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给予了更高的希望,小学科学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因此应该引起关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本文就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探析,首先分析了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对策,旨在为人们提供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133-01
小学科学教程标准中指出,在科学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相关知识,并从中获得快乐。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必要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科学教学的方式和模式过于单一枯燥,教师都是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大脑,因此,学生虽然掌握了相關的知识,但是却并没有理解这些知识的内涵,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没有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都是死知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并不乐观,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是否能够记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注重知识的传播,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探究,让学生被动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都是以自身为主体,教学思路也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播,并没有加强学生思想意识方面的锻炼。在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探究能力自然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师一定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措施
1.创建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想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就一定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所学血的知识感兴趣。对于小学上来说,兴趣是最大的原动力,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事物,学生才会积极参与进来。在实际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小学科学本身就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科学现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来创建有趣的科学情境,不仅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有趣的素材,同时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学生经常看到的想象,将吹了气的气球在人体的头发上或者身体上摩擦几下,然后将气球靠近人体,就可以看到气球贴在人体的部位,当看到这一现象时,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全被调动起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学生自己想不明白,并希望教师快点给出答案。此时教师趁热打铁进入“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相关知识教学,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探究静电现象的发生条件。又如,在学习“溶解的快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也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询问学生有没有喝过糖水,并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糖水一般是要在热水中溶解。只有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引导学生猜想和假设。
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关注的是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变化,引导学生对科学现象进行猜想和假设。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而要想拓展学生的思维,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科学现象进行细致观察,加强对问题的分析讨论,才能最终解决问题。新课标对教育过程中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非常重视,要求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让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并结合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提出假设,通过一定的科学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例如,在学习“影响蒸发的快慢因素”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提出“蒸发的快慢可能和水的多少有关”“蒸发的快慢可能和水与空气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和“蒸发的快慢可能和温度大小有关”的猜想,当学生提出这些猜想之后,教师不要立即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此时,学生就要开动脑筋,设计实验来验证探究,例如在相同的烧杯中装不同量的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比比哪个蒸发快,将相同量的水分别放在烧杯中和倒在地上用风扇吹,看看哪个蒸发更快,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学生探究过程中有的方法错误,有的正确可取,教师都要加强指导,对于错误的方法不能立即否定,而是要引导学生思考改进实验方法。
3.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很多知识点都是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出来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关注科学实验教学,并加强科学实验的探究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探究中,并在探究中总结知识,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更多探究性强的实验,让学生大胆猜想和创新。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围绕学生来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当成教学重要任务。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掌握相关知识。
例如,在“声音的传播”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为学生提供木棒、钢管、铁管、棉绳和塑料绳等,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来探究声音在哪种材料中传播的更快。教师要转变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引导作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探究设计实验。
三、结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至关重要,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创建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引导学生猜想和假设,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等方法来实现。
参考文献
[1]郑中凡.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读与写:上,下旬,2015,11(5):27-28.
[2]李潇然.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23(7):14-15.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133-01
小学科学教程标准中指出,在科学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相关知识,并从中获得快乐。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必要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科学教学的方式和模式过于单一枯燥,教师都是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大脑,因此,学生虽然掌握了相關的知识,但是却并没有理解这些知识的内涵,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没有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都是死知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并不乐观,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是否能够记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注重知识的传播,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探究,让学生被动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都是以自身为主体,教学思路也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播,并没有加强学生思想意识方面的锻炼。在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探究能力自然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师一定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措施
1.创建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想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就一定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所学血的知识感兴趣。对于小学上来说,兴趣是最大的原动力,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事物,学生才会积极参与进来。在实际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小学科学本身就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科学现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来创建有趣的科学情境,不仅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有趣的素材,同时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学生经常看到的想象,将吹了气的气球在人体的头发上或者身体上摩擦几下,然后将气球靠近人体,就可以看到气球贴在人体的部位,当看到这一现象时,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全被调动起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学生自己想不明白,并希望教师快点给出答案。此时教师趁热打铁进入“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相关知识教学,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探究静电现象的发生条件。又如,在学习“溶解的快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也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询问学生有没有喝过糖水,并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糖水一般是要在热水中溶解。只有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引导学生猜想和假设。
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关注的是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变化,引导学生对科学现象进行猜想和假设。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而要想拓展学生的思维,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科学现象进行细致观察,加强对问题的分析讨论,才能最终解决问题。新课标对教育过程中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非常重视,要求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让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并结合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提出假设,通过一定的科学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例如,在学习“影响蒸发的快慢因素”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提出“蒸发的快慢可能和水的多少有关”“蒸发的快慢可能和水与空气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和“蒸发的快慢可能和温度大小有关”的猜想,当学生提出这些猜想之后,教师不要立即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此时,学生就要开动脑筋,设计实验来验证探究,例如在相同的烧杯中装不同量的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比比哪个蒸发快,将相同量的水分别放在烧杯中和倒在地上用风扇吹,看看哪个蒸发更快,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学生探究过程中有的方法错误,有的正确可取,教师都要加强指导,对于错误的方法不能立即否定,而是要引导学生思考改进实验方法。
3.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很多知识点都是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出来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关注科学实验教学,并加强科学实验的探究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探究中,并在探究中总结知识,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更多探究性强的实验,让学生大胆猜想和创新。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围绕学生来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当成教学重要任务。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掌握相关知识。
例如,在“声音的传播”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为学生提供木棒、钢管、铁管、棉绳和塑料绳等,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来探究声音在哪种材料中传播的更快。教师要转变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引导作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探究设计实验。
三、结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至关重要,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创建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引导学生猜想和假设,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等方法来实现。
参考文献
[1]郑中凡.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读与写:上,下旬,2015,11(5):27-28.
[2]李潇然.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23(7):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