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年工作高度重视,他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从供给侧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命题。
一、江苏省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江苏是全国最早進入老龄化的省份,也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6年,江苏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增加了421万,平均每年净增近70万。2017年,全省户籍人口7801.08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56.21万人,占比22.51%;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99.91万人,占比15.38%;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59.59万人,占全省老年人口的14.78%。预计到2020年,江苏省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比例将达到25%,到2030年将达到30%。江苏老龄人口呈现出基数大、增速快、寿龄高等特点。同时,江苏老龄人口空巢化率高,约占全省老年人口的52%;失能失智多,全省失能、部分失能和失智老年人约占老年人口的10%,其中完全失能的约占3%。
江苏省养老服务业发展水平总体走在全国前列。2017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民政部对全国各省(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估,江苏综合排名第一。江苏省委、省政府一直把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在规划引导、政策保障、资金支持等方面综合施策,重点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质量提升和产业发展等工作,全省养老服务业总体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建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万多家、虚拟养老院95个。江苏连续三年都将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老年人助餐点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全省已累计建成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39所,社区老年人助餐点6088个。着力改善养老床位结构,全省共有各类养老床位63.7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8.1万张,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40%以上。全省经卫生计生部门批准设立的护理院达到135家。
二、江苏养老产业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持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相比,江苏的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仍显不足,服务水平亟待提高。从供给侧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社会养老比重偏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目前,在江苏养老事业整体结构中,社会机构养老占4%,社区养老占6%,而居家养老占比高达90%。社会养老比重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老龄社会化养老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固然是传统习惯、收入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但同时也应看到,各地区因政策差异而带来养老企业同等投入不同等回报的因素导致市场热情不高;另一方面,融资政策中的产业基金不多,即使有也很难真正流向养老机构;而养老机构因房屋多为租赁性质无法向金融机构融资,导致提档升级、扩大规模等发展目标难以落实。总的来看,养老社会化在江苏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放开、搞活。
政府对养老产业的扶持政策过于碎片化,投入资金缺乏配套,形不成规模效益。养老产业政策涉及发改、工商、民政、财政、人社、税务、物价、银行等诸多部门,各职能部门之间存在权力和利益的掣肘,相互之间推诿扯皮,致使许多优惠政策难以落实。企业、个人兴办养老产业审批手续依然繁杂,在土地使用、费用征收、银行贷款、财政资金等方面很难得到支持。如在社区居家照料方面,康复和社区床位缺乏医保和长期照护险的支持,术后及喘息照护就难以实现。再如在康复辅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工作中,国家层面出台了《支持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工作政策措施清单》,但地方政府没有及时将指导政策细化为符合地方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
养老服务的综合供给质量不高,养老产业的市场准入与行业标准亟须规范。部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服务项目单一,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智慧养老信息系统的覆盖率较高,但线下服务资源支持不足,老年人获得感不强;适老化社区改造刚刚起步,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任务艰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有待深度融合。养老和卫生资源的结合还不够紧密,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的医疗卫生资源不足,进入医保定点范围的医疗型、康复型养老机构偏少。养老服务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依然存在,养老服务队伍主要以二次就业的“40”“50”人员及农村务工人员为主体。此外,“互联网+”业态背后充斥的信用危机、健康危机、文化危机等亟须加以整治,“真圈钱、假养老”的市场不良倾向仍需严格防范。
三、从供给侧推动江苏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江苏已经进入“未富先老”的社会状态,养老政策也从关注如何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逐渐过渡到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如何提高的问题,从关注老年人某一方面的养老需求问题转化到提升养老市场供给能力方面的问题。新时代养老产业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供给丰富化、品质化、精准化、智能化做好文章。
明确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实现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合理的分工与合作。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市场活力,让市场真正迸发出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政府搭台,市场唱戏”。同时发挥“利益”和“公益”的作用,既要让企业看到盈利空间和市场前景,也要强调企业培育市场参与公益服务的社会责任,加强企业家社会责任文化宣传,营造全社会热爱公益、参与公益、回报社会的文化氛围。这方面,宿迁市民政局进行了有益尝试。2016年8月底,他们通过公开招标引进三胞集团所属的安康通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了宿迁市12349居家养老服务指挥中心。该指挥中心立足于“互联网+”思维,按照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虚拟信息服务与实体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思路,大力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指挥平台。2016年10月试运营以来,该指挥中心依托公司集成化的居家呼叫中心、科学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团队,整合优化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开通“12349”居家养老24小时服务热线,实行养老服务需求一平台受理、养老服务信息一系统集成、便民服务资源一站式整合,着力打造社区居家养老“10分钟服务圈”。目前,该平台对建成区范围内60周岁以上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重点优抚对象、低保户、生活贫困(低保标准2倍以内)老人、失独老人等五类群体中失能、半失能及80周岁以上的高龄自理老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服务,主要为政府兜底老人提供助急关爱、助洁安康、助餐便利、助购助行、日间照料等专业化、亲情化服务,同时依托社区服务站点,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为社区社会老人提供健康体检、健康讲座、康复理疗、棋牌娱乐等无偿或低偿服务。 挖掘智慧养老的广阔空间,有效提升线上与线下服务融合,创新智慧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塑造优化居家和社区养老品牌。根据《江苏省居家和社区养老创新示范建设绩效考核标准》,省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开展了创新试点地区的居家和社区养老考核评估,鼓励创新试点县(市、区)根据自身特点,在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某一领域或方面积极探索和大胆试点,所取得的实效和积累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和可复制性,使居家和社区养老成为老年人养老的主要选择,并与社会养老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2016年,无锡市滨湖区美湖社区启动智慧养老,探索利用云服务器、微信、APP等开发服务与管理应用,建立社区智能化照护系统,将各类终端设备的数据上传至云平台进行远程管理,实现老年人基本信息、健康信息、照护信息的互通互联。2017年,美湖社区正式开放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诊疗、社保配药、康复理疗、应急处置、上门随访等服务,以专业医疗机构嵌入式医养结合的模式再次对居家养老功能提檔升级,实现了“智网互联定制化的医养结合模式”。
基于未来的养老业态,在智能保障、心灵呵护、文化传承、价值再现等方面拓展养老服务的精深度。养老不是结束,只是开始,老年生活是另外一种“年轻生命”的开始。在经历过出生、学习、工作、结婚、抚育、退休等生活磨砺后,老年人将进入照顾与被照顾的生命空间带。在这个生命空间带中,需要有自由的保障和内心的快乐,开启年轻生命的新征程,让这“年轻的生命”继续“进化—赋能—进化”,形成老年生活中的“年轻生态”,实现有限生命与无限价值的升华。围绕“互联网+”健康生态的深度发展,需要用“良知”文化植入新的要素,在物理空间和信心空间建立有效的心灵文化秩序。通过技术手段打造一个“无界的安全网”,既对老年人的安全生活服务有保障,又不影响老年人的自由活动;通过技术手段打造一个“连接的心灵网”,通过连接让老年人发挥各自的特长,通过帮助他人体现自我价值,让小家庭、小养老变成大家庭、大养老;通过良知文化与互联网技术打造一个“赋能的进化网”。
高度重视平衡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完善政府引导、部门推动、行业管理、社会参与、市场竞争的养老产业发展机制。首先,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养老产业扶持政策,如产业发展导向、投资政策取向、行业规范与管理监督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政策,不断推动建立投资主体社会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功能全面化、服务平台信息化、服务方式多样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格局。同时,加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力度,在生活服务和信息服务设施建设等具体层面上加大扶持力度,提高社会参与积极性。其次,要进一步融合社会资源,加快“智慧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金融、家政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形成集约、高效、合理的养老体系。通过设立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引导专项基金,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和PPP合作等形式对社会资本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和示范项目给予补贴支持。再次,要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通过方便可及、价廉物美的服务,激发老年人的潜在消费需求,引导老年人选择多样化的社会养老服务;坚持“医养结合”发展方向,提高老年人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做实“15分钟健康圈”,降低医疗服务的门槛和价格;加强和完善老年人心理健康、医疗保健、康复护理、老年教育、智慧养老和体育娱乐等方面的服务供给。
养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走进养老服务机构,被动接受各种服务。努力让老年人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这是一个终极命题。
(执笔人:孙宏斌,南京审计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