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政策设计与实践探索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是我国职业教育正在经历的重大变革。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从职业教育改革相关文件内容及当前职教体系构建的试点实践可窥见职教发展的新趋势,利于把握职教改革发展可能带来的机遇。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政策;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2C-0092-04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政策背景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阐述了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基本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等,特别强调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等内容。
   为适应我国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其中提出“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上明确表示,600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向职业教育转变。
   2014年6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下简称《决定》),特别强调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明确提出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等五项举措。
   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2014—2020》(以下简称《规划》),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案进行了总体设计,明确了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框架结构、重点任务和制度保障等。《规划》指出,到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形成合理教育结构,推动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建立、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决定》和《规划》两个文件共同构成今后一个时期指导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文件。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及要求
   根据《规划》,按照终身教育的理念,应形成服务需求、开放融合、纵向流动、双向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和总体布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办学类型上包括政府办学、企业办学和社会办学,全日制职业教育与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教育;在层次结构上包括初等職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为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适应经济社会对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求,德、法、英、澳、美等发达国家均将职业教育贯穿到中等教育领域和高等教育领域。除美国是较为典型的职普教育整合的单轨制体系外,多数国家职业教育主要实行的是与普通教育分轨的体系,尽管在举办形式上各有差异,但都基本形成了初、中、高贯通的职业教育学制体系。
   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的桥梁——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可开展课程和学分互认,学习者可通过考试在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之间转学、升学,普通高等学校可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并与职业院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
   江苏、福建等地,在人才培养“立交桥”、本科转型、高职分类招考、普职沟通等方面都开展了有效的实践。
  (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的搭建
   《纲要》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形成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纲要》虽然提出要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但重点强调的是中职和高职教育协调发展,重点工作在中高职招生规模、课程体系衔接、中高职贯通等方面。多年来,中职和普通高中教育规模保持大体相当(45:55),高职教育也基本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各省试点了中高职对口单招、5年一贯制高职等多种形式的中高职衔接教育,并逐渐扩大试点规模。各省也很重视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实践。顶层设计更是给力,2011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2013年制定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决定》在“基本原则”中指出,推进中高职紧密衔接,发挥中职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高职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决定》在“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部分,从中职、高职、职业本科、职业教育人才成长渠道、继续教育等方面阐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构。在完善职业教育多样化成长渠道方面,《决定》指出,要健全“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面试等招考办法,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职教育提供机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的构架基本明确(见图1)。
   当前中学对接中职、高中对接高职(传统高考、注册入学)、高中对接应用技术型本科(三本、部分二本高校)是主渠道。中职通过对口单招、注册入学、自主招生对接高职,中职通过对口单招对接应用技术型本科、高职通过专转本对接应用技术型本科在各省均有试点,但整体规模不大。从江苏省近4年的招生计划(见表1)来看,专科对口单招人数增加较为明显,本科也呈增长趋势。高职专转本整体规模(见表2)变化不大。    《规划》指出,应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当前中职、高职基本独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应用技术类型本科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更是与中职、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衔接不够。建立各职教层次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特别是核心课程的衔接将是实现内部衔接的难点和重点。在中高职、中职本科课程体系对接方面,江苏省率先开展大规模的实践课题研究。2014年5月,江苏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公布2014年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立项课题的通知》,同意首批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立项课题43个,其中,中高职(3 3)分段培养29个,中职本科(3 4)分段培养14个;课题建设重点是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标准和教材等课程资源,建设成果验收合格后将在全省推广。这一研究成果将具有重要意义。
   (二)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职业教育本科转型
   《纲要》指出,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优化区域布局结构。这反映决策层意在对高等教育(本科研究生教育)进行分类改革,在更高教育层次注重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自1998年以来,我国不少高职高专院校升格为本科,不少本科大学也开设了独立学院(三本、应用型本科),这些院校构成了应用型本科的主体。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专业学位硕士教育进一步得到重视。自2009年起,教育部决定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进行全日制培养,并颁发“双证”。教育部还规划,到2015年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比例达1:1。专业学位硕士相当于培养的是硕士层次、工程师级的职业人才。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地位提升与完善,反映了决策层对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层次的重视,也使得职业教育上升通道达到研究生教育层次成为可能。
   在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方面,《决定》提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倾斜。由此可见,国家将通过试点和示范引领的方式,发展本科职业教育,让通过转型的应用技术类型高校承担培养任务,本科职业教育的招生政策必将发生变化。根据《决定》的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委在2015年6月底前出台具体措施。
   《规划》提出,应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对高等学校进行分类管理,探索研究类型高校、应用技术类型高校、高等职业学校等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实行分类设置、评价、指导、评估、拨款制度实践。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同时招收在职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和普通高中、综合高中毕业生。在此背景下,地方本科转向应用技术型大学也被视作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切入点。
   教育部2014年年度工作要点强调:“研究制订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2014年4月底,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在河南驻马店市召开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其中最重要的议题是“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参加论坛的178所高等学校共同发布了《驻马店共识》,表示愿意成为这一改革的积极探索者和实践者。发展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在政策上是明确的,部分本科的转型也是必然的,具体的实施办法和保障措施还待進一步明确。
   (三)高等职业教育分类招考的实施
   我国即将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实行两种类型的高考,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两种高考分开进行。《决定》提出,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规划》也提到,要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收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在招生政策方面,已经很明确,中职到高职,中高职到应用技术类型本科的上升通道将会变得更宽、更顺畅,同时这也意味着普通高中到高职和应用技术类型本科的通道将会相对变窄。
   2013年4月15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高职招生考试逐步要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分离,重点探索“知识 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在试点实践方面,针对中职学生的高职招考,目前主要是对口单招,“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考试的形式比较成熟。以江苏省为例,对口单招主要考核文化课(语、数、外)、专业综合理论、专业技能课。前两项是省级统考,专业技能课由专业联考委负责。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针对普高学生的招考,在技能科目的考核方面,《指导意见》指出:“技能科目主要考查考生通用技术基础、职业倾向和职业潜能等内容”(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包括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必修模块包括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选修模块包括7个选修部分: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
   《规划》提出,应深化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招考。重点探索“知识 技能”、单独招生、自主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这里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肯定要进行改革,即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所提出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高考。应用技能型人才高考涉及高职和本科职业教育,这两个层次教育的招生来源更倾向于中职生,一方面打通和拓宽了中职升学的渠道,另一方面让应用型本科真正弱化学科,强化专业,实现转型。
   “知识 技能”招考模式试点,福建省在2014年“高职招考”中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2013年9月16日,福建省教育厅正式公布《2014年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考试大纲》。福建省教育厅要求,全省的高职院校拿出不低于30%的招生计划用于2014年1月举行的高职招考,部分本科适量安排招生计划。同时不再组织对口单招、高职单独招生、中职推荐面试入学等形式的高职招考方式。“高职招考”对象分为面向普高和面向中职校两类。普高学生考核语、数、外和信息技术;中职学生考核语、数、外和大类专业基础课。
   (四)普职相互沟通的实践与发展方向
   《纲要》指出,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这表明,决策层有意于在普通高中教育中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尝试,初步体现了“职普相互沟通”的改革思路。高中阶段,事实上已经开设了职业技能相关的课程:通用技术基础和信息技术课程。《决定》提出,有条件的普通高中要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内容。
   《规划》提出,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的桥梁。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可开展课程和学分互认。学生可通过考试在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之间转学、升学。继续探索举办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融通的综合高中。这一点体现了“普职相互沟通”的改革思路,即根据人才成长的需要在职教和普教间搭建通道。此外还强调普职的课程衔接,意味着初中、普通高中可能会增加职业教育课程。目前,教育部正在着手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教学标准。相关报道透露,高中选修课比例将增加,如职业体验、社会实践类课程。
  (责任编辑:曹鸿骅)
其他文献
摘要: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向经济社会输送各方面人才。职业院校美术专业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应与市场对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設实践教学内容,寻求实践教学新途径,才能使职业院校美术专业人才就业更具竞争力。  关键词:实践性;职业院校;美术教育;价值回归;实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2C-0054-03   “职业学校