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学生心灵 引领学生发展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mouse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看了《小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4期中《我的三味语文》这篇文章,作者是一位四年级语文教师,为了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他在带着学生学完《搭石》一课后,让孩子们畅所欲言,领悟从平凡的小事中折射出真正的美。……孩子们热议的正是当今网上盛行的种菜、偷菜、买菜、卖菜游戏,以及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职业——“偷菜钟点工”。对此,该教师的观点是:在议论和争辩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将贴近生活的现代元素注入课堂,在热烈的讨论、思维的碰撞中,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闪现,学生的语文能力与人文精神同生共长。
  学生热议偷菜行径——究竟孰是孰非?
  我的思考:现在已经不说“偷”了,而是“收”,并且这只是个游戏,儿童的立场只是玩。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文明积淀为人格。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着的是一群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尚未成熟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该如何引领学生,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不可否认,此刻学生确实在畅所欲言,乍一听起来,似乎也有道理。但我疑惑的是:孩子们敞开心扉说的同时,是否已忘了什么叫“偷”?他们真的言之有“理”吗?我对教者的观点不敢苟同。目前,“偷菜”的发展趋势呈现愈来愈烈的景象。从这个游戏本身的出发点来说,应该是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能够体验收获成果的喜悦,带来开心一笑,达到培养陶冶情操之目的,让“偷”这个网络虚拟行为和举动,成为游戏者趋之若鹜的嗜好,使自己能在短时间享受‘不劳而获’的快乐。虽然在虚拟世界的游戏中,大家都在“偷”与“被偷”的角色中转换,共同游戏,拉近彼此间的关系。但我们不要忘记:这始终是建立在“以偷为乐”的基础上,若一味沉溺于这样的网络游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社会危害更是不容忽视的。
  从游戏的意义来说,“偷菜”更甚于“窃书”。我们所处的时代,社会的进步与公民的道德都是以“偷”为耻的,“偷”绝不是一个光彩的字眼,记得鲁迅先生笔下曾描绘过的“窃书不是偷书”的悲剧人物孔乙己,明明偷了书,但又不齿那是小人的行为,于是用“窃书”来粉饰自己的行为,觉得偷书总是不光彩的。而时下却把“偷菜”视为一种乐趣,作为一种追求,尽管它是在虚拟的网络中,发生在虚拟的世界里,但其玩者的心理、游戏者的脑际,都时刻受着“偷”这种行为的侵蚀和控制,久而久之,就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就会渗透到自己的思维中、影响到自身的行为上,这是非常危险的。更可怕的是,它好似一场流行的瘟疫,正以你无法想象的速度席卷所有网民,公司职工、白领、老板、大学生、中学生,甚至是那些天真无邪的小学生!
  联系上述案例,不难看出,执教者呕心沥血,从创设情境到引导经历,从教化进入悟化,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的感觉、新的体验,课堂的辩论活动不仅激活了学生的积极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探究勇气,还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则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回答精彩纷呈,从中可折射出本班学生语文基础扎实,表达能力强,有主见。可是,当学生在课堂上把偷菜这种虚拟行为当成公开谈论的趣事时,教师有没有思考过,这些虚拟世界的行为到底会给孩子们的道德约束带来怎样的化解,眼前这些未成年人到底会形成怎样的人格?执教者面对当时的场面,难道就不给以正确的引导和点拨,听之任之吗?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
  古语:“教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应该说,学生的表现,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智慧提出了更远更高的要求,时髦的、新潮的东西难道都是好的吗?针对学生围绕网络种菜偷菜这一行径的热烈争论,教师若一味不置可否,那么,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呢?那样学生很有可能就真的会“自以为是”了。而一味任其思维随意蔓延,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水准又将会面临怎样的滑坡?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我认为教师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一定不要忘了自己引领的责任,不要忘掉自己“心灵导师”的身份,更不能忘掉在学生的思维迷茫之处、观念迂回之处、看法波折之处、思想涉险之处及时友好地拉他们一把,时刻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路上获得精神的升华、灵魂的净化。不仅让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有序,还要言之有理,更要言之有义。从而让学生在自然、互动的讨论中,情感价值观目标悄然达成,心灵的感悟就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多元价值观并存,可以说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由于判别能力较差,极易产生“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的现象。因此,这个时候,需要有人给他一双慧眼,帮助他拨开迷雾,而课堂是人的社会素质的第一炉灶。我认为:课堂教学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教者应当像独具慧眼的伯乐,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钻研,挖掘出各种内在因素,创设适合学生接受的情境,再辅之以合理点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既获得知识的提升,同时又把情感价值观本身与教材所内含的德育因素自然地有机地融合,并最终内化为学生个体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发挥教师心灵导师的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阐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外来入侵昆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及其本地近缘种花蓟马F.intonsa的影响机制。【方法】测定和分析了CO2人工气候箱内不同CO2浓
昔日恋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