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社会普遍欢迎朝美柏林会晤达成的共识,因为人们期待着六方会谈早日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此次会晤却是在六方会谈机制之外进行的。
2月8日,朝核问题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在北京举行。中方希望各方共同努力,使这次会议能够成为落实“9.19共同声明”(第四轮六方会谈达成的共识)的良好开端。
许多人注意到,在此之前,1月16日~18日,朝美两方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双边会晤。朝鲜中央通讯社19日说,朝美双方“在积极的气氛中进行了认真的磋商,达成了一定的协议”,并强调朝鲜方面关注着朝美之间的直接对话。显然,朝鲜对这次会晤的评价是积极的,而且表现出非常重视朝美直接对话的方式。
柏林会晤取得进展
朝美柏林会晤取得了进展,朝鲜同意作为废除核武器的第一步,停止5兆瓦特反应堆运作以及其他核活动,同时还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进行检查。作为交换,朝鲜要求美国提供经济及能源援助,并且在解决对朝鲜的金融制裁问题上表现出诚意。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会晤为2月8日六方会谈的召开并可能取得进展奠定了基础。
国际社会普遍欢迎朝美柏林会晤达成的共识,因为人们期待着六方会谈早日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此次会晤却是在六方会谈机制之外进行的。所以引发笔者更多的思考:
首先,朝美柏林会晤意味着美国改变了只在六方会谈的框架内同朝鲜进行双边会谈的立场,比以往有了更大的灵活性。事后,美国的表态耐人寻味。1月19日,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凯西说:“美国助理国务卿希尔与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朝鲜代表团团长金桂冠在柏林的会晤不是谈判,也没解决任何问题。”但是,希尔20日又在东京说,美朝代表在柏林举行了“有益的”会谈,下一阶段的六方会谈“可能会取得进展”。此事说明,在美国政府内部还是有人顾虑美国会突破原先定下的原则。
其次,去年12月举行的、为期五天的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谈得很艰难,几乎没有达成新的共识。朝美柏林会晤似乎说明,相对六方会谈来说,朝美双方或其中的一方更看重朝美双边直接谈判。因为在六方会谈中没有达成的共识,在朝美双边会谈中却达成了。
再次,朝美柏林会晤给六方会谈机制带来影响。当然,朝美直接对话和谈判有利于缩小分歧、达成共识,有利于解决问题,应该鼓励。但是,如果只有六方会谈机制外的朝美直接对话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六方会谈只是确认朝美会谈或谈判成果的话,那么,六方会谈的作用和功能将会大大降低。
六方会谈机制不能放弃
六方会谈的主要当事方是朝鲜和美国,但是朝核问题也是一个地区安全问题,它的最终解决必然会涉及本地区的相关国家。六方会谈虽然是一个比较脆弱的机制,但却是有史以来东北亚第一个就本地区的安全问题进行对话的平台,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应该巩固和完善六方会谈机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1月23日说,各方希望六方会谈能够在两个方面取得进展:一是在落实“9.19共同声明”起步阶段各方所应采取的具体行动上达成一些共识;二是为了确保“9.19共同声明”的实施,各方要确定一个大体的时间表。
对此,笔者做如下解读,即强化和完善六方会谈机制,要确定一个大体的时间表,制定一个实现目标的路线图。否则不仅不可能顺利解决朝核问题,还会严重削弱六方会谈机制的生命力。
朝核问题由来已久,导致朝鲜开发并试验核武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东北亚冷战格局造成的。今天整个世界都进入到后冷战时代,只有朝鲜半岛上的冷战阴云还挥之不去。从这个意义上说,要从根本上解决朝核问题,就要打消朝鲜的安全顾虑,从消除冷战残余入手,把朝鲜半岛的停战机制转换为和平机制,重建东北亚国家的安全与互信。而东北亚地区至今还没有形成各国普遍认同的安全机制,不能对彼此的安全问题和军事行为进行协调,因此难免出现安全摩擦,甚至出现相互防范或进行新一轮核军备竞赛的可能性。
六方会谈的最初目的和最终目的都是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在最终目的实现之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处理好朝核危机。在朝鲜进行核试验以后,六方会谈的危机管理功能有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避免朝美或朝鲜与联合国的对峙升级,防止局势失控;二是防止朝鲜准备进行第二次核试验;三是防止核扩散;四是防止东北亚地区进行核军备竞赛。
世界其他地区都有相应的安全对话机制,惟独在东北亚地区没有。因此,从长远来看,有关各国在该地区建立一个长效的安全对话机制,就更广泛的安全议题进行对话、磋商,加强互信,应为必然的趋势。而根据东北亚形势的实际情况,建立东北亚安全机制目前只能立足于现有的六方会谈机制,在和平解决朝核问题之后,将其发展成为东北亚安全合作的一个平台。
六方会谈涵盖了东北亚主要成员及与东北亚利益攸关的大国,然而,六方会谈已历时五年,共举行了五轮会谈,取得的成果并不符合人们的期望。不仅如此,六方会谈作为介于对话与谈判之间的安全平台,其机制化建设还远未完成,很不稳定,容易受到区域内的突发事件、双边关系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时断时续,甚至六方会谈的生命力都受到了质疑。
逐步建立东北亚安全机制
由于六方会谈兼备对话与谈判的功能,组织方式不够灵活,各方参加者都是政府实务部门的官员,且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这一机制就显得有几分脆弱。笔者认为,为了克服这一弱点,不仅要拓展六方会谈的内涵,还应该适当改变六方会谈的形式。比如,在六方会谈的框架内将对话与谈判进行相对的分离,设一个对话平台,参加者可包括六国的政府官员、非政府组织和专家学者等,只交流观点和进行对话,目的是增加了解,协调立场。另外,设一个谈判的平台,由六方的政府外交部门直接谈判,根据谈判的进展发表声明或共同签署文件等。这样就会减少外界因素对六方会谈的冲击,而六方会谈也可以在几个不同的层面进行,不至于停顿。
为了加强六方会谈的机制化和有效化,可以在北京增设秘书处或联络处,作为常设办事机构,处理日常事务和联络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六方会谈可以在团长会议下面设立若干个谈判小组,这样就可以将一个难度很大的复杂问题分解成几个具体的问题来解决,各谈判小组在时间和谈判地址的选择上可以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以提高谈判效率。但是,各谈判小组的成果必须经过团长会议确认后才能生效。
本月8日召开的本轮会谈就可能会建立若干个工作小组。而建立这些小组的过程,也是完善和健全六方会谈机制的过程。这也说明有关各方都很关心强化六方会谈机制问题。另外,关于东北亚安全机制问题也会成为本轮六方会谈的议题之一。随着六方会谈的深入,六方会谈机制和东北亚安全机制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密切,发展到一定程度,六方会谈机制就会自然过渡到东北亚安全机制,这也是符合有关各方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