学生,另一方面,教育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充分发挥书法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的特殊功能。
三、“教学做合一”书法教学体系
“教学做合一”的提出是自现代中国教育诞生以来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的重大转变,是如何适应教育在现代中国教育中的创造性探索。作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早的一种基本原理形式,其内涵十分丰富,“教学做合一”正确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劳动与劳动,内容与方法,从方法和意义上指导了具体内容的教学。一方面表明了这种普遍性,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其特殊性。陶行知从小就开始探索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随着教育实践和思想的不断深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写作教学体系。特别是他对学生写作技能训练的指导,不仅体现了写作的系统性和阶段性,而且与“教为一体”的教学理念相一致。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1941年7月的书面指南中看到:(1)观看别人写;(2)仿照写;(3)自己写:从拿笔、运笔、到笔法笔诀的讲究都在书中娓娓道来。
总而言之,书法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理解和客观总结陶行知书法教育的特点,不仅可以为今天的书法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而且可以丰富陶行知行道的人生教育思想,更真实地展现陶行知先生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薛晓琴.小学生书法教学中文化素养的培育途径[J].甘肃教育,2018(10):96-97.
[2]赵璐.小学生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明日风尚,2018(8):168.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培养小学生书法素养的有效性策略研究》(立项号:GS[2018]GHB0536)。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