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江南名镇同里明清街的深处,有一座古朴的园林式的民居客栈——正福草堂。二楼的亭廊上,一张旧式的茶几,两张小木椅,眼前一杯清茶,冒着缕缕热气。我与阿红相对而坐。此时,已近黄昏,隐约可见袅袅炊烟萦绕在古镇小巧的空间里。看落日的余辉在头顶的屋檐上渐行渐远,宛如在观赏一个远古的梦,在自己的生活中消逝。视野所及之处,是层叠有序、高低不等的瓦房,那层叠的旧瓦用它特有的方式无言地诉说着小镇点点滴滴的变迁。
此时的阿红,脸上洋溢着丰富多彩的神情。突然想起我第一次读着她的小说《爆竹街》的情景。那个时候,我并不认识她,却被这细腻的文笔深深打动了,读着读着仿佛就被她不知不觉地带进了江南的某个小镇上,脚下有潺潺的流水,在缓缓流过的同时,也会点滴注入一个人灵魂的深处。能够写出这样文章的作者,该是怎样的一个江南女子?
某一个日子,我们在电话里彼此相识。我听着她柔柔的话语,从电话机的千里之外,带着水乡的灵气,诗一般地传来。那时的阿红,在我心里被她的文章分成了两半:一半是现实生活中纤柔的女子,带着江南水乡女子特有的灵气与才气,千般的温柔,万般的小鸟依人;另一半则是个多愁善感、喜欢走在蒙蒙的细雨中吟诗感悟、喜欢在夏日的烈日中打着一把油纸伞畅怀各种梦想的女子。自此,我会常常收到她给我发来的电子邮件,我们用网络这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交流着文学与生活。
我们就这样由文学的相识走向相知,成为了能够彼此坦诚相待而又无话不谈的朋友。当阿红与她的文友彩凤陪着我走在同里水乡的小路上,感受着小桥流水的宁静与安详,感受着久违的淳朴时,我们站在小桥上,相对无言。不远处,有游人荡着小船缓缓远去,不由让我想起那首《谒金门》:溪声咽,溪上有人离别。别语叮咛和泪说,罗巾沾泪血。尽做钢肠如铁,到此也应愁绝。回首断山帆影灭,画船空载月。那个时刻,站在这样的情景中,望着远处的船只荡漾,也许我们都在想,多少岁月以前,一定有着一对恋人,在相同的情景下依依惜别;小船载着相爱的人远去,回首时,断山早已挡住了视线,空有离人对着清冷的明月泪如雨下。站在这样的小桥边,看着一条条小船远远近近地经过,才突然想起,同里这座小镇已经今非昔比了,她正在不断地接待着四面八方的游人,默默地讲述着自己的变迁。我们这些徜徉在文字里的平凡女子不过是对景思人思物罢了。
在吴江的另一个古镇——震泽,阿红经营着一家文印店,过着悠然的生活。大多数时间里,她会用特有的感悟写写自己身边的人与事,以宽阔的心胸对待文字。在生活与文学中,她没有特别大的抉择,也没有过高的要求,一点一滴都是心灵最深刻的东西和最自然的流淌。生活在那样安静的小镇上,时刻感受着小镇的安详和宁静,哪怕在一块青石板上坐几分钟,低头的不经意间也会产生几许美丽的心情。“当自己老了的时候,能有一本书,是我发自内心的真实写作的作品,能够骄傲地告诉我的子孙,这是我的作品,那就很满足了。”说这话时,阿红端着一杯清茶,茶香伴着秋天的果香,和着客栈上空飘荡的古筝袅袅传入心底。这种久违的清静让我们彼此之间对生活与文学有了更多更深刻的感悟。
第一次与彩凤见面时,她那特有的水乡气质一下就吸引了我。比我年长的彩凤,被我唤作姐姐,长着一张美丽的面容,她热爱的不仅是文学,更是生活。在同里古镇的热土上,她凭着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很好地发挥着自己的特长,悠然地生活与工作着。我想,夜晚来临时,她会坐在自己的小屋前,端起一杯清茶,窗外的小镇已经完全地安静下来了,仿佛是进入了梦乡;她会打开一本书或者电脑去寻找心灵的安慰,在文字里徜徉,用文字诉说着内心的歌唱。
彩凤的散文就像她的人一样温柔,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女人味,但就在这看似温柔的文章中,却能让人不时地感受到一股刚毅与坚强。文学是一个女人心中美好的梦,女人会用自己的思维与行动把梦想做到极致,让生活变得美好。当下,文学被经济大潮的热风吹得似乎是支离破碎,又似乎是繁花似锦。有人迷茫,有人困惑,有人一夜走红,真的可以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来形容。不管有多少艰辛与险阻,寂寞与无奈,在文学里徜徉着的那些女子们,却依然固守着自己的伊甸园,用细腻与丰富诠释着文学的春天。女人一旦喜欢上文学,就注定会比别人多一些寂寞、孤独和无奈,同样也会比别人多一些乐趣,多一些超凡脱俗的美丽气质!
路上的花草树木,天气的阴晴变化,人生的离情别绪,都会成为热爱文学的女子的伤感或快乐。“做文的女人爱做梦”,很久以前,有人这样告诉过我。是啊,女人天生爱做梦,而做文的女人梦想多。正是带着这些梦想和文字,才让她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快乐;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美丽多情的女子,文学才永远不会老去。在文学这条独木桥上,这些女子正在用她们特有的灵气与才气,在繁华与喧嚣间,述说着文学的落寞和辉煌。
此时的阿红,脸上洋溢着丰富多彩的神情。突然想起我第一次读着她的小说《爆竹街》的情景。那个时候,我并不认识她,却被这细腻的文笔深深打动了,读着读着仿佛就被她不知不觉地带进了江南的某个小镇上,脚下有潺潺的流水,在缓缓流过的同时,也会点滴注入一个人灵魂的深处。能够写出这样文章的作者,该是怎样的一个江南女子?
某一个日子,我们在电话里彼此相识。我听着她柔柔的话语,从电话机的千里之外,带着水乡的灵气,诗一般地传来。那时的阿红,在我心里被她的文章分成了两半:一半是现实生活中纤柔的女子,带着江南水乡女子特有的灵气与才气,千般的温柔,万般的小鸟依人;另一半则是个多愁善感、喜欢走在蒙蒙的细雨中吟诗感悟、喜欢在夏日的烈日中打着一把油纸伞畅怀各种梦想的女子。自此,我会常常收到她给我发来的电子邮件,我们用网络这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交流着文学与生活。
我们就这样由文学的相识走向相知,成为了能够彼此坦诚相待而又无话不谈的朋友。当阿红与她的文友彩凤陪着我走在同里水乡的小路上,感受着小桥流水的宁静与安详,感受着久违的淳朴时,我们站在小桥上,相对无言。不远处,有游人荡着小船缓缓远去,不由让我想起那首《谒金门》:溪声咽,溪上有人离别。别语叮咛和泪说,罗巾沾泪血。尽做钢肠如铁,到此也应愁绝。回首断山帆影灭,画船空载月。那个时刻,站在这样的情景中,望着远处的船只荡漾,也许我们都在想,多少岁月以前,一定有着一对恋人,在相同的情景下依依惜别;小船载着相爱的人远去,回首时,断山早已挡住了视线,空有离人对着清冷的明月泪如雨下。站在这样的小桥边,看着一条条小船远远近近地经过,才突然想起,同里这座小镇已经今非昔比了,她正在不断地接待着四面八方的游人,默默地讲述着自己的变迁。我们这些徜徉在文字里的平凡女子不过是对景思人思物罢了。
在吴江的另一个古镇——震泽,阿红经营着一家文印店,过着悠然的生活。大多数时间里,她会用特有的感悟写写自己身边的人与事,以宽阔的心胸对待文字。在生活与文学中,她没有特别大的抉择,也没有过高的要求,一点一滴都是心灵最深刻的东西和最自然的流淌。生活在那样安静的小镇上,时刻感受着小镇的安详和宁静,哪怕在一块青石板上坐几分钟,低头的不经意间也会产生几许美丽的心情。“当自己老了的时候,能有一本书,是我发自内心的真实写作的作品,能够骄傲地告诉我的子孙,这是我的作品,那就很满足了。”说这话时,阿红端着一杯清茶,茶香伴着秋天的果香,和着客栈上空飘荡的古筝袅袅传入心底。这种久违的清静让我们彼此之间对生活与文学有了更多更深刻的感悟。
第一次与彩凤见面时,她那特有的水乡气质一下就吸引了我。比我年长的彩凤,被我唤作姐姐,长着一张美丽的面容,她热爱的不仅是文学,更是生活。在同里古镇的热土上,她凭着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很好地发挥着自己的特长,悠然地生活与工作着。我想,夜晚来临时,她会坐在自己的小屋前,端起一杯清茶,窗外的小镇已经完全地安静下来了,仿佛是进入了梦乡;她会打开一本书或者电脑去寻找心灵的安慰,在文字里徜徉,用文字诉说着内心的歌唱。
彩凤的散文就像她的人一样温柔,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女人味,但就在这看似温柔的文章中,却能让人不时地感受到一股刚毅与坚强。文学是一个女人心中美好的梦,女人会用自己的思维与行动把梦想做到极致,让生活变得美好。当下,文学被经济大潮的热风吹得似乎是支离破碎,又似乎是繁花似锦。有人迷茫,有人困惑,有人一夜走红,真的可以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来形容。不管有多少艰辛与险阻,寂寞与无奈,在文学里徜徉着的那些女子们,却依然固守着自己的伊甸园,用细腻与丰富诠释着文学的春天。女人一旦喜欢上文学,就注定会比别人多一些寂寞、孤独和无奈,同样也会比别人多一些乐趣,多一些超凡脱俗的美丽气质!
路上的花草树木,天气的阴晴变化,人生的离情别绪,都会成为热爱文学的女子的伤感或快乐。“做文的女人爱做梦”,很久以前,有人这样告诉过我。是啊,女人天生爱做梦,而做文的女人梦想多。正是带着这些梦想和文字,才让她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快乐;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美丽多情的女子,文学才永远不会老去。在文学这条独木桥上,这些女子正在用她们特有的灵气与才气,在繁华与喧嚣间,述说着文学的落寞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