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翻译在建构异国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目标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干校六记》和葛浩文英译本为语料,分析其文化缺省及其翻译补偿方法。通过分析,发现葛浩文运用了异化和归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异化策略下,又运用了直译加注和文内补偿这两种翻译方法。笔者将对这两种翻译方法予以探讨,并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模式做出思考,以期对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有所启发,并弥补当前散文翻译研究之不足。
【关键词】干校六记;文化缺省;文化补偿
【作者简介】王晓红(1972- ),黑龙江工程学院外语系,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外语教学。
杨绛先生的散文集《干校六记》语言平实朴素,又不失机智、幽默。在“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作者从衣食住行、同志之谊、夫妻之情等小视角,窥探知识分子在干校的生活和心路,语言诙谐幽默,读完给人一种“下放干校还有这般乐趣”的感受。《干校六记》自问世以来,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引发了国内外翻译家们和汉学家们的密切关注,截至目前已出版英、法、日等多种外语译本。在这些已有的《干校六记》英译本研究中,研究内容大都限于语言学、文学等相关领域,并未对文中的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做出研究。《干校六记》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其成功的原因何在?对于其中的文化缺省,葛浩文用了哪些翻译补偿方法?本文以《干校六记》和葛浩文英译本为语料,研究葛浩文英译本中对于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方法,发现葛浩文运用了异化和归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异化策略下,又运用了直译加注和文内补偿这两种翻译方法,为汉译英的文化缺省的翻译研究提供了实证依据,并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模式做出思考,以期对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有所启发。
翻译的文化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王东风教授较早地提出了“文化缺省”的概念,他指出被交际双方作为共享的背景知识而加以省略的部分叫做“情境缺省”(situational default)。如果被缺省的部分与语篇内信息有关,就叫做“语境缺省”(contextual default),而与语篇外的文化背景有关的,便就是“文化缺省”(cultural default)。语境缺省和文化缺省都是情境缺省的副类。语境缺省的内容可以在语篇内搜索,但文化缺省的内容则往往在语篇内找不到答案。
王大来教授用三个理论研究了文化缺省及其翻译补偿。首先是语言学的图式理论。图式理论认为图式能帮助读者进行推断并预测未来,允许读者填充作者在文本中未提及的信息,推断作者的意图,因为两个人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那么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无法理解的意思。其次是文学的美学反应理论。作者引入伊瑟尔的美学反应理论阐释读者阅读文本获得美学价值享受的过程,从而探讨文化缺省补偿的首要原则:让译文读者重新感受到原文中的艺术审美价值。最后是文化功能理论。作者运用跨文化交际学的文化功能理论讨论文化缺省补偿,使译文读者获得文化探索的享受。近年来,中国外语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大多从关联理论研究外宣文本和文学文本的文化缺省及其翻译补偿。
笔者认为,翻译在建构异国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目标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文化缺省补偿的一个原则就是使译文读者获得文化探索的享受。译者在文化缺省的补偿过程中应尽力使译文读者欣赏到原文所特有的异国情调和原文所蕴涵的文化信息,而不能因补偿过量使译文读者失去获得文化探索享受的机会。因此,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认真审视原文中的文化因素,根据原文的具体情况和圆满实现文化补偿的这一原则的要求灵活做出正确的补偿策略。
通過分析,笔者发现,从文化层面上看,葛浩文主要采用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进行文化缺省补偿。异化策略下,又分别用了直译加注和文内补偿的方法进行补偿。
1.异化的翻译策略。从文化信息传递的角度看,葛浩文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传达源语文化信息,从而达到传播源语文化的目的。
(1)直译加注。具有文化特色的词语,尤其是习语和典故都具有鲜明的文化风味,因而能唤起原文读者内心的特别感受。在翻译这样的词语时,译者最好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来补偿译文读者的文化缺省。虽然,任何翻译都会有语义内容的损失,但直译加注的方法可以把翻译中的文化亏损减少到最小的程度。
例1:迸断的彩带好似迸断的离情。这番送人上干校,车上的先遣队和车下送行的亲人,彼此间的离情假如看得见,就绝不是彩色的,也不能一迸就断。
The snapped streamers betokening the sorrows of parting. But if the sorrows of paring between the cadre-school advance party and their friends and relatives on the platform who were seeing them off were observable, unlike the streamers, they were not gaily colored, nor could they be severed just like that.
杨绛在这里用了李后主《乌夜啼》的典故:“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并且下文中也有呼应:我们等待着下干校改造,没有心情理会什么离愁别恨,也没有闲暇去品尝那“别是一番”的“滋味”,所以葛浩文加上了脚注:Here the author adapts a well-known lyric by Li Yu (937一978),“Last Emperor” of the Southern Tang dynasty. The original lines read: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Rendered loosely, the lyric should read as follows: Cut it,and it severs not, Comb it, and it remains a knot. Tis the sorrow of parting. Yet another kind of flavor in the heart. 例2:休息日大家到镇上去买吃的:有烧鸡,还有煮熟的乌龟。我问默存味道如何,他却没有尝过,只悄悄做了几首打油诗寄我。
The men went into town on their days off to buy food, things like roast chicken and cooked tortoise. I asked Mo-cun about the tortoise meat, but he said he hadn’t tasted any of it, though he secretly composed some limericks on the subject, which he then sent to me.5
5Since to the Chinese the tortoise represents “cuckoldry,” the nature and tone of these limericks can easily be imagined.
实际上,这里的“乌龟”是一个典故,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意象。“乌龟”暗指妻子有外遇的人,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内容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如果不对其中的文化缺省做出补偿,译文读者就不会理解,为什么作者问她丈夫乌龟的味道,她丈夫要做打油诗寄给她。作者运用此典故,虽是开玩笑,实则表明虽然夫妻两人暂时分别,但是不必担心,应该相信两人之间坚定的感情。在该例中,译者采用了直译加注的方法来对目标语读者的文化缺省做出補偿,以便他们有机会欣赏异国文化从而获得异域文化探索的愉悦。
尽管“直译加注”的补偿方法有益于目标语读者了解异国文化,但在翻译中也不宜过度使用。如果脚注或尾注过多,目标语读者为了获得理解,而不得不中断阅读过程去查找注释,阅读的兴奋惯性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的影响,阅读速度也会相应降低。
(2)文内补偿。
1)增益。相对而言,增益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直译加注”补偿方法的缺陷,这种方法有助于保持源语的文化意象,同时又能为目标语读者提供有关文化背景信息。运用增译法时,译者先是直译具有文化特色的词语,然后把脚注或尾注置入文内以补偿译文读者的文化缺省。当译者认为在译文中置入简短的文化信息比文外用注解的方法来得容易和方便时,他就可能采用增益法。
例3:经受折磨,就叫锻炼。
The euphemism for undergoing ill-treatment was “tempering” oneself.
这句话中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下放干校,说的好听一点叫“锻炼”,说的难听一点就是“受折磨”,所以葛浩文通过增译“The euphemism for”,给出了“受折磨”的委婉表达,在翻译时完整地表达了作者想表达的内容。
2)释义。当目标语文化中不存在源语中所提及的事物,或者两种语言背景下的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联想意义的情况下,如果源语作者使用的文化因素在源语中没有重要到会产生一种艺术意象,可以采用叫作“释义”的文化缺省补偿方法来对目标语读者的文化缺省进行补偿(王大来,2016:158)。
例4:尽管天天在等待行期,听到这个消息,却好像头顶上着了一个焦雷。
Even though we had been expecting to be told any day when we would depart, the words still hit my ears like a clap of thunder.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消息”比喻为“焦雷”,“头顶上着了一个焦雷”形象地表现出得知丈夫即将远行时作者心慌恐惧的感情。如果直译,会让译语读者感到困惑,因为在译语读者的文化语境中,头顶上着了一个焦雷后,可想而知的结果是身体烧焦、瞬间而亡,所以译者将原文释义为“消息传到我的耳朵里时像打了一道雷”以补偿文化缺省,将受体从头顶改为耳朵,以雷的声音之大类比形容这消息对作者的打击很大,让其心慌,这样更有助于提高译语读者的接受度。
2.归化的翻译策略。归化是用蕴含目标文化身份的表达方式取代蕴含源语文化身份的表达方式,以达到忠实再现原文意义的目的。采用归化法,译者用与源语有相同使用频度,但一般都有某种异语文化色彩的词语来翻译源语文化特色词语。此种译法可使译文读起来比较地道和生动,其目的在于用目标文化习用的表达方式来替代陌生而费解的源语表达方式(王大来,2016: 162)。
例5:十米深的井,水又甜又凉,大太阳下干活儿渴了舀一碗喝,真是如饮甘露。
The water from the ten-meter well was so cool and sweet that drinking a cupful under the glaring sun was like being blessed with manna from Heaven.
据圣经记载,“manna from Heaven” 指古以色列人在经过荒野时所得的天赐粮食或甘露,甘露从天下,本句中的汉语成语“如饮甘露”借用英语习语 “like being blessed with manna from Heaven”来表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十分吻合。
文学反映了各民族人民最深层的文化心理,是促进沟通交流的良好媒介。“一带一路”的提出,让人们更加意识到,在不同的国家之间,要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在这其中,文化的交流,特别是文学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翻译凸显出其重要性。对于我们国家来说,通过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进行文学作品的翻译,有助于向世界读者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Berman,A.The Experience of the Foreign:Culture and Translation in Romantic Germany[M].(Trans.)S.Heyvaert.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2.
[2]Nida,E.A.and Taber.C.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E.J.Brill,1969.
[3]Nida.E.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Leiden:E.J.Brill,1964.
[4]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1): 40-44.
[5]王大来.从翻译的文化功能看翻译中文化缺省补偿的原则[J].外语研究,2014(6):5-8.
【关键词】干校六记;文化缺省;文化补偿
【作者简介】王晓红(1972- ),黑龙江工程学院外语系,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外语教学。
一、引言
杨绛先生的散文集《干校六记》语言平实朴素,又不失机智、幽默。在“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作者从衣食住行、同志之谊、夫妻之情等小视角,窥探知识分子在干校的生活和心路,语言诙谐幽默,读完给人一种“下放干校还有这般乐趣”的感受。《干校六记》自问世以来,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引发了国内外翻译家们和汉学家们的密切关注,截至目前已出版英、法、日等多种外语译本。在这些已有的《干校六记》英译本研究中,研究内容大都限于语言学、文学等相关领域,并未对文中的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做出研究。《干校六记》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其成功的原因何在?对于其中的文化缺省,葛浩文用了哪些翻译补偿方法?本文以《干校六记》和葛浩文英译本为语料,研究葛浩文英译本中对于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方法,发现葛浩文运用了异化和归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异化策略下,又运用了直译加注和文内补偿这两种翻译方法,为汉译英的文化缺省的翻译研究提供了实证依据,并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模式做出思考,以期对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有所启发。
二、文化缺省研究现状
翻译的文化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王东风教授较早地提出了“文化缺省”的概念,他指出被交际双方作为共享的背景知识而加以省略的部分叫做“情境缺省”(situational default)。如果被缺省的部分与语篇内信息有关,就叫做“语境缺省”(contextual default),而与语篇外的文化背景有关的,便就是“文化缺省”(cultural default)。语境缺省和文化缺省都是情境缺省的副类。语境缺省的内容可以在语篇内搜索,但文化缺省的内容则往往在语篇内找不到答案。
王大来教授用三个理论研究了文化缺省及其翻译补偿。首先是语言学的图式理论。图式理论认为图式能帮助读者进行推断并预测未来,允许读者填充作者在文本中未提及的信息,推断作者的意图,因为两个人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那么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无法理解的意思。其次是文学的美学反应理论。作者引入伊瑟尔的美学反应理论阐释读者阅读文本获得美学价值享受的过程,从而探讨文化缺省补偿的首要原则:让译文读者重新感受到原文中的艺术审美价值。最后是文化功能理论。作者运用跨文化交际学的文化功能理论讨论文化缺省补偿,使译文读者获得文化探索的享受。近年来,中国外语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大多从关联理论研究外宣文本和文学文本的文化缺省及其翻译补偿。
笔者认为,翻译在建构异国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目标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文化缺省补偿的一个原则就是使译文读者获得文化探索的享受。译者在文化缺省的补偿过程中应尽力使译文读者欣赏到原文所特有的异国情调和原文所蕴涵的文化信息,而不能因补偿过量使译文读者失去获得文化探索享受的机会。因此,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认真审视原文中的文化因素,根据原文的具体情况和圆满实现文化补偿的这一原则的要求灵活做出正确的补偿策略。
三、《干校六记》中的文化缺省补偿方法
通過分析,笔者发现,从文化层面上看,葛浩文主要采用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进行文化缺省补偿。异化策略下,又分别用了直译加注和文内补偿的方法进行补偿。
1.异化的翻译策略。从文化信息传递的角度看,葛浩文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传达源语文化信息,从而达到传播源语文化的目的。
(1)直译加注。具有文化特色的词语,尤其是习语和典故都具有鲜明的文化风味,因而能唤起原文读者内心的特别感受。在翻译这样的词语时,译者最好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来补偿译文读者的文化缺省。虽然,任何翻译都会有语义内容的损失,但直译加注的方法可以把翻译中的文化亏损减少到最小的程度。
例1:迸断的彩带好似迸断的离情。这番送人上干校,车上的先遣队和车下送行的亲人,彼此间的离情假如看得见,就绝不是彩色的,也不能一迸就断。
The snapped streamers betokening the sorrows of parting. But if the sorrows of paring between the cadre-school advance party and their friends and relatives on the platform who were seeing them off were observable, unlike the streamers, they were not gaily colored, nor could they be severed just like that.
杨绛在这里用了李后主《乌夜啼》的典故:“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并且下文中也有呼应:我们等待着下干校改造,没有心情理会什么离愁别恨,也没有闲暇去品尝那“别是一番”的“滋味”,所以葛浩文加上了脚注:Here the author adapts a well-known lyric by Li Yu (937一978),“Last Emperor” of the Southern Tang dynasty. The original lines read: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Rendered loosely, the lyric should read as follows: Cut it,and it severs not, Comb it, and it remains a knot. Tis the sorrow of parting. Yet another kind of flavor in the heart. 例2:休息日大家到镇上去买吃的:有烧鸡,还有煮熟的乌龟。我问默存味道如何,他却没有尝过,只悄悄做了几首打油诗寄我。
The men went into town on their days off to buy food, things like roast chicken and cooked tortoise. I asked Mo-cun about the tortoise meat, but he said he hadn’t tasted any of it, though he secretly composed some limericks on the subject, which he then sent to me.5
5Since to the Chinese the tortoise represents “cuckoldry,” the nature and tone of these limericks can easily be imagined.
实际上,这里的“乌龟”是一个典故,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意象。“乌龟”暗指妻子有外遇的人,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内容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如果不对其中的文化缺省做出补偿,译文读者就不会理解,为什么作者问她丈夫乌龟的味道,她丈夫要做打油诗寄给她。作者运用此典故,虽是开玩笑,实则表明虽然夫妻两人暂时分别,但是不必担心,应该相信两人之间坚定的感情。在该例中,译者采用了直译加注的方法来对目标语读者的文化缺省做出補偿,以便他们有机会欣赏异国文化从而获得异域文化探索的愉悦。
尽管“直译加注”的补偿方法有益于目标语读者了解异国文化,但在翻译中也不宜过度使用。如果脚注或尾注过多,目标语读者为了获得理解,而不得不中断阅读过程去查找注释,阅读的兴奋惯性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的影响,阅读速度也会相应降低。
(2)文内补偿。
1)增益。相对而言,增益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直译加注”补偿方法的缺陷,这种方法有助于保持源语的文化意象,同时又能为目标语读者提供有关文化背景信息。运用增译法时,译者先是直译具有文化特色的词语,然后把脚注或尾注置入文内以补偿译文读者的文化缺省。当译者认为在译文中置入简短的文化信息比文外用注解的方法来得容易和方便时,他就可能采用增益法。
例3:经受折磨,就叫锻炼。
The euphemism for undergoing ill-treatment was “tempering” oneself.
这句话中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下放干校,说的好听一点叫“锻炼”,说的难听一点就是“受折磨”,所以葛浩文通过增译“The euphemism for”,给出了“受折磨”的委婉表达,在翻译时完整地表达了作者想表达的内容。
2)释义。当目标语文化中不存在源语中所提及的事物,或者两种语言背景下的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联想意义的情况下,如果源语作者使用的文化因素在源语中没有重要到会产生一种艺术意象,可以采用叫作“释义”的文化缺省补偿方法来对目标语读者的文化缺省进行补偿(王大来,2016:158)。
例4:尽管天天在等待行期,听到这个消息,却好像头顶上着了一个焦雷。
Even though we had been expecting to be told any day when we would depart, the words still hit my ears like a clap of thunder.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消息”比喻为“焦雷”,“头顶上着了一个焦雷”形象地表现出得知丈夫即将远行时作者心慌恐惧的感情。如果直译,会让译语读者感到困惑,因为在译语读者的文化语境中,头顶上着了一个焦雷后,可想而知的结果是身体烧焦、瞬间而亡,所以译者将原文释义为“消息传到我的耳朵里时像打了一道雷”以补偿文化缺省,将受体从头顶改为耳朵,以雷的声音之大类比形容这消息对作者的打击很大,让其心慌,这样更有助于提高译语读者的接受度。
2.归化的翻译策略。归化是用蕴含目标文化身份的表达方式取代蕴含源语文化身份的表达方式,以达到忠实再现原文意义的目的。采用归化法,译者用与源语有相同使用频度,但一般都有某种异语文化色彩的词语来翻译源语文化特色词语。此种译法可使译文读起来比较地道和生动,其目的在于用目标文化习用的表达方式来替代陌生而费解的源语表达方式(王大来,2016: 162)。
例5:十米深的井,水又甜又凉,大太阳下干活儿渴了舀一碗喝,真是如饮甘露。
The water from the ten-meter well was so cool and sweet that drinking a cupful under the glaring sun was like being blessed with manna from Heaven.
据圣经记载,“manna from Heaven” 指古以色列人在经过荒野时所得的天赐粮食或甘露,甘露从天下,本句中的汉语成语“如饮甘露”借用英语习语 “like being blessed with manna from Heaven”来表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十分吻合。
四、结语
文学反映了各民族人民最深层的文化心理,是促进沟通交流的良好媒介。“一带一路”的提出,让人们更加意识到,在不同的国家之间,要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在这其中,文化的交流,特别是文学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翻译凸显出其重要性。对于我们国家来说,通过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进行文学作品的翻译,有助于向世界读者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Berman,A.The Experience of the Foreign:Culture and Translation in Romantic Germany[M].(Trans.)S.Heyvaert.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2.
[2]Nida,E.A.and Taber.C.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E.J.Brill,1969.
[3]Nida.E.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Leiden:E.J.Brill,1964.
[4]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1): 40-44.
[5]王大来.从翻译的文化功能看翻译中文化缺省补偿的原则[J].外语研究,201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