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军衔条例”修改,“一级上将”被取消。
7月19日15时30分,北京,八一大楼。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晋升上将军衔仪式正在进行。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晋升上将军衔的同志颁发命令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迎来建军83周年之际,11位新晋的上将也迎来了他们的至高荣誉。
此次晋升上将军衔的高级军官分别是:副总参谋长章沁生、总政治部副主任兼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童世平、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兼总装备部副部长李安东、军事科学院院长刘成军、国防大学校长王喜斌、北京军区司令员房峰辉、兰州军区司令员王国生、南京军区司令员赵克石、南京军区政治委员陈国令、广州军区政治委员张阳、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
晋衔仪式庄严肃穆,11位高级军官军容严整、精神抖擞。佩戴了上将军衔肩章的他们,在中国军队中格外醒目,因为这是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的军衔,也是至高的荣耀。
至此,自1955年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和1988年恢复军衔制以来,已有185位高级军官警官获得了上将军衔警衔。
经历过重大事情的考验
此次上将晋升是自2004年9月以来胡锦涛主席直接主导的第7次上将晋升仪式。从规模上,此次晋升人数最多。2004年9月晋升两人;2006年6月晋升lO人;2007年7月晋升3人,同年11月再晋升1人;2008年7月晋升3人;2009年7月晋升3人。
不仅规模较大,而且范围广泛,涵盖总部和大军区及军直单位。晋升的许多将领均经历过重大事情的考验。比如,身为四川人的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2008年亲自指挥了“5·12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
北京军区司令员房峰辉,则在2009年担任了国庆60周年阅兵的总指挥,不仅出色地完成了阅兵的各项任务,而且由他主导的“阅兵村’’建设也首次实现了公开、公平的招标方法,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建设成本。
空军出身的军事科学院院长刘成军曾在“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演”担任副“总导演”,并直接参与指挥;在中国和俄罗斯“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中,章沁生则是导演部中方参谋长。他也被视为目前军中“战略意识、现代意识和改革意识甚强的将领”,“尤擅长现代联合战役理论和训练”。
此外,房峰辉、王国生、赵克石、陈国令、张阳、李世明均来自北京、兰州、南京、广州、成都等几大军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干上来的,对基层和部队实际情况非常了解。
超强的专业背景
这批晋升的上将中,年龄最大的是1946年出生的李安东。1965年至1970年,李安东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航空系学习。1995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7年后,晋升中将。
而更为年轻的是三位“50后”的上将:1950年出生的刘成军及均于1951年出生的张阳和房峰辉。对于这批晋升的“少壮派’将领,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称:“近年来,中国当局力推军队高级将领年轻化。在本次晋升的11人当中,不乏上升前景广阔的青壮年。”
年富力强的将领们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即他们超强的专业背景。这也是近几年来,军队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需要,解放军更加重视科班出身的高学历人才的表现。
11名上将均在国防大学、中央党校等学习过,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直接从著名军校毕业后入伍。而现年60岁的刘成军,现任职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62岁的王喜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现任校长。
总政治部副主任兼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童世平,毕业于国防大学研究系将官班,曾担任过国防大学政委。
同样毕业于国防大学的房峰辉,所学专业是国防研究系战略指挥,不仅具备丰富的参谋职务历练,更擅长分析筹划和统一协调,此外,他还精通无线电及电脑软件。近年来,在科研和技术革新上,他身体力行,带领部属在指挥自动化领域取得许多新成果。
最年轻的张阳,现任广州军区政治委员,也毕业于国防大学。
上将军衔制的变迁
现代军衔制产生于15世纪的西欧,20世纪初被引进中国。此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几个时期实行的军衔制,基本上都是在清末军衔制基础上的发展和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加强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实行军衔制的问题很快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1950年9月总干部部管理部成立时,就设置了“军衔奖励处”。1952年11月26日,总干部部在向毛泽东主席并军委的报告中,对实行军衔制度准备工作等问题拟制了初步计划。当时总干部部和苏联专家初步制定的方案是将军衔设为6等加级。元帅3级:大元帅、国家元帅、兵种元帅;将官4级:上将、准上将、中将、少将。
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对上述方案作了修改:增加大校一级;将上将、准上将改称大将、上将。
1955年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实行军衔制,军衔设置上比1953年条例草案减少了兵种元帅、准尉两级,共设6等19级。
当时,共有10人成为元帅,10人获得大将军衔,55人被授予上将军衔。而在1956年和1958年,又分别授予王建安、李聚奎上将军衔。
1965年,军衔制度曾被取消。
1988年再次重新实行军衔制时,大元帅、元帅、大将均被取消,一级上将成为最高军衔——这基本相当于美国的“五星上将”。但在1988年授衔时,一级上将设而未授,实授最高军衔为上将。洪学智等17位高级军官在那一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洪也成为唯一被两次授予上将军衔的高级军官。
此后,1994年“军衔条例”修改,“一级上将”被取消。
7月19日15时30分,北京,八一大楼。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晋升上将军衔仪式正在进行。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晋升上将军衔的同志颁发命令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迎来建军83周年之际,11位新晋的上将也迎来了他们的至高荣誉。
此次晋升上将军衔的高级军官分别是:副总参谋长章沁生、总政治部副主任兼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童世平、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兼总装备部副部长李安东、军事科学院院长刘成军、国防大学校长王喜斌、北京军区司令员房峰辉、兰州军区司令员王国生、南京军区司令员赵克石、南京军区政治委员陈国令、广州军区政治委员张阳、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
晋衔仪式庄严肃穆,11位高级军官军容严整、精神抖擞。佩戴了上将军衔肩章的他们,在中国军队中格外醒目,因为这是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的军衔,也是至高的荣耀。
至此,自1955年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和1988年恢复军衔制以来,已有185位高级军官警官获得了上将军衔警衔。
经历过重大事情的考验
此次上将晋升是自2004年9月以来胡锦涛主席直接主导的第7次上将晋升仪式。从规模上,此次晋升人数最多。2004年9月晋升两人;2006年6月晋升lO人;2007年7月晋升3人,同年11月再晋升1人;2008年7月晋升3人;2009年7月晋升3人。
不仅规模较大,而且范围广泛,涵盖总部和大军区及军直单位。晋升的许多将领均经历过重大事情的考验。比如,身为四川人的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2008年亲自指挥了“5·12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
北京军区司令员房峰辉,则在2009年担任了国庆60周年阅兵的总指挥,不仅出色地完成了阅兵的各项任务,而且由他主导的“阅兵村’’建设也首次实现了公开、公平的招标方法,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建设成本。
空军出身的军事科学院院长刘成军曾在“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演”担任副“总导演”,并直接参与指挥;在中国和俄罗斯“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中,章沁生则是导演部中方参谋长。他也被视为目前军中“战略意识、现代意识和改革意识甚强的将领”,“尤擅长现代联合战役理论和训练”。
此外,房峰辉、王国生、赵克石、陈国令、张阳、李世明均来自北京、兰州、南京、广州、成都等几大军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干上来的,对基层和部队实际情况非常了解。
超强的专业背景
这批晋升的上将中,年龄最大的是1946年出生的李安东。1965年至1970年,李安东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航空系学习。1995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7年后,晋升中将。
而更为年轻的是三位“50后”的上将:1950年出生的刘成军及均于1951年出生的张阳和房峰辉。对于这批晋升的“少壮派’将领,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称:“近年来,中国当局力推军队高级将领年轻化。在本次晋升的11人当中,不乏上升前景广阔的青壮年。”
年富力强的将领们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即他们超强的专业背景。这也是近几年来,军队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需要,解放军更加重视科班出身的高学历人才的表现。
11名上将均在国防大学、中央党校等学习过,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直接从著名军校毕业后入伍。而现年60岁的刘成军,现任职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62岁的王喜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现任校长。
总政治部副主任兼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童世平,毕业于国防大学研究系将官班,曾担任过国防大学政委。
同样毕业于国防大学的房峰辉,所学专业是国防研究系战略指挥,不仅具备丰富的参谋职务历练,更擅长分析筹划和统一协调,此外,他还精通无线电及电脑软件。近年来,在科研和技术革新上,他身体力行,带领部属在指挥自动化领域取得许多新成果。
最年轻的张阳,现任广州军区政治委员,也毕业于国防大学。
上将军衔制的变迁
现代军衔制产生于15世纪的西欧,20世纪初被引进中国。此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几个时期实行的军衔制,基本上都是在清末军衔制基础上的发展和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加强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实行军衔制的问题很快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1950年9月总干部部管理部成立时,就设置了“军衔奖励处”。1952年11月26日,总干部部在向毛泽东主席并军委的报告中,对实行军衔制度准备工作等问题拟制了初步计划。当时总干部部和苏联专家初步制定的方案是将军衔设为6等加级。元帅3级:大元帅、国家元帅、兵种元帅;将官4级:上将、准上将、中将、少将。
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对上述方案作了修改:增加大校一级;将上将、准上将改称大将、上将。
1955年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实行军衔制,军衔设置上比1953年条例草案减少了兵种元帅、准尉两级,共设6等19级。
当时,共有10人成为元帅,10人获得大将军衔,55人被授予上将军衔。而在1956年和1958年,又分别授予王建安、李聚奎上将军衔。
1965年,军衔制度曾被取消。
1988年再次重新实行军衔制时,大元帅、元帅、大将均被取消,一级上将成为最高军衔——这基本相当于美国的“五星上将”。但在1988年授衔时,一级上将设而未授,实授最高军衔为上将。洪学智等17位高级军官在那一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洪也成为唯一被两次授予上将军衔的高级军官。
此后,1994年“军衔条例”修改,“一级上将”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